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音乐产业观察员Sam
切入正题之前,让我先来讲三个故事。
故事一
很多年前,我读大学的时候,韩流来袭,有一位学长对韩国男团爱得无法自拔,遂自己召集了一帮学弟做练习生,从中挑人组团。
在那个年代,因为没有社交媒体和自媒体,如果不签公司,个人很难自己经营一个组合,何况还是在一个三线城市?于是,这位学长的男团虽然坚持多年,到头来还是无疾而终。
故事二
很多年以后,一位朋友跟我说,她的姐们在经营一个童星养成公司,据说现在家长们都望子成星,大把大把地砸钱来培养自己的孩子,于是她姐们靠这个挣了不少钱,也没养出啥童星。我开玩笑跟她说,不如我们一起做这个生意吧?她说有点缺德。
故事三
不久前,美国纽约有个独立导演自己组了个男子组合,平均年龄才10.6岁,还成功地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认证,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男团。
这个叫Baby Boiz的组合,从歌曲、MV到话题,都有那个独立导演一首操办,并因为成功制造了“话题”,而在欧美社交网络受到关注。
这三个故事想说明什么?
首先,中国有很多年轻人梦想组建自己的偶像团体,从一线大都市到五六县小县城,也有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小童星。
其次,跟我读大学的那个年代相比,因为有了社交网络和自媒体,传播的成本越来越小,自己经营一个偶像团体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再次,如果说,在传统媒体时代,因为层层把关,一个组合需要有一定的素质才有可能获得宣传资源,而在社交媒体时代,有“话题”就够了。
这就是为什么Sunshine会突然莫名其妙闯入大众视野的原因。这样的组合,从来就没少过,如果当年我那位学长的组合也有如今社交媒体的待遇,效果大概跟Nice男团差不多,只是,他们没有那个机会,但Sunshine有,她们被丢出来,被当做话题讨论,经由社交媒体和自媒体发酵,成为大众谈资。
Baby Boiz做得比Sunshine稍微精细一点,你看Baby Boiz的MV,会觉得,虽然还是糙,但已经有点专业男团的感觉了,但他们的整体制作成本,可能只有专业男团的百分之一。
对于草民来说,这是这个时代的一个“恩惠”:技术门槛大大降低,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普通人(或小团队)可以用尽可能少的成本去完成完成一些过去需要依靠大公司才能完成的任务。
反正,“走红”变得越来越容易。
对于TFBOYS这样的已经通过市场检验的偶像团体同样如此,在没有微博和UGC视频平台的年代,你很难想象这样的组合能出头——想想看当年的“中国力量”混得多么辛苦。(知道这个名字的都不年轻了。。帮大家回忆一下,看下图)
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最近几年偶像团体蜂拥而至的原因。我们大概整理了一下过去五年来成军的一些新团,还不少呢。(如果把至上励合和MIC男团这样的老团都算入内,总数超过30支)
解释一下,所谓“话题团”,个人认为并不是正式的商业产品,而只是作为社交媒体话题存在。
仔细观察这些组合的背景,你会发现这么几个“多样化”:
-
传播渠道的多样化:直播平台(如1931)、电视综艺(如X-FIRE)、网络节目(如Miss Like)、网游(如BOX.COM),还有走主旋律渠道的。(如56朵花组合)
-
幕后公司的多样化:有天娱、乐华这样的知名娱乐公司,有酷狗、爱奇艺这样的互联网公司,更多的是一些不太知名的公司。包括TFBOYS,在他们走红之前,你听说过“时代俊峰”吗?
-
出道方式的多样化:有中日合作的(如SHN48),有中韩合作的(如UNIQ),有节目养成的(如蜜蜂少女队),还有传统练习生模式的(如fresh)。
这些组合基本上囊括了网民喜闻乐见的各种渠道,电视综艺、网络节目、游戏、直播,几乎每一个娱乐渠道可以催生出自己的偶像经济。不仅如此,你上网搜索“偶像招募”,你会发现,还有大量的男女团正在孵化中。
从某种程度上说,青春组合进入了“众创时代”。“众创时代”的最大特点是门槛低,技术门槛低、孵化门槛低、传播的门槛也低。互联网的便利性降低了组合培养的成本,孵化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
可以想象,在“众创”的大环境下,未来的一两年内,会有更多的偶像团体涌现,五年内甚至有可能出现“百团大战”的盛况,竞争将会十分残酷。
新音乐产业观察独家稿件,如果您一定要转载请署名并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