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品B2B市场迎来爆发 以震坤行为代表的头部领跑企业产生

近日,36氪研究院发布了《2020年中国工业品B2B行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工业品市场规模达12.2万亿元, 过去十年年复合增长率9%,其中工业品B2B市场规模约为1220亿元,线上渗透率约为1%,未来五年工业品B2B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万亿元, 中国工业品B2B市场迎来爆发。

作为B2B领域的核心赛道,工业品B2B行业拥有万亿级市场规模。虽然市场参与者众多,竞争格局未定,但行业发展二八效应明显,已有以震坤行等为代表的第一梯队头部企业产生。2020年,行业头部玩家实力凸显,众多头部企业持续获得资本支持,大额融资频现,震坤行以3.15亿美金E轮融资刷新工业品行业融资记录,业务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对整个市场格局变化也带来深远影响。

产业互联,供应链服务全面数字化转型时代正在来临

根据供应链服务深化过程,我国工业品B2B行业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信息服务阶段,其以1999年阿里巴巴成立为标志,核心功能信息展示和资讯发布,交易信息目录化,交易双方通过线上实现信息联通。第二阶段为在线交易阶段,其以2012年找钢网成立为标志,可通过互联网终端交互和线上支付等基础设施完成在线交易,部分平台凭借资源优势,着手进行自营交易业务。在此基础上,2014年以来,以震坤行工业超市为代表的工业品电商平台成立,一站式MRO线上交易模式诞生。

随着“产业互联网”概念提出,供应链服务全面数字化转型时代到来,我国工业品B2B行业正式踏入产业互联阶段。而推进工业品B2B产业互联的一大重要因素便在于势不可挡的数字化发展趋势。行业竞争加剧,企业面临生存危机,数字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内涵不仅是将产品销售和服务从线下迁移到线上,更关键的是形成体系化整体模式, 在研发、制造、采购与供应链等领域共同发力,将敏捷工作方式高效落地。采购与供应链是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环,工业品B2B则是关键实现路径。

因此,借助这一趋势,工业品B2B平台持续发力,向供应链纵深服务方向升级, 围绕客户需求,重新组织生产与运营模式,除了在线交易,还提供仓配物流服务、标准化SaaS服务、数字化营销工具等。目前,我国工业品B2B行业整体正处于由在线交易向产业互联的过渡阶段, 以震坤行、1688、京东工业品为代表的部分头部工业品B2B平台已率先进入产业互联阶段。

产业链三足鼎立,核心是位于产业链中游的工业品B2B平台

工业品B2B行业产业链结构清晰,上游是供应商企业,为中下游工业品B2B平台及企业采购需求方提供相关产品,下游是采购需求方,即采购企业客户。

总体来说,工业品产业链供应端是一个相对传统且成熟的市场,市场参与者众多,既有生产厂家,也有大型央企国企,以及大型跨国企业等品牌供应商,也有规模较小的渠道商、 代理商和中间商, 且线上、线下、直销、经销等多种渠道和模式并存。目前,各细分领域中大型企业均在进行不同程度的数字化转型,但在信息不对称,对市场变化反应滞后,行业及订单不规范,渠道拓展难仍是上游供应商不得不面临的难点问题。

下游的采购企业客户,根据公司体量不同, 通常被分为KA客户、 SMB客户和零售商客户。一方面, 这些企业客户面临相似的痛点与困境,如传统经销模式产品价格不透明、采购效率低下、SKU管理成本高、需求响应慢、售后服务差等;另一方面, 因实际采购流程差异,企业发展阶段不同,不同类型的企业客户也有各自更为聚焦和具体的差异化采购需求。

工业品行业三足鼎立,解决上下游痛点问题,保障产业链供应良性循环,其核心就在于位于产业链中游的工业品B2B平台。工业品B2B平台的出现,从渠道、营销、品牌等方面为供应商赋能,帮助其解决痛点问题,打破增长瓶颈。尤其在营销层面,可提供数据可视化管理、数据应用服务和精准营销工具,帮助企业搭建数字化营销体系。针对下游客户,工业品B2B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采购赋能、售后赋能、数字化赋能、金融赋能四个方面,全面缓解企业采购压力。

工业品B2B行业中游是工业品B2B平台,也是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从经营模式来看, 工业品B2B平台可以分为自营模式和平台模式两大类,但两种模式各有优劣,均有较大发展空间,目前,两种模式有融合发展趋势,“自营+第三方”平台模式正在成为工业品B2B行业新的探索方向。

群雄逐鹿 已有领跑企业产生

十年前, 中国工业品B2B市场以外资企业为主导。如今,随着震坤行、京东工业品、阿里巴巴1688等平台的快速成长, 市场基本被国内公司主导, 并且该趋势仍将持续。 特别是2018年以来,在大量资本介入和企业采购数字化升级的市场需求推动下,众多玩家跑步进入,行业加速发展。

