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21国内类固定收益:不忘初心,回归本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21国内类固定收益:不忘初心,回归本源

展望下半年,建议投资者积极拥抱市场变化,坚持资产分散、风险适度原则

图片来源:宜信财富

作者 宜信财富

回顾2020年,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经济逐步恢复常态,政策调控力度下降,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将逐步回归常态化。货币政策由宽松走向收敛,使得理财产品利率在延续了相当长时间的下行趋势后,在年底有所回升或震荡。监管推动资管新规持续落地,银行理财、信托业等加速转型,净值化、标准化趋势明显,债市进入震荡期,信用风险集中频发。

展望下半年,投资策略方面,建议投资者积极拥抱市场变化,坚持资产分散原则,风险适度原则,甄选专业的投资机构帮助把握新机遇,从而实现财富的增值。

经济逐步恢复常态,政策调控力度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国内在有效的疫情控制、积极的政策调控下,经济逐步恢复常态。

图表 1:GDP增长速度(季度同比)

数据来源:Wind,宜信财富

2020年12月11日,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0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强调稳中求进、“六稳+六保”、扩大内需、科技创新、提升产业链、“双循环”、统筹发展和安全等,稳增长是硬要求。会议首提“需求侧改革”,核心是扩大内需,主抓手有畅通内循环、出台促消费举措、推动配套制度改革等,大基调已定。

政策层面,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好转,贯穿2020年的应对疫情的特殊政策在2021年将稳中渐退,政策对冲力度预计将下降。主线将变为“稳杠杆”,从财政、货币供给、金融政策三个维度看,最宽松的阶段已经过去。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或转变为谨慎偏紧,而财政政策也将从危机应对模式回归常态化,专项债、抗疫特别国债等政策将会削减或逐步退出,财政政策或将更加积极。

监管方面,随着经济的恢复,面对内外部环境的诸多不确定性,2021年监管力度可能加大,稳杠杆、防风险是明年重点。政治局会议首提“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这里的风险,可能包括但不限于进入视野的国企和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杠杆率高、政策退出的风险、中美冲突可能升级的风险等。

银行理财:收益率震荡下行,净值化转型过半,固收+产品火爆

理财产品收益率自2018年以来延续的下行趋势,在2020第四季度出现较为明显的反弹趋势,可能与近期货币政策由宽松向偏收敛有关。货币政策宽松收敛效应因市场反应的滞后性在第四季逐步显现出来,反应最直接的是互联网货币基金。与第三季度继续下行的收益率趋势相比,以余额宝、微信理财通为代表的互联网货基呈小幅上升趋势。根据Wind数据,11 月 30 日,余额宝 7 天年化收益率为 2.113%,较 10 月 30 日的 1.799% 上升了 31.4bp;微信理财通 7 天年化收益率也由 10 月 30 日的 2.008% 上行至 11 月末的 2.366%,较上月上行 35.8bp。随着2021年货币宽松政策的进一步收敛,理财收益率在第一季度下行的概率比较低。

图表 2:互联网货币基金收益率走势(至2020.12.12)

数据来源:Wind,宜信财富

银行理财产品在净值化转型的过程中,随着货币政策宽松的转向,受资本市场的影响呈现出相比货基更复杂的震荡趋势。根据Wind数据,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在10月均有明显幅度的飞升,在10月第一周达到一个顶点,而后开始震荡下行,尤其是1年期理财产品表现最为明显。10月中下旬探底后又开始反弹,至12月除了3月期理财产品继续上涨之外,1月期、6月期、1年期继续下跌或保持微弱持平趋势。

图表 3: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走势(至2020.12.12)

数据来源:Wind,宜信财富

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效果显著。根据中国理财网及Wind数据,从存续产品来看,2020 年 11 月,理财产品总存量为 38502 支,其中近50%的为净值型产品,包括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12906支,开放式净值型产品6107支。但因刚兑打破、净值化产品波动较大与理财产品投资客户天然的低风险的偏好之间的矛盾,使得银行对于净值化产品的发行与管理挑战较大,净值化转型任重道远。从产品发行来看,根据联合智评监测综合数据显示,11月26家全国性银行新发行了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936支,其中封闭式非净值型产品占比过半,占比58.48%,但股份制银行及理财子公司以发行封闭式净值型产品为主。资产端进入低利率时代、负债端受到存款争夺和“固收+”竞品等多方面竞争下行受阻,银行需要在“高收益、低风险、高流动性”的不可能三角中寻求平衡。

