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新冠肺炎三代疫苗走向市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新冠肺炎三代疫苗走向市场

随着多项疫苗进入三期试验以及辉瑞/BioNTech和Moderna疫苗的紧急使用授权,对抗新冠疫情终于走向了终局之战。

文|陈根

新冠疫情作为一次特殊的人类灾难,给全球经济生活和民众健康都带来了巨大损失。尽管目前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海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国内仍面临海外疫情输入风险。

疫苗作为预防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手段,其成功研发是人类最终控制新冠疫情的关键所在,是全球的迫切需求。因此,世界各国都把研制疫苗摆在重要位置。随着多项疫苗进入三期试验以及辉瑞/BioNTech和Moderna疫苗的紧急使用授权,对抗新冠疫情终于走向了终局之战。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这些积极进展无疑在将近一年的新冠战争中,为人们控制疫情、恢复常态生活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但同时,全球化时代下,除非人人都安全,否则无人会安全。在疫苗普及前,仍有不可回避的诸多安全问题需要回应,终局并不是终点。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和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靠寄生生活的有机物种,可以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其中,DNA病毒可以分为双链DNA病毒、单链DNA病毒、双链DNA逆转录病毒三种。RNA病毒又可以分为双链RNA病毒、(+)单链RNA病毒、(-)单链RNA病毒和单链RNA逆转录病毒四种。

在病毒从基因组到蛋白质的转变中,需要生成mRNA以完成蛋白质的合成和基因组的复制,不同的的病毒家族完成此过程的机制存在差异。与DNA病毒疫苗相比,RNA病毒疫苗的研发更加困难。主要原因在于,RNA病毒为单链结构较双螺旋结构的DNA病毒稳定性差,变异速度更快,突变率更高。

新冠病毒就是一类(+)单链RNA病毒。新冠病毒所包含的单链RNA相当于细胞中的mRNA,可以直接在细胞内翻译出所编码的蛋白质,如衣壳蛋白和病毒的RNA聚合酶。随后,在病毒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复制病毒RNA,最后病毒RNA和衣壳蛋白自我装配形成成熟的病毒颗粒。

新冠病毒作为一种有包膜的(+)单链RNA病毒,与SARS-CoV和MERS-CoV同为β-冠状病毒属,是感染人的第7种冠状病毒,主要结构蛋白包括S蛋白(棘突)、E蛋白(包膜)、M懂蛋白(跨膜)和N蛋白(核衣壳)。

新冠病毒主要通过S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ACE2受体结合感染宿主细胞,其进化出更有效的S蛋白剪切机制,使之更有利于感染;对人体ACE2受体有更高的结合能力(其ACE2的亲和力约为SARS的10-20倍),使得感染更有效。由于ACE2在肺、肾脏、肝脏、肠道、脑、眼、鼻、睾丸等器官组织中均有表达,因此,这些器官也都成为了冠状病毒潜在的攻击位点。

显然,在疫情的大流行下,疫苗作为预防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手段,通过让健康人的免疫系统提前识别病原体以形成记忆,从而在真正感染时迅速形成高水平免疫应答以实现预防效果。疫苗的成功研发将成为人类最终控制新冠疫情的关键所在。

疫苗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也经历了漫长的技术攻关过程。疫苗的升级是抗原从完整到精准,平台从专用到通用,免疫应著从单一到全面的过程。

一代苗是使用完整的病原体作为疫苗,包括减毒疫苗和灭活疫苗。其中,减毒疫苗利用减毒的流感病毒作为载体,携带S蛋白基因,共同刺激人体产生两种病毒的抗体。灭活疫苗则通过体外培养病毒,用杀灭的病毒,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二代疫苗将抗原精简为病原体的蛋白或多糖,可以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来实现抗原设计,并在体外表达、提纯。重组蛋白疫苗,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在体外制备病毒的S蛋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之后,腺病毒载体疫苗将S蛋白的基因装入改造后无害的腺病毒送入人体,在体内产生S蛋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三代疫苗主要为核酸疫苗,是将抗原简化成顶层的核酸物质,接种后借用人体细胞实现一步到位的胞内抗原表达。当前,疫苗技术升级正处于二代疫苗向三代疫苗迈进的节点,新冠疫苗的研发加速了三代疫苗技术的应用与成熟。

