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21保险保障:不确定性下无可替代的金融工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21保险保障:不确定性下无可替代的金融工具

“资管新规”的出台以及局部性金融风险的出现,进一步唤醒民众对资金安全的要求

图片来源:宜信财富

作者 宜信财富

2020 年疫情至今仍有反复,海外累计确诊人数还在不断创新高。全球经济受疫情冲击,大众保障意识爆发,更激发了寿险、年金和医疗险的强烈需求。在“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中,国家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银保监会也推出多项配套政策,拓宽保险公司资金投资渠道,放宽投资比例。“资管新规”的出台以及局部性金融风险的出现,进一步唤醒民众对资金安全的要求,给保险业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

我国法治水平也在稳步提高:1、今年两会颁布了《民法典》,并将于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因涉及大量民事权利义务的调整和保护,资产保全和财富传承需求,有望在新的法律环境下进一步激发。同时,税制改革也在稳步推进,减税降费持续推进,但征管能力也在不断加强。2、2020年5月,有保险资管新规之称的《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简称《产品办法》)实施,同年9月,银保监再度发布三个配套细则。综合保险资管规定以及实施细则,不难发现,国家在逐步放开保险公司资管的投资领域和比例上限,这将会提高保险公司的投资回报水平,也推动了商业保险解决养老、医疗等公共事业转移支付不足的领域,未来商业保险提供的养老资金占比预计会超过个人养老金来源的60%。

在保险规划工具中,终身寿险由于其指向准确、成本低、杠杆高的诸多特点,将随着民法典的推出,会更广泛运用在高净值客户的财富传承的解决方案中;而年金险因其能提供长期稳定的现金流,在疫情发生等危急情况时显得尤为珍贵--故年金险配置不仅能有效提升防御类资产的权重,且与终身寿险一起,为税务筹划、财富传承等提前做好全面规划。此外,离岸配置中的保单,既能发挥保单的稳定和长期作用,同时其多元币种(如美元),也能有效地形成货币风险对冲,成为高净值客户的重要选择之一。 

“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2019年底,我国已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54亿,预计2025年将突破3亿,2033年将突破4亿,2053年将达到4.87亿的峰值。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20.4万个,总床位775万张,但与庞大的老龄人口基数相比,缺口仍然巨大。目前我国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总和生育率已经跌破警戒线,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的攀升是制约生育的重要因素。基本养老保险已覆盖近10亿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从2013年的1856元/月提高到2019年3100/月,城镇居民2019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359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大力推进医养康养,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

近期,国家密集出台支持保险发展的相关政策。2020年12月9日,国务院明确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设,投资权益类资产比例最高可至公司总资产的45%。2020年11月12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关于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取消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的行业限制,通过“负面清单+正面引导”机制,标志着股权投资的范围从原先的9个指定行业扩展为保险公司自主决定投资标的。

由此可见,政策方向一方面是要支持资本市场发挥直接融资的功能,支持实体经济;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高险资投资途径,提升盈利水平,使商业保险切实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第三支柱”。

全球降息潮背景下的“打破刚兑”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均实行多轮利率下调,已至零或负利率。国内虽受全球化“降息潮”影响,但凭借人口基础及相对较为健全的产业链、消费市场支撑,名义利率自2015年至今未进行调整。我国自2018年提出资管新规后,在过去的连续30多个月中个人投资者明显感受到货币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下行。可以预见到,在2021及将来的一段时间内“实际利率“的进一步下行将很难逆转。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12月,是国家提出的资管新规过渡期的事实最后期限。这意味着自2021年起乃至未来的更长周期内,我们将会告别过去的“保本保息”,而通过传统的理财方式想要获得持续稳健的回报将变得越来越难。单一资产类别获得稳健回报的时代已经过去,资产配置的重要性也愈加凸显。

渐行渐近的“遗产税”

“房住不炒”的政策方向在各个重要场合被反复提及。通过限购、限售、限贷、调节税种税率等手段,国家一直在调控房地产市场保持健康发展。在税收方面,房产税和遗产税对家庭财产影响较大。从政策层面看:在2011年1月28日上海、重庆就已开始房产税试点,同时根据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报的房产税草案来看:“家庭免税居住面积由地方政府自行制定”、“采用分段累进税率”、“超过免税面积落在基本居住套数外第四套或以上部分,税率为5%”等。

