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长江图》柏林夺奖 杨超:我们没讨好市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长江图》柏林夺奖 杨超:我们没讨好市场

杨导演在柏林机场解答了观众对《长江图》的诸多好奇。他说,《长江图》是一部带有极大的文化野心的电影,是中国全新类型的文艺片。他拍片是一个逆势而行的事儿,因为没有讨好国内商业片市场,没有迎合快餐式电影的模式,过程中很多人说他们疯掉了。

图片来自凤凰娱乐

电影《长江图》在柏林电影节揽获银熊大奖。昨日,记者在该片导演杨超即将登机启程回国时,用微信对其进行了独家专访。杨导演在柏林机场解答了观众对《长江图》的诸多好奇。他说,《长江图》是一部带有极大的文化野心的电影,是中国全新类型的文艺片。他拍片是一个逆势而行的事儿,因为没有讨好国内商业片市场,没有迎合快餐式电影的模式,过程中很多人说他们疯掉了。

杨超耐得住寂寞拍好片,堪称中国电影圈的异类。图片源自网络

个人简介  杨超,1974年1月6日生于河南信阳,199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现为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员,国家二级导演;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影视导演专业教研室主任。2001年凭借《待避》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电影基石奖及台北电影节国际学生电影银狮奖,2004年凭借《旅程》获得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处女作特别奖(金摄影机特别奖),最新作品《长江图》获得戛纳电影节、鹿特丹电影节、法国南方基金、香港国际电影节、台湾金马影展五大创投支持。该片入围今年的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捧得银熊奖(杰出艺术成就奖)。

▍关键词 《长江图》

和别的爱情片都不同

信:《长江图》获奖,我们在国内只听说这是一部以长江为主要背景的魔幻爱情故事。那么您能否介绍一下《长江图》的概况?

杨:我们花了很长时间,从文字、诗歌、景观到人物进行研究,希望创造中国电影中的全新影像,这种影像必须要沉浸其中才能领会。《长江图》不是像类型片那样能总结中心思想,如果那样也不会引起关注。我们试图展示中国电影的深度、复杂性、结构上的野心和美感。我们影片中的故事和别的爱情电影都不同,我们看上去是讲一对情侣十几年间在长江边的相见,实际上这是漫长的告别。

▍关键词 长江

看到了它的另外一面

信:您如何迸发出以长江为背景拍摄电影的念头?

杨:长江的意象在我心中由来已久,我从小生活在淮河边,不会游泳,对河流和船只有向往。上大学时,我去武汉看到了真正的河流,很震撼。我的处女作《旅程》,就展现了长江的风景。我第一次看到长江时,和《旅程》的主人公一样,完全沉浸在壮阔深远的意境中了。

我曾经很多次在长江采景,看到了很少人看到的长江的另外一面,尤其是没有月亮的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我曾经站在船头看着面前那种无边的黑暗。当你的眼睛适应了黑暗,能分出水纹和远处的山的铁青色,黑暗就被分成了很多层次。

在那个时刻,我相信这个江河是杜甫、李白笔下的江河,是魔幻的长江。这种相信,让我开始拍摄这部电影,我不需要去刻意渲染,去描述长江的魔幻,我是把魔幻当成日常的事实来拍,这是江河本身的魔幻。

▍关键词 文艺片

很多人说我们疯掉了

信:听说《长江图》准备了十年之久才最终上映,为何准备了这么长时间?

杨:说十年之久,稍微有点夸张,我在十年前有这个创意,真正写剧本是在2008年2009年的时候,这个电影经历了七八年的周期,这很正常。首先是因为在今天中国电影商业气氛下,拍这样一个带有极大文化野心的片子,需要这么多钱,是一个逆势而行的事儿。一路上很多人说我们疯掉了。因为我们没有讨好国内的商业片市场,没有去迎合快餐式电影的模式,也没有讨好电影界。

《长江图》相比于之前的文艺片来说,是新的类型,它没有以呈现中国社会的表层戏剧性为重点,它呈现了心灵的深度和文化肌理,这在之前的中国电影中是不多见的。柏林电影节选这部影片也是非常大胆的行为。我想强调一点,我不觉得这件事情有多么苦。这样的创作本身,首先是幸运,能遇上这么多的朋友陪伴我,把梦想完成,是非常精彩难忘的人生经历。我已经非常幸运了。

