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确认有26名患者因血透感染丙肝病毒的两天后,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对涉事医院和相关人士做出了处罚决定。
2月26日上午,西部网发布了这一处分决定,称对镇安县医院院长给予党内警告,免去职务。分管副院长给予行政记过处分,免去职务。目前共15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昨日,界面新闻记者从镇安县政府和镇安县医院了解到,该院是在2月17日至19日间,对院内部分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例行病毒抗体检测时,发现有部分患者丙肝病毒抗体阳性,后该院将相关透析患者的血液样本送往省级医院检测,共有43名患者在镇安县医院进行透析治疗,截至目前已初步确认丙肝病毒感染者26人。
在这一消息传出后,陕西省卫计委派出了专家指导组前往调查并指导整改。
昨日,澎湃新闻报道了专家组成员,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黄长形对此次感染病人的情况介绍。据黄长形称,此次因血液透析感染丙肝炎的患者基本都是尿毒症患者,还处于丙肝急性感染期,目前专家组正就每位患者情况进行评估,以确定治疗方案。此外,黄长形表示,丙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不必为此恐慌。感染丙型肝炎一般分为急性感染期和慢性感染期,如果不进行治疗,一般在6个月左右,有80%概率转为慢性感染,约20年后会导致肝硬化,后转肝癌。
“如果患者能够接受干扰素治疗,百分之八九十都能治愈,但不是每一位患者都能接受干扰素治疗。”黄长形表示,目前患者病情稳定,可控可治。
界面新闻记者昨日上午从镇安县医院获知,此次血透患者感染丙肝病毒的原因在于镇安县医院部分医务人员操作程序不规范。昨日下午,赴镇安指导处置工作的专家组成员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科教授蒋红利就具体情况向西部网进行了介绍。蒋红利称,经初步了解,造成此次事件的原因是因为镇安县医院部分医务人员防交叉感染工作欠缺,消毒环节存在问题。
界面新闻记者通过检索过往资料发现,在2009年至2011年间,山西、安徽、河南、辽宁等多家基层医院被曝出大规模血液透析病人感染丙肝事件,其中均是由于医院在血透管理方面存在漏洞,或者器械导管等医疗用具多次使用,或者操作规程不到位。
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患者使用的床单、被套、枕套等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更换;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应当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透析治疗区;乙肝、丙肝等传染病患者应当分别在各自隔离透析治疗间进行专机血液透析,相互不能混用等。但一些基层医院往往会忽视安全性,从而导致前来进行透析的患者病上加病。
显然,此次镇安县医院发生的26名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肝事件再次暴露了这一领域存在的诸多管理漏洞。
界面新闻记者昨日从商洛市卫生部门知情人处了解到,在该事件发生后,商洛市卫生局已下文要求各医疗机构就血透操作规程等问题进行自查,并将安排专家组进行检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