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医疗“直播带货”时代,割韭菜还是新商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医疗“直播带货”时代,割韭菜还是新商机?

站在直播带货的风口之上,秒光的库存、动辄数亿的销售,吸引着各行各业、各色人群的入局。

文|MedTrend医趋势

1分钟卖出5万单,1分钟秒空240万只小龙虾、5分钟卖出10万台地球仪、1小时带货1个亿……网络直播带货可谓是热闹非凡。

站在直播带货的风口之上,秒光的库存、动辄数亿的销售,吸引着各行各业、各色人群的入局。

如今,这股直播带货的风也刮到了医疗领域。

当“直播带货”成为热门销售渠道,医疗领域的“直播带货”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

新冠黑天鹅让很多医疗企业在2020年陷入困境,尤其是医美、口腔、中医行业受到冲击堪称史无前例。

然而这场爆发于2019年底的新网红经济,在疫情当下,率先在这些细分领域“展露头角”,有了重获新生的机会:

6月8日,健康160创始人罗宁政“化身”主播在抖音直播间为用户推荐玻尿酸、59杀菌袋等20样商品,一个半小时的直播时间,累计销售金额超过16万;

6月中,泰康拜博联手刘涛带货种植牙,首度将“齿科品牌+明星直播+直播平台”三者链为一体,给行业打开了新的销售路径。

6月18期间,淘宝直播医美医疗当日观看情况达8.58万...

当下,用户线上购物习惯正在生成,传统模式营销在疫情之下遭到巨大挑战,医疗大健康企业有必要学习新的营销方式。

直播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客户选购商品的时间成本,还能够直观地展示,由主播代替客户感受品质,在实时互动中打破用户的心理防线。

直播能够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及时做出调整,从直播、下单到物流配送,一站式解决了用户选购商品的痛点。

“直播带货”浪潮借着疫情催化,席卷整个大健康医疗领域。据了解,仅在淘宝平台,目前开通直播的各类医疗类商家已超过5300家。

医疗“直播带货”并不简单

直播平台显露出商业转化优势。从罗永浩“直播首秀”开始,抖音直播从以秀场为主,逐渐转向带货热圈,直播平台成为网络带货的热门地带。

直播电商红利的凸显成为行业内嗅觉敏锐的大佬们的共识。

当然,直播带货看上去“很美”,做起来并没有那么简单。

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直播带货政策尺度甚严,目前仅在电商类平台可以开展,且只限于保健品、功能食品和消毒用品等,以及一些专科连锁服务。

大部分的医械产品都不能进行直播销售。即使非处方药可以上直播,多数平台还是怕越界,以科普为主。

以淘宝为例,如果想要做“械”字号产品的直播,必须要向平台提交资质和认证,其中就包括在当地广告监管有关部门的批准审核,允许生产商或者是经销商进行审批商品的直播。

大型医疗器械,比如核磁、超声等诊断类、治疗型仪器,受到空间、设备特性、操作者能力等因素的限制,无法实现现场直播。

另外,根据大数据的统计分析,直播平台的主要受众群体年轻都较为年轻化,具有一定的从众心理和消费冲动,因此他们成为了直播带货的主要目标客户群。

而从事大型医疗设备采购、经销的客户,多数不是此类群体。

我们所展示的内容能否被他们看到,也是想要从事“直播带货”的企业必须思考的一个难题。

“直播带货”加速国产替代

一直以来,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被外企所垄断,在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国产替代减缓!

不过,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病毒疫情将整个医疗行业推上了风口。

疫情以来,我们已经见到了多种医疗资源短缺及其疯狂抢购,呼吸机、诊断仪、PET-CT、高端彩超……

而国内本土器械,借机迅速崛起,

一级市场诞生了联影医疗、启明医疗、微创心通等独角兽公司;

二级市场迈瑞医疗市值超3874亿元,春立医疗股价实现了2年10多倍涨幅......

