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三战考研,一场漫长的战争与反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三战考研,一场漫长的战争与反抗

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之间,很多人选择了放弃,也总有人不甘。

图片来源:Pexels-Kulik Stepan

文|蓝鲸教育

考研,对有的人是苦尽甘来的回忆,对有的人是破釜沉舟的决心,但对即将面临“三战”(第三次考研)的群体,这是关乎“命运与抉择”的战争。

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之间,很多人选择了放弃,也总有人不甘。

2020年考研前夕,蓝鲸教育找到了六位“三战”考研的年轻人,请他们讲述三年来的不甘与不易。经历了前两次的失败、被嘲笑和自我怀疑,他们看淡了,还是想开了?

考研三年,他们说我像砖缝里长出的树

@执着的鱼」「本科专业:会计;在读专业:会计

有人说我是我家砖头缝里长出的那棵树,可能是对于我这三年来始终不肯放弃考研的一种肯定。但我觉得我跟那棵树比差得太多了。

图片来源:受访者

当我第一眼看到那棵树的时候真的惊呆了,被它顽强的生命力震撼。我不知道一颗小小的种子是如何冲破那么多砖头才生长出来的。它长久地生长在黑暗中,忍受着没有阳光照射的痛苦。

在“上岸”之前,我的状态可能就像那棵树一样,处于黑暗中。

我从来没有崩溃过,但当第三次看到录取名单上没有我的时候,瞬间就崩溃了。我坐在椅子上,不知该做什么,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父母,不知道选择考研到底是对是错。那一天我无数次地去看那个录取名单,幻想着是我之前看错了,漏过了自己的名字,最终我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我落榜了。

父母得知我落榜后没有多说什么,安慰我说没有关系,考研并不是唯一的路,找工作考证也可以。但我还是很失落,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任何回报。

那天家里的氛围很压抑,基本上没有人说话,我浑浑噩噩的。晚上,我觉得该为自己以后做个计划,打算以后一边工作一边考证,再也不想考研了。咨询了同学,准备报考税务师证,在网上把书都买好了。

晚上九点多,我看到了考研调剂的信息,不过是调剂到非全日制,我怀着一颗不甘的心填了调剂的信息,大概十点多,我收到了调剂成功的信息。

我想,如果这次再失败了,我真的不会再有读研的想法了。幸好,考上了。

现在回想,最初要考研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大四时周围很多人在考研,我也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考了。第二年真正准备的是考公务员,在空闲的时间里准备考研,结果公务员面试被刷,考研也不太顺利。

三战的主要原因就是不甘心,支撑我坚持努力的信念也是不甘心。所以在认认真真地准备考研这一件事,没有再想其他的东西了。我就是想要证明我有能力成为一名研究生。

回到上边提到的那棵树,它给了我很多力量,它告诉我——只要心中有希望,即便遇到再多的困难,也不放弃,向着自己坚持的方向努力,终有成功的那天。

我够“头铁”了,可我今年不想考研了

@西南」「本科专业:中医学;在考专业:中医学

我一直都是一个很听话的人,听父母的话,听老师的话,现在听科室领导的话,挺累的。

父母对我管教很严。报大学志愿的时候,我很想学语言,因为英语成绩很好,也很喜欢语言。但爸妈就要我当医生,他们觉得医生很稳定,而且我表姐就是当医生的,过得挺好。后来我就考医生了,也考上了。但学的时候真的很累,完全感觉不到爱这个专业,纯粹就是为了以后的生活,为了以后治愈病人的成就感在学。

毕业之后我爸不同意我考研。他也是听别人的意见。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是我姑姑他们要我学医,然后他就觉得学医很好。毕业以后,我那些叔叔又说公务员很好,又不用熬夜,然后我爸就觉得公务员比医生更好,就让我考公务员。

我当时想,要不就考公务员吧,停下了考研的复习。但后来想了很久,学了这么多年好像喜欢上了这个职业,也觉得当医生很崇高。斗争了很久,我爸就一直不同意。好在我妈同意了,一些叔叔阿姨也在帮忙做我爸工作,最后才说通。然后继续考研,但没考上。