从技术层面来看,在2018年6月16日全国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均已实现联网,可以多部门共享信息,完成了“摸家底”的阶段,房产税和遗产税的征收技术障碍已经扫除。从实操上看,在中国家庭总资产中不动产占比较大,若资产持有人过早通过赠与传承,将面临所有权转移带来的资产失控问题;而过晚传承,则面临财产纷争及资产持有人的真实传承意愿无法清晰表达的问题。因此,建议持有较多不动产的客户,提早采用低成本的终身寿险进行规划,降低潜在的税负成本,提早完成传承规划。

不确定下的风险对冲策略

伴随疫情的持续影响,除中美关系外,国际形势也更为错综复杂。“黑天鹅”事件频发,全球资本市场震荡加剧,个人投资者参与金融市场的风险持续放大。

同时,自去年8月美联储宣布金融危机以来首次降息,全球降息潮愈演愈烈。预期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将由今年初的4.22万亿美元升至今年底的7.75万亿美元,明年末扩大至8.9万亿美元。欧洲央行已将利率降至历史最低,英国等主要国家也相继做出了利率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利率下行,我国货币宽松政策也持续升级:LPR贷款利率、MLF逆回购利率及存款准备金率也已实行多次下调。全球开闸放水,短期解决了资产流动性问题,但长期来看负面影响必然浮出水面。如何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实现家庭资产的合理配置,安全防御性资产将日益凸显重要性。就个人投资者而言,资产保全和风险对冲仍然是当前资产配置的重中之重。

保险的本质是风险管理:是企业或者个人将潜在的风险,转移给专业的风险管理机构—保险公司;故保险是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而做出的安排。保险强大的风险管理功能,是任何其他金融工具无法代替的--尤其在经济下行周期中,社会和经济价值更为凸显。这场疫情告诉我们,危急情况下,没有什么比安全和流动性更重要。

而从经济周期角度看,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便会有一次剧烈的起伏,在全球化摩擦加大的背景下波动则更为频繁。保险作为一种可以穿越经济周期、平滑收益波动的资产类别,恰好能够规避经济周期带来的波动影响、维持长期的稳定的家庭现金流。

从投资期限看,保险属于长期配置,可以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守护一个家族。

民法典:开启法制时代新篇章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和继承编,都与个人财富规划密切相关,尤其值得关注。除了热议的“离婚冷静期”,民法典这两编共计20处变化:不仅重新定义了夫妻共同财产,还对遗产范围和继承权做出了重要修订。资产保全和财富传承需求在新的法律环境下进一步激发,通过专业机构提前规划显得尤为重要。游戏规则的改变,也将对财富再分配产生重大影响。

民法典涉及大量民事权利义务的调整和保护,其中的一个核心诉求是对“人”的保护,以切实保护人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和人格权。通过保险中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灵活安排,能够有效维护“人”的合法权益,为民法典的贯彻实施提供基础保障。民法典将对国内保险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保险也将为民法典的全面实施保驾护航。

民法典适应时代要求,增加承认了打印遗嘱的效力,但是打印遗嘱和之前自书遗嘱的差别在于打印的遗嘱,没有办法在笔迹上来确认书写人是否处于受胁迫状态,或者神志不清醒等,并且打印遗嘱的见证人是否具有权威和信任,都是问题。而这一点上,保险类产品能指明受益人,就不会存在争议。

民法典将公证遗嘱的最高证据效力这一条删除,仅以最后一份遗嘱为判断要素,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遗产继承纠纷,如果高净值人士以保险为基础,结合家族信托作为传承工具,那么资产分配将更加清晰明确,无可争议。

民法典增加了遗产管理人这一新的角色,但是国内什么样的人或者专业机构能够承担这个角色,还是个很大的问题。

就高净值客户而言,大量的不同类别资产,不同国别资产,继承工作都不能简单完成。另外,国内的遗产管理人只是在当事人身故后开始介入,并且是一次性的完成工作。如果能运用保险结合信托的工具,受托人在生前就可以帮助客户完成这些安排,并且可以提供永续的服务。因此,针对高净值人士,保险结合信托将成为重要选择。

保险配置的必要性持续升级

  • 年金类产品仍是配置重点:

为顺应经济环境,2019年8月30日银保监会发布182号文,将新开发年金类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自原有4.025%调整为3.5%。至今年二季度,预定利率为4.025%产品已难觅影踪。

伴随经济承压、资管新规的出台,在“打破刚兑”的主旋律下,银行理财产品直接或变相保本都将成为历史,“净值化”意味着波动的产生,不再具有“刚兑”义务。相对而言,年金类产品,尤其是非分红型产品能够实现长期稳健回报,锁定几十年甚至终身的收益不变。在全球经济下行和诸多不确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不能排除年金类产品3.5%预定利率上限面临再次向下调整的可能。因此,我们建议尽快完成年金险配置,家庭生活开支由年金完全覆盖,让未来不再焦虑。

除了安全性与收益性,通过此次疫情,大众对健康和应急资金储备的诉求也被进一步放大。严重的流动性紧缺,会扭曲资产定价;为了获取现金,被迫降价出售造成财富的巨大损失。而年金险能够实现灵活的现金流规划,以备不时之需,是家庭危急时刻的最后防线。

  • 善用终身寿险做好传承规划:

民法典出台后,在新的法律环境下,资产保全与财富传承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不言而喻。

一方面,创富一代正在步入退休阶段,财富传承的刚性需求日渐凸显。随着今年以来企业经营和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的增加,针对高净值人士,尤其是企业主的传承规划可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如果没有做好主动规划,那么创富一代的财产将被动地按照法定继承程序执行。传承金额、方向、时点等各种前置条件都将无法实现。

另一方面,在物权和继承制度明确的前提下,税务体系也在不断健全。对标发达国家,我国的房地产税、遗产税仍然缺失,但伴随近年来的相关制度完善(如: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全面落地)与网络数据平台搭建,立法基础已经具备。通过终身寿险实现财富传承,不仅可以免除部分税收,还能通过指定受益人的方式避免进行繁琐的遗产继承手续。在大幅简化流程的同时,减少了后代对财产的争夺。

  • 离岸资产配置中关注保险: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年来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少高净值客户主动进行了跨地域国别的投资以及移民身份规划。多元化的资产配置非常有利于降低各个资产类别之间的相关性,减少共振,风险分散。在经济和地缘政治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美元和黄金资产依然是全球范围内相对更受青睐的通货。

由于保险本身在任何一个金融体系中都担当着不可撼动的基石作用,故离岸资产配置中的保单,既能发挥保单本身的稳定性和长期作用,同时其多元的币种属性(如美元保单),能有效地形成货币风险对冲;对于已经或正在进行身份规划的高净值人士,美元保单还具有税务筹划及离岸储值功能。相对其他资产类别,保单作为高度标准化、契约化的存在,确实是属于跨境资产配置中较安全的资产类别。

综上所述,当前形势下,保险配置我们认为有三大好处:

1.  可实现资金安全及获取长期稳定收益,从而应对利率下行和经济周期影响;

2.  在不确定性市场下,保险具有不可替代的风险防范作用和现金流管理作用;

3.  不断完善的法律体系中,保险可以为税务筹划 / 资产保全 / 财富传承等及早预留空间。

  • 重大疾病保险改革引发热议:

2020年11月5日银保监会正式发布重疾新规,将于2021年2月1日起后正式实施。

调整主要范围包括:疾病名称从“恶性肿瘤”调整为“恶性肿瘤—重度”,增加了“重度”的表述,对于恶性程度低、愈后良好、治疗费用低廉、临床分期处于早期阶段的部分肿瘤将不属于重疾赔付范畴。恶性肿瘤—轻度也同步成为行业标准定义。

定义增加了“组织病理学检查”要求并引入了“ICD-O动态编码”,也同步明确了“癌前病变”、“交界性肿瘤”、“低度恶性潜能”等均不属于重疾理赔范畴。除了轻度甲状腺癌,原位癌、交界性肿瘤不在必保范围。

这次重疾险调整,市场预计2020年2月之前会引发购买高峰期,尤其是对看重早期理赔的用户来说。不过从更高层面来看,重疾险新规出台,也是积极引导商业保险作为居民大病保障的重要补充。对于高净值客户而言,由于其家庭抵御风险能力更强,所以重疾险是一个补充;但对于普罗大众来说,重疾保险将不再是一个选择,而成为必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21保险保障:不确定性下无可替代的金融工具