究其原因,则是因为冠状病毒通过S蛋白结合ACE2进入细胞后,在人体细胞中进行复制和释放。从人体防御机制上看,病毒会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入,展现给辅助性T细胞,以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摧毁病毒的感染细胞。这意味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对疫苗均很重要。

从疫苗开发角度看,结合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理想的新冠疫苗应具备:可激发广泛的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包含粘膜免疫)、细胞免疫;可刺激B细胞产生强中和抗体,非中和抗体产生少;可激活以TH1为主的CD4+T细胞(辅助T细胞)和CD8+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而三代疫苗的优势正在于其优异的免疫原性,可有效的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非常契合理想疫苗的特征。

Moderna、BioNtech分庭抗礼

根据WHO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2日,全球已有48款新冠疫苗进入临床研发阶段,其中11款进入临床三期,另有164款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从目前的研发进程看,进入或完成Ⅲ期临床的11款疫苗包括4款灭活疫苗、4款重组载体疫苗、1款重组蛋白疫苗和2款mRNA疫苗。

其中,2款mRNA疫苗都属于核酸疫苗,是指将在体外合成病毒相关序列mRNA传递到人体细胞内形成免疫。与灭活疫苗和重组疫苗相比,mRNA疫苗的生产无需依赖细胞扩增的过程,生产更容易放大。

目前,全球共有两款mRNA疫苗进入临床Ⅲ期,分别是美国Moderna公司研发的mRNA疫苗和美国辉瑞(Pfizer)、德国BioNTech共同研发的mRNA疫苗。上述公司均于11月对外公布了疫苗II期临床最终数据,并提交上市申请。而从上周到今天,辉瑞/BioNTech和Moderna的mRNA疫苗都已相继通过了FDA紧急授权使用,正式进入市场。

其中,辉瑞/BioNTechⅢ期临床最终结果显示疫苗有效率达95%。11月18日,辉瑞和BioNTech公布了三期临床试验最终功效分析。在43000名受试者中,共产生了170例确诊病例,其中安慰剂组共162例,mRNA疫苗组仅8例,BioNTech的mRNA疫苗有效率高达95%。

此外,在Ⅲ期临床试验中,疫苗接种人群年龄范围为12-85岁,涵盖心肝肺慢性病患者、免疫缺陷患者、艾滋病患者、肝炎患者,针对特定人群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并未出现任何严重的安全隐患。

Moderna疫苗有效率则达94.1%。11月30日,Moderna发布疫苗试验最终数据。在30000名受试人群中,196名患者出现新冠肺炎,其中包括30名重症新冠患者。

在196名新冠患者中,接种安慰剂的有185例,接种疫苗的仅11例。这意味着疫苗对于预防新冠感染的有效率高达94.1%,对重症病例的有效率达100%。尽管最终结果略低于Ⅲ期期中94.5%的结果,但远高于FDA对上市疫苗达到50%有效率的评估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Moderna的mRNA疫苗相较于辉瑞/BioNTech疫苗更易于存储,普适性较高。由于mRNA疫苗较不稳定,因此对疫苗的存储条件要求十分严苛。辉瑞的mRNA疫苗需要在超低温环境下存储,在-70摄氏度的冰冻箱中可保存6个月,在加有干冰的特制保温运输箱中可保存15天,而在普通医院冰箱2-8℃的环境中仅可保存5天。