而“直播带货”作为疫情之下的产物,成为国产替代的催化剂。

“国产替代”最重要的是如何高效触达用户,实时互动中打破用户的心理防线,改变客户对国产品牌的认知是关键所在。

传统的营销模式同质化严重,营销成本高,推广效果不可控等。

“直播带货”将人、货、场高速流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易模式。

一方面缩短了企业和消费者的沟通距离,企业可以直接获得消费者的真实反馈,有助于改善产品和优化品牌形象。

另一方面还帮助消费者和企业节省了中间商、广告推广等各种费用,实现双赢。

在网红时代,企业要想尽快实现“国产替代”,就必须运用多种方法提高销量以及品牌知名度。

归根结底都是工具的应用,而线上与线下互融共通,也将成为必然趋势。

消费者会更加习惯于线上购物,企业也会习惯于在网上做沟通做传播、做推广和服务沟通。

未来“直播带货”主要细分领域:

全新的器械领域,如TAVR、结直肠癌早筛、可吸收支架、心室辅助装置(人工心脏)等器械细分领域国产企业先于外企获批,国产占据主导;

传统的器械领域,国产企业在高端逐渐突破,PET-CT、高端彩超、化学发光、高端监护仪、骨关节器械等。

中国医疗器械存量市场国产替代已经开始有质的变化。

在“直播带货”新商业模式下,未来国产替代也必将是以迈瑞医疗、安图生物、迈克生物等为代表的国产企业,从代理起家,由代理转为自主研发,研发的产品也逐渐从低端走向高端;

以乐普医疗、微创医疗为代表的国产企业,专注研发技术含量高的医疗器械,与跨国器械企业争夺国内市场;

以启明医疗、心脉医疗、联影医疗、南微医学为代表的国产企业,自主研发,本土创新,部分国产原创产品甚至在国际上处于领先位置。

社会办医借势而上,“开源+节流”

新冠疫情冲击下,医院运行状况受到严重冲击,医院类型上,民营医院损失惨重。

不管怎么说,公立医院至少还有机会“抱大腿”,而民营医院,就只能靠自己。

即使疫情潮水退去,民营医院依旧陷入“生存危机”。

门诊量、住院量的减少,直接导致了医院现金流的吃紧。

一方面给医院的诊疗量踩下了刹车,同时又给额外支出踩了一脚油门,如防护服、消毒液的费用等,导致医院现有的资金难以支撑医院的正常运营。

后疫情造成的极端环境下,“直播带货”的兴起,让社会办医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个是节流,一个是开源。

控制成本“节流”:

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民营医院,为了“节流”,薪资减少或将成为常态,工资成医院最大成本,医护人员无故“躺枪”。

不过,近期兴起的“直播带货”或线上采购,开启了一种新的思路。

“直播带货”打破行业传统模式,缩短中间环节,无疑是控制成本的“节流”新渠道。

“开源”展现真核实力:

疫情带来的残酷打击之下,加剧了民营医院洗牌的速度。

一直以来,困扰民营医院医生资源、患者来源。

其实可以看到:对开业时间长、有一定口碑、筹资渠道强的民营医院来说,还是可以挺过去。

当下,很多民营医院通过直播宣传、带货的方式更真实的还原医院管理、治疗,强化医院的公益性。

这种“直播带货”所展现的真核实力将是民营医院自救复苏的磐石。

核心竞争力的“马太效应”还会持续,业绩量数据会大超预期,这才是民营医院非常具体且有成效的实操方法。

延续老的套路,反而失去了品质提升、技术走心的内涵。

在“鱼与熊掌都要兼得”的希冀之下,“直播带货”打造下的民营医院自救是站在行业品质高度打动用户需求的行动。

而这一“自救”行动是通过不断业务线深耕与口碑营销,为医院成长型升级造势呐喊。

“直播”兴起,也造就了“带货”乱象

越来越多企业家“追风”入局,将直播带货作为宣传促销的重要渠道,也是为自家产品提升曝光度。

直播翻车已经不是偶然现象了,前段时间辛巴在直播间将“糖水”当燕窝售卖,罗永浩在直播间所销售的“皮尔卡丹”品牌羊毛衫为假货。

尽管事故频发,但主播们却并没有什么改变,依旧只管卖,只想着收割一波又一波的韭菜。

“直播带货”的本意,随着其火热兴起,在其它领域渐渐变了味。

虚假宣传、质量低劣、刷单、虚构观看人数等问题频频爆出,这些问题毫无疑问在透支着消费者对企业和“直播带货”的信任。

对于消费者来说,最终将变成抵触。

而医疗领域未来在“直播带货”这条路会不会也出现同样的现象呢?

值得时间去见证!

疫情之下,世界正处于一个新达尔文时刻,适者生存,就像800米赛跑一样,既要有爆发力,又要有韧性,才能够坚持下来。

对于“直播带货”来说,也是如此。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医疗“直播带货”时代,割韭菜还是新商机?