“资管新规”的出台以及局部性金融风险的出现,进一步唤醒民众对资金安全的要求

图片来源:宜信财富

作者 宜信财富

2020 年疫情至今仍有反复,海外累计确诊人数还在不断创新高。全球经济受疫情冲击,大众保障意识爆发,更激发了寿险、年金和医疗险的强烈需求。在“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中,国家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银保监会也推出多项配套政策,拓宽保险公司资金投资渠道,放宽投资比例。“资管新规”的出台以及局部性金融风险的出现,进一步唤醒民众对资金安全的要求,给保险业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

我国法治水平也在稳步提高:1、今年两会颁布了《民法典》,并将于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因涉及大量民事权利义务的调整和保护,资产保全和财富传承需求,有望在新的法律环境下进一步激发。同时,税制改革也在稳步推进,减税降费持续推进,但征管能力也在不断加强。2、2020年5月,有保险资管新规之称的《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简称《产品办法》)实施,同年9月,银保监再度发布三个配套细则。综合保险资管规定以及实施细则,不难发现,国家在逐步放开保险公司资管的投资领域和比例上限,这将会提高保险公司的投资回报水平,也推动了商业保险解决养老、医疗等公共事业转移支付不足的领域,未来商业保险提供的养老资金占比预计会超过个人养老金来源的60%。

在保险规划工具中,终身寿险由于其指向准确、成本低、杠杆高的诸多特点,将随着民法典的推出,会更广泛运用在高净值客户的财富传承的解决方案中;而年金险因其能提供长期稳定的现金流,在疫情发生等危急情况时显得尤为珍贵--故年金险配置不仅能有效提升防御类资产的权重,且与终身寿险一起,为税务筹划、财富传承等提前做好全面规划。此外,离岸配置中的保单,既能发挥保单的稳定和长期作用,同时其多元币种(如美元),也能有效地形成货币风险对冲,成为高净值客户的重要选择之一。 

“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2019年底,我国已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54亿,预计2025年将突破3亿,2033年将突破4亿,2053年将达到4.87亿的峰值。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20.4万个,总床位775万张,但与庞大的老龄人口基数相比,缺口仍然巨大。目前我国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总和生育率已经跌破警戒线,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的攀升是制约生育的重要因素。基本养老保险已覆盖近10亿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从2013年的1856元/月提高到2019年3100/月,城镇居民2019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359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大力推进医养康养,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

近期,国家密集出台支持保险发展的相关政策。2020年12月9日,国务院明确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设,投资权益类资产比例最高可至公司总资产的45%。2020年11月12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关于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取消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的行业限制,通过“负面清单+正面引导”机制,标志着股权投资的范围从原先的9个指定行业扩展为保险公司自主决定投资标的。

由此可见,政策方向一方面是要支持资本市场发挥直接融资的功能,支持实体经济;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高险资投资途径,提升盈利水平,使商业保险切实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第三支柱”。

全球降息潮背景下的“打破刚兑”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均实行多轮利率下调,已至零或负利率。国内虽受全球化“降息潮”影响,但凭借人口基础及相对较为健全的产业链、消费市场支撑,名义利率自2015年至今未进行调整。我国自2018年提出资管新规后,在过去的连续30多个月中个人投资者明显感受到货币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下行。可以预见到,在2021及将来的一段时间内“实际利率“的进一步下行将很难逆转。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12月,是国家提出的资管新规过渡期的事实最后期限。这意味着自2021年起乃至未来的更长周期内,我们将会告别过去的“保本保息”,而通过传统的理财方式想要获得持续稳健的回报将变得越来越难。单一资产类别获得稳健回报的时代已经过去,资产配置的重要性也愈加凸显。

渐行渐近的“遗产税”

“房住不炒”的政策方向在各个重要场合被反复提及。通过限购、限售、限贷、调节税种税率等手段,国家一直在调控房地产市场保持健康发展。在税收方面,房产税和遗产税对家庭财产影响较大。从政策层面看:在2011年1月28日上海、重庆就已开始房产税试点,同时根据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报的房产税草案来看:“家庭免税居住面积由地方政府自行制定”、“采用分段累进税率”、“超过免税面积落在基本居住套数外第四套或以上部分,税率为5%”等。

