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香港也拍了一部《少女时代》,却少了“少女的味道”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香港也拍了一部《少女时代》,却少了“少女的味道”

《我的少女时代》像琼瑶小说,甜腻而浪漫;《哪一天我们会飞》像亦舒小说,冷冽而现实。

2014年香港电影青黄不接,黄修平凭借商业片处女作《狂舞派》一举拿下三项香港金像奖大奖,其中就包括了年轻导演们最看中的最佳新导演奖。

2014年香港金像奖最佳新导演黄修平

2013年,没有明星加盟的《狂舞派》在香港上映,冗杂了青春、歌舞、爱情、励志等元素,让这部很不港式的电影的得了很多评论界人士的关注,甚至有评论说这部电影印证了香港电影并没有死。

去年,黄修平又执导了一部电影《哪一天我们会飞》依然走青春、校园爱情风格,像极了在香港同期上映的台湾电影《我的少女时代》,在剧情上两部电影都出乎意料的一致。都是讲述一个职场女性,在遇到情感危机之后,记忆回到少女时代的校园生活,白色连衣裙校服和那些懵懂的少女初恋。

杨千嬅在片中饰演的中年女主角余凤芝和丈夫彭盛华(林海峰饰)相识于中学,但婚姻步入中年,多年死水微澜的生活让两人的婚姻进入了瓶颈期。对少女时代校园生活的追忆源自中年生活的不如意。在婚姻亮起红灯时,杨千嬅回到了当初的中学,初恋的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给了她不顾一切的寻找初恋的勇气。

回到中学时候的校园,余凤芝的记忆定位到老师布置的《梦想计划书》。苏博文梦想成为飞行师,彭盛华梦想成为手工王,而余凤芝连梦想都没有。

与《我的少女时代》的清新不同,港式青春片里多了一份苦涩。在香港这样的弹丸之地,年轻人选择的余地少之又少,要么选择出国留学,要么选择在此沉沦。

同样是对90年代的刻画,《我的少女时代》里90年代的台湾受到很深刻的香港娱乐圈影响,但是台式简单纯爱小清新让《少女时代》显得更像琼瑶小说,甜腻而浪漫。

相比之下,《哪一天我们会飞》里90年代的香港,面临着回归和探索的问题,植根移民话题,跨文化的语境凸显。像亦舒的小说。

此外,主角三人“两男一女”的言情格局老套,懵懂的爱情被“梦想”一词压得很弱。完全没有了“少女的味道”。这样的剧情设定似乎更加迎合中年夫妇,而非年轻的小情侣们。

《我的少女时代》之所以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得益于当年的港台流行乐。在触动观众情怀这件事上,怀旧流行歌曲功不可没。和《我的少女时代》相比,《哪一天我们会飞》没有那么聪明的选择走“怀旧风”的套路,选择的背景音乐生僻,在触动观众情感上差强人意。

《哪一天我们会飞》的原声配音依然采用的是粤语,当年《狂舞派》仅在内地的广东上映,但票房并不好。语言上的隔膜是这部电影在内地上映的硬伤,可以预见的是,《哪一天我们会飞》不见得会像《我的少女时代》那样在内地爆红。

不过因为有了杨千嬅的参演,让这一部缺少明星大腕的港式小清新增添了一份迎合市场的味道。

影片当中导演给了杨千嬅很多的特写镜头,镜头切得很近,以至于看荧幕上的杨千嬅时,不禁感叹这个港片中女主角真的老了。在发现老公婚内出轨时,她脸上显示忿怒然后释然,表现的很无所谓。大概也就只有香港女性的独立和骄傲的香港女性在面对丈夫出轨时才能表现的如此的云淡风轻。

印象当中港片里的杨千嬅勤奋努力,总是散发着一股都市职场女性的味道,灵气很活泼,在这部电影里,杨千嬅的表演却少了以前的灵气,哭戏突兀而浮夸。

饰演余凤芝、苏博文和彭盛华学生时代的三个演员与《我的少女时代》的三个主角相比,首先在颜值上败下阵来,其次在角色的诠释上,余凤芝的清新不及林真心的傻萌;彭盛华的阳光不及徐太宇的深情。

电影在叙事结构上的两条线索比《少女时代》更加成熟,在电影的一开始中年的余凤芝一直在寻找苏博文,直到电影的结尾答案才终于揭晓,也是电影里常见的套路。

不过,黄修平导演的这一部《哪一天我们会飞》比上一部商业片《狂舞派》幸运,还能够在内地上映,3月10日将在内地各大院线上映。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香港也拍了一部《少女时代》,却少了“少女的味道”

