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科学家研发新技术 未来或现“女性”精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科学家研发新技术 未来或现“女性”精子

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特里·哈索尔德博士说,这项技术“如我们所知,能够实现辅助生殖技术方面的革命”。不过这项技术也提出了一系列伦理问题。

英媒称,假如有朝一日科学家们成功地从皮肤中培育出精子,不育症的治疗方法将会发生革命。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2月25日报道,这项里程碑式的研究给成千上万的男性带来了希望,其中包括那些曾经在童年时代罹患过癌症的幸存者们,他们极度渴望能拥有自己的孩子。

报道称,约有七分之一的夫妇在生育方面有困难,而且尽管传统上人们一直认为不育是一种女性问题,其实男性和女性同样可能存在问题。

而且,尽管试管婴儿技术能够帮助一些人,许多人仍被告知,对于他们的情况现代医学无能为力。

报道称,人体中精子的制造过程非常复杂和漫长,因此在实验室中再造精子曾经被认为是不可能的。

近几年来,科学家们获得了某些成功,但是中国科学家最近的研究成果是迄今为止最深入和最富有前景的进步。

这个南京医科大学的研究小组不仅成功地在实验室中培育出了小鼠精子——他们还利用这些精子令卵子受精,并且最终迎来了鼠崽的出生。

据《细胞——肝细胞》杂志报道,重要的是,这些鼠崽不仅非常健康,而且繁育了自己的后代。

报道称,这个研究团队先提取了胚胎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其他细胞类型能力的空白细胞,从而为身体创造出了一个“修复工具箱”。然后利用某种化学制剂、荷尔蒙和睾丸细胞的混合物将这些干细胞转变成“精子细胞”。

这些圆圆的、早期的精子没有尾巴,但是能够令卵子受精。

报道称,研究人员计划不久之后就开始培育人类精子,并称这项技术将在十年之内应用于试管婴儿诊所。

实验中使用的干细胞来自胚胎,但是利用一块男性的皮肤作为培育新精子的原材料,将能够令这名男性拥有自己的孩子。

南京医科大学的沙家豪博士说:“我们认为这项研究为治疗男性不育症带来了极大的希望。”

“因为现有的治疗方法对于很多夫妇来说没有用,我们希望我们的方法能够显著提升治疗男性不育症患者的成功率。”

报道称,英国和美国的专家们赞同这项研究有望改变试管婴儿技术——但是也警告说,在小鼠身上发生的未必总会在人类身上实现。

资料图片:最新研究发现精子也讲究团队协作精神

安全性仍然是一个重要关注点。

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特里·哈索尔德博士说,这项技术“如我们所知,能够实现辅助生殖技术方面的革命”。

匹兹堡大学的凯尔·奥维格博士说,这项研究令人印象深刻。

但是,只有时间才能够证明其是否能够帮助人类。

谢菲尔德大学的男性生殖专家艾伦·佩西教授说,能够培育人造精子“将是非凡的”。

但是,解开了男性生殖的秘密,这项突破也能够促进新的避孕药甚至是治疗不孕不育症的“灵丹妙药”的出现。

报道称,不过这项技术也提出了一系列伦理问题,包括一个反乌托邦式的未来的可能性:男性在创造生命的过程中成为了“多余的人”。

其他的可能性则包括来自于一名女性皮肤细胞的“女性”精子。

英媒劝男性不要沉迷手机:小心精子被“煮”死

英媒称,科学家警告说,那些把手机放在裤兜里或者每天手机通话超过1小时的男性可能会出现生育问题。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2月21日报道,研究显示,用正在充电的手机打电话或者晚上把手机放在床边也会使精子数量减少。

西方国家男性的精子质量正逐渐下降,40%的不育病例是由男性的精子质量下降造成的。

手机散发出的热量和电磁辐射被认为会“蒸煮”精子致其死亡。一名英国著名生育专家据此警告男性不要“沉迷”于手机。

以色列科学家对106名到生育诊所就诊的男性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跟踪研究。研究发现,那些每天打手机超过一小时的男性出现精子质量低下的几率会翻倍,而那些用正在充电的手机打电话的男性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也会翻倍。

研究还发现,那些把手机放在距离腹股沟20英寸(约0.5米)以内地方的男性,有47%出现了精子水平严重受损的问题,而普通人中这一比例只有11%。

发表在《生殖生物医学在线》月刊上的这一研究也印证了长久以来对男性生育能力下降与手机普及之间关系的担忧。

进行该项研究的以色列理工学院教授玛尔塔·迪恩费尔德说:“精子水平已经下降到了影响受孕的程度。假如你想要个孩子,但努力一年都没有成功,那你就要考虑一下罪魁祸首是不是你打手机的习惯了。”

位于伦敦的圣乔治医院的生育顾问医生格迪斯·格鲁德津斯卡斯教授说:“男性应该考虑自己的健康,不要再沉迷于手机。”

研究结论认为,有生育计划的男性应该在充电时关掉手机,而且要把手机放在距离腹股沟20英寸以外的地方。

美国防部拟帮军人冷冻精子卵子 负伤仍可生育

美媒称,美国国防部长阿什顿·B·卡特(Ashton B. Carter)认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办法来帮助五角大楼保持军力:冷冻精子和卵子。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月5日报道,为了让服兵役更有吸引力、不排斥家庭生活,在其他计划之外,卡特提出了免费帮军人冷冻生殖细胞的试点项目。

报道称,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军人感到安心:如果他们在战场上负了伤(数以百计的官兵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参战时生殖器官受损),他们仍然能够生育后代。

该方案也希望鼓励二三十岁的女性留在军中,因为很多女性会在这个年龄段生完孩子后退役。如果帮她们冷冻了卵子,她们就有了灵活性,可以继续部署在海外,或者以其他方式发展事业,推迟生育时间。

女性在服兵役10年后(也就是卡特所说的“成家高峰期”)留在军中的比例比男性低30%。

倡导生育权的人士表示,提供冷冻卵子和精子福利的企业寥寥无几,所以该提议将把五角大楼(世界上最大的雇主之一)推向这个议题的前沿。Facebook等硅谷公司已经开始提供免费冷冻卵子的福利(费用有时超过1万美元)来帮助招募顶尖的女性人才。

报道称,不过这个方案会引发一些法律和伦理上的问题,而国防部官员将不得不面对它们。

“冷冻精子、卵子和冷冻晚饭要用的鸡肉不一样,”纽约大学兰贡医学中心的生物伦理学教授阿瑟·卡普兰(Arthur Caplan)说。“万一你死了,事情会什么样——你妻子可以使用它吗?如果你妈妈想要孙子,而你妻子不愿意,这是否意味着可以为这些精子寻找代孕?如果你出现了认知障碍,这些精子可以使用吗?如果保存你的精子或卵子的公司破产了,又会怎么样?”

