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激素婴儿霜被立案,“消字号”膏霜集体面临下架、整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激素婴儿霜被立案,“消字号”膏霜集体面临下架、整顿

消字号膏霜产品的隐患,是时候该“消”了。

文|化妆品财经在线CBO 彭适

1月18日,漳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发布了《关于“欧艾抑菌霜”事件调查处置进展情况的通报》。

通报指出,根据目前产品检测结果和调查情况,欧艾婴童健康护理用品有限公司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涉嫌犯罪。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并对相关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卫健部门依法吊销涉案企业《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吊销涉案企业营业执照。

就在昨晚,《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从另一个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婴亲霜“戒之馆”品牌京东自营旗舰店客服处得知,接广东省卫生部门停止销售“消字号”膏霜产品行业整顿通知后,该店已下架“消字号”产品进行配合。

“大头娃娃”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国家层面出手,行业整顿已刻不容缓。

01“消字号”膏霜开始下架、整顿

近两日,漳州市卫健委官网连发两则通报,先是确认召回的涉事产品“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和“开心森林一抹舒宝宝皮肤抑菌霜”含有激素氯倍他索丙酸酯,企业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再是通报涉事公司欧艾婴童健康护理用品有限公司已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随着“大头娃娃”事件的发酵,越来越多“消字号”婴幼儿霜“爆雷”,掀开了消字号婴幼儿产品隐患的冰山一角。

1月13日晚,云南省西双版纳的申女士称,不满一岁的女儿自出生后涂抹了一款名为“戒之馆婴亲霜”的产品,出现脸部肿大、多毛、发育迟缓等症状。据悉,该产品是一款热销宝妈圈的“网红”宝宝霜,来自广州一家公司。

随后,广东省卫生监督所法制稽查科一名工作人员回应澎湃新闻,收到相关举报后,已联合广州市相关部门前往厂家检查。“具体是不是跟(面霜)有关系,还需要调查。”

据南方日报报道,“戒之馆婴亲霜”已售出超141万件,但屡屡被消费者投诉“虚假宣传”“激素超标”,拿的是消字号产品许可证,产品却宣称“一瓶在手轻松救急”,并在电商平台上入选“优选婴童润肤乳榜”前十品牌。

1月18日晚间,《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从“戒之馆”品牌京东自营旗舰店客服得知,“因近期对‘消字号’产品负面舆论巨大,接省卫生部门停止销售消字号膏霜产品,行业整顿的通知,决定自即日起下架本店消字号产品进行配合,另本品牌已加快产品升级(目前升级的妆字号产品在备案申请流程中)。”

该客服还不断回复同一段话,称“目前相关部门已对产品进行抽检,待结果出来后,会统一给广大消费者一个满意的答复”。

“戒之馆”下架“消字号”产品并不是个例。

一位宝妈也告诉记者,事件发生后,她在各大电商平台搜索“婴儿抑菌霜”“婴儿止痒膏”等关键词,发现不少平时销量较高的产品已经下架。

《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随机咨询了几家网店,和“戒之馆”一样,有网店表示正按当地卫生部门整顿要求,下架“消字号”产品。

不过,记者也发现,仍有网店在销售“消字号”婴幼儿膏霜,但客服的话术显然已“收敛”,开始强调产品“只能小范围局部使用”。

02“名不正言不顺”的存在

这一次,“激素添加”问题出现在婴幼儿产品中,踩到了众多宝妈宝爸的“命门”,引发全民关注。

事实上,“消字号”的乱象由来已久,且不止涉及到婴幼儿的皮肤护理,成人也难以幸免。

两年前,江西省永丰“消字号”药膏就已经登上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该刊报道称,永丰生产的“神夫草抑菌乳膏”添加激素。

不同于“妆字号”, “消字号”产品许可证发放与管理仅由省级以下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审批时间短、费用低,检测指标主要为杀菌作用。《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明确表示,消毒产品禁止使用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激素等物料。

按照《消毒产品分类目录》,消毒剂生产类别分为粉剂、片剂、颗粒剂、液体、喷雾剂、凝胶消毒剂等6类。而现在大多数网店宣称的“药膏”“面霜”“膏霜”等类别,实则并不在其中。

同时,《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也明确规定,未列入消毒产品目录的产品不得标注与消毒产品管理有关的卫生许可证明编号。

也就是说,所谓的“消字号”膏霜不仅不算“消毒产品”,更是“名不正言不顺”。

不仅如此,“消字号”膏霜的违规宣传,可以说遍地皆是。

《消毒管理办法》规定,消毒产品的标签(含说明书)和宣传内容必须真实,不得出现或暗示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同时,《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规定,消毒产品标签及说明书禁止标注以下内容:抗(抑)菌剂产品禁止标注高效、无毒、灭菌、抗炎、消炎等内容。

