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国务院发文要求在2015年底前取消医保定点药店行政审批,12月,人社部发布《关于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药机构协议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自2016年1月1日起取消行政审批的同时也将加强监管力度。
如今,新政实施近两月,纵观全国各地相关部门的举措,确实也证实了这一点。就在2月22日,成都市医保局公布了2015年违规定点药店名单共160家,并表示今年将继续开展定点零售药店(包括重要疑点数据)的监管,进一步加大违规行为查处力度。
2月22日,成都市医保局对外公布,2015年,成都共有160家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因违规违约被解除或中止医保协议,其中解除定点零售药店医保协议3家,中止医保服务协议157家。定点零售药店中止医保服务协议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达6个月。
据介绍,本次曝光的定点零售药店,主要存在以下违规违约行为:
1、使用个人账户金刷卡支付个人账户支付范围外的物品;
2、采取销售、促销、抽奖、赠送等方式摆放日用品、主副食品;
3、药品进、销、存业务报表和财务管理相关资料不能真实、完整反映医保结算情况。
成都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成都市将继续运用大数据分析机制,实施省、市监管联动,开展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重点人群、重要疑点数据的监管,进一步加大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对违规行为处理情况定期通报,并配合公安部门及人社部门,做好医疗保险基金欺诈案件查处和移送工作。
2016年,监管火力全开!
除了成都市医保局提到的“省市联动监管”、“大数据监控”等手段,各地用于加强医保定点药店监管力度的方式方法也有不少,“突击检查”是其中常见的一种。
2016年1月15日—22日,武汉市人社局突击检查医保定点药店共2738家,占该市定点药店的92.9%,主要检查是否存在刷医保卡卖生活用品、盗刷医保卡资金等。检查发现,4家药店存在刷卡卖生活用品、1家存在代刷社保卡的违规行为,医保中心将取消以上5家药店医保定点资格。另外8家药店存在其他违规问题,将视情形暂停其医保结算3至6个月,并责令整改。
一些地方的有关部门也会与当地定点药店签署制约性的管理文件。如,广州市番禺区医保办与当地定点药店签订《2016~2018年度广州市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医疗服务协议书》(以下简称“协议书”),其中与往届相比,《协议书》增加了关于质量保证金的条款,参保人员在定点零售药店使用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资金的金额,将预留一定比例作为质量保证金,暂时托管在市医保局指定银行的银行专用清算账户。如果定点零售药店违规使用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资金,涉及的款项由医保经办机构通知指定银行从定点零售药店的质量保证金中抵扣。并将于2016年6月30日前完成该区202家定点药店联网监管系统安装和调试及联网接入。据了解,该区正在试点运行的医保POS机定位系统,也将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推广。
全国其他省市的整治行动也在继续,以下为部分新闻报道:
本文来自第一药店财智(yaodiancaizhi)微信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