Moderna疫苗对于存储环境的要求则宽松许多,在零下20℃的环境中可保存6个月,在2-8℃的普通冰箱中可保存一个月,甚至在室温环境中也可以保存12个小时,极大地增强了疫苗的普适性。实际上Modema疫苗对温度的宽松得益于公司特有的脂质纳米颗粒技术,该技术可将RNA药物、疫苗等递送入细胞,从而增强疫苗的稳定性。

除了Moderna和BioNtech的2款疫苗,我国共5款新冠疫苗处于临床三期。其中,国药集团两款灭活疫苗或于12月中下旬率先上市。在5款处于临床Ⅲ期的新冠疫苗中,包括三款灭活疫苗、一款腺病毒载体疫苗和一款重组蛋白疫苗。目前,国药集团的两款灭活疫苗处于领跑地位,已于11月末提交上市申请。

此外,在腺病毒载体疫苗中,牛津大学阿斯利康腺病毒载体疫苗综合有效率达70%。牛津大学阿斯利康采用的为黑猩猩腺病毒载体,通过对黑猩猩腺病毒进行基因改造使之编码人类新冠病毒刺突蛋白。11月23日,阿斯利康宣布Ⅲ期临床中期结果显示,新冠肺炎疫苗对病毒的平均保护效力为70%。

可以说,在全球一众疫苗里,mRNA疫苗研发一骑当先,形成了Moderna和BioNtech分庭抗礼的局面,而这些积极进展无疑在将近一年的新冠战争中,为人们控制疫情、恢复常态生活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疫苗普及仍需回应安全问题

尽管《自然》在一篇社论中指出,多款疫苗的有效率超过了90%,这是一个意料之外的好结果。早期的研究表明候选疫苗可以促进免疫反应,最新的数据又表明这些免疫反应的确可以起到保护效果,但这并不是终点。

一是仍需确认疫苗在高危人群中的保护效果,尤其是指老龄群体、肥胖群体、或是糖尿病群体。随着年龄的增加,新冠病死率逐渐升高,而疫苗的接种效果却与之相反,年龄越大,免疫效果越差。

新冠病死率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慢性呼吸疾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癌症患者病死率高,但这些人群同时又是疫苗接种的禁忌人群或免疫效果欠佳。

二是疫苗研发仍需警惕可能存在ADE(抗体依赖增强)。ADE现象在登革热、黄热病等多种病毒中被发现。SARS疫苗和MERS疫苗的研发经验表明,新冠病毒的某些单克隆抗体在体外可能存在ADE效应,但体外实验发现ADE现象,不代表一定会影响临床结果。

决定抗体是否会引起ADE的因素主要包括:抗体的特异性、滴度、亲和力以及抗体的亚型等。因此,提高抗体质量是减轻ADE关键。目前,新冠疫苗研发,已公布的多项动物结果和临床试验结果均未出现明确的ADE证据,在后续的疫苗研发中,自然也不可掉以轻心。

最后,新冠病毒是RNA病毒,在传播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异。目前新冠疫苗抗原设计主要以S蛋白为抗原,需要关注S蛋白的序列变化,尤其是RBD区域是否存在引起与中和抗体结合位点改变的突变。

近日,英国官方发出紧急警告,称一种新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新冠病毒变种正在英国传播。根据研究结论,N501Y的病毒变异正是改变了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S蛋白),并且已被确定为对人和鼠ACE2的结合亲和力增加,从而增加该蛋白粘附与进入人体细胞的能力。

新变种是否会影响疫苗的效果受到广泛关注。对于此,研究人员已及时做出了回应,表示病毒要进化到足以使当前的疫苗无效,通常需要几年,而不是几个月。尽管如此,科学家仍需要密切追踪进化中的病毒,以发现可能使其拥有领先于疫苗的突变。

全球化时代下,除非人人都安全,否则无人会安全。随着多项疫苗进入三期试验,以及辉瑞/BioNTech和Moderna疫苗的紧急使用授权,对抗新冠疫情终于露出曙光。但在疫苗普及前,仍有不可回避的诸多安全问题需要回应,终局并不是终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新冠肺炎三代疫苗走向市场