但在电商平台,《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注意到,大多数“消字号”膏霜仍在宣称或暗示可“治疗(缓解)肌肤红疹、水泡、皮癣、瘙痒等”,且大多数产品还会强调自身是“草本配方”“无添加”。

03“黑心”厂家“花式”滥用

“大头娃娃事件后,不少媒体报道消字号门槛低,其实从法规源头来看,消字号产品的门槛并非很低。”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该人士指出,现在,化妆品备案已经转成告知性备案,重事后监管,而消字号产品生产前首先要有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申请该许可证需要审核现场条件、生产能力,上市前需要进行卫生安全评价备案,审核配方、产品的安全性。

“如果企业提报的资料都是真实的,从法规源头来看,消字号产品的备案过程是具有一定保障的。”该人士强调。

而“消字号”产品之所以被诟病门槛较低,是被“黑心”厂家滥用所致。

“企业备案环节只需自行寻找认证机构、自行邮寄样本,最终只将结果提供给地方卫健部门,不排除有企业利用假样本蒙混过关。”上述人士表示。

记者也了解到,“消字号”产品的许可认证审批相对比“妆字号”更简单,由地方卫生健康部门执行,时间一般仅需1个月,检测指标主要是杀菌作用。也就是说,部分“消字号”产品通过打政策擦边球,在审批流程上走了捷径。

另一位所谓“消字号代办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相比“消字号”,“妆字号”对不少成分有一定的限制,但“‘消字号’对成分没有什么限制”,而且“‘消字号’批在公司名下,是永久使用的”。

记者发现,“消字号”产品的激素检测方法中包含的激素种类相对“妆字号”也比较少。目前,《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规定了1388项禁用组分,包括了63种激素的测定方法。对于“消字号”产品,2020年发布的国家标准《消毒剂原料清单及禁限用物质》规定了消毒剂配方中的禁限用物质,针对激素类禁用组分,包括了6种激素的测定方法。

更有甚者,会直接标注虚假许可证号,以蒙混过关。这些产品通常会被监管部门认为是“虚假标注产品”或者“无证生产的消毒产品”,而两者的罚则是: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感染性疾病暴发的,可以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当生产企业所面对的风险成本较低,而获益较大时,“消字号”自然成了黑心厂家眼中“商机”。甚至有三甲医院的皮肤科医生公开指责,“为了效果好,在一些‘消字号’产品中添加激素已经是业内皆知的秘密。”

04“升级”妆字号 也误导不了消费者

“大头娃娃”事件不仅暴露出“消字号”产品的种种乱象,更让消费者开始对各类婴儿护肤品产生“不信任”。

“此次事件虽涉及的不是‘妆字号’的产品,而是‘消字号’的产品,但很多消费者并非专业人士,无法区分这两类产品的差异,对于婴幼儿护肤市场肯定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业内知名婴童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

记者也看到,目前,在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有不少家长给@老爸评测留言,咨询自家宝宝日常在用的婴儿霜是否安全。

上述负责人也表示,在其品牌线上旗舰店,个别消费者会咨询产品的安全问题,但“我们线上旗舰店的客服人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会告知消费者如何正确地选择婴幼儿产品并使用。”

另一方面,上文提到的“戒之馆”品牌方面表示,“已加快产品升级,目前升级的‘妆字号’产品在备案申请流程中。”

这种“另辟蹊径”的打法是否行得通呢?又会给婴童护理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我们认为这种转化,对婴幼儿护肤市场的影响相对有限。”上述知名婴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法规的角度,“消字号”和“妆字号”适用的法规体系是不一样的,并不是所有的“消字号”产品都可以申请“妆字号”,消字号所应用的有效成分和妆字号可用的成分并不完全重叠,在产品切换上其实还是有待商榷的。

而从产品宣传推广的角度,“妆字号”的产品有着严格的宣称要求,尤其是新条例实施后的配套法规文件,明确了各种功效宣称的证明要求,对于婴幼儿护肤产品的宣称与宣传有着严格的措辞要求,非化妆品类宣称已被严格控制。“即使产品做了切换,也不应当误导市场。”该人士强调。

该人士认为,此次整顿后,市场监管会更加严格,消费者也会更加理性地为孩子选择产品,这将给“妆字号”的婴幼儿护理产品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同时,也会带给一直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生产销售婴幼儿产品的企业更多的机会,对规范与净化婴幼儿护肤市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这一次,由“大头娃娃”事件引发的质量风波还在持续中,多地出手整治,将进一步打破头顶“消字号”旗号生产功效膏霜企业们试图逃避监管的幻想。消字号膏霜产品的隐患,是时候该“消”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激素婴儿霜被立案,“消字号”膏霜集体面临下架、整顿