我也是一个特别矛盾的人,一边比较佛系,努力后什么也没有得到,会在心里告诉自己——就这样吧,这样也挺好的。另一边又自视甚高,觉得自己同样可以拥有别人拥有的那些。

以前很“头铁”,心气又很高,看着身边以前成绩不如我的同学都考上了研究生,心里很不平衡。就觉得一定也要考个研究生。现在看来,研究生确实很重要,但也不是唯一,如果你的人生有很多条路可以走的话,只要选择适合你的那一条就可以了。

这几天我一直在纠结到底还要不要“三战”的问题,后来想通了,今年我肯定是不会考了。这几年医院扩招得特别厉害,如果我再去考研,就相当于明年才能入学,再晚一年,可能这波红利就过了,一个萝卜一个坑,我想先去把医院这个坑占着。所以考了医院的规培。

但是我肯定还会考研究生,哪怕是非全日制的。而且想考一个好学校。以前不觉得好学校有多重要,也不觉得牛校的人有多厉害。我一直也不是一个追求特别高的人,只是因为医院的就业门槛,希望有一个研究生的学位。但在医院接触了很多优秀的师兄师姐之后,我发现好的学校培养出来的人,能力和眼界真的不一样。我会觉得,哇!我也好想成为那种人啊。

这是第一次,我想为自己活

@瑞兰」「本科专业:国际商务;在考专业:国际商务

坚持三战的原因不尽相同,有的是因为父母,有的是自己不甘心,有的是逃避,有的是想充实自己。对我来说,这些想法都在潜意识里了,已经分不清是自发的还是别人给我的了。

从小生长的环境都告诉我,读完本科就要考研,考完研如果可以就考个博士。一直感觉这就是我的人生轨迹。好像自己被催眠、被洗脑了,感觉只有考研了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我母亲是公务员,父亲是教师,他们在工作中都很要强。这种要强也反应在对我的教育上。我从小就受父母思想的影响,包括一些价值观的传递。小时候我学习不错,其他家长就会夸我,然后夸我妈。我妈总说“你要好好学习,你走出去之后,人们都会说你是我的闺女。”我就感觉自己只能越来越好,不然哪天你从天上掉下来,别人就会说,你看,她还没有我的孩子好。学习原本是一个自主的过程,后来慢慢变成了给别人看的过程,我不再追求到底有没有学习到知识,只追求我的成绩能不能跑到别人前边。我后来才意识到,这种思想很病态。

我又是一个没有自信的人,特别需要考研成功这种官方的鼓励——这是全国统一的考试,竞争很激烈,能得到官方的盖章,说明我排在了前面,我是OK的。那我就有勇气去走下面的路了。我也很想去名校读书,想在那里认识很厉害的人,向他们学习,看看自己的不足,看到更多的东西,能够有更好的平台。

今年上半年我看了一个节目,里面有个人说“我想为自己活”,挺触动我的。我问自己,你想不想为自己活一次?感觉从小到大,不管是父母的期待,还是想到以后结婚了、当母亲了要怎样,感觉好像很没有自我。这是我第一次很想为自己活。

我很喜欢一首诗,“世上本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时区,身边有些人看似走在你的前面,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但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有自己的步程。不用嫉妒或嘲笑他们,他们都在自己的时区里,你也是。”

图片来源:受访者

我告诉自己,我想要的那些总会有的,现在的一切都是暂时的,也都会过去。我唯一能做好的是,投入到探寻和努力的过程里。

我也很想告诉那些正在追梦的人,心中有梦就大胆去追,但前提是,你要明白,自己到底能不能承受追梦失败所带来的结果。

我总觉得,考上研就能和前女友结婚了

@薛二狗」「本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在考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三年了,我每一次考研的原因都不太一样。

一开始是因为第一份工作在国企,切实地感受到了学历在国企中的重要性。并且当时的女朋友也特别支持和鼓励我参加考研。所以在我的潜意识里,总觉得考上研就可以和她结婚了。

第二次是为了逃避工作,当时很不喜欢本科的专业,所以考的药剂学。但是经过一年发现,目前的年龄一味追求自己想要的,很不切实际。我还有家人,当时还有女朋友,这些人都需要我好好赚钱。药学和我本科专业的工资差得很多很多,所以已经进入面试环节但我没有参加。

