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特写】上海生活的点滴幸福:少爬几层楼、多睡五分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特写】上海生活的点滴幸福:少爬几层楼、多睡五分钟

惠民生,一直是上海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上海街头。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 | 方卓然

编辑 | 刘素楠

2021年1月4日,在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上海召开民心工程现场推进会,加快建设人民城市,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两天过后的1月6日,在上海闵行颛桥镇银都1-7村小区,37号楼的24户居民收到了新年的第一份大礼,该楼宇的电梯正式开始加装。

这是颛桥镇首部开工奠基的既有多层住宅电梯加装工程项目,也是闵行区2021开年第一部加装电梯。

上海市闵行区颛桥镇银一居民区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初,是颛桥地区最早一批的动迁安置型社区。小区内住宅建筑主体为多层结构,小区居住人口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将近30%。

即将加装电梯的37号楼。

“加装电梯非易事。”银都苑第一居民区书记张学军告诉界面新闻,“小区从第三方‘显保加梯工作室’入驻开始到居民签约,历时5个多月,期间虽然发生了许多小插曲,但经过居民邻里相助和我们的沟通协调,办成了这样一件大好事,希望小区里有更多楼道都能加装电梯,解决老弱病残群体的‘悬空’问题。”

事实上,2012年以前,由于周边配套设施缺失,小区治理一度乱象丛生,这里甚至曾被网民戏称为“沪上最烂小区”。

而如今,“最烂小区”涅槃重生,这里变成了居民都称赞的居民区。

“以前小区里养鸡养鸭,我们要跳着走路,下过雨地上更没办法走。现在就算下雨,穿皮鞋也没关系。”说起小区变化,居民老先生马国庆这样说,“小区环境好了,大家住的更舒服了,这都离不开张书记的功劳。”

“我以前在城管工作过,所以在整治乱设摊这方面有一点经验。”张学军回忆道,“那个时候我们也做了好多的工作,但几年下来也不见成效。那么我既然做了这个书记,就要将乱设摊的整治作为我在这个社区里要做的第一件事。”

确定了目标,张学军就开始召集一些正能量的居民开会,征求整治乱设摊的意见,当时,每一位居民都举双手赞成。

“其实小区周边的配套设施已经很完善,能够基本保障居民的生活,小区旁还有一个临时菜市场,所以让乱摆摊的人离开也是水到渠成的。”张学军说,当时我协调了镇政府,让相关部门疏导小摊贩到正规的菜市场里面去,摊位费也可以有优惠。

除了疏导,张学军还跟小摊贩交朋友,告诉他们“这个是民生问题,不只是生存问题。如果你有生活困难,我们也一定会帮你们解决。”

就这样,小区附近乱摆摊的现象也就成了历史。

张学军还通过群众引导群众,在乱设摊当中的挑选了几位,成立了由物业公司聘用的市容环境整治组,让这些原来是乱设摊位的人来管理小摊贩。他说:“从2012年开始到现在,社区里面再也没有一个人乱设摊,但是这个队伍还保留着。”

如今的银都苑社区。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早上吃什么?热乎早餐让在沪白领多睡5分钟

冬日清晨,一套刚做好的煎饼、一杯热乎乎的咖啡,是寒风中暖口又暖心的元气早餐。手机提前下单,智能保温柜扫码即取,成了上海数字化生活的一个缩影。

在上海黄浦区歌斐中心上班的白领张小姐,如今已习惯每天下地铁前通过盒马app提前下单,到达商务楼后,她从盒小马保温柜中取到了一份两分钟前才做好的厚牛肉三明治。“还冒着热气,冬天吃到这样的早餐,感觉特别温暖。”

盒小马首创的在线新经济“网订柜取”早餐新模式,经过一年多培育测试,已经实现总部落地黄浦并向全市推广,取得很好反响。

如今的上海,正全力把早餐工程打造成体现城市温度、彰显城市品质的民心工程。2020年11月《上海市推进早餐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2022年)》正式对外发布。

将民生需求转化为增长潜力,上海早餐业态在新一轮发展中出现了不少创新模式。在各方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下,如今便利店+早餐”“新零售+早餐”“流动餐车+早餐”“互联网平台+早餐”模式已经在申城遍地开花,推动早餐供应更便捷。

其中,仅上海黄浦区内,就共有供应各类早餐的网点1755家,其中堂食门店162家、便利店796家、西点面包房201家、其他门店596家,中西餐比例约为8:2,基本满足了市民群众对早餐的多样化需求。