站在直播带货的风口之上,秒光的库存、动辄数亿的销售,吸引着各行各业、各色人群的入局。

文|MedTrend医趋势

1分钟卖出5万单,1分钟秒空240万只小龙虾、5分钟卖出10万台地球仪、1小时带货1个亿……网络直播带货可谓是热闹非凡。

站在直播带货的风口之上,秒光的库存、动辄数亿的销售,吸引着各行各业、各色人群的入局。

如今,这股直播带货的风也刮到了医疗领域。

当“直播带货”成为热门销售渠道,医疗领域的“直播带货”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

新冠黑天鹅让很多医疗企业在2020年陷入困境,尤其是医美、口腔、中医行业受到冲击堪称史无前例。

然而这场爆发于2019年底的新网红经济,在疫情当下,率先在这些细分领域“展露头角”,有了重获新生的机会:

6月8日,健康160创始人罗宁政“化身”主播在抖音直播间为用户推荐玻尿酸、59杀菌袋等20样商品,一个半小时的直播时间,累计销售金额超过16万;

6月中,泰康拜博联手刘涛带货种植牙,首度将“齿科品牌+明星直播+直播平台”三者链为一体,给行业打开了新的销售路径。

6月18期间,淘宝直播医美医疗当日观看情况达8.58万...

当下,用户线上购物习惯正在生成,传统模式营销在疫情之下遭到巨大挑战,医疗大健康企业有必要学习新的营销方式。

直播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客户选购商品的时间成本,还能够直观地展示,由主播代替客户感受品质,在实时互动中打破用户的心理防线。

直播能够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及时做出调整,从直播、下单到物流配送,一站式解决了用户选购商品的痛点。

“直播带货”浪潮借着疫情催化,席卷整个大健康医疗领域。据了解,仅在淘宝平台,目前开通直播的各类医疗类商家已超过5300家。

医疗“直播带货”并不简单

直播平台显露出商业转化优势。从罗永浩“直播首秀”开始,抖音直播从以秀场为主,逐渐转向带货热圈,直播平台成为网络带货的热门地带。

直播电商红利的凸显成为行业内嗅觉敏锐的大佬们的共识。

当然,直播带货看上去“很美”,做起来并没有那么简单。

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直播带货政策尺度甚严,目前仅在电商类平台可以开展,且只限于保健品、功能食品和消毒用品等,以及一些专科连锁服务。

大部分的医械产品都不能进行直播销售。即使非处方药可以上直播,多数平台还是怕越界,以科普为主。

以淘宝为例,如果想要做“械”字号产品的直播,必须要向平台提交资质和认证,其中就包括在当地广告监管有关部门的批准审核,允许生产商或者是经销商进行审批商品的直播。

大型医疗器械,比如核磁、超声等诊断类、治疗型仪器,受到空间、设备特性、操作者能力等因素的限制,无法实现现场直播。

另外,根据大数据的统计分析,直播平台的主要受众群体年轻都较为年轻化,具有一定的从众心理和消费冲动,因此他们成为了直播带货的主要目标客户群。

而从事大型医疗设备采购、经销的客户,多数不是此类群体。

我们所展示的内容能否被他们看到,也是想要从事“直播带货”的企业必须思考的一个难题。

“直播带货”加速国产替代

一直以来,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被外企所垄断,在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国产替代减缓!

不过,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病毒疫情将整个医疗行业推上了风口。

疫情以来,我们已经见到了多种医疗资源短缺及其疯狂抢购,呼吸机、诊断仪、PET-CT、高端彩超……

而国内本土器械,借机迅速崛起,

一级市场诞生了联影医疗、启明医疗、微创心通等独角兽公司;

二级市场迈瑞医疗市值超3874亿元,春立医疗股价实现了2年10多倍涨幅......