今年还准备考研。主要是为了能好好学一些东西,并且很想通过研究生学历进入航天系统。这是我从小的愿望,也很切合我现在的人生处境。当然,除去工作生活,前任对我的影响是我执着于考研的一个很重要的点。因为我确实想考个研究生和前任证明一下自己,也借此纪念一下那份六年多的恋情。

父母在我第一次考研的时候很支持,但是后面的二战,他们虽然表面支持,但我心里明白他们更想让我工作,他们希望我找一份离家近的工作——收入不需要太高,稳定就好。但是怕我因为这个不敢追求自己的梦想而忍着不说。

所以这次考研我没有提前和家里沟通,打算先斩后奏,毕竟如果真的考上北航,前景是很光明的。

未来,我更想找一份偏技术类的工作,毕竟做技术随着时间的积累,薪水也会越来越高,比起稳定,我更想要一个波澜壮阔的人生。当然前提是能养好家人,不拖累他们。

和前女友分开后,加上考研失败,工作不顺利,我有过一段特别痛苦的时期。幸好都过去了。近一年的状态还算平稳,经历了很多之后,也就明白了自己真的想要什么,也努力在工作和学习之间找到了平衡,较之前更有平常心了。更何况从疫情开始到现在,全国人民都在为了同一件事情而奋斗着,一线医护人员也从未放弃过希望,让我觉得之后生活中不管遇到怎么样的困难,都可以坚持下去,永远不要放弃希望。

我工科毕业,不考研99%会进工厂

@皮卡皮」「本科专业:材料科学;在考专业:材料科学

我考研和别人不一样,是毕业后才开始的,当时突然失业了,我也失去了应届生的身份,所以选择了考研。

工科专业本科毕业后,如果不转行,99%都是去工厂。辛苦、环境差、工资低,如果读了硕士或者博士,不仅起点更好,还可以到学校任教,至少摆脱了进工厂的命运。再加上其实女孩子学这个专业会受到歧视,进体制内就基本不会了。

今年选择“三战”,是因为我的目标很清晰,就是以后要到高校任教,只有这一条路。如果我放弃考研,以后一定会后悔。

当然这个过程很痛苦,我经常陷入崩溃中。我数学很差,前两年都是栽在数学上。有时候写着写着,感觉哪里都不会,就开始自我怀疑,情绪调整不好会莫名其妙哭出来。再加上这一年还经历了失恋。前两个月确诊了轻度抑郁。

现在,到了“三战”后期,反而心态平淡了,也一直努力在调节自己的情绪。只是觉得没有从前那么快乐了,也许是成熟了吧,有些事,扛着扛着,就都过去了。

考研把我自信揉碎了,我陷入习得性无助

@秦」「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在考专业:古代文学

我曾经非常自信,总是那种天下舍我其谁的样子。平时上台演讲都是随口就来,论文答辩我是第一名,胸无点墨就敢去我们那里最强的高中实习。

第一次考研失败后我去找工作,有一份艺术馆的工作,那里环境很美,又很贴合我的兴趣。面试我记得很清楚,是2019年4月7日,从26个人里选6个人,6个人里再选两个人,我进了前六,但6进2的复试,我没有被选上。

后来分析失败的原因是我太想要得到那份工作了,失去了平常心。更深层的原因是脱离社会,不出去工作导致大脑和心理在社会交往方面退化了。

失败后我变得很不自信,在工作场合虽然充满热忱但心态上变得特别敏感,后来和同事关系也不是很好,倒不是恶劣,而是我融不进去。

种种失败让我受到了方方面面的打击,它扎根在我心底,作用于我外在的各种行动上,最明显的表现是总会否定自己。

甚至到了“三战”,我都会不断地想,我前两次那么努力都没有考上,这次就能考上吗?

“一战”、“二战”的原因是热爱。大四那年遇到一个很好的老师,彻底引起了我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有一种“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的顿悟,所以一往无前决定考研。三战的原因有一些变化,一半是因为心中对文学的星星之火还存在,另一个原因是被工作折磨得要死。

我很清楚地记得“一战”、“二战”时学习古代文学的那种热忱,对走进更高学术圈层的向往。但到三战,我就会考虑为了逃避工作而去考研,是不是对这种热爱的亵渎?但另一方面又觉得,这种动力能让我考上研也可以。

我从头到尾报考的都是外地学校。因为我特别喜欢到处玩,高考没考好就想考研考出去。关于未来我没有做过具体的打算,因为我想做的事太多了,所以对我来说得到研究生学历以后就“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

