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十三五”丨2020年海南11个重点园区新增注册企业2万余家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十三五”丨2020年海南11个重点园区新增注册企业2万余家

“重点园区是自贸港经济活动的主战场,是市场主体的承载地,是产业链衔接的最前沿。”

文丨马丽娜

2021年1月17日,海南省新闻办公室召开了主题为“重点园区成为自贸港建设重大功能平台”——“十三五”建设发展辉煌成就系列的第七场新闻发布会,会上主要介绍“十三五”期间海南各重点园区发展情况。

“十三五”建设发展辉煌成就系列的第七场新闻发布会现场 图片来源:马丽娜/摄

据了解,截至2020年6月,海南省省级产业园区共有20909家企业入驻,实现营业收入1541.97亿元,同比增长27.2%,实现税收179.93亿元,占全省税收的36.1%。初步统计,2020年,11个重点园区新增注册企业2万余家。

“重点园区是自贸港经济活动的主战场,是市场主体的承载地,是产业链衔接的最前沿。”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吕先志表示,“十三五”期间,重点园区创新优化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各类市场主体加速集聚,园区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产城融合度不断提升,园区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江东新区:多项年度任务超额完成,市场主体显著增长

2020年,江东新区蹄疾步稳加快开发建设,抢抓自贸港机遇,多项年度任务超额完成,12项首单业务突破。全年实现固投24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25.7%,64个新建项目100%开工,续建及新建项目115个,累计完工23个。

2020年,江东新区全年签署意向合同金额341.7亿元,全口径利用外资14.1亿美元,完成年度目标的282%。全年签约落地总部企业27家,累计拿地企业11家、正在挂地3块,达产后预计年营收959亿元,年纳税56亿元。离岸新型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初步建成,首单新型离岸贸易落地;国际能源交易中心2020年实现交易额1100亿元,成为海南自贸港首个突破千亿元大关的交易场所。临空经济区签约项目29个,国内公务机头部企业签约9家,国内排名前20的融资租赁企业全部完成对接,其中7家签约;高端制造产业园、消费精品制造产业园、珠宝首饰产业园同步推进。

同时,在这一年,江东新区从产业创新突破等方面多领域多维度提出改革举措,实现全面取消施工图审查、工程领域14个事项“秒批”、9项区域评估代单项评估等全国领先改革举措;推出取消水土保持补偿费缴纳、多评合一、简化公示和专家评审程序、取消招采代理等全省首创改革举措,工程审批时限压缩80%,营商环境考核全市排名第一。全年新增市场主体8557家,其中《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后新增市场主体6775家。

洋浦先行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逆势增长

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红利的驱动下,洋浦产业迅速发展,2020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逆势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从上半年下降5.7%转为全年预计正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上半年下降5%转为全年正增长15.3%。固定资产投资从上半年下降28.4%转为全年正增长91.4%,港口吞吐量增长13%;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100万标箱,增长44%。2020年共推进了106个总投资149.2亿元政府投资项目和34个总投资679亿元社会投资项目建设,形成竣工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压茬推进的良好态势。

同时,《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后,洋浦保税港区率先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进出口管理制度。以“中国洋浦港”为船籍港的国际船舶达21艘,完成保税油加注10万余吨。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科技成果推动多产业协调发展

一直以来,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重点发展深海和南繁科技,同步探索高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开放共享科技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教育、科研、产业协同发展。

发展期间,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依托各类科研主体,全面推进共建共享的深海领域关键实验平台建设。主要建设船舶安全与智慧航运、深远海土木工程与岛礁安全防护、深海资源探测与开发利用技术等九大实验室;与中科院深海所按1:1经费配比共同投入,联合打造深海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在南山港建设共享共用实验厂房,委托中科院深海所,采取短期租赁方式开展运营,目前已为中国海大、深海所、上海交大、中船710所等科研机构、高校的深海科考团队提供服务;联合中国海洋大学建设海洋物理模拟、海洋观测技术以及生化类共26个教学共享实验室,保障入驻研究生教学培养工种业创新要素优化配置平台;依托浙大和中国农大,建立南繁公共实验平台,为南繁领域共性化科学研究提供高标准科研平台,积极发展国家南繁科研服务搭建示范信息服务平台和崖州区大数据基础服务平台,启动“单元化科研专用农田建设标准”编制设计。与海垦南繁集团和三亚市农投集团共同出资成立南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搭建南繁农业用地流转平台。

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首个制度集成创新园区

2020年,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进口特许药械品种超过110种,可用抗肿瘤新药、罕见病药达100种。瑞普替尼成为首个实现带药出园使用的进口特许药品。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普拉提尼在乐城先行区实现美国之外的全球首例应用。

同时,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针对医疗机构设立精简审批环节,改串联受理为并联办理,出台“两证一批复同发”制度创新做法,特许药械审批时限从平均27天压缩到3-7天。目前,乐城先行区医疗机构共获批准使用临床急需进口特许医疗器械75批次103个品种3966套,临床急需特许进口药品156批次27个品种32个品规;初步实现医疗技术、装备、药品与国际先进水平“三同步”。截至目前,在乐城使用的创新药械现在已经达到130种,抗肿瘤新药、罕见病药实现从0到100的突破,超过300种未在国内上市的创新药械常年在乐城参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十三五”丨2020年海南11个重点园区新增注册企业2万余家

