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财联社财经年会丨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2021年中国经济走势与政策导向

2020 年 12 月 23 日,由上海报业集团丨界面·财联社主办的【界面·财联社财经年会】 在上海隆重举行。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先生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2021年中国经济走势与政策导向》,表示行稳致远,转型升级”是五中全会与中国经济工作会的着力点,“改革、开放、创新”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关键词。坚持革新、持续开放、不断创新,共促中国经济长远稳定发展。

以下是李迅雷先生演讲实录:

感谢主办方、陈启伟先生、企业各界的老总们,很高兴站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展望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走势。

今年,全球经济发生了很多突变,我本来以为疫情会对中国经济带来很大影响,但现实上,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截止目前,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疫情病例达7760万例,每日新增确诊病例超过20、30万人,美国确诊病例更是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下,全球经济和美国经济走势不容乐观。即便疫情很快结束,美国经济的恢复也非常艰难,今年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持有的国债总规模超过海外各国所持有的美国国债总合;美联储前所未有扩表;美元指数大幅下滑……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经济要复苏非常难。过去,美国经济复苏都是在繁荣过后下跌,通过大规模降息使经济恢复——即便如此也大概需要五年时间,所以“上山容易下山难”,更何况目前面临一场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通过经济手段解决问题的效用非常有限。

美国经济潜在增长动能不足。我们一直讲“美国经济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美国科技在全球最强大,龙头地位没法撼动”。但实际上,近年来中国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中国对全球经济的拉动作用大概占全球经济增量的1/3以上。2020年,这种动能就更足了。

近年来,美国研发投入明显下降,这与资本市场过度繁荣有关系。资本市场繁荣之后,许多华尔街的职业经理成为CEO,他们更追求市值的上升,而不是一个企业的长期发展动力。因此,我认为,美国经济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将来还会延续。

至于美国政策方面。拜登当选下届美国总统基本确定,他的政策方针比特朗普更加合理,有助于解决美国经济存在的问题。但难点在于,拜登的政策能否实施?他所讲到的对富人加税、实行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帮助底层老百姓增加收入、提高社会保障程度、加强金融监管等措施,虽切中美国当前经济要害,但基于美国的两党制度与政治形势,实施起来很困难。我对这方面的政策抱有不太乐观的态度,在我看来,未来美国内部矛盾还是会比较激烈。

从今年的财政力度来讲,美国的财政支持率前所未有地达到16%,政府的杠杆率水平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财政已是“雪上加霜”。如果明年疫情得不到控制的话,财政支出还将继续增加。即便疫情得到控制,财政支出也不会太少。如此一来,可以看到美联储有力不从心的态势。

关于全球经济,货币基金组织曾预测中国经济的“一枝独秀”。具体而言,全球主要经济体的GDP都是负增长,中国经济增长显著。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今年,中国给了人民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其取得的全球瞩目的成就将载入史册。”今年中国GDP在2%左右,美国GDP、欧盟GDP、日本GDP在-4以上。受疫情影响经济严重衰退,与面临不确定性正负摇摆的世界经济相比,中国经济增长相对确定——明年GDP增速估计会在8%以上。

但是今年美国股市表现屡创新高,这就是美国经济结构存在两个脱钩的原因,即美国经济和美国股市脱钩,美国指数和美国股市脱钩。美国股市之所以连续11年保持牛市,取决于其优胜劣汰的做法。据资料显示,美股从1980年到现在为止,共退出股票1万8千多家,剩下5000多家,即“二八现象”。80%股票退市了,留下的20%里,纳入成本股指数的不到10%——因此在20%的剩余股票里依然有“一九现象”。如此一来,精华部分自然会上涨。

以上现象还有次要原因,今年,特朗普采取了极度宽松的政策,大量投放财政资金,有一部分资金加入股市,消费下降,居民收入增长,增长的部分流到股市,拉动股市上涨。此外,华尔街股东上市公司回购自己的股票,其盈利水平虚增。

这些原因不能反映美国经济的现状,但对中国市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中国全面推进注册制,实现常态化退市制度。中国市场只有实现优胜劣汰,才能保持良性循环。我相信,中国股市的未来、指数走势肯定比过去30年更好、更强。