消字号膏霜产品的隐患,是时候该“消”了。

文|化妆品财经在线CBO 彭适

1月18日,漳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发布了《关于“欧艾抑菌霜”事件调查处置进展情况的通报》。

通报指出,根据目前产品检测结果和调查情况,欧艾婴童健康护理用品有限公司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涉嫌犯罪。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并对相关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卫健部门依法吊销涉案企业《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吊销涉案企业营业执照。

就在昨晚,《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从另一个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婴亲霜“戒之馆”品牌京东自营旗舰店客服处得知,接广东省卫生部门停止销售“消字号”膏霜产品行业整顿通知后,该店已下架“消字号”产品进行配合。

“大头娃娃”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国家层面出手,行业整顿已刻不容缓。

01“消字号”膏霜开始下架、整顿

近两日,漳州市卫健委官网连发两则通报,先是确认召回的涉事产品“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和“开心森林一抹舒宝宝皮肤抑菌霜”含有激素氯倍他索丙酸酯,企业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再是通报涉事公司欧艾婴童健康护理用品有限公司已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随着“大头娃娃”事件的发酵,越来越多“消字号”婴幼儿霜“爆雷”,掀开了消字号婴幼儿产品隐患的冰山一角。

1月13日晚,云南省西双版纳的申女士称,不满一岁的女儿自出生后涂抹了一款名为“戒之馆婴亲霜”的产品,出现脸部肿大、多毛、发育迟缓等症状。据悉,该产品是一款热销宝妈圈的“网红”宝宝霜,来自广州一家公司。

随后,广东省卫生监督所法制稽查科一名工作人员回应澎湃新闻,收到相关举报后,已联合广州市相关部门前往厂家检查。“具体是不是跟(面霜)有关系,还需要调查。”

据南方日报报道,“戒之馆婴亲霜”已售出超141万件,但屡屡被消费者投诉“虚假宣传”“激素超标”,拿的是消字号产品许可证,产品却宣称“一瓶在手轻松救急”,并在电商平台上入选“优选婴童润肤乳榜”前十品牌。

1月18日晚间,《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从“戒之馆”品牌京东自营旗舰店客服得知,“因近期对‘消字号’产品负面舆论巨大,接省卫生部门停止销售消字号膏霜产品,行业整顿的通知,决定自即日起下架本店消字号产品进行配合,另本品牌已加快产品升级(目前升级的妆字号产品在备案申请流程中)。”

该客服还不断回复同一段话,称“目前相关部门已对产品进行抽检,待结果出来后,会统一给广大消费者一个满意的答复”。

“戒之馆”下架“消字号”产品并不是个例。

一位宝妈也告诉记者,事件发生后,她在各大电商平台搜索“婴儿抑菌霜”“婴儿止痒膏”等关键词,发现不少平时销量较高的产品已经下架。

《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随机咨询了几家网店,和“戒之馆”一样,有网店表示正按当地卫生部门整顿要求,下架“消字号”产品。

不过,记者也发现,仍有网店在销售“消字号”婴幼儿膏霜,但客服的话术显然已“收敛”,开始强调产品“只能小范围局部使用”。

02“名不正言不顺”的存在

这一次,“激素添加”问题出现在婴幼儿产品中,踩到了众多宝妈宝爸的“命门”,引发全民关注。

事实上,“消字号”的乱象由来已久,且不止涉及到婴幼儿的皮肤护理,成人也难以幸免。

两年前,江西省永丰“消字号”药膏就已经登上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该刊报道称,永丰生产的“神夫草抑菌乳膏”添加激素。

不同于“妆字号”, “消字号”产品许可证发放与管理仅由省级以下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审批时间短、费用低,检测指标主要为杀菌作用。《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明确表示,消毒产品禁止使用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激素等物料。

按照《消毒产品分类目录》,消毒剂生产类别分为粉剂、片剂、颗粒剂、液体、喷雾剂、凝胶消毒剂等6类。而现在大多数网店宣称的“药膏”“面霜”“膏霜”等类别,实则并不在其中。

同时,《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也明确规定,未列入消毒产品目录的产品不得标注与消毒产品管理有关的卫生许可证明编号。

也就是说,所谓的“消字号”膏霜不仅不算“消毒产品”,更是“名不正言不顺”。

不仅如此,“消字号”膏霜的违规宣传,可以说遍地皆是。

《消毒管理办法》规定,消毒产品的标签(含说明书)和宣传内容必须真实,不得出现或暗示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同时,《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规定,消毒产品标签及说明书禁止标注以下内容:抗(抑)菌剂产品禁止标注高效、无毒、灭菌、抗炎、消炎等内容。

