正在阅读:

“嫦娥回家啦”出游23天都做了些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嫦娥回家啦”出游23天都做了些什么?

未来的中国必然还有更多科技成就闪耀世人。

文|爆科技

北京时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

而第一时间发现嫦娥的,竟然是一只小动物,网友纷纷调侃“玉兔把嫦娥带回家了”,莫非神话传说成真了?

从11月24号发射,到12月17号成功返家,嫦娥五号在外奔波了23天,这23天里,它的每一次动作都牵动着国人的心,频频上热搜,关心国家航天事业的大有人在,但难免也就出现了一些其他声音:人民才刚吃饱饭呢,有必要花这么多钱去搞这个探月工程吗?

当然有,虽然它现在看上去与我们的生活毫不相干,但是放眼未来,地球绝对不会是人类的唯一生存家园,而且以我们资源消耗的速度来说,再不去寻找新的机会,后代的生存将岌岌可危,居安思危是人类的本能,更是促进人类进步的重要因素。

人类必须探测月球

1.月球是人类进行太空探索的中转站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它也是我们探测更深宇宙的第一道门槛。建房子,要先打地基,地基打不好,房子也建不稳。同样的,想要探索浩渺的太空,就得把离我们最近的月球搞清楚,稳扎稳打,才是对人类的未来负责;其次,如果人类真的会变成星际移民,月球也会是个很好的中转站,一步步外迁,比一次跃迁的压力要小得多,所以世界上各个大国都想实现人在月球登陆。

2.月球的能源丰富

现在新能源有多火爆,不关注新闻的人都知道,尤其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前段时间日本还出台了一个政策预计将在本世纪30年代中期停止销售以汽油为动力的新车,全面推进汽车电动化,目前已经有10来个国家出台了类似政策,究其根本,一个是燃油车碳排放超标,对环境不友好;另一个则是地球上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现在不做好安排,以后真不知道要用什么了。

而人类探索月球的这些年,发现它其实蕴藏着丰富的能源,例如月壤中含有地球上罕见的氦-3,这是人类未来可长期使用的清洁、高效、安全、廉价的新型核聚变燃料,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可以说,早点把月球上的能源探究清楚,我们的未来就更有安全感。

3.月球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没有人类打扰的月球,保持着原始状态,研究月球有助于人类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月面是真空世界,在月面建立天文台,可以大大提高天文观测能力;此外,它也是开展各类物理化学实验的理想场所,因此,世界各个航天大国都有在月球建立无人科研站的计划。

4.探索月球的技术也可以民用

正如前文所说,很多人觉得吃饱饭的事情还没解决就去搞航天,是在劳民伤财,然而事实上,航天技术最后都会普及发展为民用,帮助人们真正实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例如,几十年前,美国阿波罗计划出台后,曾经试图研究一种新技术,使休斯顿航天中心的电脑数据互联,几年后,互联网技术诞生,并在登月结束后推向民用,成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如果没有互联网,现在的多少人得失业啊。

除此之外,由阿波罗计划诞生的核磁共振、激光通讯、液晶电视,都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人类必须搞月球探测了,但是美国和前苏联早就进行过多次的探月计划,既然人家技术已经那么成熟了,我们跟在后面捡现成的不香吗,为什么还要自己搞?

中国必须探测月球

根据联合国《月球条约》规定,月球不属于任何国家,但允许各国开发利用。要利用,首先得具备开发的能力,如果我们跟在别人后面走,到时还能剩下什么?历史上那么多经验教训早已告诉了我们,如果自己不掌握核心技术,一旦别人不提供支持了,我们就只能坐等挨打,就像大飞机 ,我们到现在还被发动机卡着脖子。

更何况,即使国际上每年都会发表月球相关的最新科研成果,但是真正有价值意义的资料,从来不会完全公布,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就说过“紧靠别人的二手资料,我国的科学水平就会永远落在别人的后面”

我们已经错过了第一次探月高潮,第二次当然不能错过。

那中国的探月征程是什么样的呢?

中国必须探测月球

嫦娥工程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和苏联开展了大规模的探月活动,1969年,航天员阿姆斯特朗爬下“阿波罗11号”的舷梯,用脚上的九号半靴子在月球表面踩下了深深印记,并说出了那句人类航天史上的名言:“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

到了90年代,美、俄、欧、日、印等不约而同地启动了月球探测计划,掀起了新一轮月球探测高潮,中国也自然不甘落后。

1991年,我国航天专家提出开展月球探测工程;2004年1月23日,国家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2004年2月25日,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同时将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

嫦娥工程规划为“绕、落、回”三期,一期的任务是实现环绕月球探测,二期是实现月面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三期则是带回月球样本。

图片来源:中国探月与深空探测网

下面是嫦娥工程的重要时刻: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在西昌发射成功。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在西昌发射成功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在西昌发射成功。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 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一期的任务已经由嫦娥一号完成,而二期任务也已经由嫦娥二号、三号、四号圆满完成,而这次前往月球的嫦娥五号,是整个嫦娥工程的收官之作,也是人类时隔44年,再次从月球带回岩石和土壤样品(上次月球采样任务,还是1976年前苏联的月球24号)。