工业品B2B行业市场参与者众多,主要有以下四类: 1)综合性工业品B2B服务平台, 如震坤行等;2)电商巨头,如阿里、京东和苏宁;3)窄线供应商,如史泰博、晨光等窄线供应商;4)传统供应商的线上化转型,如鑫方盛、中粮等。目前,工业品B2B平台交易额已经逐步拉开差距,梯队划分日渐明显。

从行业宏观角度出发,工业品行业竞争格局暂未形成。一方面,各工业品B2B平台通过不断打磨自身产品、运营和服务能力,扩大市场份额,积累品牌效应,力求获得行业领先的优势地位。另一方面,这些工业品B2B平台均是为上下游客户提供服务,以工业品B2B市场渗透率提升为共同目标,在这片蓝海市场上,平台间并未达到非此即彼的白热化竞争阶段。工业品线上采购的扁平化、透明化、智能化是行业的普遍共识,合作构建良性发展的行业生态,需要各平台共同参与。 因此市场参与者既竞争又合作,整体呈现出竞合发展态势。     

资本入局,向头部项目集中,工业品B2B赛道二八效应明显

从工业品B2B行业发展逻辑来看,数字化、规模化、集约化是产业链实现降本增效的有效路径,资源整合与结构调整是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一方面,在疫情常态化影响下,企业增速放缓,生存危机加剧 部分中小企业难以为继,或被行业中大型平台收购;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品B2B逐渐成为资本关注焦点,资本的马太效应带来工业品B2B头部企业迅猛发展, 并购整合也成为头部企业的发展扩张路径之一。

根据鲸准数据库, 截至2020年11月30日, 共收录188个工业品B2B相关项目。 其中, 种子轮至A轮项目占比16%,A+轮至C轮项目占比2.7%,C+轮至Pre-IPO项目占比1.6%, 未融资项目占比79.8%, 长尾明显。 头部企业震坤行于2020年10月获3.15亿美元E轮融资, 京东工业品于2020年5月获得2.3亿美元A轮融资。 同时, 震坤行于2019年收购爱瑞德和乐扣科技, 京东工业品于2020年收购工品汇。2020年我国工业品B2B赛道二八效应明显,头部企业持续获得资本支持,且通过并购提升自身能力,巩固优势地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中国工业品B2B市场迎来爆发 以震坤行为代表的头部领跑企业产生

近日,36氪研究院发布了《2020年中国工业品B2B行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工业品市场规模达12.2万亿元, 过去十年年复合增长率9%,其中工业品B2B市场规模约为1220亿元,线上渗透率约为1%,未来五年工业品B2B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万亿元, 中国工业品B2B市场迎来爆发。

作为B2B领域的核心赛道,工业品B2B行业拥有万亿级市场规模。虽然市场参与者众多,竞争格局未定,但行业发展二八效应明显,已有以震坤行等为代表的第一梯队头部企业产生。2020年,行业头部玩家实力凸显,众多头部企业持续获得资本支持,大额融资频现,震坤行以3.15亿美金E轮融资刷新工业品行业融资记录,业务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对整个市场格局变化也带来深远影响。

产业互联,供应链服务全面数字化转型时代正在来临

根据供应链服务深化过程,我国工业品B2B行业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信息服务阶段,其以1999年阿里巴巴成立为标志,核心功能信息展示和资讯发布,交易信息目录化,交易双方通过线上实现信息联通。第二阶段为在线交易阶段,其以2012年找钢网成立为标志,可通过互联网终端交互和线上支付等基础设施完成在线交易,部分平台凭借资源优势,着手进行自营交易业务。在此基础上,2014年以来,以震坤行工业超市为代表的工业品电商平台成立,一站式MRO线上交易模式诞生。

随着“产业互联网”概念提出,供应链服务全面数字化转型时代到来,我国工业品B2B行业正式踏入产业互联阶段。而推进工业品B2B产业互联的一大重要因素便在于势不可挡的数字化发展趋势。行业竞争加剧,企业面临生存危机,数字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内涵不仅是将产品销售和服务从线下迁移到线上,更关键的是形成体系化整体模式, 在研发、制造、采购与供应链等领域共同发力,将敏捷工作方式高效落地。采购与供应链是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环,工业品B2B则是关键实现路径。

因此,借助这一趋势,工业品B2B平台持续发力,向供应链纵深服务方向升级, 围绕客户需求,重新组织生产与运营模式,除了在线交易,还提供仓配物流服务、标准化SaaS服务、数字化营销工具等。目前,我国工业品B2B行业整体正处于由在线交易向产业互联的过渡阶段, 以震坤行、1688、京东工业品为代表的部分头部工业品B2B平台已率先进入产业互联阶段。