多策略的“固收+”产品逐步替代传统银行理财产品变得火爆,银行渠道也加大“固收+”产品推广力度。12月4日,华夏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旗下华夏鼎清债券基金成立,首募规模达106.4亿元。根据中国基金报数据,截至 12 月 4 日,今年成立的规模超百亿的“固收+”基金已达到 6 只。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今年以来成立新基金募资规模已经达到2.9万亿,年底前将冲刺3万亿大关。“固收+”产品因为投资策略是在获得稳定固定投资收益的同时,通过配置权益资产来博取业绩弹性,因而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在新的赛道上,银行通过银行渠道定制基金的形式,积极参与到“固收+”产品的研发与销售布局中。

信托:严监管下信托量价齐跌,信托面临转型考验

2018年资管新规落地以来,信托快进模式按下“暂停键”,信托公司一边要面对严酷的市场竞争,一边要按照监管要求加速产品净值化转型。2020年,随着资管新规的逐步落地及信托业监管细则的完善,以及货币宽松政策,信托发行量及收益率双双呈下跌趋势。用益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集合信托发行规模6,906亿元,第四季度(截至12月12日)发行规模5,127亿元,整个四季度发行规模反超三季度有一定的难度。预期收益率方面,集合信托平均年化预期收益率从第一季度的7.7%下跌至12月的6.58%。信托产品收益率下降趋势短期难以逆转。

图表 4:信托产品发行规模及收益率

数据来源:Wind,宜信财富,截止日期:2020.12.12   

下半年,信托行业继续面临着强监管的态势。银保监会信托部下发《关于开展新一轮房地产信托业务专项排查的通知》,要求继续严控房地产信托规模,严禁为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提供通道。继房企融资的“三四五新规”之后,信托产品的净值化开始被提上日程。资管新规的持续落地,意味着信托必须推动标准化与净值化转型。9月16日,由中国信登、信托业协会、中债估值中心等联合制定的《信托公司信托产品估值指引(征求意见稿)》 已下发至信托公司。在强监管下,第三、四季度投向基础产业类、房地产业类的信托产品规模及比重大幅下降,而投资类信托规模比重持续攀高。信托行业在整体压降融资类信托背景下,标品信托正逐渐增多。

信托产品加速净值化背景下,信托TOF业务迎来了发展。TOF(Trust of Fund)因其灵活性高、净值型、标准化的特点快速成为信托公司转型主攻方向。业务布局比较多元化的信托公司,转型起来相对容易,而擅长非标业务的信托公司在净值化转型方面略显吃力。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中旬,共有24家信托公司开展TOF产品业务,处于存续期或待设立的TOF产品共有253款。

策略方面,兼具标准化与服务信托特质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正成为信托公司转型的重要抓手。根据Wind数据显示,年内共有36家信托公司参与到资产证券化业务,信托公司参与的项目规模高达1万亿元。除了转型,信托资产风险率也在持续上行。

根据用益信托网月度不完全统计数据,下半年累计发生信托产品违约事件约133起,涉及金额近550亿元。其中8月违约风险爆发最集中,共发生信托产品违约事件34起,涉及金额高达200.23亿元。细分来看,工商企业领域、金融业领域成为产品违约的“重灾区”,违约事件最多涉及金额最大。

债券:债市持续震荡,信用债违约频发,国企债违约攀升

2020年债券市场由牛走熊,尤其下半年开始债券市场进入持续震荡期,接近年底更是因为国企违约引发了整个债券市场的大地震,债券违约风险进一步大爆发。

根据Wind数据,2020年截至12月12日新增违约债券134只,违约金额达到1554.64亿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虽然违约数量所有下降,但违约金额明显高于2019年,这意味这单笔违约金额大幅增加。

图表 5:历年新增债券违约金额与数量

数据来源:Wind,宜信财富,截止日期:2020.12.12  

本轮债券违约事件,与以往多轮违约潮相比,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地方国企违约增加。回顾债券违约历史,截至 2020 年 11 月底,国企违约事件已累计超过 100 次,信用债不断打破传统刚兑预期。如果说2018年、2019年是民企违约潮,那2020年连续的国企违约更受市场的关注,引发信用债市场悲观情绪及连锁反应。根据Wind数据,2020 年 1-11 月国企违约债数量已达 54 只,国有企业违约占比将近 20%。尤其是永城煤电控股集团的AAA国企产业债违约事件发酵,使得以金融机构为代表的的债券投资人开始对“政府信仰”产生了根本性的质疑,国有企业债遭到一定程度的抛售。

