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塑料手机的自白:其实我也有很多优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塑料手机的自白:其实我也有很多优点

塑料手机低端不低端,是个态度问题。

文|雷科技

塑料,在手机世界中是个熟悉又陌生的词。

前智能手机时代,塑料是最关键的材料,无论是几百块的诺基亚1100还是价格近万的“机皇”,都会以塑料来构建整个机身,反馈给用户的也始终是最经典的塑料质感。到了智能手机时代,塑料的地位逐渐被金属和玻璃取代,变成了另类和低端的代名词。

手机行业曾有段似乎要让塑料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光,然而在近段时间,消费者却会发现中高端手机的变化:塑料材质手机又变多了。有的手机采用了塑料中框,有的则是采用塑料后盖,还有的直接是整个机身都是,但都有不变的地方——用塑料代替原本金属和玻璃的职能。

翻看社交网络和论坛社区的讨论,手机厂商在产品上做出的决定并不算多讨人喜欢。明明价格没有下调,新款却用大众认知中成本相对更低廉的塑料,换掉了旧款就有的金属和玻璃,难免有“缩水”之嫌。

明明很有可能面对潜在的负面评论,为什么厂商仍要使用塑料来制作手机?

塑料材质悄然回归手机生产

还是先把最近的塑料材质手机“掰开来”,看看手机厂商是怎样在智能手机存量市场时代使用塑料的。

OPPO Reno 5在上市后创下了Reno系列预售新纪录,这款产品就采用了涂上金属质感油漆的塑料中框。由于中框开孔细节到位、尺寸较小,应用类磨砂质感的“星钻工艺”曲面玻璃后盖手感不错,塑料没有带来突兀感,机身重量控制在了轻薄的172g/180g。

同期发布、定位也接近的vivo X60,也采用塑料中框+玻璃后盖组合带来不错的视觉表现,而且机身厚度和重量还更加纤细。或许是为了在不同产品间形成区隔,vivo X60 Pro倒是延续了金属中框+玻璃后盖的组合,外观部分并没有使用塑料。

高端手机同样开始使用塑料,主打体验的OPPO Ace2就使用了塑料中框。Ace2有骁龙865、65W有线+40W无线快充、90Hz高刷屏,机身重量却在塑料帮助下仅有185g,没有像大多数同一时期的高端手机那样,为了高配置而身材走形到200g以上。

Galaxy S20 FE可能算得上是反面教材。作为S20系列定位进一步下探的产品,兼顾骁龙865、120Hz高刷屏、12MP三摄和更大的电池,价格还只要4000出头。一切都看起来很完美,除了塑料后盖为首的外观变化:机身手感比S20粗壮许多,重量也不降反升来到190g。

现在能见到的全塑料手机,往往都是入门级产品,比如主打大电池和高清屏幕的红米9。小米给这款“新标准”入门级配上了5000mAh电池、Helio G80处理器、6.53英寸FHD屏幕,曾在红米4时代有过的全金属机身不再出现,被有纹路和渐变来提升视觉表现的“地包天”塑料所取代。

上一次全塑料手机高光时刻,要说到诺基亚N9,用聚碳酸酯(PC塑料)做出了高一体性、线条优雅而且质感舒适的手机。有些遗憾的是,像诺基亚N9这样光明正大表明全机身为塑料打造,还把材质作为工业设计亮点的中高端产品并不多,塑料还不能算是手机行业的“座上宾”。

手机使用塑料,“罪”在何处?

虽然那之后没有第二个诺基亚N9,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大部分产品上看到,手机厂商重新引入塑料材质的原因和阴谋论没有太大关系,也绝非单纯的无脑降成本。更多的是出于整体产品力考量,用相对廉价和轻盈的塑料,换来手机在重量和整机规格上的平衡。

使用塑料也的确降低了手机生产和维修成本。由于中框很多时候被纳入屏幕或机身总成的一部分,所以很难单独计算价格,但我们可以从手机厂商官网给出的后盖维修报价进行对比。无论是什么品牌,只要是尺寸和视觉效果相近的后盖,玻璃的物料价格总会比塑料贵出一倍左右。