从技术层面来看,在2018年6月16日全国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均已实现联网,可以多部门共享信息,完成了“摸家底”的阶段,房产税和遗产税的征收技术障碍已经扫除。从实操上看,在中国家庭总资产中不动产占比较大,若资产持有人过早通过赠与传承,将面临所有权转移带来的资产失控问题;而过晚传承,则面临财产纷争及资产持有人的真实传承意愿无法清晰表达的问题。因此,建议持有较多不动产的客户,提早采用低成本的终身寿险进行规划,降低潜在的税负成本,提早完成传承规划。

不确定下的风险对冲策略

伴随疫情的持续影响,除中美关系外,国际形势也更为错综复杂。“黑天鹅”事件频发,全球资本市场震荡加剧,个人投资者参与金融市场的风险持续放大。

同时,自去年8月美联储宣布金融危机以来首次降息,全球降息潮愈演愈烈。预期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将由今年初的4.22万亿美元升至今年底的7.75万亿美元,明年末扩大至8.9万亿美元。欧洲央行已将利率降至历史最低,英国等主要国家也相继做出了利率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利率下行,我国货币宽松政策也持续升级:LPR贷款利率、MLF逆回购利率及存款准备金率也已实行多次下调。全球开闸放水,短期解决了资产流动性问题,但长期来看负面影响必然浮出水面。如何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实现家庭资产的合理配置,安全防御性资产将日益凸显重要性。就个人投资者而言,资产保全和风险对冲仍然是当前资产配置的重中之重。

保险的本质是风险管理:是企业或者个人将潜在的风险,转移给专业的风险管理机构—保险公司;故保险是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而做出的安排。保险强大的风险管理功能,是任何其他金融工具无法代替的--尤其在经济下行周期中,社会和经济价值更为凸显。这场疫情告诉我们,危急情况下,没有什么比安全和流动性更重要。

而从经济周期角度看,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便会有一次剧烈的起伏,在全球化摩擦加大的背景下波动则更为频繁。保险作为一种可以穿越经济周期、平滑收益波动的资产类别,恰好能够规避经济周期带来的波动影响、维持长期的稳定的家庭现金流。

从投资期限看,保险属于长期配置,可以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守护一个家族。

民法典:开启法制时代新篇章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和继承编,都与个人财富规划密切相关,尤其值得关注。除了热议的“离婚冷静期”,民法典这两编共计20处变化:不仅重新定义了夫妻共同财产,还对遗产范围和继承权做出了重要修订。资产保全和财富传承需求在新的法律环境下进一步激发,通过专业机构提前规划显得尤为重要。游戏规则的改变,也将对财富再分配产生重大影响。

民法典涉及大量民事权利义务的调整和保护,其中的一个核心诉求是对“人”的保护,以切实保护人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和人格权。通过保险中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灵活安排,能够有效维护“人”的合法权益,为民法典的贯彻实施提供基础保障。民法典将对国内保险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保险也将为民法典的全面实施保驾护航。

民法典适应时代要求,增加承认了打印遗嘱的效力,但是打印遗嘱和之前自书遗嘱的差别在于打印的遗嘱,没有办法在笔迹上来确认书写人是否处于受胁迫状态,或者神志不清醒等,并且打印遗嘱的见证人是否具有权威和信任,都是问题。而这一点上,保险类产品能指明受益人,就不会存在争议。

民法典将公证遗嘱的最高证据效力这一条删除,仅以最后一份遗嘱为判断要素,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遗产继承纠纷,如果高净值人士以保险为基础,结合家族信托作为传承工具,那么资产分配将更加清晰明确,无可争议。

民法典增加了遗产管理人这一新的角色,但是国内什么样的人或者专业机构能够承担这个角色,还是个很大的问题。

就高净值客户而言,大量的不同类别资产,不同国别资产,继承工作都不能简单完成。另外,国内的遗产管理人只是在当事人身故后开始介入,并且是一次性的完成工作。如果能运用保险结合信托的工具,受托人在生前就可以帮助客户完成这些安排,并且可以提供永续的服务。因此,针对高净值人士,保险结合信托将成为重要选择。

保险配置的必要性持续升级

  • 年金类产品仍是配置重点:

为顺应经济环境,2019年8月30日银保监会发布182号文,将新开发年金类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自原有4.025%调整为3.5%。至今年二季度,预定利率为4.025%产品已难觅影踪。

伴随经济承压、资管新规的出台,在“打破刚兑”的主旋律下,银行理财产品直接或变相保本都将成为历史,“净值化”意味着波动的产生,不再具有“刚兑”义务。相对而言,年金类产品,尤其是非分红型产品能够实现长期稳健回报,锁定几十年甚至终身的收益不变。在全球经济下行和诸多不确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不能排除年金类产品3.5%预定利率上限面临再次向下调整的可能。因此,我们建议尽快完成年金险配置,家庭生活开支由年金完全覆盖,让未来不再焦虑。

除了安全性与收益性,通过此次疫情,大众对健康和应急资金储备的诉求也被进一步放大。严重的流动性紧缺,会扭曲资产定价;为了获取现金,被迫降价出售造成财富的巨大损失。而年金险能够实现灵活的现金流规划,以备不时之需,是家庭危急时刻的最后防线。

  • 善用终身寿险做好传承规划:

民法典出台后,在新的法律环境下,资产保全与财富传承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不言而喻。

一方面,创富一代正在步入退休阶段,财富传承的刚性需求日渐凸显。随着今年以来企业经营和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的增加,针对高净值人士,尤其是企业主的传承规划可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如果没有做好主动规划,那么创富一代的财产将被动地按照法定继承程序执行。传承金额、方向、时点等各种前置条件都将无法实现。

另一方面,在物权和继承制度明确的前提下,税务体系也在不断健全。对标发达国家,我国的房地产税、遗产税仍然缺失,但伴随近年来的相关制度完善(如: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全面落地)与网络数据平台搭建,立法基础已经具备。通过终身寿险实现财富传承,不仅可以免除部分税收,还能通过指定受益人的方式避免进行繁琐的遗产继承手续。在大幅简化流程的同时,减少了后代对财产的争夺。

  • 离岸资产配置中关注保险: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年来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少高净值客户主动进行了跨地域国别的投资以及移民身份规划。多元化的资产配置非常有利于降低各个资产类别之间的相关性,减少共振,风险分散。在经济和地缘政治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美元和黄金资产依然是全球范围内相对更受青睐的通货。

由于保险本身在任何一个金融体系中都担当着不可撼动的基石作用,故离岸资产配置中的保单,既能发挥保单本身的稳定性和长期作用,同时其多元的币种属性(如美元保单),能有效地形成货币风险对冲;对于已经或正在进行身份规划的高净值人士,美元保单还具有税务筹划及离岸储值功能。相对其他资产类别,保单作为高度标准化、契约化的存在,确实是属于跨境资产配置中较安全的资产类别。

综上所述,当前形势下,保险配置我们认为有三大好处:

1.  可实现资金安全及获取长期稳定收益,从而应对利率下行和经济周期影响;

2.  在不确定性市场下,保险具有不可替代的风险防范作用和现金流管理作用;

3.  不断完善的法律体系中,保险可以为税务筹划 / 资产保全 / 财富传承等及早预留空间。

  • 重大疾病保险改革引发热议:

2020年11月5日银保监会正式发布重疾新规,将于2021年2月1日起后正式实施。

调整主要范围包括:疾病名称从“恶性肿瘤”调整为“恶性肿瘤—重度”,增加了“重度”的表述,对于恶性程度低、愈后良好、治疗费用低廉、临床分期处于早期阶段的部分肿瘤将不属于重疾赔付范畴。恶性肿瘤—轻度也同步成为行业标准定义。

定义增加了“组织病理学检查”要求并引入了“ICD-O动态编码”,也同步明确了“癌前病变”、“交界性肿瘤”、“低度恶性潜能”等均不属于重疾理赔范畴。除了轻度甲状腺癌,原位癌、交界性肿瘤不在必保范围。

这次重疾险调整,市场预计2020年2月之前会引发购买高峰期,尤其是对看重早期理赔的用户来说。不过从更高层面来看,重疾险新规出台,也是积极引导商业保险作为居民大病保障的重要补充。对于高净值客户而言,由于其家庭抵御风险能力更强,所以重疾险是一个补充;但对于普罗大众来说,重疾保险将不再是一个选择,而成为必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