讲到中国政策,我想到,中国在应对全球经济衰退、应对美国的敌对竞争时采取的举措。譬如,中国成功加入RCEP、CPTPP等组织。另外,特朗普执政四年,主要采取退群举措,把内部矛盾外部化。拜登上台后,我预计将通过建群举措把中国排除在外。中国的对策,肯定还要入群,要以更开放的姿态,推行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展望中国经济,我认为,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动能较足,同比表现比较好。但是,大家也不要太乐观。一方面,中国今年的经济基数比较低。中国GDP增速从2011年以后大约9%,逐步下滑2.1%,今年上升2%。所以,即便明年有9%的增长,我们也没有创近年来的新高。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此轮的复苏,用的还是老配方。新旧动能转换,拉动经济“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但旧动能占比较大,消费较弱,房地产投资较强,房地产对GDP贡献大——这种老配方有一点问题,即虽助力经济增长,但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今年,房地产对GDP的贡献达到了2009年的水平,几个月前虽有所回落,但这个贡献度仍旧太高,长远来讲,难以持续下去。

投资方面,拉动投资的其中一驾马车是基建投资。今年基建投资差强人意,年初,大家预期新基建今年对基建的贡献不大,同时传统基建又受到各个地方政府债务水平的影响,力不从心。我认为,基建投资要有效益、要发挥最大作用,不是为拉动GDP而去搞投资。展望2021年,我认为基建投资也不能过于乐观。

消费方面,到目前为止,今年的消费属于负增长,虽出现消费报复性反弹,近几个月国内的旅游、餐饮表现也不错,但由于今年上半年疫情影响,服务业消费正增长基本不可能了,不过这又给明年留下了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出口方面,年初几乎所有学者、出口商都认为今年出口会大幅度滑坡,甚至有人估计今年的出口要负20%下降。实际上,今年的出口创造了历史上最好的成绩。中国今年的出口占全球出口份额的16%,这是历史上没有过的。在我印象中,二战后没有国家的出口份额占到全球的16%。所以中国在这方面又创造了奇迹。这是由于中国疫情控制得好,在海外国家疫情失控的情况下,一些订单回到中国,所以虽然年初我们的港口冷冷清清,但现在却是货备短缺的状态——连集装箱都没有了,往境外发货都很难,这种景象在历史上也是没有的,这就是我之前说的中国经济的“一枝独秀”。总之,中国制造业反映出的强大能量,我们不能低估。在中美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我国经济还能有这么好的局面,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挺进。我觉得,我们明年应该也不会太差,但是总体会比今年弱一点。

那么,大家普遍担忧的是什么呢?全球货币超发,尤其美国货币超发,今年货币M2增速达到10%以上,货币过多增长,会不会引发通胀?

现在经济形态多种多样,从前短缺经济时代,老百姓拥有彩电、冰箱、洗衣机等资产。现在老百姓拥有房产、股票、债权、银行理财产品等多种多样的资产,吸纳货币能力大大增加。所以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现在都长期处于低通胀的状态。今年11月,中国的CPI还是-0.5%,明年我估计CPI会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大概在2%以下,所以通胀压力并不大。这也让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更加深入的认识。现在我们所讲到的通胀,即CPI可能是狭义的通胀,压力不大,但是广义通胀,房价股价等等,就是显而易见的了。2020年经济增9%左右,这是实际增速,名义增速在11%到12%。

明年可能产生的风险,一是信用风险问题,二是地缘政治问题。大家普遍担心由于明年中国经济复苏,GDP增速的高增长,政策会不会大变动。我认为,由于今年低基数造成的统计现象而带来的高增长,并不代表中国经济会出现新一轮的上升期,这完全是两个概念,所以中国政策依然会保持稳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结合的态势,政策不会急转弯。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跟此前的政治局会议基本保持一致,只是有一些提法上的新变化。

另外,货币政策方面,市场有加息预期,但我个人觉得加息不太可能。明年,利率水平会维持平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人民币升值,美元走势会受其影响,不利于我们出口增长。另一方面,今年外资流入较多,虽说明中国市场更有吸引力,但这样又会引发人民币升值压力,因此总体来讲还是偏负面的。我们要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在市场化的情况下,对金融创新、金融监管方面加强管控力度,正是为了避免市场利率水平上升过快。

为什么我认为2021年我们应该看好大消费呢?首先,从中国经济长期趋势来看,消费占比越来越大,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不能靠投资拉动,要靠消费拉动。可以看到,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都是消费拉动的经济模式。目前来讲,我国的投资对GDP的贡献比重还是过大,大概是发达经济体过去的2倍,现在是1.5倍左右——还是偏大。其次,从近年的经济情况来讲,居民的消费受疫情影响有所抑制,明年疫情进一步好转后,居民消费会更高增长。我估计,明年中国的消费增速大概在12%以上,有人也预测了16%。再次,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大,投资减少,消费会增强。最后,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要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增加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这样也有利于促进消费。

