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文化产业新闻 金小碗
在过去这一跌宕起伏的特殊年份里,人们的生活也随全球瘟疫大流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手机里的健康码成为了同身份证一般重要的通行令,口罩开始成为嵌在脸上的“面具”......而除了这些,还有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悄无声息地改变了我们习惯的生活方式。
今天,文化产业新闻就带您来盘点,在过去的一年中,为我们的衣食住行带来改变的那些小细节!
“不讲武德”的社区团购,关停了无数菜市场
“网上买的水果蔬菜,哪有自己亲眼看到摸到的好?”
在过去,每当向家庭主妇们提起“社区团购”,往往会收到这样充满质疑的回答。
但没人想到,一场疫情之后,“社区团购”居然以一种“不得已”的姿态成为了买菜届的香饽饽。曾经并不看好的互联网巨头们蜂拥挤进赛道,滴滴、美团、拼多多、阿里迅速集结短兵相接——
拼多多的多多买菜定位便宜实惠的社区团购平台,模式上主打的是“线上预订+次日送站+站点自提”。凭借其农产品上行的战略优势,通过集中采购的优势降低成本,直接触达消费者;美团买菜主打前置仓自营模式,侧重自我管理,同时也依托了平台独特的配送系统建立优势。
除了直接运营,也有公司选择以投资方式切入这一领域。阿里投资了十荟团,而腾讯投资兴盛优选,京东一进场就豪掷7亿美元。
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以这样的方式打通一向难以触及的“下沉市场”,是一件再欣喜不过的大好事。
而随着头部平台“补贴战”的打响,曾对网购嗤之以鼻的60后、70后们,则在“1分钱1个橘子”、“9毛钱1颗大白菜”、“8块5毛钱30个鸡蛋”的诱惑下主动扛起了“团长”的重任,成为了踊跃的“羊毛党”。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上半年中国社区团购行业专题研究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2020年社区团购市场规模预计会达到720亿元。到2022年,中国社区团购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元级别。
可以想见,在互联网巨头打响的价格战、折扣战和C2M直采模式的日益成熟下,未来团购可能会成为社区居民购买日用生鲜的主流途径。
但俗话说,凡事都有两面性。“团长”这一新兴“岗位”奶活了很多待业在家的宝妈、退休大婶、乃至很多社区小卖部,但与此同时,菜市场里菜贩们的日子也变得尤为艰难。这一现象的出现也引发了社会公众对于“资本巨头逼死菜场小贩”的热议。
当时代的车轮轰轰碾过,社区团购将会走向何方,仍有待市场考验。
疫情关上了博物馆的大门,却打开了“云展览”的窗
在封闭隔离的日子里,社区团购解决了人们物质生活的难题。而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则是靠线上的“云展览”得到满足。
在多地文博机构闭馆歇业的情况下,“云展览”迅速进入公众视野,“云游博物馆”成了博物馆界的热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很多处于闭馆状态的博物馆利用“云端”发布馆藏、介绍展览、开设网上展厅等,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据初步统计,全国博物馆春节期间共上线展览2000余项,1300余家博物馆开放在线展览。
除此之外,在线直播,成为“云游博物馆”的又一热门方式。黄河沿线九省博物馆在直播平台亮出“镇馆之宝”,开展“云探国宝”在线直播活动,3天9场共计530分钟的直播,吸引了1253万网友的围观;中国国家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良渚博物院、苏州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敦煌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馆、中国蔬菜博物馆等八大知名博物馆集体上线“云展览”,吸引千万人次观看。
吸粉之余,博物馆直播的带货能力也颇为可观。同样在3月1日,苏州博物馆在直播间开启第二次直播。这次直播共计吸引125万观看流量、33万人观看。苏州博物馆两场直播共计吸引193万观看流量,共计58万人观看,相当于苏州博物馆近3个月的观众量,当天文创产品成交额较往日翻了4倍。
对于一向“保守”的文博行业来说,这一变化可谓是既救火又提速。不仅实现了闭馆期间的“自给自足”,还搭乘上5G、VR等高新技术的快车,加快了智慧博物馆的探索进程。
总而言之,对于文博行业来说,不论是疫情倒逼下的“危中寻机”,还是拥抱新时代的“技术机遇”,全国博物馆都在云上积极拓展,打造“2.0版”艺术展馆。
这次,文物们终于在“云”上活起来了。
共享充电宝集体涨价,“比充特斯拉都贵”
除了疫情与隔离带来的改变,还有一些“小事”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
冷清的商场、电影院以及各色餐饮休闲场所在常态化的管控下恢复了往昔的热闹,可我们却震惊地发现——
共享充电宝,怎么统统涨价了??
过去充一两个小时只扣两三块钱,遇到平台优惠甚至不用付钱;而如今不管使用哪家充电宝,一小时都至少要付出3块钱。吃个饭、看个电影的功夫,共享充电宝的扣款可能就会飙到10元以上。
而在某些旅游景区,共享充电桩还会再涨一档,5元、6元一小时成为常态。
这个价格究竟有多离谱?