随着多项疫苗进入三期试验以及辉瑞/BioNTech和Moderna疫苗的紧急使用授权,对抗新冠疫情终于走向了终局之战。

文|陈根

新冠疫情作为一次特殊的人类灾难,给全球经济生活和民众健康都带来了巨大损失。尽管目前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海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国内仍面临海外疫情输入风险。

疫苗作为预防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手段,其成功研发是人类最终控制新冠疫情的关键所在,是全球的迫切需求。因此,世界各国都把研制疫苗摆在重要位置。随着多项疫苗进入三期试验以及辉瑞/BioNTech和Moderna疫苗的紧急使用授权,对抗新冠疫情终于走向了终局之战。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这些积极进展无疑在将近一年的新冠战争中,为人们控制疫情、恢复常态生活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但同时,全球化时代下,除非人人都安全,否则无人会安全。在疫苗普及前,仍有不可回避的诸多安全问题需要回应,终局并不是终点。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和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靠寄生生活的有机物种,可以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其中,DNA病毒可以分为双链DNA病毒、单链DNA病毒、双链DNA逆转录病毒三种。RNA病毒又可以分为双链RNA病毒、(+)单链RNA病毒、(-)单链RNA病毒和单链RNA逆转录病毒四种。

在病毒从基因组到蛋白质的转变中,需要生成mRNA以完成蛋白质的合成和基因组的复制,不同的的病毒家族完成此过程的机制存在差异。与DNA病毒疫苗相比,RNA病毒疫苗的研发更加困难。主要原因在于,RNA病毒为单链结构较双螺旋结构的DNA病毒稳定性差,变异速度更快,突变率更高。

新冠病毒就是一类(+)单链RNA病毒。新冠病毒所包含的单链RNA相当于细胞中的mRNA,可以直接在细胞内翻译出所编码的蛋白质,如衣壳蛋白和病毒的RNA聚合酶。随后,在病毒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复制病毒RNA,最后病毒RNA和衣壳蛋白自我装配形成成熟的病毒颗粒。

新冠病毒作为一种有包膜的(+)单链RNA病毒,与SARS-CoV和MERS-CoV同为β-冠状病毒属,是感染人的第7种冠状病毒,主要结构蛋白包括S蛋白(棘突)、E蛋白(包膜)、M懂蛋白(跨膜)和N蛋白(核衣壳)。

新冠病毒主要通过S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ACE2受体结合感染宿主细胞,其进化出更有效的S蛋白剪切机制,使之更有利于感染;对人体ACE2受体有更高的结合能力(其ACE2的亲和力约为SARS的10-20倍),使得感染更有效。由于ACE2在肺、肾脏、肝脏、肠道、脑、眼、鼻、睾丸等器官组织中均有表达,因此,这些器官也都成为了冠状病毒潜在的攻击位点。

显然,在疫情的大流行下,疫苗作为预防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手段,通过让健康人的免疫系统提前识别病原体以形成记忆,从而在真正感染时迅速形成高水平免疫应答以实现预防效果。疫苗的成功研发将成为人类最终控制新冠疫情的关键所在。

疫苗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也经历了漫长的技术攻关过程。疫苗的升级是抗原从完整到精准,平台从专用到通用,免疫应著从单一到全面的过程。

一代苗是使用完整的病原体作为疫苗,包括减毒疫苗和灭活疫苗。其中,减毒疫苗利用减毒的流感病毒作为载体,携带S蛋白基因,共同刺激人体产生两种病毒的抗体。灭活疫苗则通过体外培养病毒,用杀灭的病毒,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二代疫苗将抗原精简为病原体的蛋白或多糖,可以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来实现抗原设计,并在体外表达、提纯。重组蛋白疫苗,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在体外制备病毒的S蛋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之后,腺病毒载体疫苗将S蛋白的基因装入改造后无害的腺病毒送入人体,在体内产生S蛋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三代疫苗主要为核酸疫苗,是将抗原简化成顶层的核酸物质,接种后借用人体细胞实现一步到位的胞内抗原表达。当前,疫苗技术升级正处于二代疫苗向三代疫苗迈进的节点,新冠疫苗的研发加速了三代疫苗技术的应用与成熟。