产业链三足鼎立,核心是位于产业链中游的工业品B2B平台

工业品B2B行业产业链结构清晰,上游是供应商企业,为中下游工业品B2B平台及企业采购需求方提供相关产品,下游是采购需求方,即采购企业客户。

总体来说,工业品产业链供应端是一个相对传统且成熟的市场,市场参与者众多,既有生产厂家,也有大型央企国企,以及大型跨国企业等品牌供应商,也有规模较小的渠道商、 代理商和中间商, 且线上、线下、直销、经销等多种渠道和模式并存。目前,各细分领域中大型企业均在进行不同程度的数字化转型,但在信息不对称,对市场变化反应滞后,行业及订单不规范,渠道拓展难仍是上游供应商不得不面临的难点问题。

下游的采购企业客户,根据公司体量不同, 通常被分为KA客户、 SMB客户和零售商客户。一方面, 这些企业客户面临相似的痛点与困境,如传统经销模式产品价格不透明、采购效率低下、SKU管理成本高、需求响应慢、售后服务差等;另一方面, 因实际采购流程差异,企业发展阶段不同,不同类型的企业客户也有各自更为聚焦和具体的差异化采购需求。

工业品行业三足鼎立,解决上下游痛点问题,保障产业链供应良性循环,其核心就在于位于产业链中游的工业品B2B平台。工业品B2B平台的出现,从渠道、营销、品牌等方面为供应商赋能,帮助其解决痛点问题,打破增长瓶颈。尤其在营销层面,可提供数据可视化管理、数据应用服务和精准营销工具,帮助企业搭建数字化营销体系。针对下游客户,工业品B2B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采购赋能、售后赋能、数字化赋能、金融赋能四个方面,全面缓解企业采购压力。

工业品B2B行业中游是工业品B2B平台,也是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从经营模式来看, 工业品B2B平台可以分为自营模式和平台模式两大类,但两种模式各有优劣,均有较大发展空间,目前,两种模式有融合发展趋势,“自营+第三方”平台模式正在成为工业品B2B行业新的探索方向。

群雄逐鹿 已有领跑企业产生

十年前, 中国工业品B2B市场以外资企业为主导。如今,随着震坤行、京东工业品、阿里巴巴1688等平台的快速成长, 市场基本被国内公司主导, 并且该趋势仍将持续。 特别是2018年以来,在大量资本介入和企业采购数字化升级的市场需求推动下,众多玩家跑步进入,行业加速发展。

工业品B2B行业市场参与者众多,主要有以下四类: 1)综合性工业品B2B服务平台, 如震坤行等;2)电商巨头,如阿里、京东和苏宁;3)窄线供应商,如史泰博、晨光等窄线供应商;4)传统供应商的线上化转型,如鑫方盛、中粮等。目前,工业品B2B平台交易额已经逐步拉开差距,梯队划分日渐明显。

从行业宏观角度出发,工业品行业竞争格局暂未形成。一方面,各工业品B2B平台通过不断打磨自身产品、运营和服务能力,扩大市场份额,积累品牌效应,力求获得行业领先的优势地位。另一方面,这些工业品B2B平台均是为上下游客户提供服务,以工业品B2B市场渗透率提升为共同目标,在这片蓝海市场上,平台间并未达到非此即彼的白热化竞争阶段。工业品线上采购的扁平化、透明化、智能化是行业的普遍共识,合作构建良性发展的行业生态,需要各平台共同参与。 因此市场参与者既竞争又合作,整体呈现出竞合发展态势。     

资本入局,向头部项目集中,工业品B2B赛道二八效应明显

从工业品B2B行业发展逻辑来看,数字化、规模化、集约化是产业链实现降本增效的有效路径,资源整合与结构调整是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一方面,在疫情常态化影响下,企业增速放缓,生存危机加剧 部分中小企业难以为继,或被行业中大型平台收购;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品B2B逐渐成为资本关注焦点,资本的马太效应带来工业品B2B头部企业迅猛发展, 并购整合也成为头部企业的发展扩张路径之一。

根据鲸准数据库, 截至2020年11月30日, 共收录188个工业品B2B相关项目。 其中, 种子轮至A轮项目占比16%,A+轮至C轮项目占比2.7%,C+轮至Pre-IPO项目占比1.6%, 未融资项目占比79.8%, 长尾明显。 头部企业震坤行于2020年10月获3.15亿美元E轮融资, 京东工业品于2020年5月获得2.3亿美元A轮融资。 同时, 震坤行于2019年收购爱瑞德和乐扣科技, 京东工业品于2020年收购工品汇。2020年我国工业品B2B赛道二八效应明显,头部企业持续获得资本支持,且通过并购提升自身能力,巩固优势地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