卡普兰博士解释,冷冻卵子的做法在过去五年里才变得比较普遍,而且它可能比冷冻精子更加麻烦。后一种做法已经持续了好几十年。他说,五角大楼应告知军人,卵子冷冻的成功率并不是百分之百,而且可能会引起并发症。

五角大楼一名发言人拒绝置评这些法律和伦理问题。他说,相关细节正在拟定之中。国防部计划在未来几周内整理出该项目的要点,列在卡特的备忘录中。两年后,该项目将进行重新评估,有可能变成永久项目。

“很多家庭都非常清楚,这些医疗方法费用非常昂贵,而且往往需要多次尝试,”这位发言人马修·艾伦(Matthew Allen)说。“我们知道,全面提供这种福利可能需要国防部付出大量经费。而且在费用之外,我们需要更好地理解此举对美国军队的重要性,对招募和留住官兵的影响。除了激素疗法和卵子、精子冷冻之外,今后我们还会继续探寻其他方式,提供更多这种类型的医疗服务。”

五角大楼估计,这项计划可能在五年内耗资1.5亿美元。它将通过军队医疗保健计划Tricare提供这项服务。

报道称,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事正酣的时候,有几家冷冻公司主动提出免费为官兵冷冻生殖细胞。目前还不清楚是否有军人使用了这些细胞生育了孩子。近年来,一些倡导生育权的人士一直在游说国防部为该服务支付费用。

卡特首次提到这个新项目是他上周在五角大楼发表演讲的时候,主题是国防部将如何改善军人生活。他重点介绍了延长产假,改善儿童保健服务,在军事设施中设置哺乳室,其间简短谈到了冷冻精子和卵子的话题。

“有些军人想要成家,但又发现自己所处的事业阶段很难顾得上生孩子,这项投资也将为他们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卡特说,“特别是对于中层女军官和女兵,这项福利将证明,我们理解她们的需求,想帮她们平衡对部队和对家庭的责任,”卡特说。“我们想让她们留在军队里。”

报道称,这项倡议是卡特推动的一系列举措的一部分。这些举措旨在创造他所说的“未来的部队”。他担心美国军队还没有完全适应与顶级企业争夺千禧一代,这一代人要比他们的前辈更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去年11月,卡特称五角大楼将扩大休假计划,让其惠及更多军人,这样他们就能获得在学术界或不同行业领域的经验。他表示,军方正在努力实现退役福利的现代化,并且还在开发一个类似领英(LinkedIn)的项目,帮助军人寻找开放的岗位。12月,他向女性放开了所有作战岗位。

美国生殖医学会发言人肖恩·蒂普顿(Sean Tipton)表示,他希望联邦政府的其他机构跟随军方的脚步。“这里牵涉的是归来的军人能不能生育后代,”蒂普顿说。“我们认为,国家的权力中包含了一种义务,应当让它的官兵有完整的人生,而建立家庭肯定是拥有完整人生的一部分。”

日本科学家研发出男性避孕药 可暂时控制精子功能

外媒称,日本大阪大学的科学家在实验鼠的精液当中发现了一种蛋白质,如果将其灭活,精子就会暂时丧失让卵子受精的能力。

西班牙《万象》月刊发表题为《男用避孕用品》的文章。文章称,在享受性爱欢愉之前,未来的伴侣或许会问对方:“是你吃避孕药,还是我吃避孕药?”就像现在的年轻人问对方去谁家温存一样。之所以会出现新的问题,是因为以伊川正人教授为领导的日本大阪大学的科学家在实验鼠的精液当中发现了一种蛋白质,如果将其灭活,精子就会暂时丧失让卵子受精的能力。这项发现是人类在研发男用避孕药方面迈出的决定性的一步,并有望在男女社会地位平等,以及通过男性避孕措施控制生育率等方面带来新的发展。

男性避孕效果或优于女性避孕措施

如果能够从实验室走进现实生活,这项发现将是科学界的一座里程碑。目前避孕主要依靠女性服用避孕药等干预雌激素的方式,以及安放子宫内避孕装置。然而,迄今为止研发男用避孕用品的尝试一直没有新进展。虽然科学界没有研发出有效措施是原因之一,但实际上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果无法预测一种药品一定能够在社会上得到广泛接受,制药业是不会花大价钱搞研发的。妇科学家罗伯托·莱尔特克孙迪一直持有这种观点。很长时间以来他都对实验室中的“大男子主义”颇为不满。他表示:“从科学角度出发,到2016年还没有研发出男用避孕药等类似女用避孕措施的方法是根本讲不通的。”莱尔特克孙迪一直支持有关男用避孕措施的研发项目。和过去一样,他也对这项已经发表在美国《科学》周刊上的研究表示祝贺,并向日本研究小组投出了信任的一票。他表示:“此项研究把重点放在睾丸组织当中的钙调磷酸酶上,而钙调磷酸酶在男性生殖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如果将钙调磷酸酶基因灭活,雄性实验鼠依然能够进行性行为,但却无法让雌性实验鼠受孕。即便通过人工方式将精子植入实验鼠的卵子,也无法受孕。”

给实验鼠投喂可使钙调磷酸酶灭活的药物大约4至5天之后,它们就会丧失生殖能力。不过好在只要停止给药,实验鼠就能在一个星期之内恢复生殖能力。但伊川教授也承认,目前还需要找到一种更加完善的药物,因为多项实验表明,环孢素可能导致过多副作用。伊川在公报中称:“我们希望研发一种只针对精子中钙调磷酸酶的靶向药物。”

基于这些最初的推断,泌尿学家纳塔略·克鲁斯认为,伊川的尝试战胜了某种一直给男用避孕药制造障碍的顽固思想。他表示,新的男用避孕措施将不会影响到性行为,能被男性和女性同时接受。此外,它还不会破坏性欲和性功能,对后代的影响为零,避孕效果等同于甚至优于女性避孕措施。