“重点园区是自贸港经济活动的主战场,是市场主体的承载地,是产业链衔接的最前沿。”

文丨马丽娜

2021年1月17日,海南省新闻办公室召开了主题为“重点园区成为自贸港建设重大功能平台”——“十三五”建设发展辉煌成就系列的第七场新闻发布会,会上主要介绍“十三五”期间海南各重点园区发展情况。

“十三五”建设发展辉煌成就系列的第七场新闻发布会现场 图片来源:马丽娜/摄

据了解,截至2020年6月,海南省省级产业园区共有20909家企业入驻,实现营业收入1541.97亿元,同比增长27.2%,实现税收179.93亿元,占全省税收的36.1%。初步统计,2020年,11个重点园区新增注册企业2万余家。

“重点园区是自贸港经济活动的主战场,是市场主体的承载地,是产业链衔接的最前沿。”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吕先志表示,“十三五”期间,重点园区创新优化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各类市场主体加速集聚,园区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产城融合度不断提升,园区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江东新区:多项年度任务超额完成,市场主体显著增长

2020年,江东新区蹄疾步稳加快开发建设,抢抓自贸港机遇,多项年度任务超额完成,12项首单业务突破。全年实现固投24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25.7%,64个新建项目100%开工,续建及新建项目115个,累计完工23个。

2020年,江东新区全年签署意向合同金额341.7亿元,全口径利用外资14.1亿美元,完成年度目标的282%。全年签约落地总部企业27家,累计拿地企业11家、正在挂地3块,达产后预计年营收959亿元,年纳税56亿元。离岸新型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初步建成,首单新型离岸贸易落地;国际能源交易中心2020年实现交易额1100亿元,成为海南自贸港首个突破千亿元大关的交易场所。临空经济区签约项目29个,国内公务机头部企业签约9家,国内排名前20的融资租赁企业全部完成对接,其中7家签约;高端制造产业园、消费精品制造产业园、珠宝首饰产业园同步推进。

同时,在这一年,江东新区从产业创新突破等方面多领域多维度提出改革举措,实现全面取消施工图审查、工程领域14个事项“秒批”、9项区域评估代单项评估等全国领先改革举措;推出取消水土保持补偿费缴纳、多评合一、简化公示和专家评审程序、取消招采代理等全省首创改革举措,工程审批时限压缩80%,营商环境考核全市排名第一。全年新增市场主体8557家,其中《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后新增市场主体6775家。

洋浦先行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逆势增长

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红利的驱动下,洋浦产业迅速发展,2020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逆势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从上半年下降5.7%转为全年预计正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上半年下降5%转为全年正增长15.3%。固定资产投资从上半年下降28.4%转为全年正增长91.4%,港口吞吐量增长13%;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100万标箱,增长44%。2020年共推进了106个总投资149.2亿元政府投资项目和34个总投资679亿元社会投资项目建设,形成竣工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压茬推进的良好态势。

同时,《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后,洋浦保税港区率先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进出口管理制度。以“中国洋浦港”为船籍港的国际船舶达21艘,完成保税油加注10万余吨。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科技成果推动多产业协调发展

一直以来,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重点发展深海和南繁科技,同步探索高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开放共享科技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教育、科研、产业协同发展。

发展期间,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依托各类科研主体,全面推进共建共享的深海领域关键实验平台建设。主要建设船舶安全与智慧航运、深远海土木工程与岛礁安全防护、深海资源探测与开发利用技术等九大实验室;与中科院深海所按1:1经费配比共同投入,联合打造深海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在南山港建设共享共用实验厂房,委托中科院深海所,采取短期租赁方式开展运营,目前已为中国海大、深海所、上海交大、中船710所等科研机构、高校的深海科考团队提供服务;联合中国海洋大学建设海洋物理模拟、海洋观测技术以及生化类共26个教学共享实验室,保障入驻研究生教学培养工种业创新要素优化配置平台;依托浙大和中国农大,建立南繁公共实验平台,为南繁领域共性化科学研究提供高标准科研平台,积极发展国家南繁科研服务搭建示范信息服务平台和崖州区大数据基础服务平台,启动“单元化科研专用农田建设标准”编制设计。与海垦南繁集团和三亚市农投集团共同出资成立南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搭建南繁农业用地流转平台。

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首个制度集成创新园区

2020年,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进口特许药械品种超过110种,可用抗肿瘤新药、罕见病药达100种。瑞普替尼成为首个实现带药出园使用的进口特许药品。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普拉提尼在乐城先行区实现美国之外的全球首例应用。

同时,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针对医疗机构设立精简审批环节,改串联受理为并联办理,出台“两证一批复同发”制度创新做法,特许药械审批时限从平均27天压缩到3-7天。目前,乐城先行区医疗机构共获批准使用临床急需进口特许医疗器械75批次103个品种3966套,临床急需特许进口药品156批次27个品种32个品规;初步实现医疗技术、装备、药品与国际先进水平“三同步”。截至目前,在乐城使用的创新药械现在已经达到130种,抗肿瘤新药、罕见病药实现从0到100的突破,超过300种未在国内上市的创新药械常年在乐城参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