《我的少女时代》像琼瑶小说,甜腻而浪漫;《哪一天我们会飞》像亦舒小说,冷冽而现实。

2014年香港电影青黄不接,黄修平凭借商业片处女作《狂舞派》一举拿下三项香港金像奖大奖,其中就包括了年轻导演们最看中的最佳新导演奖。

2014年香港金像奖最佳新导演黄修平

2013年,没有明星加盟的《狂舞派》在香港上映,冗杂了青春、歌舞、爱情、励志等元素,让这部很不港式的电影的得了很多评论界人士的关注,甚至有评论说这部电影印证了香港电影并没有死。

去年,黄修平又执导了一部电影《哪一天我们会飞》依然走青春、校园爱情风格,像极了在香港同期上映的台湾电影《我的少女时代》,在剧情上两部电影都出乎意料的一致。都是讲述一个职场女性,在遇到情感危机之后,记忆回到少女时代的校园生活,白色连衣裙校服和那些懵懂的少女初恋。

杨千嬅在片中饰演的中年女主角余凤芝和丈夫彭盛华(林海峰饰)相识于中学,但婚姻步入中年,多年死水微澜的生活让两人的婚姻进入了瓶颈期。对少女时代校园生活的追忆源自中年生活的不如意。在婚姻亮起红灯时,杨千嬅回到了当初的中学,初恋的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给了她不顾一切的寻找初恋的勇气。

回到中学时候的校园,余凤芝的记忆定位到老师布置的《梦想计划书》。苏博文梦想成为飞行师,彭盛华梦想成为手工王,而余凤芝连梦想都没有。

与《我的少女时代》的清新不同,港式青春片里多了一份苦涩。在香港这样的弹丸之地,年轻人选择的余地少之又少,要么选择出国留学,要么选择在此沉沦。

同样是对90年代的刻画,《我的少女时代》里90年代的台湾受到很深刻的香港娱乐圈影响,但是台式简单纯爱小清新让《少女时代》显得更像琼瑶小说,甜腻而浪漫。

相比之下,《哪一天我们会飞》里90年代的香港,面临着回归和探索的问题,植根移民话题,跨文化的语境凸显。像亦舒的小说。

此外,主角三人“两男一女”的言情格局老套,懵懂的爱情被“梦想”一词压得很弱。完全没有了“少女的味道”。这样的剧情设定似乎更加迎合中年夫妇,而非年轻的小情侣们。

《我的少女时代》之所以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得益于当年的港台流行乐。在触动观众情怀这件事上,怀旧流行歌曲功不可没。和《我的少女时代》相比,《哪一天我们会飞》没有那么聪明的选择走“怀旧风”的套路,选择的背景音乐生僻,在触动观众情感上差强人意。

《哪一天我们会飞》的原声配音依然采用的是粤语,当年《狂舞派》仅在内地的广东上映,但票房并不好。语言上的隔膜是这部电影在内地上映的硬伤,可以预见的是,《哪一天我们会飞》不见得会像《我的少女时代》那样在内地爆红。

不过因为有了杨千嬅的参演,让这一部缺少明星大腕的港式小清新增添了一份迎合市场的味道。

影片当中导演给了杨千嬅很多的特写镜头,镜头切得很近,以至于看荧幕上的杨千嬅时,不禁感叹这个港片中女主角真的老了。在发现老公婚内出轨时,她脸上显示忿怒然后释然,表现的很无所谓。大概也就只有香港女性的独立和骄傲的香港女性在面对丈夫出轨时才能表现的如此的云淡风轻。

印象当中港片里的杨千嬅勤奋努力,总是散发着一股都市职场女性的味道,灵气很活泼,在这部电影里,杨千嬅的表演却少了以前的灵气,哭戏突兀而浮夸。

饰演余凤芝、苏博文和彭盛华学生时代的三个演员与《我的少女时代》的三个主角相比,首先在颜值上败下阵来,其次在角色的诠释上,余凤芝的清新不及林真心的傻萌;彭盛华的阳光不及徐太宇的深情。

电影在叙事结构上的两条线索比《少女时代》更加成熟,在电影的一开始中年的余凤芝一直在寻找苏博文,直到电影的结尾答案才终于揭晓,也是电影里常见的套路。

不过,黄修平导演的这一部《哪一天我们会飞》比上一部商业片《狂舞派》幸运,还能够在内地上映,3月10日将在内地各大院线上映。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