目前尚未满足的条就是,不要产生长期或短期的副作用。莱尔特克孙迪指出,我们只关注男性可能遭受的副作用,但成千上万女性服用避孕药的女性的感受似乎被忽略了,尤其是在服药初期,女性会遭受头晕、胸部胀痛、偏头疼、体重变化、水肿、情绪波动、性欲减退和视力下降等副作用。而且这些其中的一部分,但制药业并不希望这些副作用会在男性身上产生。

无论如何,自从上世纪60年代第一种女用避孕药投入市场以来,生产男用避孕用品的道路上就一直障碍重重。最大的障碍在于,如何遏制精液中大量精子的活力。精子每3天更新一次,每天能够产生4400万至两亿个精子。莱尔特克孙迪认为,或许存在一种意识形态上的偏见,这种偏见与大男子主义和生殖能力之间由来已久的关系有关。

阿伦·哈姆林创建了一个名为“男性避孕倡议”的致力于为相关研究募集资金的组织并担任执行理事。他指出,资金问题也是导致这一困境的一个因素。男用避孕措施也需要一位像支持研发女用避孕药的凯瑟琳·麦考密克那样的赞助者伸出慷慨援手。

男性还没做好避孕吃药的心理准备

即便如此,来自世界各地的实验室和大学的研究人员并未放弃努力。假如都像一些科学家在取得初步研究成果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宣布的那样,或许男人们早就可以到药房购买男用避孕药了。2013年12月,澳大利亚莫纳实什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宣布发现了不影响高潮的情况下遏制实验鼠射精的方法。研究人员将两种蛋白质灭活,而这两种蛋白质在射精过程中负责促进精液射出。将两种蛋白质灭活后,肌肉就不会收到将精子推送到阴茎的信号。

在连续30年的实验失败之后,这项新成果可以称得上一座里程碑。比起目前五花八门的方法,这种避孕措施的优势在于,遏制启动射精进程的神经机制,但不会影响性生活,也不会破坏高潮的快感。实验鼠虽然没有射精,但却有高潮。

安全有效并且可逆的口服男用避孕药或将在10年之内上市。上述科研小组的主要负责人萨巴蒂诺·文图拉没有排除这种可能。未来男人们可以每天服用避孕药,停药后药效立即消失。但是纳塔略·克鲁斯认为,高潮时没有射精很可能让很多男性在心理上无法接受。

心理学家埃斯特万·卡尼亚马雷斯指出,男性很可能还没有为吃一种他们认为可能影响男子气概的避孕药做好心理准备。他说:“如果吃药让他们无法射精,男人们就会在性行为过程中感到不适。因为做完前列腺手术就会出现这种现象。有些男人可能最后接受了避孕药,把射精的事儿抛在了脑后,但是在最初几个月一定会无法接受这个现实。”

还有科学家利用棉酚油研发避孕措施。棉酚是棉花色素腺当中的一种物质。上世纪60年代,科研人员通过对9000多名男性展开调查,证实了棉酚油对男性具有避孕作用,而且在99%的案例当中,男性在食用后持续75天无精子。然而其中很多人在停止食用棉酚油之后依然没能恢复生殖能力,12.6%的男性出现了疲劳、消化系统失调和性欲减退的情况。

在170种珍稀的药用植物中发现的其他物质同样具有避孕功效。但由于副作用严重,而且缺乏经费,相关研究都停滞在初期阶段。研究人员的研究对象多种多样,例如通过干预精子的基因避孕等。但是在实验当中很难实现在无精的同时,不会破坏性欲和勃起,也不会影响到胆固醇和血压等新陈代谢特性。

莱尔特克孙迪表示,在上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一项在4个大洲展开的有关注射睾丸素避孕的研究报告。但是参与实验的男性在注射睾丸素之后依然使伴侣怀孕的概率远高于预期值。他们每周注射一次睾丸素,但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产生恰当的反应,此外还出现了过多副作用。后来还有研究人员进行了更多尝试,但是男性通过注射睾丸素避孕的可行性似乎较低。

目前已经开辟了皮下埋植避孕法的新途径。新方法结合了其他激素的作用,可以每日或每周注射,也可以贴药膏或涂抹药用啫喱。但是体重增加和新陈代谢紊乱等副作用依然避免不了。

现有的一个研究方向是将雄性激素和孕酮相结合,但是依然前景渺茫。欧加农实验室和先灵实验室于2009年联合研发一种副作用小的激素类男性避孕药,但最终却失败了。莱尔特克孙迪认为,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信任。后来又有两家企业共同研发一种能够阻碍精子产生的皮下埋植避孕法。目前证实这种方法对实验鼠有效,无害而且效果可逆。然而就在这种避孕法的研发过程即将进入最后阶段的时候却被中断了。

到了2012年伦敦国王学院宣布即将研发出一种男用避孕药。研究基础在于一种化学产品能够阻碍精子前进。早在2010年以色列巴尔伊兰大学就曾研发出一种生化物质,能够将精子中的蛋白质灭活,使其到达子宫时无法让卵子受精。科学家发现实验鼠能够保持正常的性欲,食欲旺盛并且精力充沛。因此他们认为这种物质在人类身上也应有效。当时研究人员预计5年内就能研发出男用避孕药,但5年已经过去,避孕药还是没能面世。

美国旧金山的科学家研发出一种名叫“Vasalgel”的凝胶。只要注射这种非激素的聚合物,就能阻碍精子抵达阴茎。研究人员在3只雄性猴子身上使用了这种凝胶,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15只曾与它们发生性关系的雌性猴子当中没有一只受孕。研发合作方表示到2017年这种凝胶将投入市场。相关的人体实验或将于未来几个月开启。

男女应共同担负避孕责任

然而,上述任何一种避孕方法都无法避免性传播疾病。因此专家认为,这也是制药业担心男性不愿担负起避孕任务的原因之一。不过数据显示,男性的态度越来越开放。莱尔特克孙迪援引数年前的一项调查称,来自欧洲、美国、拉美和印尼的大多数男性都迫切希望能够控制生育率并避免意外怀孕。

南非凯泽家庭基金会推动的一项研究显示,2/3的男性愿意尝试新的避孕药。再被问及是否会坚持服用避孕药并定期检查身体时,研究人员发现很多男性并不关心这些问题。实际上女性的态度也是一堵难以逾越的高墙。英国蒂赛德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大多数女性不愿将控制生育的任务完全交给男性,因为她们无法信任另一半能够按时适量服用避孕药。