考研失败的这两年,家人给我的压力很少,但会有同辈压力。比如我的朋友都已经去北上广了,感觉我们之间越来越没有话题。有个朋友、也是当年的研友,今年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的研究生,意气风发。那天在图书馆还遇到了2018年复习的研友,她南大研究生毕业了。我好羡慕他们,面对他们也觉得好自卑。我大学时期那么自信,现在却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记者札记

在做这个选题前,我很难想象,“三战”考研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他们如此执着于考研的原因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得到过什么,又丢失了什么。

在后来的采访中,我逐渐发现,对于上述6位受访者,这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简单问题,其中往往掺杂了现实与理想。

两次考研的失败,身边同学的变化,父母的支持抑或是反对,第三次考研似乎变成了一场“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赌博”。面对“三战”这座大山,有人很清晰自己想要什么,考研的经历让他们实现了自我的觉醒;但也有人一直混沌,始终未能找到自己的方向,甚至无法说清执着于考研的原因。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瑞兰,听她诉说从前的经历,会发现她是个被功利教育破坏自信心、讨好型人格的傻孩子,但她从未放弃寻找自我。瑞兰经历过两次高考失败和考研失败,自信被一次次打破,她又小心翼翼地一点点重组。很难想象过程中她经历了怎样的挣扎,在“三战”考研前夕,她发出了“这一次我要为自己活”的慨叹。

采访结束,她很激动地说,“我想告诉所有追梦的人,心中有梦就大胆去追,但前提是,你要明白,自己到底有没有承受追梦失败所带来的结果。”

我有理由相信,瑞兰找到了一个强大的自我——她足够相信自己,她愿意为了梦想全力以赴,也有了承担失败的勇气。

另外,给我冲击力比较大的是“执着的鱼”。同学推荐他时特意提到了自己对他的评价——“就像他家砖头缝里长出来的那棵树。”采访中,执着的鱼形容那棵树“我不知道一颗小小的种子是如何冲破那么多砖头才生长出来的,它长久地生长在黑暗中,忍受着没有阳光照射的痛苦。”他和那棵树产生了强大的共情,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那棵树拥有了意识,与执着的鱼在无数个时刻产生了对话,成了他某种坚持向上的力量。

昨天我给“秦”发了一个考前祝福,令我意外的是,她说这一次决定放弃了,要先把工作稳定下来再去想考研的事。秦说,“放弃考研这件事让我好丢人,但其实外界的眼光不是我的压力来源,我唯一需要面对的只有我自己。”

更令我感到意外的是,秦说,三年的考研经历让她患上了“习得性无助”,她从一个“天下舍我其谁”无比自信的状态,退化到了“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如今的她,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热爱文学、不知道自己如何选择工作、也不敢去一直想去的北京闯荡。

在前期的采访中,秦会很头头是道地分析自己考研的原因、没有考上的原因、工作面试失败的原因以及离职的原因,她好像什么都想得很明白,也许只是差一些运气和关键时刻的心态调整。

西南似乎一直在飘摇,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既有理想,又不执着于理想;既愿意为现实生活做出让步,又有些情怀在坚持。也许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如此。

采访到最后发现,与其说我们是在探讨考研,不如说是在探讨如何面对自己。有人找到了面对自己的路径;也有人钻了牛角尖……绕了很多圈子后,仍然囿于外界的诸多标准,既无法达到所谓的“成功”,又无法接受平凡。

谈到这里,我想起了耶鲁教授威廉 德雷谢维奇所著《优秀的绵羊》有一段话很贴合这个主题,就以这段话作为结尾吧——

“就算是那些曾经赢得无数奖励的最成功的学生,他们也会在某个时刻停住脚步思考这一切是否都值得。在他们三四十岁的时候,他们是社会公认的有成就的医生、律师、学者、商人,但他们往往让人感到,他们不过是一群在终生竞争的集中营里茫然的生还者。其中有些人说,他们最终从事的职业是出于他人的希望,或者他们随波逐流并不假思索地加入了目前从事的职业。也有人会说,他们没有去体会自己的青春,他们从没有生活在当下,他们总是在追逐一些未经深思熟虑的目标。他们总会思索,曾经的努力是否都值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三战考研,一场漫长的战争与反抗