进入5G时代,手机厂商开始更多地提到成本二字。支持5G不仅要用上新的SoC,还要因兼容现有网络而在天线和射频上付出更多成本,此外屏幕、存储、电池、充电、影像等一系列硬件也在因技术进步和外部环境因素挤占成本空间,减少机身硬件成本占比不无理由。

换用塑料事出有因,却不可以说舆论表达的反对意见完全没有道理,依然反映出了手机所使用的塑料材质存在的种种不足。人们在意的是厂商打造一款商品的诚意,塑料在视觉触觉上相较金属和玻璃的不足,以及不同材质之间日常使用性能的区别。

曾有一段时间,市面上的塑料材质手机只剩下中低端产品,其中又不乏几家头部厂商之外的厂商所销售的手机。除了在造型上模仿最热卖的手机,几乎没有在材质表达上投入努力,于是大众认知到的塑料手机变成了观感粗糙、手感糟糕的“落后产能”,塑料也跟着没了好名声。

金属和玻璃之所以能和高端划上等号,就在于两种材质可以在手机上表现出有细节有深度的质感,让人认为这就是高级的。比如说金属的光泽、温度,以及玻璃的通透、重量和温润,都是质感表现的一部分。塑料材质存在先天限制,不做修饰难以和金属玻璃相提并论。

还有长期使用后的抗老化性能,塑料制品在长期暴露空气之后很容易出现发脆、变黄等老化现象,甚至连不幸跌落损坏后的伤口也更容易让人在意。当代消费者换机周期长达近三年,自然是希望手机材料可以支撑起没有任何故障的使用体验,而非隔三差五出问题。

已经有经典机型、大卖机型证实,塑料作为常见的手机外观材料本就无罪,种种材料创新的尝试也让我们看到了使用体验的新可能。部分手机厂商不去提升塑料的体验、质感和性能,反而用简单粗暴的老旧技术换取利润空间,才是值得我们批评的做法。

要高级质感更该要诚意

塑料在手机上还有救赎吗?答案是肯定的。

关键在于手机厂商应该意识到,塑料材质可以做好也应该做好。消费者对产品力的考察已经涉及到手机方方面面,有了好看屏幕和强大性能也不能在机身材质上马虎,塑料一样可以兼顾好体验和低成本。

发布近十年,诺基亚N9依旧是塑料手机的标杆,它取得了质感、设计、性能和口碑的平衡。只要舍得前期研发投入,塑料也能被人喜欢,在大规模生产中保持成本优势。魅蓝系列是经典低成本塑料手机之一,售价在数百元段位,却有看着摸着都舒服的CNC塑料机身。

“拟态”尝试同样值得肯定,即塑料通过涂层、镀膜、蚀刻等方式,去模拟金属、玻璃乃至陶瓷带来的质感。这也是近两年推出的塑料中框、塑料后盖手机中广泛采用的方法,第一眼看着不会有塑料的感觉,除了均匀度、热传导等细节之处会暴露“真身”,基本能被消费者接受。

红米9等产品的低成本不低端,也是塑料手机中津津乐道的案例。没有一体化、没有CNC更没有对其他材料的模仿,机身结构也是延续了多年的“地包天”,但通过颜色、纹路和镜头盖这样装饰物,让手机看起来有了丰富度摆脱了廉价感,摸起来也比光秃秃的塑料感强不少。

一个已经广泛出现却少有人提到的现象是,已经有相当多的高端手机用上了“塑料”后盖,而且风评还更好。

素皮后盖凭借着近似皮革的质感和耐用性,成为颇受欢迎的高端手机后盖材料,商务、成熟属性加持下素皮版定位甚至可以比玻璃和金属后盖版本更高。但实际上,素皮也是塑料的一种。

涵盖多种高分子化合物材料的塑料,其实品类相当丰富,下限可能很低但也提供了高上限,留给塑料手机的前途还很宽广。即使是玻璃和金属材质打造的手机,也会因为工业设计、CMF等环节做得不够认真细致的缘故,显得比塑料更加廉价。

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手机可以突破现有的材料表达边界,给我们和所有用户全新的感受。希望那一天,塑料也不再是替罪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塑料手机的自白:其实我也有很多优点

