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酿酒地理 巨刚

明朝万历年间,徐霞客万里迢迢探源,
明确指出:
长江的上源在金沙江,而非“岷山导江”。
但人们对长江源头的准确认知,
却一直推迟到了1976年。
那一年夏天,
一支科考队第二次进入江源地区,
他们在海拔5800米的姜古迪如冰川下,
确认了长江的源头。

1978年1月13日,
新华社的一则电讯向全世界通告:
长江的源头,
在唐古拉山脉主峰
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沱沱河,
长江全长6380公里。
从此,长江取代美国密西西比河,
与尼罗河、亚马孙河并称为世界三大河流。

在中国,
隐逸于历史迷雾中的,何止只有长江,
还有坐落于那千山万壑中江边一隅的白沙镇。
这个古朴安逸的古镇,
静静地伫立于长江一侧,
临江高耸,望尽风云。


白沙镇地处北纬29°,
位于万里长江的上游,
距离重庆72公里。

长江自西北方向湍湍涌来,
在镇子脚下急转了一个酒杯状的U字形大弯,
天成的深水良港,成就了古今的水道要津。

从白沙镇向西去往泸州、向南去往茅台,
直线距离均在百公里上下。
茅台镇、泸州、白沙镇,
同属于西南优质酿酒糯高粱产区,
近似的风土环境,
成就了这个白酒金三角核心产区。

鲜为人知的是,
抗战时期,
小小的白沙镇却汇聚了诸多文化名流,
当仁不让地成为了陪都重庆的援战中心。

陈独秀、冯玉祥、宋美龄、于右任、
梁漱溟、黄炎培、文幼章等,
都曾在白沙留下了大量文化财富。

这里文脉绵延,崇文敬武,
坐落于苍翠山林间的五所百年名校,
为近代中国的文化发展,
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新鲜血液。


白沙镇一侧,
紧邻长江岸边有条支流叫驴子溪,
五百多年前,
白沙人就已经开始用驴子溪的水酿酒。

驴子溪,一条被方言叫错了声调的河水,
它的真实名字其实是“梨子溪”。
当地的老人都知道,
一到春天,溪的两岸就会开满梨花。
春风轻抚,花枝摇曳,
飘落的花瓣随着河水徜徉而去。

下游的几百家酒坊聚集在驴子溪河畔,
绵延数里形成槽坊街。

晚清时,白沙烧酒已年产1000万斤,
酒税占据全川税收50%以上。

看过白沙镇酿酒盛况的冯玉祥将军曾说:
“好水不过驴子溪,好酒不过老白干。”

秋深,古镇还在轻雾中沉睡,
驴溪烧酒的酿酒车间,已是蒸气袅袅。

江津烧酒非遗酿造技艺有着严格的制作流程,
泡粮、蒸粮、摊晾、下曲、发酵、
上甑、蒸馏、看花摘酒。






驴溪酒厂用的木甑均取自本地杉木,
杉木的吸水性好,酿酒可保留淡淡的木香。
石甑用的是长江边的青石板,能快速降温。




传承,是一件需要用时间坚守的技艺,
用老师傅的话说,这酒要味道巴适,
你就得踏踏实实地去做,偷不得一点工。




梨子溪、驴子溪,
用怎样的文字去注音这条小河已经不重要了,
手中的这杯好酒,就是它给出的最好诠释。

2016年,江小白保护性收购驴溪酒厂,
用“忠守纯粹”的精神,
接力传承“重庆非遗江津烧酒酿造技艺”。

与驴溪酒厂向相对望的,
是用当代空间美学理念建造的江记酒庄。
江小白创始人陶石泉先生希望,
在古老的白沙镇,
倾心打造出一个中国白酒新的理想国。

"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就是最大的禅意"
——隈研吾
陶石泉将白沙的山水、人文、历史、作物,
无一不融进了自己热爱的这杯酒中。


采自长江边的鹅卵石,砌成酒庄的围墙。



大旗山的青石,
用来筑成了酒的窖池。


白沙镇江边的白沙,
在土布制成的沙袋里用于封窖。


江记农庄土生土长的红皮糯高粱,入甑造化;
传承有序,
一酒一心,
是每一甑好酒酿成的工法心得。











传统与现代,
青春与成熟,
这片厂房里每天酿造的,
是中国白酒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江边酿酒,以江为记。
江记人用了近十年的努力,
初步恢复了白沙酿酒百年来的传奇荣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