为让老百姓能吃上放心、卫生、营养的早餐,黄浦区积极探索各种早餐供应方式,去年以来制定了早餐网点布局规划、行动计划以及扶持政策,还将早餐工程列为2021年的区政府实事项目推进。如今,各种形式的早餐供应在黄浦区开花。

位于黄浦区六合路的百联“逸小兔”早餐车,有中式的煎饼果子、锅贴,洋气的三明治、咖啡等不少品种选择,而且都是现场制作。不少从人民广场地铁站出来的白领涌进南京路步行街,拐进六合路,直奔“逸小兔”取餐。

目前,黄浦区已投放三个流动早餐车点位,分别是人民广场的盒小马早餐车,南京东路六合路的百联逸小兔早餐车,西藏南路地铁口的光明早餐车。

黄浦区望云路生煎曾被“舌尖上的上海”栏目评为“放心风味小吃店”,藏在曹家街菜场内,每天早上都能吸引众多食客排队,这也是黄浦着力完善“菜市场+早餐”模式的一个缩影。

2020年下半年,全新改造完成的江南菜场、马当菜场也配套了全新的早餐门店,满足了居民的早餐需求。

黄浦区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黄浦区还将继续完善“菜市场+早餐”模式,结合旧改地块菜市场调整和标准化菜市场改造升级工作,配套推进早餐工程,鼓励菜市场与清美、大富贵等早餐品牌加强合作,满足居民早餐需求。

同时,完善“连锁便利店+早餐”模式。“目前‘连锁便利店+早餐’形式的‘逸刻’在黄浦区有7家门店,区商务委还在积极与统一超商、光明、农工商、可的、罗森等便利店企业对接,推动更多便利店参与早餐工程。”

此外,黄浦区还将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网点选址、证照办理等实际困难,加快推动相关网点建设。

盒小马保温柜。

去助餐点吃饭,破解老年人用餐难题

近年来,随着上海人口老龄化加剧,因此,解决老年人的用餐问题也是上海正在破解的难题。

社区助餐点是聚焦社区老年人“舌尖上的难题”,为老年朋友们提供便捷、健康、实惠用餐服务的“民心工程”之一。2021年1月5日,闵行区浦锦就多了一家社区助餐点——浦锦街道滨浦助餐点。

浦锦街道滨浦助餐点位于竹园西路960号,这里毗邻浦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上海市口腔医院,周边为街道滨浦社区,居住密度高,老年人的助餐需求较为集中。

浦锦街道滨浦助餐点。

为了解决周边老年人的助餐难题,浦锦街道引入社会力量,通过市场化运营的模式,设立了该助餐点,不仅弥补了公共养老资源的不足,更是社会力量共建养老服务的“暖心”举措。

浦锦街道滨浦助餐点试运行一个月,期间助餐点推出12元的“暖冬”优惠老年套餐,做到荤素搭配、优惠实在,套餐包括一荤一素一汤一饭。

老年朋友们只需携带上海市敬老卡通过前台敬老卡签到处刷卡签到,即可享受这一老年优惠套餐。助餐点提供中餐和晚餐服务,除特定节假日,全年开放。

事实上,为规范老年助餐工作,不断提高社区为老助餐服务保障水平,2020年7月,上海市闵行区民政局、区市场监督局联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区老年助餐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综合物价指数和老年人对助餐需求,目前我们助餐对象的餐标价格定为12元,各镇可视情调整餐费标准,但上下浮动不应超过两元。也可根据老年人需求,提供其他价格的套餐。”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

浦锦街道滨浦助餐点菜色。

在浦东,1月8日,浦东市场监管局联合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促进中心、区民政局,通过在浦兴路街道、沪东新村街道试点,由区质量技术协会制定并发布了《老年助餐点服务规范》团体标准,对老年助餐点服务的基本要求、人员、服务提供与餐后整理等内容进行了规范,推动为老助餐标准化、规范化。

一份大排面13元、1大荤1小荤1素14元……中午11点,在浦兴路街道荷三小区老年助餐点内,陆续有老年居民前来就餐。“我每天过来吃,这里干净、放心,价格也实惠。”正在就餐的李老伯对助餐点十分青睐。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助餐点越来越受到老年市民的欢迎,它对解决高龄、独居、纯老家庭以及生活需要照料的老年群体的日常用餐难问题、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助力打造老年人“15分钟生活圈”有着现实意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特写】上海生活的点滴幸福:少爬几层楼、多睡五分钟