嫦娥五号

嫦娥五号任务自发射到返回全过程持续23天,“打包”带回了2公斤“月壤”,这两斤土特产不是一般的珍贵,也难怪其他国家媒体会问我们是否会跟他国分享了。

这次的任务可以说是我国航天史上最复杂、难度最高的一次任务。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嫦娥五号任务新闻发言人裴照宇介绍,如果任务取得成功,有望创造我国航天史上的5个“首次”:一是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二是地外天体的起飞,三是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四是携带样品高速地球再入,五是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

由于任务复杂,所以嫦娥五号的构造也颇为特殊,它高约7.2米,总重量高达8.2吨,这也是为什么嫦娥五号直到今年才发射,它原计划在2017年发射,但是那会的火箭运力不够,必须有“胖五”这样的运力,才能把这个“超重”的“嫦娥”送上天。

嫦娥五号是个四件套组合,从上到下依次是上升器、着陆器、返回器和轨道器。着陆器在月球表面着陆后,通过钻取和表取方式完成采样并封装;之后上升器携带月球样本从月球表面起飞,进入环绕月球轨道,与轨返组合体进行交会对接,把样品转移到返回器里;等到合适的时机,轨道器携带返回器,加速从月球飞向地球,回到地球附近后,轨道器释放返回器,让返回器携带样品安全回到地球。这其中每一个步骤都涉及无数关键技术,容不得丝毫闪失。

12月1日23时11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正面预选着陆区,并传回着陆影像图。

12月2日22时,经过约19小时月面工作,嫦娥五号完成月面自动采样封装,并已按预定形式将样品封装保存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

12月3日23时10分,嫦娥五号上升器3000N发动机工作约6分钟,成功将携带样品的上升器送入到近月点环月轨道。我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起飞,首次实现在月球独立展示国旗。

如今,嫦娥五号成功带回两公斤月球“土特产”,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表示,除了将北京中科院天文台作为嫦娥五号采回月球样本的主要存储点外,还决定将毛泽东的故乡湖南韶山作为异地灾备点,以告慰曾提出“可上九天揽月”的伟人。

2020年即将过去,这一年中国经历了很多痛苦,但是磨难没有击垮中国人,我们依然按着既定的道路艰难前行,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未来的中国必然还有更多科技成就闪耀世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嫦娥回家啦”出游23天都做了些什么?

未来的中国必然还有更多科技成就闪耀世人。

文|爆科技

北京时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

而第一时间发现嫦娥的,竟然是一只小动物,网友纷纷调侃“玉兔把嫦娥带回家了”,莫非神话传说成真了?

从11月24号发射,到12月17号成功返家,嫦娥五号在外奔波了23天,这23天里,它的每一次动作都牵动着国人的心,频频上热搜,关心国家航天事业的大有人在,但难免也就出现了一些其他声音:人民才刚吃饱饭呢,有必要花这么多钱去搞这个探月工程吗?

当然有,虽然它现在看上去与我们的生活毫不相干,但是放眼未来,地球绝对不会是人类的唯一生存家园,而且以我们资源消耗的速度来说,再不去寻找新的机会,后代的生存将岌岌可危,居安思危是人类的本能,更是促进人类进步的重要因素。

人类必须探测月球

1.月球是人类进行太空探索的中转站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它也是我们探测更深宇宙的第一道门槛。建房子,要先打地基,地基打不好,房子也建不稳。同样的,想要探索浩渺的太空,就得把离我们最近的月球搞清楚,稳扎稳打,才是对人类的未来负责;其次,如果人类真的会变成星际移民,月球也会是个很好的中转站,一步步外迁,比一次跃迁的压力要小得多,所以世界上各个大国都想实现人在月球登陆。

2.月球的能源丰富

现在新能源有多火爆,不关注新闻的人都知道,尤其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前段时间日本还出台了一个政策预计将在本世纪30年代中期停止销售以汽油为动力的新车,全面推进汽车电动化,目前已经有10来个国家出台了类似政策,究其根本,一个是燃油车碳排放超标,对环境不友好;另一个则是地球上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现在不做好安排,以后真不知道要用什么了。

而人类探索月球的这些年,发现它其实蕴藏着丰富的能源,例如月壤中含有地球上罕见的氦-3,这是人类未来可长期使用的清洁、高效、安全、廉价的新型核聚变燃料,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可以说,早点把月球上的能源探究清楚,我们的未来就更有安全感。

3.月球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没有人类打扰的月球,保持着原始状态,研究月球有助于人类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月面是真空世界,在月面建立天文台,可以大大提高天文观测能力;此外,它也是开展各类物理化学实验的理想场所,因此,世界各个航天大国都有在月球建立无人科研站的计划。

4.探索月球的技术也可以民用

正如前文所说,很多人觉得吃饱饭的事情还没解决就去搞航天,是在劳民伤财,然而事实上,航天技术最后都会普及发展为民用,帮助人们真正实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例如,几十年前,美国阿波罗计划出台后,曾经试图研究一种新技术,使休斯顿航天中心的电脑数据互联,几年后,互联网技术诞生,并在登月结束后推向民用,成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如果没有互联网,现在的多少人得失业啊。

除此之外,由阿波罗计划诞生的核磁共振、激光通讯、液晶电视,都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人类必须搞月球探测了,但是美国和前苏联早就进行过多次的探月计划,既然人家技术已经那么成熟了,我们跟在后面捡现成的不香吗,为什么还要自己搞?

