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金科董事长内幕交易被查背后,何以甘当资本大佬的“白手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金科董事长内幕交易被查背后,何以甘当资本大佬的“白手套”?

如果涉及内幕交易,则给予行政处罚或者移送公安追究刑事责任。

文|花朵财经

有位哲人说,赚取自身认知之外的财富,不是运气好就是在作奸犯科。在一名32岁上市公司董事长因内幕交易被查后,揭开了民间“白手套”的冰山一角。

「 1 」

近日,金科文化公告称,公司董事长王健因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期间减持公司股票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公开资料显示,王健这位1988年出生的董事长,2010年5月,22岁的王健与其父亲一起创业,创办了杭州哲信,注册资金100万元,从事游戏发行运营。

其第一款大型手游《诸神Q传》2013年3月正式投入市场,但业绩不佳。2013年、2014年,杭州哲信分别亏损42万元、2009万元。在2015年初,王健曾公开坦言,依靠《诸神Q传》勉强养活。

到了2015年11月,神奇的一幕发生。杭州哲信净利润突然达到3235万元,且从2014年开始各路资本争相加持。

2015年9月,上市仅4个月的浙江金科停牌筹划重组,并在当年12月底以29亿元收购王健持有的杭州哲信100%股权,将手游资产纳入麾下,增值率高达20倍。

王健因参与定增及高送转获得2.85亿股金科文化股份,锁定期三年。与此同时,王健开始在金科文化打工,2019年6月至今任金科文化董事长。

然而,其定增股锁定期一结束,只当了两天的董事长王健便开启减持模式。2019年6月,金科文化披露,王健拟在未来6个月内减持不超过2%的公司股份,减持理由为偿还股票质押融资款项,以降低股票质押比例,彼时王健持有上市公司17.85%股份。

事实上,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涉嫌内幕交易的5个月内,王健一共减持9次,依减持股份数和减持均价推算,合计套现约4.61亿元。

除了王健减持外,金科文化实控人朱志刚及其亲属也在大举减持,2018年6月以来,累计套现3.54亿元,王健及朱志刚合计套现超过10亿元。

「 2 」

据坊间传闻,实控人与董事长联袂疯狂减持套现,或与金科文化暗存的风险有关。

资料显示,金科文化是一家传统的化工企业。上市之后,通过并购实现产业转型,变身为游戏公司,公司名称相继变更为金科娱乐、金科文化。

上市以来,金科文化相继收购了吉昌化学90%股权、杭州哲信100%股权、星宝乐园51%股权、杭州每日给力100%股权、Outfit7100%股权、联合好运65%股权及万锦商贸100%股权等,交易总价合计近百亿元。

其中,2017年公司作价49亿元收购风靡一时的“会说话的汤姆猫家族”海外公司Outfit7100%股权。

借助收购标的业绩贡献,2015年至2018年,金科文化实现了业绩高增长。其营业收入三年增长约4.39倍,净利润增长了16.54倍,增速着实惊人。

然而,频频高溢价收购形成了高达63.77亿元的商誉,这如同一把达摩克利斯剑,稍有不慎就有伤身之忧。

2019年,这一风险果然降临在金科文化头上。当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高达29.78亿元。其中,商誉减值26.11亿元,主要是对杭州哲信进行商誉减值计提。这一年,公司亏损27.80亿元。

到了2020年,其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6.21亿元,同比下降3.16%。而在第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1.58亿元,同比下降16.99%,扣非净利润为1.05亿元,同比下降42.85%。

但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金科文化还有商誉36.50亿元。

经过粗略计算,从2015年上市以来,金科文化净利润累计为亏损6.69亿元。这意味着,上市五年多来,公司不仅没赚钱,反而出现6.69亿元亏损需要弥补。

而这种窘状导致金科文化在二级市场上也不被投资者看好。2016年8月,公司收购杭州哲信后,股价一度达51.83元/股,市值为273.19亿元。如今,股价跌至3.18元/股,市值只有110亿元。四年之间,市值蒸发了160亿元。

「 3 」

尽管金科文化称,本次调查事项系针对王健个人的调查,与公司无关,但法律界人士对此却有着不尽相同的看法。

有律师表示,上市公司董事长在任职期间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调查系针对个人,与公司无关”的说辞很难让人信服。

若参考以往案例,其后续发展或有三种可能,一是证监部门只调查董事长个人涉嫌内幕交易一案;二是证监部门随后对上市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进行立案调查,典型案例是,海润光伏董事长杨怀进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处罚,证监会对海润光伏高送转涉嫌信息违规案作出处罚;三是如果内幕交易违法情节严重,当事人有可能被追究内幕交易罪刑事责任。

而根据公告披露“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期间减持公司股票涉嫌内幕交易”,其中2020年3月时间点很关键。

如果内幕交易行为发生在2020年3月1日前,按老《证券法》处罚;如果内幕交易行为延续在2020年3月1日后,按新《证券法》处罚。

若按新《证券法》处罚,则违法成本大幅提高,罚款从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变为1倍以上10倍以下。没有违法所得的,所处罚款从三万元以上六十万元以下提升至五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

此外,在证监会立案调查完成后,假如仅仅涉及违规减持的话,无非就是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没收违法所得归公司所有。如果涉及内幕交易,则给予行政处罚或者移送公安追究刑事责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金科董事长内幕交易被查背后,何以甘当资本大佬的“白手套”?