卡尼亚马雷斯认为,关键在于怀孕对男性并不构成潜在的威胁。另一方面,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性行为越来越随便,因此比起避孕药,避孕套变得更加常用。在稳定的伴侣当中,性格比较强势的女性如果无法监控另一半是否按时适量服用避孕药,也不愿意将避孕的工作完全交给男性。重要的并不是谁吃避孕药,而是谁决定吃不吃和什么时候吃药。虽然男用避孕药并不意味着一项彻底的变革,但好处在于,一对伴侣可以共同分担避孕的任务。

虽然安全有效的男用口服避孕药尚未上市,但实际上男性的合作态度才是控制生育率的决定性因素。包括避孕套、输精管结扎和体外射精等在内的大约1/3的避孕方法都要取决于男性。全世界大约有8000万男性接受了输精管结扎手术。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这个数字还将继续增加。

避孕套会中断性行为,而且如果使用不当,很可能会导致避孕失败。至于输精管结扎术,虽然目前的技术使结扎术复原变得更加容易,但这对男性而言也并不是最佳选择。

伊川教授的研究成果虽然还有待于临床实验的检验,但最终投入市场的希望还是很大的。钙调磷酸酶的抑制剂目前已经作为免疫抑制剂,用于人类药物当中。这种抑制剂有助于降低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的排异反应。面对整个科学界报以的乐观态度,科研小组坦陈,这种药物如果用于避孕,很可能毫无效果,而且产生副作用的危险非常高。

大阪大学的科研小组认为,此项新发现的主要作用在于激发制药企业开发男用避孕药的兴趣,进而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促进男女平等。莱尔特克孙迪表示,与共同享受性爱的快感一样,男女也应当共同担负起避孕的责任。目前的研究方向很多,如果能够清除阻碍研究的障碍,为男性避孕创造教育条件和意识形态环境,那么男用避孕药面世或许指日可待。将副作用降至最低同时保障可恢复性是男用避孕药投入市场之前必须攻克的两个难题。(编译/刘丽菲)

“二孩政策”致内地精子库愈加紧张

港媒称,内地“普遍两孩”政策即将落地,而一向资源紧张的精子库预料也将变得更加缺货。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1月10日报道,江西有精子库机构在过去两年半仅接待了1400多名捐精志愿者。有专家表示,不少借助精子库生下第一个孩子的夫妇有生第二胎的想法,他们已经开始来到精子库进行咨询。

《新京报》曾中国性学会常务副会长姜辉报道称,目前国家卫计委批准的精子库有21家,但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精子库的货源一直存在短缺的现象,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一精难求”的问题,许多夫妇需要排队等待1至2年。

据中国江西网报道,在捐精志愿者中,达到正式捐献条件的不足25%。例如江西省唯一一家公益人类精子库机构——隶属于南昌市医科所附属医院的江西人类精子库自2013年2月22日获准正式运行以来,接待志愿者达6000余人,但正式捐精志愿者仅有1400余人。

报道称,而自2013年6月26日以来,借助江西人类精子库的帮助,到今年5月已经出生了500多个宝宝。

什么样的人才能满足捐献条件?以江西人类精子库为例,供精者年龄需介乎20至45周岁、身高165厘米以上、无色弱色盲、高血压。

江西人类精子库医生张端军表示,现在许多人对捐精还是了解太少或者不能接受,而且为了保证精子质量,精子库对捐献的精子要求标准较高,精液的密度、活力等等都要达标才能捐献,但现代人受到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精子质量有下降趋势,因此造成了正式捐精志愿者数量偏少。

姜辉也介绍称,大约15年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一份正常的精液里,畸形精子率为15%,但现在一份精液里正常精子只有4%。

报道称,但对于不孕不育的夫妇来说,求助精子库可能是他们生育子女唯一的希望。而随着“普遍二孩”政策即将落实,有医护人员表示,有借助精子库生下第一个孩子的夫妇,已经有了用同样方法生第二胎的想法。

江西省南昌市医科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护士长薛洁表示,“单独两孩”实施后,就有一些符合条件的夫妇借助精子库生了二胎,“最近也有夫妇来咨询”。

法国人造精子获得专利:卵细胞买账吗?

培养皿真的能培育精子吗?

早在这项技术公诸于众之前,就已经有法国的研究人员这么做了,他们为此项技术申请了专利,尽管研发细节和同业审查结果还尚未公布。

法国里昂Kallistem生物技术公司的菲利普·杜兰德和玛丽海伦·皮拉德声称,他们的方法是实验中诱导人体、大鼠或是猴子的曲细精管产生成熟的精细胞。

来自日本的研究团队早在2011年就成功地在实验室造出了小鼠精细胞,但法国研究者强调说他们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人体实验的国家。经过20年的技术沉淀,他们已经能够将曲细精管中的原始生精细胞(也叫精原细胞)转变成成熟精子细胞。如果真能做到,这将是完成人造精子最后一步的第一个方法,而其他的实验室还在设法推动其中的早期过程。“整个工程就剩最关键的一部分了,”杜兰德说。

精子的72天旅程

研究者们希望能够冷冻青春期前患癌男孩的精曲小管的上皮组织,这样他们还有机会在将来某一天当上孩子他爹。因为化疗和放疗过程中能够杀死精原细胞,并且未发育到青春期的男生,是没有精子样本可冻结来供成年后利用的。

研究团队希望能够在2017年着手临床试验,但是卵细胞要是不愿意,那人造精子可真是没有卵用了。“我们必须保证实验的安全性,要合乎伦理,保证病人可以接受,而且有监管机构监督。”皮拉德说。

期间,该小组计划完善技术来提高精子产量。此方法涉及到提取曲细精小管内的悬液,是一种叫壳多糖的胶状物。把提取液置于富含营养素、维生素、激素和生长因子的培养皿中,把培养皿放置在生物反应器内。研究人员告诉我们这个过程在人体内完成需要72天时间,直到脱离曲细精小管,胶状物溶解,精子发育成熟。

干细胞研究专家们则拒绝对此项专利作出任何评论,并称他们将在技术评价上保留意见,直到团队已在业界点评杂志上发表研究成果。皮拉德很有信心地说:“我们会不遗余力地将这项技术昭告天下的。”

来源:参考消息

原标题:英媒:中国科学家研发新技术 未来或现“女性”精子

最新更新时间:03/01 15:35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科学家研发新技术 未来或现“女性”精子