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之间,很多人选择了放弃,也总有人不甘。

图片来源:Pexels-Kulik Stepan

文|蓝鲸教育

考研,对有的人是苦尽甘来的回忆,对有的人是破釜沉舟的决心,但对即将面临“三战”(第三次考研)的群体,这是关乎“命运与抉择”的战争。

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之间,很多人选择了放弃,也总有人不甘。

2020年考研前夕,蓝鲸教育找到了六位“三战”考研的年轻人,请他们讲述三年来的不甘与不易。经历了前两次的失败、被嘲笑和自我怀疑,他们看淡了,还是想开了?

考研三年,他们说我像砖缝里长出的树

@执着的鱼」「本科专业:会计;在读专业:会计

有人说我是我家砖头缝里长出的那棵树,可能是对于我这三年来始终不肯放弃考研的一种肯定。但我觉得我跟那棵树比差得太多了。

图片来源:受访者

当我第一眼看到那棵树的时候真的惊呆了,被它顽强的生命力震撼。我不知道一颗小小的种子是如何冲破那么多砖头才生长出来的。它长久地生长在黑暗中,忍受着没有阳光照射的痛苦。

在“上岸”之前,我的状态可能就像那棵树一样,处于黑暗中。

我从来没有崩溃过,但当第三次看到录取名单上没有我的时候,瞬间就崩溃了。我坐在椅子上,不知该做什么,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父母,不知道选择考研到底是对是错。那一天我无数次地去看那个录取名单,幻想着是我之前看错了,漏过了自己的名字,最终我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我落榜了。

父母得知我落榜后没有多说什么,安慰我说没有关系,考研并不是唯一的路,找工作考证也可以。但我还是很失落,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任何回报。

那天家里的氛围很压抑,基本上没有人说话,我浑浑噩噩的。晚上,我觉得该为自己以后做个计划,打算以后一边工作一边考证,再也不想考研了。咨询了同学,准备报考税务师证,在网上把书都买好了。

晚上九点多,我看到了考研调剂的信息,不过是调剂到非全日制,我怀着一颗不甘的心填了调剂的信息,大概十点多,我收到了调剂成功的信息。

我想,如果这次再失败了,我真的不会再有读研的想法了。幸好,考上了。

现在回想,最初要考研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大四时周围很多人在考研,我也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考了。第二年真正准备的是考公务员,在空闲的时间里准备考研,结果公务员面试被刷,考研也不太顺利。

三战的主要原因就是不甘心,支撑我坚持努力的信念也是不甘心。所以在认认真真地准备考研这一件事,没有再想其他的东西了。我就是想要证明我有能力成为一名研究生。

回到上边提到的那棵树,它给了我很多力量,它告诉我——只要心中有希望,即便遇到再多的困难,也不放弃,向着自己坚持的方向努力,终有成功的那天。

我够“头铁”了,可我今年不想考研了

@西南」「本科专业:中医学;在考专业:中医学

我一直都是一个很听话的人,听父母的话,听老师的话,现在听科室领导的话,挺累的。

父母对我管教很严。报大学志愿的时候,我很想学语言,因为英语成绩很好,也很喜欢语言。但爸妈就要我当医生,他们觉得医生很稳定,而且我表姐就是当医生的,过得挺好。后来我就考医生了,也考上了。但学的时候真的很累,完全感觉不到爱这个专业,纯粹就是为了以后的生活,为了以后治愈病人的成就感在学。

毕业之后我爸不同意我考研。他也是听别人的意见。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是我姑姑他们要我学医,然后他就觉得学医很好。毕业以后,我那些叔叔又说公务员很好,又不用熬夜,然后我爸就觉得公务员比医生更好,就让我考公务员。

我当时想,要不就考公务员吧,停下了考研的复习。但后来想了很久,学了这么多年好像喜欢上了这个职业,也觉得当医生很崇高。斗争了很久,我爸就一直不同意。好在我妈同意了,一些叔叔阿姨也在帮忙做我爸工作,最后才说通。然后继续考研,但没考上。