另外,我觉得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核心要点值得我们重视,第一,共同富裕是远景目标。我们过去是全面奔小康,今年实现全面奔小康的目标后,今后15年我们又要做什么呢?我认为,全面奔小康其实是消灭绝对贫困,今后15年缩小收入差距是核心所在。通过什么手段来缩小收入差距呢?要税制改革,税制改革说易行难。大家要关注到这一点,四中全会提了一个“第三次分配”,最近又在强调“反垄断”、“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什么叫第三次分配?发展我们慈善事业,鼓励社会捐助,我觉得这是一个亮点。

第二,要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的格局。具体的目标,即到2035年人均GDP翻一倍。该目标极具可操作性,简单推算,未来15年我国每年GDP能够保持4.7%便基本可实现该目标。

当然有前提条件,这是我认为第三个要点,防范各种风险。明年经济转型、新旧动能转换、传统产业现金流会带来很大压力,债务问题、信用问题等是我们要应对重要的问题。安全是指经济安全、金融安全、政治安全、科技安全、社会环境安全、外部环境安全、国际环境安全等都十分重要,要实现长期经济增长,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

第四,加强科技力量、缓解“卡脖子”的问题。要在科技方面加强力度,同时要反垄断。我国互联网平台及金融等方面比较发达,这方面代表经济中虚的部分,实的部分,还是靠制造业,还是靠高消费拉动。同时,与投资和资本市场发展相关的两大主题,在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得到强调,一是扩内需拉动消费,使经济增长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二是加强科技力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耕八大科技创新领域,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育育种、通天科技等等。同时发展九大战略型新兴产业,争取部分行业实现进口替代,发展核心技术,加大科技投入,继续资本支持,拓展发展空间与机遇。

总体而言,长三角的发展空间很大,尤其是上海,基于浦东开放30周年的经验,通过电动车、大飞机、芯片、新药等领域的发展,带动长三角经济发展。除此之外,这种发展离不开我国与海外大型企业、高科技企业的协作协同,比如飞机,涉及几千几万个零部件、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在每个地方都实现自主创新显然不现实,所以我们应该更大地开放资本和市场。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强调的“改革、开放、创新”,坚持这三个着力点,上海经济发展定能继续保持领先。

以上是我的报告,谢谢大家!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界面·财联社财经年会丨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2021年中国经济走势与政策导向

2020 年 12 月 23 日,由上海报业集团丨界面·财联社主办的【界面·财联社财经年会】 在上海隆重举行。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先生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2021年中国经济走势与政策导向》,表示行稳致远,转型升级”是五中全会与中国经济工作会的着力点,“改革、开放、创新”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关键词。坚持革新、持续开放、不断创新,共促中国经济长远稳定发展。

以下是李迅雷先生演讲实录:

感谢主办方、陈启伟先生、企业各界的老总们,很高兴站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展望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走势。

今年,全球经济发生了很多突变,我本来以为疫情会对中国经济带来很大影响,但现实上,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截止目前,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疫情病例达7760万例,每日新增确诊病例超过20、30万人,美国确诊病例更是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下,全球经济和美国经济走势不容乐观。即便疫情很快结束,美国经济的恢复也非常艰难,今年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持有的国债总规模超过海外各国所持有的美国国债总合;美联储前所未有扩表;美元指数大幅下滑……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经济要复苏非常难。过去,美国经济复苏都是在繁荣过后下跌,通过大规模降息使经济恢复——即便如此也大概需要五年时间,所以“上山容易下山难”,更何况目前面临一场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通过经济手段解决问题的效用非常有限。

美国经济潜在增长动能不足。我们一直讲“美国经济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美国科技在全球最强大,龙头地位没法撼动”。但实际上,近年来中国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中国对全球经济的拉动作用大概占全球经济增量的1/3以上。2020年,这种动能就更足了。

近年来,美国研发投入明显下降,这与资本市场过度繁荣有关系。资本市场繁荣之后,许多华尔街的职业经理成为CEO,他们更追求市值的上升,而不是一个企业的长期发展动力。因此,我认为,美国经济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将来还会延续。

至于美国政策方面。拜登当选下届美国总统基本确定,他的政策方针比特朗普更加合理,有助于解决美国经济存在的问题。但难点在于,拜登的政策能否实施?他所讲到的对富人加税、实行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帮助底层老百姓增加收入、提高社会保障程度、加强金融监管等措施,虽切中美国当前经济要害,但基于美国的两党制度与政治形势,实施起来很困难。我对这方面的政策抱有不太乐观的态度,在我看来,未来美国内部矛盾还是会比较激烈。