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特里·哈索尔德博士说,这项技术“如我们所知,能够实现辅助生殖技术方面的革命”。不过这项技术也提出了一系列伦理问题。

英媒称,假如有朝一日科学家们成功地从皮肤中培育出精子,不育症的治疗方法将会发生革命。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2月25日报道,这项里程碑式的研究给成千上万的男性带来了希望,其中包括那些曾经在童年时代罹患过癌症的幸存者们,他们极度渴望能拥有自己的孩子。

报道称,约有七分之一的夫妇在生育方面有困难,而且尽管传统上人们一直认为不育是一种女性问题,其实男性和女性同样可能存在问题。

而且,尽管试管婴儿技术能够帮助一些人,许多人仍被告知,对于他们的情况现代医学无能为力。

报道称,人体中精子的制造过程非常复杂和漫长,因此在实验室中再造精子曾经被认为是不可能的。

近几年来,科学家们获得了某些成功,但是中国科学家最近的研究成果是迄今为止最深入和最富有前景的进步。

这个南京医科大学的研究小组不仅成功地在实验室中培育出了小鼠精子——他们还利用这些精子令卵子受精,并且最终迎来了鼠崽的出生。

据《细胞——肝细胞》杂志报道,重要的是,这些鼠崽不仅非常健康,而且繁育了自己的后代。

报道称,这个研究团队先提取了胚胎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其他细胞类型能力的空白细胞,从而为身体创造出了一个“修复工具箱”。然后利用某种化学制剂、荷尔蒙和睾丸细胞的混合物将这些干细胞转变成“精子细胞”。

这些圆圆的、早期的精子没有尾巴,但是能够令卵子受精。

报道称,研究人员计划不久之后就开始培育人类精子,并称这项技术将在十年之内应用于试管婴儿诊所。

实验中使用的干细胞来自胚胎,但是利用一块男性的皮肤作为培育新精子的原材料,将能够令这名男性拥有自己的孩子。

南京医科大学的沙家豪博士说:“我们认为这项研究为治疗男性不育症带来了极大的希望。”

“因为现有的治疗方法对于很多夫妇来说没有用,我们希望我们的方法能够显著提升治疗男性不育症患者的成功率。”

报道称,英国和美国的专家们赞同这项研究有望改变试管婴儿技术——但是也警告说,在小鼠身上发生的未必总会在人类身上实现。

资料图片:最新研究发现精子也讲究团队协作精神

安全性仍然是一个重要关注点。

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特里·哈索尔德博士说,这项技术“如我们所知,能够实现辅助生殖技术方面的革命”。

匹兹堡大学的凯尔·奥维格博士说,这项研究令人印象深刻。

但是,只有时间才能够证明其是否能够帮助人类。

谢菲尔德大学的男性生殖专家艾伦·佩西教授说,能够培育人造精子“将是非凡的”。

但是,解开了男性生殖的秘密,这项突破也能够促进新的避孕药甚至是治疗不孕不育症的“灵丹妙药”的出现。

报道称,不过这项技术也提出了一系列伦理问题,包括一个反乌托邦式的未来的可能性:男性在创造生命的过程中成为了“多余的人”。

其他的可能性则包括来自于一名女性皮肤细胞的“女性”精子。

英媒劝男性不要沉迷手机:小心精子被“煮”死

英媒称,科学家警告说,那些把手机放在裤兜里或者每天手机通话超过1小时的男性可能会出现生育问题。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2月21日报道,研究显示,用正在充电的手机打电话或者晚上把手机放在床边也会使精子数量减少。

西方国家男性的精子质量正逐渐下降,40%的不育病例是由男性的精子质量下降造成的。

手机散发出的热量和电磁辐射被认为会“蒸煮”精子致其死亡。一名英国著名生育专家据此警告男性不要“沉迷”于手机。

以色列科学家对106名到生育诊所就诊的男性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跟踪研究。研究发现,那些每天打手机超过一小时的男性出现精子质量低下的几率会翻倍,而那些用正在充电的手机打电话的男性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也会翻倍。

研究还发现,那些把手机放在距离腹股沟20英寸(约0.5米)以内地方的男性,有47%出现了精子水平严重受损的问题,而普通人中这一比例只有11%。

发表在《生殖生物医学在线》月刊上的这一研究也印证了长久以来对男性生育能力下降与手机普及之间关系的担忧。

进行该项研究的以色列理工学院教授玛尔塔·迪恩费尔德说:“精子水平已经下降到了影响受孕的程度。假如你想要个孩子,但努力一年都没有成功,那你就要考虑一下罪魁祸首是不是你打手机的习惯了。”

位于伦敦的圣乔治医院的生育顾问医生格迪斯·格鲁德津斯卡斯教授说:“男性应该考虑自己的健康,不要再沉迷于手机。”

研究结论认为,有生育计划的男性应该在充电时关掉手机,而且要把手机放在距离腹股沟20英寸以外的地方。

美国防部拟帮军人冷冻精子卵子 负伤仍可生育

美媒称,美国国防部长阿什顿·B·卡特(Ashton B. Carter)认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办法来帮助五角大楼保持军力:冷冻精子和卵子。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月5日报道,为了让服兵役更有吸引力、不排斥家庭生活,在其他计划之外,卡特提出了免费帮军人冷冻生殖细胞的试点项目。

报道称,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军人感到安心:如果他们在战场上负了伤(数以百计的官兵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参战时生殖器官受损),他们仍然能够生育后代。

该方案也希望鼓励二三十岁的女性留在军中,因为很多女性会在这个年龄段生完孩子后退役。如果帮她们冷冻了卵子,她们就有了灵活性,可以继续部署在海外,或者以其他方式发展事业,推迟生育时间。

女性在服兵役10年后(也就是卡特所说的“成家高峰期”)留在军中的比例比男性低30%。

倡导生育权的人士表示,提供冷冻卵子和精子福利的企业寥寥无几,所以该提议将把五角大楼(世界上最大的雇主之一)推向这个议题的前沿。Facebook等硅谷公司已经开始提供免费冷冻卵子的福利(费用有时超过1万美元)来帮助招募顶尖的女性人才。

报道称,不过这个方案会引发一些法律和伦理上的问题,而国防部官员将不得不面对它们。

“冷冻精子、卵子和冷冻晚饭要用的鸡肉不一样,”纽约大学兰贡医学中心的生物伦理学教授阿瑟·卡普兰(Arthur Caplan)说。“万一你死了,事情会什么样——你妻子可以使用它吗?如果你妈妈想要孙子,而你妻子不愿意,这是否意味着可以为这些精子寻找代孕?如果你出现了认知障碍,这些精子可以使用吗?如果保存你的精子或卵子的公司破产了,又会怎么样?”