塑料手机低端不低端,是个态度问题。

文|雷科技

塑料,在手机世界中是个熟悉又陌生的词。

前智能手机时代,塑料是最关键的材料,无论是几百块的诺基亚1100还是价格近万的“机皇”,都会以塑料来构建整个机身,反馈给用户的也始终是最经典的塑料质感。到了智能手机时代,塑料的地位逐渐被金属和玻璃取代,变成了另类和低端的代名词。

手机行业曾有段似乎要让塑料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光,然而在近段时间,消费者却会发现中高端手机的变化:塑料材质手机又变多了。有的手机采用了塑料中框,有的则是采用塑料后盖,还有的直接是整个机身都是,但都有不变的地方——用塑料代替原本金属和玻璃的职能。

翻看社交网络和论坛社区的讨论,手机厂商在产品上做出的决定并不算多讨人喜欢。明明价格没有下调,新款却用大众认知中成本相对更低廉的塑料,换掉了旧款就有的金属和玻璃,难免有“缩水”之嫌。

明明很有可能面对潜在的负面评论,为什么厂商仍要使用塑料来制作手机?

塑料材质悄然回归手机生产

还是先把最近的塑料材质手机“掰开来”,看看手机厂商是怎样在智能手机存量市场时代使用塑料的。

OPPO Reno 5在上市后创下了Reno系列预售新纪录,这款产品就采用了涂上金属质感油漆的塑料中框。由于中框开孔细节到位、尺寸较小,应用类磨砂质感的“星钻工艺”曲面玻璃后盖手感不错,塑料没有带来突兀感,机身重量控制在了轻薄的172g/180g。

同期发布、定位也接近的vivo X60,也采用塑料中框+玻璃后盖组合带来不错的视觉表现,而且机身厚度和重量还更加纤细。或许是为了在不同产品间形成区隔,vivo X60 Pro倒是延续了金属中框+玻璃后盖的组合,外观部分并没有使用塑料。

高端手机同样开始使用塑料,主打体验的OPPO Ace2就使用了塑料中框。Ace2有骁龙865、65W有线+40W无线快充、90Hz高刷屏,机身重量却在塑料帮助下仅有185g,没有像大多数同一时期的高端手机那样,为了高配置而身材走形到200g以上。

Galaxy S20 FE可能算得上是反面教材。作为S20系列定位进一步下探的产品,兼顾骁龙865、120Hz高刷屏、12MP三摄和更大的电池,价格还只要4000出头。一切都看起来很完美,除了塑料后盖为首的外观变化:机身手感比S20粗壮许多,重量也不降反升来到190g。

现在能见到的全塑料手机,往往都是入门级产品,比如主打大电池和高清屏幕的红米9。小米给这款“新标准”入门级配上了5000mAh电池、Helio G80处理器、6.53英寸FHD屏幕,曾在红米4时代有过的全金属机身不再出现,被有纹路和渐变来提升视觉表现的“地包天”塑料所取代。

上一次全塑料手机高光时刻,要说到诺基亚N9,用聚碳酸酯(PC塑料)做出了高一体性、线条优雅而且质感舒适的手机。有些遗憾的是,像诺基亚N9这样光明正大表明全机身为塑料打造,还把材质作为工业设计亮点的中高端产品并不多,塑料还不能算是手机行业的“座上宾”。

手机使用塑料,“罪”在何处?

虽然那之后没有第二个诺基亚N9,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大部分产品上看到,手机厂商重新引入塑料材质的原因和阴谋论没有太大关系,也绝非单纯的无脑降成本。更多的是出于整体产品力考量,用相对廉价和轻盈的塑料,换来手机在重量和整机规格上的平衡。

使用塑料也的确降低了手机生产和维修成本。由于中框很多时候被纳入屏幕或机身总成的一部分,所以很难单独计算价格,但我们可以从手机厂商官网给出的后盖维修报价进行对比。无论是什么品牌,只要是尺寸和视觉效果相近的后盖,玻璃的物料价格总会比塑料贵出一倍左右。