从今年的财政力度来讲,美国的财政支持率前所未有地达到16%,政府的杠杆率水平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财政已是“雪上加霜”。如果明年疫情得不到控制的话,财政支出还将继续增加。即便疫情得到控制,财政支出也不会太少。如此一来,可以看到美联储有力不从心的态势。

关于全球经济,货币基金组织曾预测中国经济的“一枝独秀”。具体而言,全球主要经济体的GDP都是负增长,中国经济增长显著。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今年,中国给了人民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其取得的全球瞩目的成就将载入史册。”今年中国GDP在2%左右,美国GDP、欧盟GDP、日本GDP在-4以上。受疫情影响经济严重衰退,与面临不确定性正负摇摆的世界经济相比,中国经济增长相对确定——明年GDP增速估计会在8%以上。

但是今年美国股市表现屡创新高,这就是美国经济结构存在两个脱钩的原因,即美国经济和美国股市脱钩,美国指数和美国股市脱钩。美国股市之所以连续11年保持牛市,取决于其优胜劣汰的做法。据资料显示,美股从1980年到现在为止,共退出股票1万8千多家,剩下5000多家,即“二八现象”。80%股票退市了,留下的20%里,纳入成本股指数的不到10%——因此在20%的剩余股票里依然有“一九现象”。如此一来,精华部分自然会上涨。

以上现象还有次要原因,今年,特朗普采取了极度宽松的政策,大量投放财政资金,有一部分资金加入股市,消费下降,居民收入增长,增长的部分流到股市,拉动股市上涨。此外,华尔街股东上市公司回购自己的股票,其盈利水平虚增。

这些原因不能反映美国经济的现状,但对中国市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中国全面推进注册制,实现常态化退市制度。中国市场只有实现优胜劣汰,才能保持良性循环。我相信,中国股市的未来、指数走势肯定比过去30年更好、更强。

讲到中国政策,我想到,中国在应对全球经济衰退、应对美国的敌对竞争时采取的举措。譬如,中国成功加入RCEP、CPTPP等组织。另外,特朗普执政四年,主要采取退群举措,把内部矛盾外部化。拜登上台后,我预计将通过建群举措把中国排除在外。中国的对策,肯定还要入群,要以更开放的姿态,推行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展望中国经济,我认为,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动能较足,同比表现比较好。但是,大家也不要太乐观。一方面,中国今年的经济基数比较低。中国GDP增速从2011年以后大约9%,逐步下滑2.1%,今年上升2%。所以,即便明年有9%的增长,我们也没有创近年来的新高。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此轮的复苏,用的还是老配方。新旧动能转换,拉动经济“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但旧动能占比较大,消费较弱,房地产投资较强,房地产对GDP贡献大——这种老配方有一点问题,即虽助力经济增长,但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今年,房地产对GDP的贡献达到了2009年的水平,几个月前虽有所回落,但这个贡献度仍旧太高,长远来讲,难以持续下去。

投资方面,拉动投资的其中一驾马车是基建投资。今年基建投资差强人意,年初,大家预期新基建今年对基建的贡献不大,同时传统基建又受到各个地方政府债务水平的影响,力不从心。我认为,基建投资要有效益、要发挥最大作用,不是为拉动GDP而去搞投资。展望2021年,我认为基建投资也不能过于乐观。

消费方面,到目前为止,今年的消费属于负增长,虽出现消费报复性反弹,近几个月国内的旅游、餐饮表现也不错,但由于今年上半年疫情影响,服务业消费正增长基本不可能了,不过这又给明年留下了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出口方面,年初几乎所有学者、出口商都认为今年出口会大幅度滑坡,甚至有人估计今年的出口要负20%下降。实际上,今年的出口创造了历史上最好的成绩。中国今年的出口占全球出口份额的16%,这是历史上没有过的。在我印象中,二战后没有国家的出口份额占到全球的16%。所以中国在这方面又创造了奇迹。这是由于中国疫情控制得好,在海外国家疫情失控的情况下,一些订单回到中国,所以虽然年初我们的港口冷冷清清,但现在却是货备短缺的状态——连集装箱都没有了,往境外发货都很难,这种景象在历史上也是没有的,这就是我之前说的中国经济的“一枝独秀”。总之,中国制造业反映出的强大能量,我们不能低估。在中美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我国经济还能有这么好的局面,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挺进。我觉得,我们明年应该也不会太差,但是总体会比今年弱一点。

那么,大家普遍担忧的是什么呢?全球货币超发,尤其美国货币超发,今年货币M2增速达到10%以上,货币过多增长,会不会引发通胀?