惠民生,一直是上海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上海街头。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 | 方卓然

编辑 | 刘素楠

2021年1月4日,在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上海召开民心工程现场推进会,加快建设人民城市,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两天过后的1月6日,在上海闵行颛桥镇银都1-7村小区,37号楼的24户居民收到了新年的第一份大礼,该楼宇的电梯正式开始加装。

这是颛桥镇首部开工奠基的既有多层住宅电梯加装工程项目,也是闵行区2021开年第一部加装电梯。

上海市闵行区颛桥镇银一居民区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初,是颛桥地区最早一批的动迁安置型社区。小区内住宅建筑主体为多层结构,小区居住人口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将近30%。

即将加装电梯的37号楼。

“加装电梯非易事。”银都苑第一居民区书记张学军告诉界面新闻,“小区从第三方‘显保加梯工作室’入驻开始到居民签约,历时5个多月,期间虽然发生了许多小插曲,但经过居民邻里相助和我们的沟通协调,办成了这样一件大好事,希望小区里有更多楼道都能加装电梯,解决老弱病残群体的‘悬空’问题。”

事实上,2012年以前,由于周边配套设施缺失,小区治理一度乱象丛生,这里甚至曾被网民戏称为“沪上最烂小区”。

而如今,“最烂小区”涅槃重生,这里变成了居民都称赞的居民区。

“以前小区里养鸡养鸭,我们要跳着走路,下过雨地上更没办法走。现在就算下雨,穿皮鞋也没关系。”说起小区变化,居民老先生马国庆这样说,“小区环境好了,大家住的更舒服了,这都离不开张书记的功劳。”

“我以前在城管工作过,所以在整治乱设摊这方面有一点经验。”张学军回忆道,“那个时候我们也做了好多的工作,但几年下来也不见成效。那么我既然做了这个书记,就要将乱设摊的整治作为我在这个社区里要做的第一件事。”

确定了目标,张学军就开始召集一些正能量的居民开会,征求整治乱设摊的意见,当时,每一位居民都举双手赞成。

“其实小区周边的配套设施已经很完善,能够基本保障居民的生活,小区旁还有一个临时菜市场,所以让乱摆摊的人离开也是水到渠成的。”张学军说,当时我协调了镇政府,让相关部门疏导小摊贩到正规的菜市场里面去,摊位费也可以有优惠。

除了疏导,张学军还跟小摊贩交朋友,告诉他们“这个是民生问题,不只是生存问题。如果你有生活困难,我们也一定会帮你们解决。”

就这样,小区附近乱摆摊的现象也就成了历史。

张学军还通过群众引导群众,在乱设摊当中的挑选了几位,成立了由物业公司聘用的市容环境整治组,让这些原来是乱设摊位的人来管理小摊贩。他说:“从2012年开始到现在,社区里面再也没有一个人乱设摊,但是这个队伍还保留着。”

如今的银都苑社区。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早上吃什么?热乎早餐让在沪白领多睡5分钟

冬日清晨,一套刚做好的煎饼、一杯热乎乎的咖啡,是寒风中暖口又暖心的元气早餐。手机提前下单,智能保温柜扫码即取,成了上海数字化生活的一个缩影。

在上海黄浦区歌斐中心上班的白领张小姐,如今已习惯每天下地铁前通过盒马app提前下单,到达商务楼后,她从盒小马保温柜中取到了一份两分钟前才做好的厚牛肉三明治。“还冒着热气,冬天吃到这样的早餐,感觉特别温暖。”

盒小马首创的在线新经济“网订柜取”早餐新模式,经过一年多培育测试,已经实现总部落地黄浦并向全市推广,取得很好反响。

如今的上海,正全力把早餐工程打造成体现城市温度、彰显城市品质的民心工程。2020年11月《上海市推进早餐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2022年)》正式对外发布。

将民生需求转化为增长潜力,上海早餐业态在新一轮发展中出现了不少创新模式。在各方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下,如今便利店+早餐”“新零售+早餐”“流动餐车+早餐”“互联网平台+早餐”模式已经在申城遍地开花,推动早餐供应更便捷。

其中,仅上海黄浦区内,就共有供应各类早餐的网点1755家,其中堂食门店162家、便利店796家、西点面包房201家、其他门店596家,中西餐比例约为8:2,基本满足了市民群众对早餐的多样化需求。