但在电商平台,《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注意到,大多数“消字号”膏霜仍在宣称或暗示可“治疗(缓解)肌肤红疹、水泡、皮癣、瘙痒等”,且大多数产品还会强调自身是“草本配方”“无添加”。

03“黑心”厂家“花式”滥用

“大头娃娃事件后,不少媒体报道消字号门槛低,其实从法规源头来看,消字号产品的门槛并非很低。”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该人士指出,现在,化妆品备案已经转成告知性备案,重事后监管,而消字号产品生产前首先要有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申请该许可证需要审核现场条件、生产能力,上市前需要进行卫生安全评价备案,审核配方、产品的安全性。

“如果企业提报的资料都是真实的,从法规源头来看,消字号产品的备案过程是具有一定保障的。”该人士强调。

而“消字号”产品之所以被诟病门槛较低,是被“黑心”厂家滥用所致。

“企业备案环节只需自行寻找认证机构、自行邮寄样本,最终只将结果提供给地方卫健部门,不排除有企业利用假样本蒙混过关。”上述人士表示。

记者也了解到,“消字号”产品的许可认证审批相对比“妆字号”更简单,由地方卫生健康部门执行,时间一般仅需1个月,检测指标主要是杀菌作用。也就是说,部分“消字号”产品通过打政策擦边球,在审批流程上走了捷径。

另一位所谓“消字号代办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相比“消字号”,“妆字号”对不少成分有一定的限制,但“‘消字号’对成分没有什么限制”,而且“‘消字号’批在公司名下,是永久使用的”。

记者发现,“消字号”产品的激素检测方法中包含的激素种类相对“妆字号”也比较少。目前,《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规定了1388项禁用组分,包括了63种激素的测定方法。对于“消字号”产品,2020年发布的国家标准《消毒剂原料清单及禁限用物质》规定了消毒剂配方中的禁限用物质,针对激素类禁用组分,包括了6种激素的测定方法。

更有甚者,会直接标注虚假许可证号,以蒙混过关。这些产品通常会被监管部门认为是“虚假标注产品”或者“无证生产的消毒产品”,而两者的罚则是: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感染性疾病暴发的,可以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当生产企业所面对的风险成本较低,而获益较大时,“消字号”自然成了黑心厂家眼中“商机”。甚至有三甲医院的皮肤科医生公开指责,“为了效果好,在一些‘消字号’产品中添加激素已经是业内皆知的秘密。”

04“升级”妆字号 也误导不了消费者

“大头娃娃”事件不仅暴露出“消字号”产品的种种乱象,更让消费者开始对各类婴儿护肤品产生“不信任”。

“此次事件虽涉及的不是‘妆字号’的产品,而是‘消字号’的产品,但很多消费者并非专业人士,无法区分这两类产品的差异,对于婴幼儿护肤市场肯定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业内知名婴童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

记者也看到,目前,在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有不少家长给@老爸评测留言,咨询自家宝宝日常在用的婴儿霜是否安全。

上述负责人也表示,在其品牌线上旗舰店,个别消费者会咨询产品的安全问题,但“我们线上旗舰店的客服人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会告知消费者如何正确地选择婴幼儿产品并使用。”

另一方面,上文提到的“戒之馆”品牌方面表示,“已加快产品升级,目前升级的‘妆字号’产品在备案申请流程中。”

这种“另辟蹊径”的打法是否行得通呢?又会给婴童护理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我们认为这种转化,对婴幼儿护肤市场的影响相对有限。”上述知名婴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法规的角度,“消字号”和“妆字号”适用的法规体系是不一样的,并不是所有的“消字号”产品都可以申请“妆字号”,消字号所应用的有效成分和妆字号可用的成分并不完全重叠,在产品切换上其实还是有待商榷的。

而从产品宣传推广的角度,“妆字号”的产品有着严格的宣称要求,尤其是新条例实施后的配套法规文件,明确了各种功效宣称的证明要求,对于婴幼儿护肤产品的宣称与宣传有着严格的措辞要求,非化妆品类宣称已被严格控制。“即使产品做了切换,也不应当误导市场。”该人士强调。

该人士认为,此次整顿后,市场监管会更加严格,消费者也会更加理性地为孩子选择产品,这将给“妆字号”的婴幼儿护理产品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同时,也会带给一直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生产销售婴幼儿产品的企业更多的机会,对规范与净化婴幼儿护肤市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这一次,由“大头娃娃”事件引发的质量风波还在持续中,多地出手整治,将进一步打破头顶“消字号”旗号生产功效膏霜企业们试图逃避监管的幻想。消字号膏霜产品的隐患,是时候该“消”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