卡普兰博士解释,冷冻卵子的做法在过去五年里才变得比较普遍,而且它可能比冷冻精子更加麻烦。后一种做法已经持续了好几十年。他说,五角大楼应告知军人,卵子冷冻的成功率并不是百分之百,而且可能会引起并发症。

五角大楼一名发言人拒绝置评这些法律和伦理问题。他说,相关细节正在拟定之中。国防部计划在未来几周内整理出该项目的要点,列在卡特的备忘录中。两年后,该项目将进行重新评估,有可能变成永久项目。

“很多家庭都非常清楚,这些医疗方法费用非常昂贵,而且往往需要多次尝试,”这位发言人马修·艾伦(Matthew Allen)说。“我们知道,全面提供这种福利可能需要国防部付出大量经费。而且在费用之外,我们需要更好地理解此举对美国军队的重要性,对招募和留住官兵的影响。除了激素疗法和卵子、精子冷冻之外,今后我们还会继续探寻其他方式,提供更多这种类型的医疗服务。”

五角大楼估计,这项计划可能在五年内耗资1.5亿美元。它将通过军队医疗保健计划Tricare提供这项服务。

报道称,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事正酣的时候,有几家冷冻公司主动提出免费为官兵冷冻生殖细胞。目前还不清楚是否有军人使用了这些细胞生育了孩子。近年来,一些倡导生育权的人士一直在游说国防部为该服务支付费用。

卡特首次提到这个新项目是他上周在五角大楼发表演讲的时候,主题是国防部将如何改善军人生活。他重点介绍了延长产假,改善儿童保健服务,在军事设施中设置哺乳室,其间简短谈到了冷冻精子和卵子的话题。

“有些军人想要成家,但又发现自己所处的事业阶段很难顾得上生孩子,这项投资也将为他们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卡特说,“特别是对于中层女军官和女兵,这项福利将证明,我们理解她们的需求,想帮她们平衡对部队和对家庭的责任,”卡特说。“我们想让她们留在军队里。”

报道称,这项倡议是卡特推动的一系列举措的一部分。这些举措旨在创造他所说的“未来的部队”。他担心美国军队还没有完全适应与顶级企业争夺千禧一代,这一代人要比他们的前辈更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去年11月,卡特称五角大楼将扩大休假计划,让其惠及更多军人,这样他们就能获得在学术界或不同行业领域的经验。他表示,军方正在努力实现退役福利的现代化,并且还在开发一个类似领英(LinkedIn)的项目,帮助军人寻找开放的岗位。12月,他向女性放开了所有作战岗位。

美国生殖医学会发言人肖恩·蒂普顿(Sean Tipton)表示,他希望联邦政府的其他机构跟随军方的脚步。“这里牵涉的是归来的军人能不能生育后代,”蒂普顿说。“我们认为,国家的权力中包含了一种义务,应当让它的官兵有完整的人生,而建立家庭肯定是拥有完整人生的一部分。”

日本科学家研发出男性避孕药 可暂时控制精子功能

外媒称,日本大阪大学的科学家在实验鼠的精液当中发现了一种蛋白质,如果将其灭活,精子就会暂时丧失让卵子受精的能力。

西班牙《万象》月刊发表题为《男用避孕用品》的文章。文章称,在享受性爱欢愉之前,未来的伴侣或许会问对方:“是你吃避孕药,还是我吃避孕药?”就像现在的年轻人问对方去谁家温存一样。之所以会出现新的问题,是因为以伊川正人教授为领导的日本大阪大学的科学家在实验鼠的精液当中发现了一种蛋白质,如果将其灭活,精子就会暂时丧失让卵子受精的能力。这项发现是人类在研发男用避孕药方面迈出的决定性的一步,并有望在男女社会地位平等,以及通过男性避孕措施控制生育率等方面带来新的发展。

男性避孕效果或优于女性避孕措施

如果能够从实验室走进现实生活,这项发现将是科学界的一座里程碑。目前避孕主要依靠女性服用避孕药等干预雌激素的方式,以及安放子宫内避孕装置。然而,迄今为止研发男用避孕用品的尝试一直没有新进展。虽然科学界没有研发出有效措施是原因之一,但实际上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果无法预测一种药品一定能够在社会上得到广泛接受,制药业是不会花大价钱搞研发的。妇科学家罗伯托·莱尔特克孙迪一直持有这种观点。很长时间以来他都对实验室中的“大男子主义”颇为不满。他表示:“从科学角度出发,到2016年还没有研发出男用避孕药等类似女用避孕措施的方法是根本讲不通的。”莱尔特克孙迪一直支持有关男用避孕措施的研发项目。和过去一样,他也对这项已经发表在美国《科学》周刊上的研究表示祝贺,并向日本研究小组投出了信任的一票。他表示:“此项研究把重点放在睾丸组织当中的钙调磷酸酶上,而钙调磷酸酶在男性生殖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如果将钙调磷酸酶基因灭活,雄性实验鼠依然能够进行性行为,但却无法让雌性实验鼠受孕。即便通过人工方式将精子植入实验鼠的卵子,也无法受孕。”

给实验鼠投喂可使钙调磷酸酶灭活的药物大约4至5天之后,它们就会丧失生殖能力。不过好在只要停止给药,实验鼠就能在一个星期之内恢复生殖能力。但伊川教授也承认,目前还需要找到一种更加完善的药物,因为多项实验表明,环孢素可能导致过多副作用。伊川在公报中称:“我们希望研发一种只针对精子中钙调磷酸酶的靶向药物。”

基于这些最初的推断,泌尿学家纳塔略·克鲁斯认为,伊川的尝试战胜了某种一直给男用避孕药制造障碍的顽固思想。他表示,新的男用避孕措施将不会影响到性行为,能被男性和女性同时接受。此外,它还不会破坏性欲和性功能,对后代的影响为零,避孕效果等同于甚至优于女性避孕措施。