我也是一个特别矛盾的人,一边比较佛系,努力后什么也没有得到,会在心里告诉自己——就这样吧,这样也挺好的。另一边又自视甚高,觉得自己同样可以拥有别人拥有的那些。

以前很“头铁”,心气又很高,看着身边以前成绩不如我的同学都考上了研究生,心里很不平衡。就觉得一定也要考个研究生。现在看来,研究生确实很重要,但也不是唯一,如果你的人生有很多条路可以走的话,只要选择适合你的那一条就可以了。

这几天我一直在纠结到底还要不要“三战”的问题,后来想通了,今年我肯定是不会考了。这几年医院扩招得特别厉害,如果我再去考研,就相当于明年才能入学,再晚一年,可能这波红利就过了,一个萝卜一个坑,我想先去把医院这个坑占着。所以考了医院的规培。

但是我肯定还会考研究生,哪怕是非全日制的。而且想考一个好学校。以前不觉得好学校有多重要,也不觉得牛校的人有多厉害。我一直也不是一个追求特别高的人,只是因为医院的就业门槛,希望有一个研究生的学位。但在医院接触了很多优秀的师兄师姐之后,我发现好的学校培养出来的人,能力和眼界真的不一样。我会觉得,哇!我也好想成为那种人啊。

这是第一次,我想为自己活

@瑞兰」「本科专业:国际商务;在考专业:国际商务

坚持三战的原因不尽相同,有的是因为父母,有的是自己不甘心,有的是逃避,有的是想充实自己。对我来说,这些想法都在潜意识里了,已经分不清是自发的还是别人给我的了。

从小生长的环境都告诉我,读完本科就要考研,考完研如果可以就考个博士。一直感觉这就是我的人生轨迹。好像自己被催眠、被洗脑了,感觉只有考研了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我母亲是公务员,父亲是教师,他们在工作中都很要强。这种要强也反应在对我的教育上。我从小就受父母思想的影响,包括一些价值观的传递。小时候我学习不错,其他家长就会夸我,然后夸我妈。我妈总说“你要好好学习,你走出去之后,人们都会说你是我的闺女。”我就感觉自己只能越来越好,不然哪天你从天上掉下来,别人就会说,你看,她还没有我的孩子好。学习原本是一个自主的过程,后来慢慢变成了给别人看的过程,我不再追求到底有没有学习到知识,只追求我的成绩能不能跑到别人前边。我后来才意识到,这种思想很病态。

我又是一个没有自信的人,特别需要考研成功这种官方的鼓励——这是全国统一的考试,竞争很激烈,能得到官方的盖章,说明我排在了前面,我是OK的。那我就有勇气去走下面的路了。我也很想去名校读书,想在那里认识很厉害的人,向他们学习,看看自己的不足,看到更多的东西,能够有更好的平台。

今年上半年我看了一个节目,里面有个人说“我想为自己活”,挺触动我的。我问自己,你想不想为自己活一次?感觉从小到大,不管是父母的期待,还是想到以后结婚了、当母亲了要怎样,感觉好像很没有自我。这是我第一次很想为自己活。

我很喜欢一首诗,“世上本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时区,身边有些人看似走在你的前面,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但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有自己的步程。不用嫉妒或嘲笑他们,他们都在自己的时区里,你也是。”

图片来源:受访者

我告诉自己,我想要的那些总会有的,现在的一切都是暂时的,也都会过去。我唯一能做好的是,投入到探寻和努力的过程里。

我也很想告诉那些正在追梦的人,心中有梦就大胆去追,但前提是,你要明白,自己到底能不能承受追梦失败所带来的结果。

我总觉得,考上研就能和前女友结婚了

@薛二狗」「本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在考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三年了,我每一次考研的原因都不太一样。

一开始是因为第一份工作在国企,切实地感受到了学历在国企中的重要性。并且当时的女朋友也特别支持和鼓励我参加考研。所以在我的潜意识里,总觉得考上研就可以和她结婚了。

第二次是为了逃避工作,当时很不喜欢本科的专业,所以考的药剂学。但是经过一年发现,目前的年龄一味追求自己想要的,很不切实际。我还有家人,当时还有女朋友,这些人都需要我好好赚钱。药学和我本科专业的工资差得很多很多,所以已经进入面试环节但我没有参加。