现在经济形态多种多样,从前短缺经济时代,老百姓拥有彩电、冰箱、洗衣机等资产。现在老百姓拥有房产、股票、债权、银行理财产品等多种多样的资产,吸纳货币能力大大增加。所以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现在都长期处于低通胀的状态。今年11月,中国的CPI还是-0.5%,明年我估计CPI会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大概在2%以下,所以通胀压力并不大。这也让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更加深入的认识。现在我们所讲到的通胀,即CPI可能是狭义的通胀,压力不大,但是广义通胀,房价股价等等,就是显而易见的了。2020年经济增9%左右,这是实际增速,名义增速在11%到12%。

明年可能产生的风险,一是信用风险问题,二是地缘政治问题。大家普遍担心由于明年中国经济复苏,GDP增速的高增长,政策会不会大变动。我认为,由于今年低基数造成的统计现象而带来的高增长,并不代表中国经济会出现新一轮的上升期,这完全是两个概念,所以中国政策依然会保持稳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结合的态势,政策不会急转弯。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跟此前的政治局会议基本保持一致,只是有一些提法上的新变化。

另外,货币政策方面,市场有加息预期,但我个人觉得加息不太可能。明年,利率水平会维持平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人民币升值,美元走势会受其影响,不利于我们出口增长。另一方面,今年外资流入较多,虽说明中国市场更有吸引力,但这样又会引发人民币升值压力,因此总体来讲还是偏负面的。我们要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在市场化的情况下,对金融创新、金融监管方面加强管控力度,正是为了避免市场利率水平上升过快。

为什么我认为2021年我们应该看好大消费呢?首先,从中国经济长期趋势来看,消费占比越来越大,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不能靠投资拉动,要靠消费拉动。可以看到,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都是消费拉动的经济模式。目前来讲,我国的投资对GDP的贡献比重还是过大,大概是发达经济体过去的2倍,现在是1.5倍左右——还是偏大。其次,从近年的经济情况来讲,居民的消费受疫情影响有所抑制,明年疫情进一步好转后,居民消费会更高增长。我估计,明年中国的消费增速大概在12%以上,有人也预测了16%。再次,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大,投资减少,消费会增强。最后,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要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增加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这样也有利于促进消费。

另外,我觉得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核心要点值得我们重视,第一,共同富裕是远景目标。我们过去是全面奔小康,今年实现全面奔小康的目标后,今后15年我们又要做什么呢?我认为,全面奔小康其实是消灭绝对贫困,今后15年缩小收入差距是核心所在。通过什么手段来缩小收入差距呢?要税制改革,税制改革说易行难。大家要关注到这一点,四中全会提了一个“第三次分配”,最近又在强调“反垄断”、“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什么叫第三次分配?发展我们慈善事业,鼓励社会捐助,我觉得这是一个亮点。

第二,要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的格局。具体的目标,即到2035年人均GDP翻一倍。该目标极具可操作性,简单推算,未来15年我国每年GDP能够保持4.7%便基本可实现该目标。

当然有前提条件,这是我认为第三个要点,防范各种风险。明年经济转型、新旧动能转换、传统产业现金流会带来很大压力,债务问题、信用问题等是我们要应对重要的问题。安全是指经济安全、金融安全、政治安全、科技安全、社会环境安全、外部环境安全、国际环境安全等都十分重要,要实现长期经济增长,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

第四,加强科技力量、缓解“卡脖子”的问题。要在科技方面加强力度,同时要反垄断。我国互联网平台及金融等方面比较发达,这方面代表经济中虚的部分,实的部分,还是靠制造业,还是靠高消费拉动。同时,与投资和资本市场发展相关的两大主题,在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得到强调,一是扩内需拉动消费,使经济增长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二是加强科技力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耕八大科技创新领域,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育育种、通天科技等等。同时发展九大战略型新兴产业,争取部分行业实现进口替代,发展核心技术,加大科技投入,继续资本支持,拓展发展空间与机遇。

总体而言,长三角的发展空间很大,尤其是上海,基于浦东开放30周年的经验,通过电动车、大飞机、芯片、新药等领域的发展,带动长三角经济发展。除此之外,这种发展离不开我国与海外大型企业、高科技企业的协作协同,比如飞机,涉及几千几万个零部件、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在每个地方都实现自主创新显然不现实,所以我们应该更大地开放资本和市场。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强调的“改革、开放、创新”,坚持这三个着力点,上海经济发展定能继续保持领先。

以上是我的报告,谢谢大家!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