伴随着国企、城投债信仰走向终点,债券市场必将重新洗牌,且出现两极化的趋势。越优质的企业,将会获得更低的发债成本,而信用评级更弱的企业,发债融资成本会高。

从违约行业来看,2020年度新增债券违约行业集中度与2019年相似,仍然主要在传统行业,比较突出的有建筑与工程、煤炭与消费 用燃料、食品加工与肉类等。随着经济向好复苏、宽松信用政策逐步退出市场,民企国企违约风险可能继续攀升,需要加强防范信用风险的集中频发暴雷。

图表 6:2020年十大违约主体

数据来源:Wind,宜信财富

类固定收益投资:不忘初心,回归本源

回首2020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经济复苏态势将会继续向好。在国常会一系列提振消费的政策推动下,居民消费在下半年明显增强,有效驱动了经济的发展。2021年,随着疫苗的高概率问世、疫情的控制,以及一带一路的发展、RECP的签署等一系列政策布局推动的“双循环”将深远影响国内投资消费的发展方向,也必将极大促进消费的发展。消费与投资的发展,为高净值人群获得优质资产、博取可观收益回报极大地增加了可能性。

新冠疫情影响下的货币宽松政策使得固定收益类产品市场收益率整体呈下行趋势,随着年底货币政策宽松的收敛及未来大概率的逐步退出,理财产品收益率或有所回升,净值化转型伴随的利率波动性也会增加,理财产品收益率与股市债市的联动共振将更进一步。

另一方面,2020年信托、债券违约潮频发,或比较集中化出现在相对传统的行业区域,或出现在比较单一标的且大额的投资上,一旦发生踩雷,在资管新规的去刚兑大背景下,投资人往往损失惨重。2020年较强力度的逆周期调控使得企业杠杆率阶段性高企,实体经济部门债务增加,债务违约风险从民企债传导到国企债,“国企信仰”危机出现。随着对冲调节政策的稳中渐退,政策后遗症可能会显现,预计未来信用违约风险爆发可能持续一段时间。

那么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投资人如何做好类固定收益的资产配置呢?我们依然坚持资产合理配置、分散投资的原则。不盲目信仰政府背书,鸡蛋也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投资策略方面,建议投资者通过风险分散的原则,避免风险踩雷,消费、新能源、及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产业、行业都是不错的配置方向。

在资管新规的推进落地中,投资者教育进一步深化,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日益成为行业共识,但对于投资人而言买者自负意味着对自身的投资专业度要求更高了,投资人自己甄选资产的难度系数加大了,因而选择具有专业能力的投资机构尤为重要。

要深入思考和甄别投资机构与投研团队的专业性、投资理念及投资管理人的募投管退能力。投资管理人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成熟并与时俱进的方法论,能够熟练运用金融科技能力辅助风控与运营,提升资产投资效率与收益,比如大数据风控、区块链、反欺诈图谱、投后监测体系等。同时坚持风险适度性原则,一定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去选择合适的资产类别。

展望2021年,随着调控政策的逐步推出、监管加强以及资管新规进一步落地,从银行理财、信托到债券市场的或转型、或震荡,都将对固收投资市场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政策红利的消失、违约风险的增加,以及国内外环境的诸多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使得投资需要更加的谨慎。投资策略方面,建议投资者积极拥抱市场变化,坚持资产配置原则,风险适度原则,甄选专业的投资机构帮助把握新机遇,从而实现财富的增值。

专家观点

“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根据形势变化和市场需求及时调节政策力度、节奏和重点。”

—孙国峰,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

“需求侧改革的推进,将进一步夯实消费能力、丰富消费供给、优化消费环境、释放消费潜力,从而更好地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推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畅通,从而实现消费引领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提升。”

—关利欣,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所长

“应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性,促进融资结构优化。” 

—曾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信托行业必须有信心专注于转型,提高全面风险管理和控制的能力,激发员工创新和创造力的活力,并增强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