有媒体把它和使用普通220V家庭充电桩的特斯拉做了对比。
使用21700电池的特斯拉Model 3,其标准版和长续航版电池容量分别为55kWh和75kWh,充满大概需要50或70度左右。
按照北京市国家电网家用充电桩电费标准0.4733元/度(无阶梯电价)计算,使用家庭充电桩,55kWh车型充满一次电费用约为26元,75kWh车型费用约为32元。
如果是使用公共充电桩,所需费用大概是家用充电桩的约2倍。
Model 3能最高支持32A的电流,功率7KW,换算1小时充电里程约45km,标准版和长续航版充满一次电所花时间大约10~13小时,每小时所用电费2.6元左右。
由此可见,使用共享充电宝的平均价格,已经超过了在家给特斯拉充电的价格,几乎等于使用公共充电桩的价格。如果按照实际充电容量计算,共享充电宝的价格相比特斯拉更是贵出天际。
但问起究竟是谁给了平台们涨价的勇气,答案还是我们懒人自己。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上半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发展专题研究报告》显示:尽管受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预计达到2.29亿人,是2017年用户人数的两倍。
当人们习惯了大街小巷随手就能获得的即时充电装置,又有谁想要天天随身携带砖头一样厚的自用充电宝呢?
院线电影“窗口期”缩短,大片隔周就能用ipad看了
去年大年初一,《囧妈》转战网播被影视圈集体唾骂的场景还记忆犹新。
但经过漫长的“冰河世纪”,电影院虽回来了,却有些东西被悄悄改变了。
观众期待度很高的《妙先生》(《大护法》姐妹篇)上线一周就转向网络,以单片付费的形式播放。
而在去年下半年的电影市场中,这并不是个偶然现象。越来越短的窗口期,似乎成为了亟待复苏的电影产业恢复元气的必经之路。
处在贺岁档的《赤狐书生》靠哈尼克孜的美貌与陈立农李现的社会主义兄弟情霸占了好几天的热搜,可上线两周就转向了网络平台。
有乔杉、彭昱畅联袂出演的喜剧《沐浴之王》也同样如此,虽然体量与制作成本依旧不低,但上映刚满20天就在网络平台匆匆上线。
中国如此,美国更甚。
2020年12月4日凌晨,全球最大的影视娱乐制作公司华纳兄弟宣布了一项震惊好莱坞的操作,2021年上映的17部院线影片,在上映当天将同步流媒体HBOMax同步上线。
这也意味着,华纳单方面撕毁了与院线方签订的窗口期合约。不过,华纳方面也强调,这种发行方式只针对2021年。
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情况下,选择网播实现迅速回款似乎是整个电影产业的无奈之举,但事实却是,无论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内,窗口期不断缩短趋近为零已经成为大势。
不过,对于窗口期缩短的问题,一些行业人士的反对态度很坚决。去年两会期间,16位文艺界委员联名递交了关于推动中国电影产业转型升级的提案,其中提及亟需制定窗口期规则,对电影在影院下线后进入电视和流媒体平台等发行渠道,探索建立科学可行的窗口。
但对于在院线市场生命力较短的中小体量影片而言,无缝网播或是院网同步播出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影片收益,大部分片方绝不会拒绝这种诱惑。
完全取缔!以后再也不能在互联网存钱了
2020年,有些改变是时代的大势所趋,而有些却是政策铁拳“虽迟但到”。
随着蚂蚁集团被有关部门约谈整改,风头正盛的互联网存款产品一夜之间在各大平台“消失”了。
就在昨天,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银行不得通过非自营网络平台开展定期存款和定活两便存款业务,包括但不限于由非自营网络平台提供营销宣传、产品展示、信息传输、购买入口、利息补贴等服务。
这也就意味着,金融消费者不再能通过支付宝、腾讯理财通、京东金融、度小满金融等平台购买一度火爆的互联网存款产品。
虽然有些网友会调侃说“以后存钱又变麻烦了”“开年错过一个亿”,但实际上,这项新规的出现恰恰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通知指出,商业银行通过非自营网络平台开展存款业务,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风险隐患,涉嫌违反相关监管规定和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相关要求,突破地方法人银行经营区域限制,并且非自营网络平台存款产品稳定性较差,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也带来挑战。
虽然在发展初期,互联网存款产品因为崭新的形式发展迅猛,但仍处于国家金融的监管范围之外,野蛮生长之后,泡沫总会消散,而铁拳也终会落下。
让人戒掉奶茶的,居然是纸吸管
2020年,我们告别的不仅仅是糟糕的记忆,还有从小用到大的塑料吸管。
2020年1月,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明确到2020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本以为是一个平平无奇的“限塑令”,却差点让整个奶茶市场陷入崩坏。
因为禁止使用塑料吸管,目前coco、蜜雪冰城、喜茶等知名奶茶品牌都采用了环保材质的纸吸管。
喝奶茶如同吃纸的口感让很多奶茶爱好者成功“戒断”,而针对纸吸管在奶茶中“融化了”“碎了”“断了”的吐槽也层出不穷。
这可能是今年,人们最不愿面对的“新变化”。
但“禁塑令”之下,纸吸管对于商家来说的确是如今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如何实现“环保”与“口感”之间的平衡,也将会是奶茶行业要面临的新问题。
结语
从2020到2021,一次次的创新变革正不断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变革的过程或长或短、或悲壮、或振奋,有时也让人啼笑皆非。但能确定的是,正是这般细微的变化,丰富着我们的衣食住行,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轨迹。
今天为您介绍的6个小细节,您注意到了几个?在平时的生活中,您又观察到了哪些小变化呢?
部分资料来源:Vista看天下、券商中国、36氪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