▍关键词 投资

获得五个创投的帮助

杨:说服投资人的因素,首先是剧本,我写了征服很多人的剧本。秦昊看剧本后说,他是热爱这个剧本,说这个剧本应该直接拿去发表。在艺术电影的剧本中,它是比较完整的文学准备充分的电影,它有格局和野心,也有文字上慑人的魅力。我们得到了五个创投的帮助。这个争取投资的过程不算特别孤单和寂寞,我觉着大家对电影本身的理解都在升华中,大家想看到不同的东西,期待看到不同的东西。

图片来自凤凰娱乐

▍关键词 李屏宾

他对长江有强烈神往

信:您是如何说服李屏宾来担任摄影师的?

杨:他之前很少到大陆来,他对长江的神往比我们更强烈。我告诉他我要用最先进的语言和杰出的影像展现长江,要再现杜甫、李白笔下的长江。他回信说,要和我们共创影像之“先”。

信:为何会想到邀请李屏宾?

杨:之前我们没有合作过,因为要拍片子,我们想到他是传统文化修养很高的摄影师,于是决定邀请他。

信:你们对影像的要求一致吗?

杨:我们既有差异又有不谋而合的地方,我们对长江在传统想象中是一致的,他是传统诗词爱好者。我们把传统的长江和非常现代的故事结合在一起,把奥德赛式的史诗故事和传统水墨画的意境结合起来。

如果我们拍摄了纯粹的东方的水墨影像,就像纪录片拍摄的东西,这个片子就不会有这么大的文化魅力。该片的魅力来自张力,比如音乐方面,我们没有选择传统音乐,我们用的是国外大提琴大师的演奏和西方乐队的音乐。文化之间微妙的张力营造了魔幻的影像。

信:为何会请秦昊出演该片?

杨:秦昊是文艺片的小男神,他演过《青红》《推拿》《浮城谜事》等文艺片,他很少拍电视剧。他一直在坚持出演有文化价值的电影。他这几年有很大的进步,他的戏路宽了,理解力也增强了。

信报记者 王菲

来源:信报网

原标题:当年筹拍被说“疯了” 如今《长江图》柏林夺奖 杨超: 我们没讨好市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长江图》柏林夺奖 杨超:我们没讨好市场

杨导演在柏林机场解答了观众对《长江图》的诸多好奇。他说,《长江图》是一部带有极大的文化野心的电影,是中国全新类型的文艺片。他拍片是一个逆势而行的事儿,因为没有讨好国内商业片市场,没有迎合快餐式电影的模式,过程中很多人说他们疯掉了。

图片来自凤凰娱乐

电影《长江图》在柏林电影节揽获银熊大奖。昨日,记者在该片导演杨超即将登机启程回国时,用微信对其进行了独家专访。杨导演在柏林机场解答了观众对《长江图》的诸多好奇。他说,《长江图》是一部带有极大的文化野心的电影,是中国全新类型的文艺片。他拍片是一个逆势而行的事儿,因为没有讨好国内商业片市场,没有迎合快餐式电影的模式,过程中很多人说他们疯掉了。

杨超耐得住寂寞拍好片,堪称中国电影圈的异类。图片源自网络

个人简介  杨超,1974年1月6日生于河南信阳,199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现为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员,国家二级导演;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影视导演专业教研室主任。2001年凭借《待避》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电影基石奖及台北电影节国际学生电影银狮奖,2004年凭借《旅程》获得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处女作特别奖(金摄影机特别奖),最新作品《长江图》获得戛纳电影节、鹿特丹电影节、法国南方基金、香港国际电影节、台湾金马影展五大创投支持。该片入围今年的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捧得银熊奖(杰出艺术成就奖)。

▍关键词 《长江图》

和别的爱情片都不同

信:《长江图》获奖,我们在国内只听说这是一部以长江为主要背景的魔幻爱情故事。那么您能否介绍一下《长江图》的概况?

杨:我们花了很长时间,从文字、诗歌、景观到人物进行研究,希望创造中国电影中的全新影像,这种影像必须要沉浸其中才能领会。《长江图》不是像类型片那样能总结中心思想,如果那样也不会引起关注。我们试图展示中国电影的深度、复杂性、结构上的野心和美感。我们影片中的故事和别的爱情电影都不同,我们看上去是讲一对情侣十几年间在长江边的相见,实际上这是漫长的告别。

▍关键词 长江

看到了它的另外一面

信:您如何迸发出以长江为背景拍摄电影的念头?