今年还准备考研。主要是为了能好好学一些东西,并且很想通过研究生学历进入航天系统。这是我从小的愿望,也很切合我现在的人生处境。当然,除去工作生活,前任对我的影响是我执着于考研的一个很重要的点。因为我确实想考个研究生和前任证明一下自己,也借此纪念一下那份六年多的恋情。

父母在我第一次考研的时候很支持,但是后面的二战,他们虽然表面支持,但我心里明白他们更想让我工作,他们希望我找一份离家近的工作——收入不需要太高,稳定就好。但是怕我因为这个不敢追求自己的梦想而忍着不说。

所以这次考研我没有提前和家里沟通,打算先斩后奏,毕竟如果真的考上北航,前景是很光明的。

未来,我更想找一份偏技术类的工作,毕竟做技术随着时间的积累,薪水也会越来越高,比起稳定,我更想要一个波澜壮阔的人生。当然前提是能养好家人,不拖累他们。

和前女友分开后,加上考研失败,工作不顺利,我有过一段特别痛苦的时期。幸好都过去了。近一年的状态还算平稳,经历了很多之后,也就明白了自己真的想要什么,也努力在工作和学习之间找到了平衡,较之前更有平常心了。更何况从疫情开始到现在,全国人民都在为了同一件事情而奋斗着,一线医护人员也从未放弃过希望,让我觉得之后生活中不管遇到怎么样的困难,都可以坚持下去,永远不要放弃希望。

我工科毕业,不考研99%会进工厂

@皮卡皮」「本科专业:材料科学;在考专业:材料科学

我考研和别人不一样,是毕业后才开始的,当时突然失业了,我也失去了应届生的身份,所以选择了考研。

工科专业本科毕业后,如果不转行,99%都是去工厂。辛苦、环境差、工资低,如果读了硕士或者博士,不仅起点更好,还可以到学校任教,至少摆脱了进工厂的命运。再加上其实女孩子学这个专业会受到歧视,进体制内就基本不会了。

今年选择“三战”,是因为我的目标很清晰,就是以后要到高校任教,只有这一条路。如果我放弃考研,以后一定会后悔。

当然这个过程很痛苦,我经常陷入崩溃中。我数学很差,前两年都是栽在数学上。有时候写着写着,感觉哪里都不会,就开始自我怀疑,情绪调整不好会莫名其妙哭出来。再加上这一年还经历了失恋。前两个月确诊了轻度抑郁。

现在,到了“三战”后期,反而心态平淡了,也一直努力在调节自己的情绪。只是觉得没有从前那么快乐了,也许是成熟了吧,有些事,扛着扛着,就都过去了。

考研把我自信揉碎了,我陷入习得性无助

@秦」「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在考专业:古代文学

我曾经非常自信,总是那种天下舍我其谁的样子。平时上台演讲都是随口就来,论文答辩我是第一名,胸无点墨就敢去我们那里最强的高中实习。

第一次考研失败后我去找工作,有一份艺术馆的工作,那里环境很美,又很贴合我的兴趣。面试我记得很清楚,是2019年4月7日,从26个人里选6个人,6个人里再选两个人,我进了前六,但6进2的复试,我没有被选上。

后来分析失败的原因是我太想要得到那份工作了,失去了平常心。更深层的原因是脱离社会,不出去工作导致大脑和心理在社会交往方面退化了。

失败后我变得很不自信,在工作场合虽然充满热忱但心态上变得特别敏感,后来和同事关系也不是很好,倒不是恶劣,而是我融不进去。

种种失败让我受到了方方面面的打击,它扎根在我心底,作用于我外在的各种行动上,最明显的表现是总会否定自己。

甚至到了“三战”,我都会不断地想,我前两次那么努力都没有考上,这次就能考上吗?

“一战”、“二战”的原因是热爱。大四那年遇到一个很好的老师,彻底引起了我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有一种“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的顿悟,所以一往无前决定考研。三战的原因有一些变化,一半是因为心中对文学的星星之火还存在,另一个原因是被工作折磨得要死。

我很清楚地记得“一战”、“二战”时学习古代文学的那种热忱,对走进更高学术圈层的向往。但到三战,我就会考虑为了逃避工作而去考研,是不是对这种热爱的亵渎?但另一方面又觉得,这种动力能让我考上研也可以。

我从头到尾报考的都是外地学校。因为我特别喜欢到处玩,高考没考好就想考研考出去。关于未来我没有做过具体的打算,因为我想做的事太多了,所以对我来说得到研究生学历以后就“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