究其原因,则是因为冠状病毒通过S蛋白结合ACE2进入细胞后,在人体细胞中进行复制和释放。从人体防御机制上看,病毒会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入,展现给辅助性T细胞,以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摧毁病毒的感染细胞。这意味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对疫苗均很重要。

从疫苗开发角度看,结合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理想的新冠疫苗应具备:可激发广泛的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包含粘膜免疫)、细胞免疫;可刺激B细胞产生强中和抗体,非中和抗体产生少;可激活以TH1为主的CD4+T细胞(辅助T细胞)和CD8+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而三代疫苗的优势正在于其优异的免疫原性,可有效的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非常契合理想疫苗的特征。

Moderna、BioNtech分庭抗礼

根据WHO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2日,全球已有48款新冠疫苗进入临床研发阶段,其中11款进入临床三期,另有164款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从目前的研发进程看,进入或完成Ⅲ期临床的11款疫苗包括4款灭活疫苗、4款重组载体疫苗、1款重组蛋白疫苗和2款mRNA疫苗。

其中,2款mRNA疫苗都属于核酸疫苗,是指将在体外合成病毒相关序列mRNA传递到人体细胞内形成免疫。与灭活疫苗和重组疫苗相比,mRNA疫苗的生产无需依赖细胞扩增的过程,生产更容易放大。

目前,全球共有两款mRNA疫苗进入临床Ⅲ期,分别是美国Moderna公司研发的mRNA疫苗和美国辉瑞(Pfizer)、德国BioNTech共同研发的mRNA疫苗。上述公司均于11月对外公布了疫苗II期临床最终数据,并提交上市申请。而从上周到今天,辉瑞/BioNTech和Moderna的mRNA疫苗都已相继通过了FDA紧急授权使用,正式进入市场。

其中,辉瑞/BioNTechⅢ期临床最终结果显示疫苗有效率达95%。11月18日,辉瑞和BioNTech公布了三期临床试验最终功效分析。在43000名受试者中,共产生了170例确诊病例,其中安慰剂组共162例,mRNA疫苗组仅8例,BioNTech的mRNA疫苗有效率高达95%。

此外,在Ⅲ期临床试验中,疫苗接种人群年龄范围为12-85岁,涵盖心肝肺慢性病患者、免疫缺陷患者、艾滋病患者、肝炎患者,针对特定人群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并未出现任何严重的安全隐患。

Moderna疫苗有效率则达94.1%。11月30日,Moderna发布疫苗试验最终数据。在30000名受试人群中,196名患者出现新冠肺炎,其中包括30名重症新冠患者。

在196名新冠患者中,接种安慰剂的有185例,接种疫苗的仅11例。这意味着疫苗对于预防新冠感染的有效率高达94.1%,对重症病例的有效率达100%。尽管最终结果略低于Ⅲ期期中94.5%的结果,但远高于FDA对上市疫苗达到50%有效率的评估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Moderna的mRNA疫苗相较于辉瑞/BioNTech疫苗更易于存储,普适性较高。由于mRNA疫苗较不稳定,因此对疫苗的存储条件要求十分严苛。辉瑞的mRNA疫苗需要在超低温环境下存储,在-70摄氏度的冰冻箱中可保存6个月,在加有干冰的特制保温运输箱中可保存15天,而在普通医院冰箱2-8℃的环境中仅可保存5天。