——赖秀福,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信托监督司司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21国内类固定收益:不忘初心,回归本源

展望下半年,建议投资者积极拥抱市场变化,坚持资产分散、风险适度原则

图片来源:宜信财富

作者 宜信财富

回顾2020年,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经济逐步恢复常态,政策调控力度下降,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将逐步回归常态化。货币政策由宽松走向收敛,使得理财产品利率在延续了相当长时间的下行趋势后,在年底有所回升或震荡。监管推动资管新规持续落地,银行理财、信托业等加速转型,净值化、标准化趋势明显,债市进入震荡期,信用风险集中频发。

展望下半年,投资策略方面,建议投资者积极拥抱市场变化,坚持资产分散原则,风险适度原则,甄选专业的投资机构帮助把握新机遇,从而实现财富的增值。

经济逐步恢复常态,政策调控力度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国内在有效的疫情控制、积极的政策调控下,经济逐步恢复常态。

图表 1:GDP增长速度(季度同比)

数据来源:Wind,宜信财富

2020年12月11日,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0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强调稳中求进、“六稳+六保”、扩大内需、科技创新、提升产业链、“双循环”、统筹发展和安全等,稳增长是硬要求。会议首提“需求侧改革”,核心是扩大内需,主抓手有畅通内循环、出台促消费举措、推动配套制度改革等,大基调已定。

政策层面,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好转,贯穿2020年的应对疫情的特殊政策在2021年将稳中渐退,政策对冲力度预计将下降。主线将变为“稳杠杆”,从财政、货币供给、金融政策三个维度看,最宽松的阶段已经过去。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或转变为谨慎偏紧,而财政政策也将从危机应对模式回归常态化,专项债、抗疫特别国债等政策将会削减或逐步退出,财政政策或将更加积极。

监管方面,随着经济的恢复,面对内外部环境的诸多不确定性,2021年监管力度可能加大,稳杠杆、防风险是明年重点。政治局会议首提“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这里的风险,可能包括但不限于进入视野的国企和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杠杆率高、政策退出的风险、中美冲突可能升级的风险等。

银行理财:收益率震荡下行,净值化转型过半,固收+产品火爆

理财产品收益率自2018年以来延续的下行趋势,在2020第四季度出现较为明显的反弹趋势,可能与近期货币政策由宽松向偏收敛有关。货币政策宽松收敛效应因市场反应的滞后性在第四季逐步显现出来,反应最直接的是互联网货币基金。与第三季度继续下行的收益率趋势相比,以余额宝、微信理财通为代表的互联网货基呈小幅上升趋势。根据Wind数据,11 月 30 日,余额宝 7 天年化收益率为 2.113%,较 10 月 30 日的 1.799% 上升了 31.4bp;微信理财通 7 天年化收益率也由 10 月 30 日的 2.008% 上行至 11 月末的 2.366%,较上月上行 35.8bp。随着2021年货币宽松政策的进一步收敛,理财收益率在第一季度下行的概率比较低。

图表 2:互联网货币基金收益率走势(至2020.12.12)

数据来源:Wind,宜信财富

银行理财产品在净值化转型的过程中,随着货币政策宽松的转向,受资本市场的影响呈现出相比货基更复杂的震荡趋势。根据Wind数据,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在10月均有明显幅度的飞升,在10月第一周达到一个顶点,而后开始震荡下行,尤其是1年期理财产品表现最为明显。10月中下旬探底后又开始反弹,至12月除了3月期理财产品继续上涨之外,1月期、6月期、1年期继续下跌或保持微弱持平趋势。

图表 3: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走势(至2020.12.12)

数据来源:Wind,宜信财富

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效果显著。根据中国理财网及Wind数据,从存续产品来看,2020 年 11 月,理财产品总存量为 38502 支,其中近50%的为净值型产品,包括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12906支,开放式净值型产品6107支。但因刚兑打破、净值化产品波动较大与理财产品投资客户天然的低风险的偏好之间的矛盾,使得银行对于净值化产品的发行与管理挑战较大,净值化转型任重道远。从产品发行来看,根据联合智评监测综合数据显示,11月26家全国性银行新发行了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936支,其中封闭式非净值型产品占比过半,占比58.48%,但股份制银行及理财子公司以发行封闭式净值型产品为主。资产端进入低利率时代、负债端受到存款争夺和“固收+”竞品等多方面竞争下行受阻,银行需要在“高收益、低风险、高流动性”的不可能三角中寻求平衡。