目前尚未满足的条就是,不要产生长期或短期的副作用。莱尔特克孙迪指出,我们只关注男性可能遭受的副作用,但成千上万女性服用避孕药的女性的感受似乎被忽略了,尤其是在服药初期,女性会遭受头晕、胸部胀痛、偏头疼、体重变化、水肿、情绪波动、性欲减退和视力下降等副作用。而且这些其中的一部分,但制药业并不希望这些副作用会在男性身上产生。

无论如何,自从上世纪60年代第一种女用避孕药投入市场以来,生产男用避孕用品的道路上就一直障碍重重。最大的障碍在于,如何遏制精液中大量精子的活力。精子每3天更新一次,每天能够产生4400万至两亿个精子。莱尔特克孙迪认为,或许存在一种意识形态上的偏见,这种偏见与大男子主义和生殖能力之间由来已久的关系有关。

阿伦·哈姆林创建了一个名为“男性避孕倡议”的致力于为相关研究募集资金的组织并担任执行理事。他指出,资金问题也是导致这一困境的一个因素。男用避孕措施也需要一位像支持研发女用避孕药的凯瑟琳·麦考密克那样的赞助者伸出慷慨援手。

男性还没做好避孕吃药的心理准备

即便如此,来自世界各地的实验室和大学的研究人员并未放弃努力。假如都像一些科学家在取得初步研究成果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宣布的那样,或许男人们早就可以到药房购买男用避孕药了。2013年12月,澳大利亚莫纳实什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宣布发现了不影响高潮的情况下遏制实验鼠射精的方法。研究人员将两种蛋白质灭活,而这两种蛋白质在射精过程中负责促进精液射出。将两种蛋白质灭活后,肌肉就不会收到将精子推送到阴茎的信号。

在连续30年的实验失败之后,这项新成果可以称得上一座里程碑。比起目前五花八门的方法,这种避孕措施的优势在于,遏制启动射精进程的神经机制,但不会影响性生活,也不会破坏高潮的快感。实验鼠虽然没有射精,但却有高潮。

安全有效并且可逆的口服男用避孕药或将在10年之内上市。上述科研小组的主要负责人萨巴蒂诺·文图拉没有排除这种可能。未来男人们可以每天服用避孕药,停药后药效立即消失。但是纳塔略·克鲁斯认为,高潮时没有射精很可能让很多男性在心理上无法接受。

心理学家埃斯特万·卡尼亚马雷斯指出,男性很可能还没有为吃一种他们认为可能影响男子气概的避孕药做好心理准备。他说:“如果吃药让他们无法射精,男人们就会在性行为过程中感到不适。因为做完前列腺手术就会出现这种现象。有些男人可能最后接受了避孕药,把射精的事儿抛在了脑后,但是在最初几个月一定会无法接受这个现实。”

还有科学家利用棉酚油研发避孕措施。棉酚是棉花色素腺当中的一种物质。上世纪60年代,科研人员通过对9000多名男性展开调查,证实了棉酚油对男性具有避孕作用,而且在99%的案例当中,男性在食用后持续75天无精子。然而其中很多人在停止食用棉酚油之后依然没能恢复生殖能力,12.6%的男性出现了疲劳、消化系统失调和性欲减退的情况。

在170种珍稀的药用植物中发现的其他物质同样具有避孕功效。但由于副作用严重,而且缺乏经费,相关研究都停滞在初期阶段。研究人员的研究对象多种多样,例如通过干预精子的基因避孕等。但是在实验当中很难实现在无精的同时,不会破坏性欲和勃起,也不会影响到胆固醇和血压等新陈代谢特性。

莱尔特克孙迪表示,在上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一项在4个大洲展开的有关注射睾丸素避孕的研究报告。但是参与实验的男性在注射睾丸素之后依然使伴侣怀孕的概率远高于预期值。他们每周注射一次睾丸素,但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产生恰当的反应,此外还出现了过多副作用。后来还有研究人员进行了更多尝试,但是男性通过注射睾丸素避孕的可行性似乎较低。

目前已经开辟了皮下埋植避孕法的新途径。新方法结合了其他激素的作用,可以每日或每周注射,也可以贴药膏或涂抹药用啫喱。但是体重增加和新陈代谢紊乱等副作用依然避免不了。

现有的一个研究方向是将雄性激素和孕酮相结合,但是依然前景渺茫。欧加农实验室和先灵实验室于2009年联合研发一种副作用小的激素类男性避孕药,但最终却失败了。莱尔特克孙迪认为,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信任。后来又有两家企业共同研发一种能够阻碍精子产生的皮下埋植避孕法。目前证实这种方法对实验鼠有效,无害而且效果可逆。然而就在这种避孕法的研发过程即将进入最后阶段的时候却被中断了。

到了2012年伦敦国王学院宣布即将研发出一种男用避孕药。研究基础在于一种化学产品能够阻碍精子前进。早在2010年以色列巴尔伊兰大学就曾研发出一种生化物质,能够将精子中的蛋白质灭活,使其到达子宫时无法让卵子受精。科学家发现实验鼠能够保持正常的性欲,食欲旺盛并且精力充沛。因此他们认为这种物质在人类身上也应有效。当时研究人员预计5年内就能研发出男用避孕药,但5年已经过去,避孕药还是没能面世。

美国旧金山的科学家研发出一种名叫“Vasalgel”的凝胶。只要注射这种非激素的聚合物,就能阻碍精子抵达阴茎。研究人员在3只雄性猴子身上使用了这种凝胶,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15只曾与它们发生性关系的雌性猴子当中没有一只受孕。研发合作方表示到2017年这种凝胶将投入市场。相关的人体实验或将于未来几个月开启。

男女应共同担负避孕责任

然而,上述任何一种避孕方法都无法避免性传播疾病。因此专家认为,这也是制药业担心男性不愿担负起避孕任务的原因之一。不过数据显示,男性的态度越来越开放。莱尔特克孙迪援引数年前的一项调查称,来自欧洲、美国、拉美和印尼的大多数男性都迫切希望能够控制生育率并避免意外怀孕。

南非凯泽家庭基金会推动的一项研究显示,2/3的男性愿意尝试新的避孕药。再被问及是否会坚持服用避孕药并定期检查身体时,研究人员发现很多男性并不关心这些问题。实际上女性的态度也是一堵难以逾越的高墙。英国蒂赛德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大多数女性不愿将控制生育的任务完全交给男性,因为她们无法信任另一半能够按时适量服用避孕药。