考研失败的这两年,家人给我的压力很少,但会有同辈压力。比如我的朋友都已经去北上广了,感觉我们之间越来越没有话题。有个朋友、也是当年的研友,今年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的研究生,意气风发。那天在图书馆还遇到了2018年复习的研友,她南大研究生毕业了。我好羡慕他们,面对他们也觉得好自卑。我大学时期那么自信,现在却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记者札记

在做这个选题前,我很难想象,“三战”考研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他们如此执着于考研的原因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得到过什么,又丢失了什么。

在后来的采访中,我逐渐发现,对于上述6位受访者,这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简单问题,其中往往掺杂了现实与理想。

两次考研的失败,身边同学的变化,父母的支持抑或是反对,第三次考研似乎变成了一场“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赌博”。面对“三战”这座大山,有人很清晰自己想要什么,考研的经历让他们实现了自我的觉醒;但也有人一直混沌,始终未能找到自己的方向,甚至无法说清执着于考研的原因。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瑞兰,听她诉说从前的经历,会发现她是个被功利教育破坏自信心、讨好型人格的傻孩子,但她从未放弃寻找自我。瑞兰经历过两次高考失败和考研失败,自信被一次次打破,她又小心翼翼地一点点重组。很难想象过程中她经历了怎样的挣扎,在“三战”考研前夕,她发出了“这一次我要为自己活”的慨叹。

采访结束,她很激动地说,“我想告诉所有追梦的人,心中有梦就大胆去追,但前提是,你要明白,自己到底有没有承受追梦失败所带来的结果。”

我有理由相信,瑞兰找到了一个强大的自我——她足够相信自己,她愿意为了梦想全力以赴,也有了承担失败的勇气。

另外,给我冲击力比较大的是“执着的鱼”。同学推荐他时特意提到了自己对他的评价——“就像他家砖头缝里长出来的那棵树。”采访中,执着的鱼形容那棵树“我不知道一颗小小的种子是如何冲破那么多砖头才生长出来的,它长久地生长在黑暗中,忍受着没有阳光照射的痛苦。”他和那棵树产生了强大的共情,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那棵树拥有了意识,与执着的鱼在无数个时刻产生了对话,成了他某种坚持向上的力量。

昨天我给“秦”发了一个考前祝福,令我意外的是,她说这一次决定放弃了,要先把工作稳定下来再去想考研的事。秦说,“放弃考研这件事让我好丢人,但其实外界的眼光不是我的压力来源,我唯一需要面对的只有我自己。”

更令我感到意外的是,秦说,三年的考研经历让她患上了“习得性无助”,她从一个“天下舍我其谁”无比自信的状态,退化到了“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如今的她,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热爱文学、不知道自己如何选择工作、也不敢去一直想去的北京闯荡。

在前期的采访中,秦会很头头是道地分析自己考研的原因、没有考上的原因、工作面试失败的原因以及离职的原因,她好像什么都想得很明白,也许只是差一些运气和关键时刻的心态调整。

西南似乎一直在飘摇,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既有理想,又不执着于理想;既愿意为现实生活做出让步,又有些情怀在坚持。也许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如此。

采访到最后发现,与其说我们是在探讨考研,不如说是在探讨如何面对自己。有人找到了面对自己的路径;也有人钻了牛角尖……绕了很多圈子后,仍然囿于外界的诸多标准,既无法达到所谓的“成功”,又无法接受平凡。

谈到这里,我想起了耶鲁教授威廉 德雷谢维奇所著《优秀的绵羊》有一段话很贴合这个主题,就以这段话作为结尾吧——

“就算是那些曾经赢得无数奖励的最成功的学生,他们也会在某个时刻停住脚步思考这一切是否都值得。在他们三四十岁的时候,他们是社会公认的有成就的医生、律师、学者、商人,但他们往往让人感到,他们不过是一群在终生竞争的集中营里茫然的生还者。其中有些人说,他们最终从事的职业是出于他人的希望,或者他们随波逐流并不假思索地加入了目前从事的职业。也有人会说,他们没有去体会自己的青春,他们从没有生活在当下,他们总是在追逐一些未经深思熟虑的目标。他们总会思索,曾经的努力是否都值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