为让老百姓能吃上放心、卫生、营养的早餐,黄浦区积极探索各种早餐供应方式,去年以来制定了早餐网点布局规划、行动计划以及扶持政策,还将早餐工程列为2021年的区政府实事项目推进。如今,各种形式的早餐供应在黄浦区开花。

位于黄浦区六合路的百联“逸小兔”早餐车,有中式的煎饼果子、锅贴,洋气的三明治、咖啡等不少品种选择,而且都是现场制作。不少从人民广场地铁站出来的白领涌进南京路步行街,拐进六合路,直奔“逸小兔”取餐。

目前,黄浦区已投放三个流动早餐车点位,分别是人民广场的盒小马早餐车,南京东路六合路的百联逸小兔早餐车,西藏南路地铁口的光明早餐车。

黄浦区望云路生煎曾被“舌尖上的上海”栏目评为“放心风味小吃店”,藏在曹家街菜场内,每天早上都能吸引众多食客排队,这也是黄浦着力完善“菜市场+早餐”模式的一个缩影。

2020年下半年,全新改造完成的江南菜场、马当菜场也配套了全新的早餐门店,满足了居民的早餐需求。

黄浦区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黄浦区还将继续完善“菜市场+早餐”模式,结合旧改地块菜市场调整和标准化菜市场改造升级工作,配套推进早餐工程,鼓励菜市场与清美、大富贵等早餐品牌加强合作,满足居民早餐需求。

同时,完善“连锁便利店+早餐”模式。“目前‘连锁便利店+早餐’形式的‘逸刻’在黄浦区有7家门店,区商务委还在积极与统一超商、光明、农工商、可的、罗森等便利店企业对接,推动更多便利店参与早餐工程。”

此外,黄浦区还将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网点选址、证照办理等实际困难,加快推动相关网点建设。

盒小马保温柜。

去助餐点吃饭,破解老年人用餐难题

近年来,随着上海人口老龄化加剧,因此,解决老年人的用餐问题也是上海正在破解的难题。

社区助餐点是聚焦社区老年人“舌尖上的难题”,为老年朋友们提供便捷、健康、实惠用餐服务的“民心工程”之一。2021年1月5日,闵行区浦锦就多了一家社区助餐点——浦锦街道滨浦助餐点。

浦锦街道滨浦助餐点位于竹园西路960号,这里毗邻浦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上海市口腔医院,周边为街道滨浦社区,居住密度高,老年人的助餐需求较为集中。

浦锦街道滨浦助餐点。

为了解决周边老年人的助餐难题,浦锦街道引入社会力量,通过市场化运营的模式,设立了该助餐点,不仅弥补了公共养老资源的不足,更是社会力量共建养老服务的“暖心”举措。

浦锦街道滨浦助餐点试运行一个月,期间助餐点推出12元的“暖冬”优惠老年套餐,做到荤素搭配、优惠实在,套餐包括一荤一素一汤一饭。

老年朋友们只需携带上海市敬老卡通过前台敬老卡签到处刷卡签到,即可享受这一老年优惠套餐。助餐点提供中餐和晚餐服务,除特定节假日,全年开放。

事实上,为规范老年助餐工作,不断提高社区为老助餐服务保障水平,2020年7月,上海市闵行区民政局、区市场监督局联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区老年助餐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综合物价指数和老年人对助餐需求,目前我们助餐对象的餐标价格定为12元,各镇可视情调整餐费标准,但上下浮动不应超过两元。也可根据老年人需求,提供其他价格的套餐。”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

浦锦街道滨浦助餐点菜色。

在浦东,1月8日,浦东市场监管局联合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促进中心、区民政局,通过在浦兴路街道、沪东新村街道试点,由区质量技术协会制定并发布了《老年助餐点服务规范》团体标准,对老年助餐点服务的基本要求、人员、服务提供与餐后整理等内容进行了规范,推动为老助餐标准化、规范化。

一份大排面13元、1大荤1小荤1素14元……中午11点,在浦兴路街道荷三小区老年助餐点内,陆续有老年居民前来就餐。“我每天过来吃,这里干净、放心,价格也实惠。”正在就餐的李老伯对助餐点十分青睐。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助餐点越来越受到老年市民的欢迎,它对解决高龄、独居、纯老家庭以及生活需要照料的老年群体的日常用餐难问题、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助力打造老年人“15分钟生活圈”有着现实意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