如果涉及内幕交易,则给予行政处罚或者移送公安追究刑事责任。

文|花朵财经

有位哲人说,赚取自身认知之外的财富,不是运气好就是在作奸犯科。在一名32岁上市公司董事长因内幕交易被查后,揭开了民间“白手套”的冰山一角。

「 1 」

近日,金科文化公告称,公司董事长王健因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期间减持公司股票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公开资料显示,王健这位1988年出生的董事长,2010年5月,22岁的王健与其父亲一起创业,创办了杭州哲信,注册资金100万元,从事游戏发行运营。

其第一款大型手游《诸神Q传》2013年3月正式投入市场,但业绩不佳。2013年、2014年,杭州哲信分别亏损42万元、2009万元。在2015年初,王健曾公开坦言,依靠《诸神Q传》勉强养活。

到了2015年11月,神奇的一幕发生。杭州哲信净利润突然达到3235万元,且从2014年开始各路资本争相加持。

2015年9月,上市仅4个月的浙江金科停牌筹划重组,并在当年12月底以29亿元收购王健持有的杭州哲信100%股权,将手游资产纳入麾下,增值率高达20倍。

王健因参与定增及高送转获得2.85亿股金科文化股份,锁定期三年。与此同时,王健开始在金科文化打工,2019年6月至今任金科文化董事长。

然而,其定增股锁定期一结束,只当了两天的董事长王健便开启减持模式。2019年6月,金科文化披露,王健拟在未来6个月内减持不超过2%的公司股份,减持理由为偿还股票质押融资款项,以降低股票质押比例,彼时王健持有上市公司17.85%股份。

事实上,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涉嫌内幕交易的5个月内,王健一共减持9次,依减持股份数和减持均价推算,合计套现约4.61亿元。

除了王健减持外,金科文化实控人朱志刚及其亲属也在大举减持,2018年6月以来,累计套现3.54亿元,王健及朱志刚合计套现超过10亿元。

「 2 」

据坊间传闻,实控人与董事长联袂疯狂减持套现,或与金科文化暗存的风险有关。

资料显示,金科文化是一家传统的化工企业。上市之后,通过并购实现产业转型,变身为游戏公司,公司名称相继变更为金科娱乐、金科文化。

上市以来,金科文化相继收购了吉昌化学90%股权、杭州哲信100%股权、星宝乐园51%股权、杭州每日给力100%股权、Outfit7100%股权、联合好运65%股权及万锦商贸100%股权等,交易总价合计近百亿元。

其中,2017年公司作价49亿元收购风靡一时的“会说话的汤姆猫家族”海外公司Outfit7100%股权。

借助收购标的业绩贡献,2015年至2018年,金科文化实现了业绩高增长。其营业收入三年增长约4.39倍,净利润增长了16.54倍,增速着实惊人。

然而,频频高溢价收购形成了高达63.77亿元的商誉,这如同一把达摩克利斯剑,稍有不慎就有伤身之忧。

2019年,这一风险果然降临在金科文化头上。当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高达29.78亿元。其中,商誉减值26.11亿元,主要是对杭州哲信进行商誉减值计提。这一年,公司亏损27.80亿元。

到了2020年,其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6.21亿元,同比下降3.16%。而在第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1.58亿元,同比下降16.99%,扣非净利润为1.05亿元,同比下降42.85%。

但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金科文化还有商誉36.50亿元。

经过粗略计算,从2015年上市以来,金科文化净利润累计为亏损6.69亿元。这意味着,上市五年多来,公司不仅没赚钱,反而出现6.69亿元亏损需要弥补。

而这种窘状导致金科文化在二级市场上也不被投资者看好。2016年8月,公司收购杭州哲信后,股价一度达51.83元/股,市值为273.19亿元。如今,股价跌至3.18元/股,市值只有110亿元。四年之间,市值蒸发了160亿元。

「 3 」

尽管金科文化称,本次调查事项系针对王健个人的调查,与公司无关,但法律界人士对此却有着不尽相同的看法。

有律师表示,上市公司董事长在任职期间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调查系针对个人,与公司无关”的说辞很难让人信服。

若参考以往案例,其后续发展或有三种可能,一是证监部门只调查董事长个人涉嫌内幕交易一案;二是证监部门随后对上市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进行立案调查,典型案例是,海润光伏董事长杨怀进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处罚,证监会对海润光伏高送转涉嫌信息违规案作出处罚;三是如果内幕交易违法情节严重,当事人有可能被追究内幕交易罪刑事责任。

而根据公告披露“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期间减持公司股票涉嫌内幕交易”,其中2020年3月时间点很关键。

如果内幕交易行为发生在2020年3月1日前,按老《证券法》处罚;如果内幕交易行为延续在2020年3月1日后,按新《证券法》处罚。

若按新《证券法》处罚,则违法成本大幅提高,罚款从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变为1倍以上10倍以下。没有违法所得的,所处罚款从三万元以上六十万元以下提升至五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

此外,在证监会立案调查完成后,假如仅仅涉及违规减持的话,无非就是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没收违法所得归公司所有。如果涉及内幕交易,则给予行政处罚或者移送公安追究刑事责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