进入5G时代,手机厂商开始更多地提到成本二字。支持5G不仅要用上新的SoC,还要因兼容现有网络而在天线和射频上付出更多成本,此外屏幕、存储、电池、充电、影像等一系列硬件也在因技术进步和外部环境因素挤占成本空间,减少机身硬件成本占比不无理由。

换用塑料事出有因,却不可以说舆论表达的反对意见完全没有道理,依然反映出了手机所使用的塑料材质存在的种种不足。人们在意的是厂商打造一款商品的诚意,塑料在视觉触觉上相较金属和玻璃的不足,以及不同材质之间日常使用性能的区别。

曾有一段时间,市面上的塑料材质手机只剩下中低端产品,其中又不乏几家头部厂商之外的厂商所销售的手机。除了在造型上模仿最热卖的手机,几乎没有在材质表达上投入努力,于是大众认知到的塑料手机变成了观感粗糙、手感糟糕的“落后产能”,塑料也跟着没了好名声。

金属和玻璃之所以能和高端划上等号,就在于两种材质可以在手机上表现出有细节有深度的质感,让人认为这就是高级的。比如说金属的光泽、温度,以及玻璃的通透、重量和温润,都是质感表现的一部分。塑料材质存在先天限制,不做修饰难以和金属玻璃相提并论。

还有长期使用后的抗老化性能,塑料制品在长期暴露空气之后很容易出现发脆、变黄等老化现象,甚至连不幸跌落损坏后的伤口也更容易让人在意。当代消费者换机周期长达近三年,自然是希望手机材料可以支撑起没有任何故障的使用体验,而非隔三差五出问题。

已经有经典机型、大卖机型证实,塑料作为常见的手机外观材料本就无罪,种种材料创新的尝试也让我们看到了使用体验的新可能。部分手机厂商不去提升塑料的体验、质感和性能,反而用简单粗暴的老旧技术换取利润空间,才是值得我们批评的做法。

要高级质感更该要诚意

塑料在手机上还有救赎吗?答案是肯定的。

关键在于手机厂商应该意识到,塑料材质可以做好也应该做好。消费者对产品力的考察已经涉及到手机方方面面,有了好看屏幕和强大性能也不能在机身材质上马虎,塑料一样可以兼顾好体验和低成本。

发布近十年,诺基亚N9依旧是塑料手机的标杆,它取得了质感、设计、性能和口碑的平衡。只要舍得前期研发投入,塑料也能被人喜欢,在大规模生产中保持成本优势。魅蓝系列是经典低成本塑料手机之一,售价在数百元段位,却有看着摸着都舒服的CNC塑料机身。

“拟态”尝试同样值得肯定,即塑料通过涂层、镀膜、蚀刻等方式,去模拟金属、玻璃乃至陶瓷带来的质感。这也是近两年推出的塑料中框、塑料后盖手机中广泛采用的方法,第一眼看着不会有塑料的感觉,除了均匀度、热传导等细节之处会暴露“真身”,基本能被消费者接受。

红米9等产品的低成本不低端,也是塑料手机中津津乐道的案例。没有一体化、没有CNC更没有对其他材料的模仿,机身结构也是延续了多年的“地包天”,但通过颜色、纹路和镜头盖这样装饰物,让手机看起来有了丰富度摆脱了廉价感,摸起来也比光秃秃的塑料感强不少。

一个已经广泛出现却少有人提到的现象是,已经有相当多的高端手机用上了“塑料”后盖,而且风评还更好。

素皮后盖凭借着近似皮革的质感和耐用性,成为颇受欢迎的高端手机后盖材料,商务、成熟属性加持下素皮版定位甚至可以比玻璃和金属后盖版本更高。但实际上,素皮也是塑料的一种。

涵盖多种高分子化合物材料的塑料,其实品类相当丰富,下限可能很低但也提供了高上限,留给塑料手机的前途还很宽广。即使是玻璃和金属材质打造的手机,也会因为工业设计、CMF等环节做得不够认真细致的缘故,显得比塑料更加廉价。

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手机可以突破现有的材料表达边界,给我们和所有用户全新的感受。希望那一天,塑料也不再是替罪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