多策略的“固收+”产品逐步替代传统银行理财产品变得火爆,银行渠道也加大“固收+”产品推广力度。12月4日,华夏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旗下华夏鼎清债券基金成立,首募规模达106.4亿元。根据中国基金报数据,截至 12 月 4 日,今年成立的规模超百亿的“固收+”基金已达到 6 只。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今年以来成立新基金募资规模已经达到2.9万亿,年底前将冲刺3万亿大关。“固收+”产品因为投资策略是在获得稳定固定投资收益的同时,通过配置权益资产来博取业绩弹性,因而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在新的赛道上,银行通过银行渠道定制基金的形式,积极参与到“固收+”产品的研发与销售布局中。

信托:严监管下信托量价齐跌,信托面临转型考验

2018年资管新规落地以来,信托快进模式按下“暂停键”,信托公司一边要面对严酷的市场竞争,一边要按照监管要求加速产品净值化转型。2020年,随着资管新规的逐步落地及信托业监管细则的完善,以及货币宽松政策,信托发行量及收益率双双呈下跌趋势。用益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集合信托发行规模6,906亿元,第四季度(截至12月12日)发行规模5,127亿元,整个四季度发行规模反超三季度有一定的难度。预期收益率方面,集合信托平均年化预期收益率从第一季度的7.7%下跌至12月的6.58%。信托产品收益率下降趋势短期难以逆转。

图表 4:信托产品发行规模及收益率

数据来源:Wind,宜信财富,截止日期:2020.12.12   

下半年,信托行业继续面临着强监管的态势。银保监会信托部下发《关于开展新一轮房地产信托业务专项排查的通知》,要求继续严控房地产信托规模,严禁为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提供通道。继房企融资的“三四五新规”之后,信托产品的净值化开始被提上日程。资管新规的持续落地,意味着信托必须推动标准化与净值化转型。9月16日,由中国信登、信托业协会、中债估值中心等联合制定的《信托公司信托产品估值指引(征求意见稿)》 已下发至信托公司。在强监管下,第三、四季度投向基础产业类、房地产业类的信托产品规模及比重大幅下降,而投资类信托规模比重持续攀高。信托行业在整体压降融资类信托背景下,标品信托正逐渐增多。

信托产品加速净值化背景下,信托TOF业务迎来了发展。TOF(Trust of Fund)因其灵活性高、净值型、标准化的特点快速成为信托公司转型主攻方向。业务布局比较多元化的信托公司,转型起来相对容易,而擅长非标业务的信托公司在净值化转型方面略显吃力。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中旬,共有24家信托公司开展TOF产品业务,处于存续期或待设立的TOF产品共有253款。

策略方面,兼具标准化与服务信托特质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正成为信托公司转型的重要抓手。根据Wind数据显示,年内共有36家信托公司参与到资产证券化业务,信托公司参与的项目规模高达1万亿元。除了转型,信托资产风险率也在持续上行。

根据用益信托网月度不完全统计数据,下半年累计发生信托产品违约事件约133起,涉及金额近550亿元。其中8月违约风险爆发最集中,共发生信托产品违约事件34起,涉及金额高达200.23亿元。细分来看,工商企业领域、金融业领域成为产品违约的“重灾区”,违约事件最多涉及金额最大。

债券:债市持续震荡,信用债违约频发,国企债违约攀升

2020年债券市场由牛走熊,尤其下半年开始债券市场进入持续震荡期,接近年底更是因为国企违约引发了整个债券市场的大地震,债券违约风险进一步大爆发。

根据Wind数据,2020年截至12月12日新增违约债券134只,违约金额达到1554.64亿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虽然违约数量所有下降,但违约金额明显高于2019年,这意味这单笔违约金额大幅增加。

图表 5:历年新增债券违约金额与数量

数据来源:Wind,宜信财富,截止日期:2020.12.12  

本轮债券违约事件,与以往多轮违约潮相比,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地方国企违约增加。回顾债券违约历史,截至 2020 年 11 月底,国企违约事件已累计超过 100 次,信用债不断打破传统刚兑预期。如果说2018年、2019年是民企违约潮,那2020年连续的国企违约更受市场的关注,引发信用债市场悲观情绪及连锁反应。根据Wind数据,2020 年 1-11 月国企违约债数量已达 54 只,国有企业违约占比将近 20%。尤其是永城煤电控股集团的AAA国企产业债违约事件发酵,使得以金融机构为代表的的债券投资人开始对“政府信仰”产生了根本性的质疑,国有企业债遭到一定程度的抛售。