而“直播带货”作为疫情之下的产物,成为国产替代的催化剂。

“国产替代”最重要的是如何高效触达用户,实时互动中打破用户的心理防线,改变客户对国产品牌的认知是关键所在。

传统的营销模式同质化严重,营销成本高,推广效果不可控等。

“直播带货”将人、货、场高速流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易模式。

一方面缩短了企业和消费者的沟通距离,企业可以直接获得消费者的真实反馈,有助于改善产品和优化品牌形象。

另一方面还帮助消费者和企业节省了中间商、广告推广等各种费用,实现双赢。

在网红时代,企业要想尽快实现“国产替代”,就必须运用多种方法提高销量以及品牌知名度。

归根结底都是工具的应用,而线上与线下互融共通,也将成为必然趋势。

消费者会更加习惯于线上购物,企业也会习惯于在网上做沟通做传播、做推广和服务沟通。

未来“直播带货”主要细分领域:

全新的器械领域,如TAVR、结直肠癌早筛、可吸收支架、心室辅助装置(人工心脏)等器械细分领域国产企业先于外企获批,国产占据主导;

传统的器械领域,国产企业在高端逐渐突破,PET-CT、高端彩超、化学发光、高端监护仪、骨关节器械等。

中国医疗器械存量市场国产替代已经开始有质的变化。

在“直播带货”新商业模式下,未来国产替代也必将是以迈瑞医疗、安图生物、迈克生物等为代表的国产企业,从代理起家,由代理转为自主研发,研发的产品也逐渐从低端走向高端;

以乐普医疗、微创医疗为代表的国产企业,专注研发技术含量高的医疗器械,与跨国器械企业争夺国内市场;

以启明医疗、心脉医疗、联影医疗、南微医学为代表的国产企业,自主研发,本土创新,部分国产原创产品甚至在国际上处于领先位置。

社会办医借势而上,“开源+节流”

新冠疫情冲击下,医院运行状况受到严重冲击,医院类型上,民营医院损失惨重。

不管怎么说,公立医院至少还有机会“抱大腿”,而民营医院,就只能靠自己。

即使疫情潮水退去,民营医院依旧陷入“生存危机”。

门诊量、住院量的减少,直接导致了医院现金流的吃紧。

一方面给医院的诊疗量踩下了刹车,同时又给额外支出踩了一脚油门,如防护服、消毒液的费用等,导致医院现有的资金难以支撑医院的正常运营。

后疫情造成的极端环境下,“直播带货”的兴起,让社会办医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个是节流,一个是开源。

控制成本“节流”:

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民营医院,为了“节流”,薪资减少或将成为常态,工资成医院最大成本,医护人员无故“躺枪”。

不过,近期兴起的“直播带货”或线上采购,开启了一种新的思路。

“直播带货”打破行业传统模式,缩短中间环节,无疑是控制成本的“节流”新渠道。

“开源”展现真核实力:

疫情带来的残酷打击之下,加剧了民营医院洗牌的速度。

一直以来,困扰民营医院医生资源、患者来源。

其实可以看到:对开业时间长、有一定口碑、筹资渠道强的民营医院来说,还是可以挺过去。

当下,很多民营医院通过直播宣传、带货的方式更真实的还原医院管理、治疗,强化医院的公益性。

这种“直播带货”所展现的真核实力将是民营医院自救复苏的磐石。

核心竞争力的“马太效应”还会持续,业绩量数据会大超预期,这才是民营医院非常具体且有成效的实操方法。

延续老的套路,反而失去了品质提升、技术走心的内涵。

在“鱼与熊掌都要兼得”的希冀之下,“直播带货”打造下的民营医院自救是站在行业品质高度打动用户需求的行动。

而这一“自救”行动是通过不断业务线深耕与口碑营销,为医院成长型升级造势呐喊。

“直播”兴起,也造就了“带货”乱象

越来越多企业家“追风”入局,将直播带货作为宣传促销的重要渠道,也是为自家产品提升曝光度。

直播翻车已经不是偶然现象了,前段时间辛巴在直播间将“糖水”当燕窝售卖,罗永浩在直播间所销售的“皮尔卡丹”品牌羊毛衫为假货。

尽管事故频发,但主播们却并没有什么改变,依旧只管卖,只想着收割一波又一波的韭菜。

“直播带货”的本意,随着其火热兴起,在其它领域渐渐变了味。

虚假宣传、质量低劣、刷单、虚构观看人数等问题频频爆出,这些问题毫无疑问在透支着消费者对企业和“直播带货”的信任。

对于消费者来说,最终将变成抵触。

而医疗领域未来在“直播带货”这条路会不会也出现同样的现象呢?

值得时间去见证!

疫情之下,世界正处于一个新达尔文时刻,适者生存,就像800米赛跑一样,既要有爆发力,又要有韧性,才能够坚持下来。

对于“直播带货”来说,也是如此。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