杨:长江的意象在我心中由来已久,我从小生活在淮河边,不会游泳,对河流和船只有向往。上大学时,我去武汉看到了真正的河流,很震撼。我的处女作《旅程》,就展现了长江的风景。我第一次看到长江时,和《旅程》的主人公一样,完全沉浸在壮阔深远的意境中了。

我曾经很多次在长江采景,看到了很少人看到的长江的另外一面,尤其是没有月亮的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我曾经站在船头看着面前那种无边的黑暗。当你的眼睛适应了黑暗,能分出水纹和远处的山的铁青色,黑暗就被分成了很多层次。

在那个时刻,我相信这个江河是杜甫、李白笔下的江河,是魔幻的长江。这种相信,让我开始拍摄这部电影,我不需要去刻意渲染,去描述长江的魔幻,我是把魔幻当成日常的事实来拍,这是江河本身的魔幻。

▍关键词 文艺片

很多人说我们疯掉了

信:听说《长江图》准备了十年之久才最终上映,为何准备了这么长时间?

杨:说十年之久,稍微有点夸张,我在十年前有这个创意,真正写剧本是在2008年2009年的时候,这个电影经历了七八年的周期,这很正常。首先是因为在今天中国电影商业气氛下,拍这样一个带有极大文化野心的片子,需要这么多钱,是一个逆势而行的事儿。一路上很多人说我们疯掉了。因为我们没有讨好国内的商业片市场,没有去迎合快餐式电影的模式,也没有讨好电影界。

《长江图》相比于之前的文艺片来说,是新的类型,它没有以呈现中国社会的表层戏剧性为重点,它呈现了心灵的深度和文化肌理,这在之前的中国电影中是不多见的。柏林电影节选这部影片也是非常大胆的行为。我想强调一点,我不觉得这件事情有多么苦。这样的创作本身,首先是幸运,能遇上这么多的朋友陪伴我,把梦想完成,是非常精彩难忘的人生经历。我已经非常幸运了。

▍关键词 投资

获得五个创投的帮助

杨:说服投资人的因素,首先是剧本,我写了征服很多人的剧本。秦昊看剧本后说,他是热爱这个剧本,说这个剧本应该直接拿去发表。在艺术电影的剧本中,它是比较完整的文学准备充分的电影,它有格局和野心,也有文字上慑人的魅力。我们得到了五个创投的帮助。这个争取投资的过程不算特别孤单和寂寞,我觉着大家对电影本身的理解都在升华中,大家想看到不同的东西,期待看到不同的东西。

图片来自凤凰娱乐

▍关键词 李屏宾

他对长江有强烈神往

信:您是如何说服李屏宾来担任摄影师的?

杨:他之前很少到大陆来,他对长江的神往比我们更强烈。我告诉他我要用最先进的语言和杰出的影像展现长江,要再现杜甫、李白笔下的长江。他回信说,要和我们共创影像之“先”。

信:为何会想到邀请李屏宾?

杨:之前我们没有合作过,因为要拍片子,我们想到他是传统文化修养很高的摄影师,于是决定邀请他。

信:你们对影像的要求一致吗?

杨:我们既有差异又有不谋而合的地方,我们对长江在传统想象中是一致的,他是传统诗词爱好者。我们把传统的长江和非常现代的故事结合在一起,把奥德赛式的史诗故事和传统水墨画的意境结合起来。

如果我们拍摄了纯粹的东方的水墨影像,就像纪录片拍摄的东西,这个片子就不会有这么大的文化魅力。该片的魅力来自张力,比如音乐方面,我们没有选择传统音乐,我们用的是国外大提琴大师的演奏和西方乐队的音乐。文化之间微妙的张力营造了魔幻的影像。

信:为何会请秦昊出演该片?

杨:秦昊是文艺片的小男神,他演过《青红》《推拿》《浮城谜事》等文艺片,他很少拍电视剧。他一直在坚持出演有文化价值的电影。他这几年有很大的进步,他的戏路宽了,理解力也增强了。

信报记者 王菲

来源:信报网

原标题:当年筹拍被说“疯了” 如今《长江图》柏林夺奖 杨超: 我们没讨好市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