伴随着国企、城投债信仰走向终点,债券市场必将重新洗牌,且出现两极化的趋势。越优质的企业,将会获得更低的发债成本,而信用评级更弱的企业,发债融资成本会高。

从违约行业来看,2020年度新增债券违约行业集中度与2019年相似,仍然主要在传统行业,比较突出的有建筑与工程、煤炭与消费 用燃料、食品加工与肉类等。随着经济向好复苏、宽松信用政策逐步退出市场,民企国企违约风险可能继续攀升,需要加强防范信用风险的集中频发暴雷。

图表 6:2020年十大违约主体

数据来源:Wind,宜信财富

类固定收益投资:不忘初心,回归本源

回首2020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经济复苏态势将会继续向好。在国常会一系列提振消费的政策推动下,居民消费在下半年明显增强,有效驱动了经济的发展。2021年,随着疫苗的高概率问世、疫情的控制,以及一带一路的发展、RECP的签署等一系列政策布局推动的“双循环”将深远影响国内投资消费的发展方向,也必将极大促进消费的发展。消费与投资的发展,为高净值人群获得优质资产、博取可观收益回报极大地增加了可能性。

新冠疫情影响下的货币宽松政策使得固定收益类产品市场收益率整体呈下行趋势,随着年底货币政策宽松的收敛及未来大概率的逐步退出,理财产品收益率或有所回升,净值化转型伴随的利率波动性也会增加,理财产品收益率与股市债市的联动共振将更进一步。

另一方面,2020年信托、债券违约潮频发,或比较集中化出现在相对传统的行业区域,或出现在比较单一标的且大额的投资上,一旦发生踩雷,在资管新规的去刚兑大背景下,投资人往往损失惨重。2020年较强力度的逆周期调控使得企业杠杆率阶段性高企,实体经济部门债务增加,债务违约风险从民企债传导到国企债,“国企信仰”危机出现。随着对冲调节政策的稳中渐退,政策后遗症可能会显现,预计未来信用违约风险爆发可能持续一段时间。

那么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投资人如何做好类固定收益的资产配置呢?我们依然坚持资产合理配置、分散投资的原则。不盲目信仰政府背书,鸡蛋也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投资策略方面,建议投资者通过风险分散的原则,避免风险踩雷,消费、新能源、及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产业、行业都是不错的配置方向。

在资管新规的推进落地中,投资者教育进一步深化,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日益成为行业共识,但对于投资人而言买者自负意味着对自身的投资专业度要求更高了,投资人自己甄选资产的难度系数加大了,因而选择具有专业能力的投资机构尤为重要。

要深入思考和甄别投资机构与投研团队的专业性、投资理念及投资管理人的募投管退能力。投资管理人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成熟并与时俱进的方法论,能够熟练运用金融科技能力辅助风控与运营,提升资产投资效率与收益,比如大数据风控、区块链、反欺诈图谱、投后监测体系等。同时坚持风险适度性原则,一定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去选择合适的资产类别。

展望2021年,随着调控政策的逐步推出、监管加强以及资管新规进一步落地,从银行理财、信托到债券市场的或转型、或震荡,都将对固收投资市场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政策红利的消失、违约风险的增加,以及国内外环境的诸多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使得投资需要更加的谨慎。投资策略方面,建议投资者积极拥抱市场变化,坚持资产配置原则,风险适度原则,甄选专业的投资机构帮助把握新机遇,从而实现财富的增值。

专家观点

“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根据形势变化和市场需求及时调节政策力度、节奏和重点。”

—孙国峰,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

“需求侧改革的推进,将进一步夯实消费能力、丰富消费供给、优化消费环境、释放消费潜力,从而更好地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推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畅通,从而实现消费引领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提升。”

—关利欣,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所长

“应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性,促进融资结构优化。” 

—曾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信托行业必须有信心专注于转型,提高全面风险管理和控制的能力,激发员工创新和创造力的活力,并增强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

——赖秀福,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信托监督司司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