卡尼亚马雷斯认为,关键在于怀孕对男性并不构成潜在的威胁。另一方面,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性行为越来越随便,因此比起避孕药,避孕套变得更加常用。在稳定的伴侣当中,性格比较强势的女性如果无法监控另一半是否按时适量服用避孕药,也不愿意将避孕的工作完全交给男性。重要的并不是谁吃避孕药,而是谁决定吃不吃和什么时候吃药。虽然男用避孕药并不意味着一项彻底的变革,但好处在于,一对伴侣可以共同分担避孕的任务。

虽然安全有效的男用口服避孕药尚未上市,但实际上男性的合作态度才是控制生育率的决定性因素。包括避孕套、输精管结扎和体外射精等在内的大约1/3的避孕方法都要取决于男性。全世界大约有8000万男性接受了输精管结扎手术。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这个数字还将继续增加。

避孕套会中断性行为,而且如果使用不当,很可能会导致避孕失败。至于输精管结扎术,虽然目前的技术使结扎术复原变得更加容易,但这对男性而言也并不是最佳选择。

伊川教授的研究成果虽然还有待于临床实验的检验,但最终投入市场的希望还是很大的。钙调磷酸酶的抑制剂目前已经作为免疫抑制剂,用于人类药物当中。这种抑制剂有助于降低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的排异反应。面对整个科学界报以的乐观态度,科研小组坦陈,这种药物如果用于避孕,很可能毫无效果,而且产生副作用的危险非常高。

大阪大学的科研小组认为,此项新发现的主要作用在于激发制药企业开发男用避孕药的兴趣,进而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促进男女平等。莱尔特克孙迪表示,与共同享受性爱的快感一样,男女也应当共同担负起避孕的责任。目前的研究方向很多,如果能够清除阻碍研究的障碍,为男性避孕创造教育条件和意识形态环境,那么男用避孕药面世或许指日可待。将副作用降至最低同时保障可恢复性是男用避孕药投入市场之前必须攻克的两个难题。(编译/刘丽菲)

“二孩政策”致内地精子库愈加紧张

港媒称,内地“普遍两孩”政策即将落地,而一向资源紧张的精子库预料也将变得更加缺货。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1月10日报道,江西有精子库机构在过去两年半仅接待了1400多名捐精志愿者。有专家表示,不少借助精子库生下第一个孩子的夫妇有生第二胎的想法,他们已经开始来到精子库进行咨询。

《新京报》曾中国性学会常务副会长姜辉报道称,目前国家卫计委批准的精子库有21家,但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精子库的货源一直存在短缺的现象,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一精难求”的问题,许多夫妇需要排队等待1至2年。

据中国江西网报道,在捐精志愿者中,达到正式捐献条件的不足25%。例如江西省唯一一家公益人类精子库机构——隶属于南昌市医科所附属医院的江西人类精子库自2013年2月22日获准正式运行以来,接待志愿者达6000余人,但正式捐精志愿者仅有1400余人。

报道称,而自2013年6月26日以来,借助江西人类精子库的帮助,到今年5月已经出生了500多个宝宝。

什么样的人才能满足捐献条件?以江西人类精子库为例,供精者年龄需介乎20至45周岁、身高165厘米以上、无色弱色盲、高血压。

江西人类精子库医生张端军表示,现在许多人对捐精还是了解太少或者不能接受,而且为了保证精子质量,精子库对捐献的精子要求标准较高,精液的密度、活力等等都要达标才能捐献,但现代人受到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精子质量有下降趋势,因此造成了正式捐精志愿者数量偏少。

姜辉也介绍称,大约15年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一份正常的精液里,畸形精子率为15%,但现在一份精液里正常精子只有4%。

报道称,但对于不孕不育的夫妇来说,求助精子库可能是他们生育子女唯一的希望。而随着“普遍二孩”政策即将落实,有医护人员表示,有借助精子库生下第一个孩子的夫妇,已经有了用同样方法生第二胎的想法。

江西省南昌市医科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护士长薛洁表示,“单独两孩”实施后,就有一些符合条件的夫妇借助精子库生了二胎,“最近也有夫妇来咨询”。

法国人造精子获得专利:卵细胞买账吗?

培养皿真的能培育精子吗?

早在这项技术公诸于众之前,就已经有法国的研究人员这么做了,他们为此项技术申请了专利,尽管研发细节和同业审查结果还尚未公布。

法国里昂Kallistem生物技术公司的菲利普·杜兰德和玛丽海伦·皮拉德声称,他们的方法是实验中诱导人体、大鼠或是猴子的曲细精管产生成熟的精细胞。

来自日本的研究团队早在2011年就成功地在实验室造出了小鼠精细胞,但法国研究者强调说他们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人体实验的国家。经过20年的技术沉淀,他们已经能够将曲细精管中的原始生精细胞(也叫精原细胞)转变成成熟精子细胞。如果真能做到,这将是完成人造精子最后一步的第一个方法,而其他的实验室还在设法推动其中的早期过程。“整个工程就剩最关键的一部分了,”杜兰德说。

精子的72天旅程

研究者们希望能够冷冻青春期前患癌男孩的精曲小管的上皮组织,这样他们还有机会在将来某一天当上孩子他爹。因为化疗和放疗过程中能够杀死精原细胞,并且未发育到青春期的男生,是没有精子样本可冻结来供成年后利用的。

研究团队希望能够在2017年着手临床试验,但是卵细胞要是不愿意,那人造精子可真是没有卵用了。“我们必须保证实验的安全性,要合乎伦理,保证病人可以接受,而且有监管机构监督。”皮拉德说。

期间,该小组计划完善技术来提高精子产量。此方法涉及到提取曲细精小管内的悬液,是一种叫壳多糖的胶状物。把提取液置于富含营养素、维生素、激素和生长因子的培养皿中,把培养皿放置在生物反应器内。研究人员告诉我们这个过程在人体内完成需要72天时间,直到脱离曲细精小管,胶状物溶解,精子发育成熟。

干细胞研究专家们则拒绝对此项专利作出任何评论,并称他们将在技术评价上保留意见,直到团队已在业界点评杂志上发表研究成果。皮拉德很有信心地说:“我们会不遗余力地将这项技术昭告天下的。”

来源:参考消息

原标题:英媒:中国科学家研发新技术 未来或现“女性”精子

最新更新时间:03/01 15:35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