中国必须探测月球

根据联合国《月球条约》规定,月球不属于任何国家,但允许各国开发利用。要利用,首先得具备开发的能力,如果我们跟在别人后面走,到时还能剩下什么?历史上那么多经验教训早已告诉了我们,如果自己不掌握核心技术,一旦别人不提供支持了,我们就只能坐等挨打,就像大飞机 ,我们到现在还被发动机卡着脖子。

更何况,即使国际上每年都会发表月球相关的最新科研成果,但是真正有价值意义的资料,从来不会完全公布,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就说过“紧靠别人的二手资料,我国的科学水平就会永远落在别人的后面”

我们已经错过了第一次探月高潮,第二次当然不能错过。

那中国的探月征程是什么样的呢?

中国必须探测月球

嫦娥工程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和苏联开展了大规模的探月活动,1969年,航天员阿姆斯特朗爬下“阿波罗11号”的舷梯,用脚上的九号半靴子在月球表面踩下了深深印记,并说出了那句人类航天史上的名言:“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

到了90年代,美、俄、欧、日、印等不约而同地启动了月球探测计划,掀起了新一轮月球探测高潮,中国也自然不甘落后。

1991年,我国航天专家提出开展月球探测工程;2004年1月23日,国家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2004年2月25日,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同时将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

嫦娥工程规划为“绕、落、回”三期,一期的任务是实现环绕月球探测,二期是实现月面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三期则是带回月球样本。

图片来源:中国探月与深空探测网

下面是嫦娥工程的重要时刻: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在西昌发射成功。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在西昌发射成功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在西昌发射成功。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 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一期的任务已经由嫦娥一号完成,而二期任务也已经由嫦娥二号、三号、四号圆满完成,而这次前往月球的嫦娥五号,是整个嫦娥工程的收官之作,也是人类时隔44年,再次从月球带回岩石和土壤样品(上次月球采样任务,还是1976年前苏联的月球24号)。

嫦娥五号

嫦娥五号任务自发射到返回全过程持续23天,“打包”带回了2公斤“月壤”,这两斤土特产不是一般的珍贵,也难怪其他国家媒体会问我们是否会跟他国分享了。

这次的任务可以说是我国航天史上最复杂、难度最高的一次任务。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嫦娥五号任务新闻发言人裴照宇介绍,如果任务取得成功,有望创造我国航天史上的5个“首次”:一是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二是地外天体的起飞,三是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四是携带样品高速地球再入,五是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

由于任务复杂,所以嫦娥五号的构造也颇为特殊,它高约7.2米,总重量高达8.2吨,这也是为什么嫦娥五号直到今年才发射,它原计划在2017年发射,但是那会的火箭运力不够,必须有“胖五”这样的运力,才能把这个“超重”的“嫦娥”送上天。

嫦娥五号是个四件套组合,从上到下依次是上升器、着陆器、返回器和轨道器。着陆器在月球表面着陆后,通过钻取和表取方式完成采样并封装;之后上升器携带月球样本从月球表面起飞,进入环绕月球轨道,与轨返组合体进行交会对接,把样品转移到返回器里;等到合适的时机,轨道器携带返回器,加速从月球飞向地球,回到地球附近后,轨道器释放返回器,让返回器携带样品安全回到地球。这其中每一个步骤都涉及无数关键技术,容不得丝毫闪失。

12月1日23时11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正面预选着陆区,并传回着陆影像图。

12月2日22时,经过约19小时月面工作,嫦娥五号完成月面自动采样封装,并已按预定形式将样品封装保存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

12月3日23时10分,嫦娥五号上升器3000N发动机工作约6分钟,成功将携带样品的上升器送入到近月点环月轨道。我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起飞,首次实现在月球独立展示国旗。

如今,嫦娥五号成功带回两公斤月球“土特产”,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表示,除了将北京中科院天文台作为嫦娥五号采回月球样本的主要存储点外,还决定将毛泽东的故乡湖南韶山作为异地灾备点,以告慰曾提出“可上九天揽月”的伟人。

2020年即将过去,这一年中国经历了很多痛苦,但是磨难没有击垮中国人,我们依然按着既定的道路艰难前行,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未来的中国必然还有更多科技成就闪耀世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