Moderna疫苗对于存储环境的要求则宽松许多,在零下20℃的环境中可保存6个月,在2-8℃的普通冰箱中可保存一个月,甚至在室温环境中也可以保存12个小时,极大地增强了疫苗的普适性。实际上Modema疫苗对温度的宽松得益于公司特有的脂质纳米颗粒技术,该技术可将RNA药物、疫苗等递送入细胞,从而增强疫苗的稳定性。

除了Moderna和BioNtech的2款疫苗,我国共5款新冠疫苗处于临床三期。其中,国药集团两款灭活疫苗或于12月中下旬率先上市。在5款处于临床Ⅲ期的新冠疫苗中,包括三款灭活疫苗、一款腺病毒载体疫苗和一款重组蛋白疫苗。目前,国药集团的两款灭活疫苗处于领跑地位,已于11月末提交上市申请。

此外,在腺病毒载体疫苗中,牛津大学阿斯利康腺病毒载体疫苗综合有效率达70%。牛津大学阿斯利康采用的为黑猩猩腺病毒载体,通过对黑猩猩腺病毒进行基因改造使之编码人类新冠病毒刺突蛋白。11月23日,阿斯利康宣布Ⅲ期临床中期结果显示,新冠肺炎疫苗对病毒的平均保护效力为70%。

可以说,在全球一众疫苗里,mRNA疫苗研发一骑当先,形成了Moderna和BioNtech分庭抗礼的局面,而这些积极进展无疑在将近一年的新冠战争中,为人们控制疫情、恢复常态生活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疫苗普及仍需回应安全问题

尽管《自然》在一篇社论中指出,多款疫苗的有效率超过了90%,这是一个意料之外的好结果。早期的研究表明候选疫苗可以促进免疫反应,最新的数据又表明这些免疫反应的确可以起到保护效果,但这并不是终点。

一是仍需确认疫苗在高危人群中的保护效果,尤其是指老龄群体、肥胖群体、或是糖尿病群体。随着年龄的增加,新冠病死率逐渐升高,而疫苗的接种效果却与之相反,年龄越大,免疫效果越差。

新冠病死率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慢性呼吸疾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癌症患者病死率高,但这些人群同时又是疫苗接种的禁忌人群或免疫效果欠佳。

二是疫苗研发仍需警惕可能存在ADE(抗体依赖增强)。ADE现象在登革热、黄热病等多种病毒中被发现。SARS疫苗和MERS疫苗的研发经验表明,新冠病毒的某些单克隆抗体在体外可能存在ADE效应,但体外实验发现ADE现象,不代表一定会影响临床结果。

决定抗体是否会引起ADE的因素主要包括:抗体的特异性、滴度、亲和力以及抗体的亚型等。因此,提高抗体质量是减轻ADE关键。目前,新冠疫苗研发,已公布的多项动物结果和临床试验结果均未出现明确的ADE证据,在后续的疫苗研发中,自然也不可掉以轻心。

最后,新冠病毒是RNA病毒,在传播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异。目前新冠疫苗抗原设计主要以S蛋白为抗原,需要关注S蛋白的序列变化,尤其是RBD区域是否存在引起与中和抗体结合位点改变的突变。

近日,英国官方发出紧急警告,称一种新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新冠病毒变种正在英国传播。根据研究结论,N501Y的病毒变异正是改变了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S蛋白),并且已被确定为对人和鼠ACE2的结合亲和力增加,从而增加该蛋白粘附与进入人体细胞的能力。

新变种是否会影响疫苗的效果受到广泛关注。对于此,研究人员已及时做出了回应,表示病毒要进化到足以使当前的疫苗无效,通常需要几年,而不是几个月。尽管如此,科学家仍需要密切追踪进化中的病毒,以发现可能使其拥有领先于疫苗的突变。

全球化时代下,除非人人都安全,否则无人会安全。随着多项疫苗进入三期试验,以及辉瑞/BioNTech和Moderna疫苗的紧急使用授权,对抗新冠疫情终于露出曙光。但在疫苗普及前,仍有不可回避的诸多安全问题需要回应,终局并不是终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