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16家地炼企业“合体”想进军国际原油市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16家地炼企业“合体”想进军国际原油市场

成立采购联盟可以避免多家地炼企业无序竞价采购进口原油,减少业内不良竞争,还可通过“集中能力拿大单”的模式增加中国独立炼厂的议价能力,降低原油价格和结算成本。

图片来源:AFP

随着“双权”(进口原油使用权、原油进口权)不断下放,长期制约国内地炼企业发展的油源垄断坚冰已经被打破。为从根本上摆脱油源受制于国企的局面,除进口原油使用权外,地方炼油企业对原油进口权的申请,同样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不过,多数地炼企业不仅缺乏与国际石油巨头谈判议价的经验,也缺少相关运输及操作流程方面的实践,在获得原油进口权后往往不知所措。

为了“抱团”进军国际油市,实现集中采购、一致谈判、统一价格、集中结算、集中贷款、按各自配额分量使用。2月29日,中国独立炼厂石油采购联盟(下称采购联盟)在济南宣布成立。

该联盟由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和山东东明石化集团(下称东明石化)有限公司倡议成立,在首批16家联盟成员单位中,有14家来自地炼大省山东,另外2家分别来自河南和江苏。包括东明石化在内,成员中有五家企业同时拥有进口原油使用权和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

采购联盟业务范围包括,国内外原油市场采购、物流、船运、仓储等领域的信息交流,协助成员集中议价,集中签署大单和长期采购合约,协助成员融资、结算、锁定价格、风险管控和集中运输,反映行业诉求,建立定期沟通会制度,承接政府委托事项,开展国际交流等。

采购联盟轮值主席、东明石化董事副总裁张留成表示,联盟成员与采购平台在资源供应方面只承担运营成本,实行非盈利原则。原料采购按照自愿和优先原则进行,成员企业在国家批准的进口原油使用权和原油进口配额范围内分别报关和使用。

隆众石化成品油分析师杨叶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国内地炼炼厂陆续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从源头上解决了“看脸色”过日子,以及“吃不饱”的问题,地炼获取的原料数量几乎可以满足全年,开工率也创下了历史新高。“但接踵而至的问题是,新常态下面临的传统能源产能过剩,能源系统整体运行效率不高将制约炼厂的发展脚步。”杨叶说。

已申请“双权”地方炼油企业

据隆重石化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已有23家申请使用进口原油的地方炼厂符合规定,正式获批的地炼企业12家,申请进口原油使用配额5139万吨;2家企业正处于公示期阶段、9家材料审核通过的企业,共合计申请配额3811万吨。目前已获得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的企业共10家,合计进口配额为4239万吨。

“要想提高中国炼厂在国际中的地位以及话语权,地炼企业必须要‘抱团’迈进,发挥协同作用,减少恶性竞争提升议价能力,增加企业利润同时也为打破垄断。”杨叶进一步表示。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国际部主任庞广廉对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表示,多数地炼企业在原油采购上单打独斗,对价格谈判、国际条款不够熟悉。

作为采购联盟的发起者之一,东明石化曾于2015年11月与英国BP石油公司签署了原油长期供应协定。尽管东明石化与BP均未透露合作内容,但商务部数据显示,东明石化目前已获得600万吨的原油进口量。张留成曾表示,未来每月将需要2-3艘巨型油轮的进口量来满足现有炼油需要。

此外,东明石化前期还曾与卡塔尔投资发展集团等两家中东财团传出牵手的消息,双方有望在东明石化菏泽炼厂方圆300公里范围内的六个省份建立并运营1000家混油、非油、液化或压缩天然气加油站,开拓下游渠道的发展,占据终端发展优势。

“像东明石化一样,通过与外企合作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原油供应,自主进口原油亦更为自由,同时长期的合作利于获取更优惠的采购价格。”杨叶表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16家地炼企业“合体”想进军国际原油市场

成立采购联盟可以避免多家地炼企业无序竞价采购进口原油,减少业内不良竞争,还可通过“集中能力拿大单”的模式增加中国独立炼厂的议价能力,降低原油价格和结算成本。

图片来源:AFP

随着“双权”(进口原油使用权、原油进口权)不断下放,长期制约国内地炼企业发展的油源垄断坚冰已经被打破。为从根本上摆脱油源受制于国企的局面,除进口原油使用权外,地方炼油企业对原油进口权的申请,同样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不过,多数地炼企业不仅缺乏与国际石油巨头谈判议价的经验,也缺少相关运输及操作流程方面的实践,在获得原油进口权后往往不知所措。

为了“抱团”进军国际油市,实现集中采购、一致谈判、统一价格、集中结算、集中贷款、按各自配额分量使用。2月29日,中国独立炼厂石油采购联盟(下称采购联盟)在济南宣布成立。

该联盟由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和山东东明石化集团(下称东明石化)有限公司倡议成立,在首批16家联盟成员单位中,有14家来自地炼大省山东,另外2家分别来自河南和江苏。包括东明石化在内,成员中有五家企业同时拥有进口原油使用权和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

采购联盟业务范围包括,国内外原油市场采购、物流、船运、仓储等领域的信息交流,协助成员集中议价,集中签署大单和长期采购合约,协助成员融资、结算、锁定价格、风险管控和集中运输,反映行业诉求,建立定期沟通会制度,承接政府委托事项,开展国际交流等。

采购联盟轮值主席、东明石化董事副总裁张留成表示,联盟成员与采购平台在资源供应方面只承担运营成本,实行非盈利原则。原料采购按照自愿和优先原则进行,成员企业在国家批准的进口原油使用权和原油进口配额范围内分别报关和使用。

隆众石化成品油分析师杨叶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国内地炼炼厂陆续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从源头上解决了“看脸色”过日子,以及“吃不饱”的问题,地炼获取的原料数量几乎可以满足全年,开工率也创下了历史新高。“但接踵而至的问题是,新常态下面临的传统能源产能过剩,能源系统整体运行效率不高将制约炼厂的发展脚步。”杨叶说。

已申请“双权”地方炼油企业

据隆重石化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已有23家申请使用进口原油的地方炼厂符合规定,正式获批的地炼企业12家,申请进口原油使用配额5139万吨;2家企业正处于公示期阶段、9家材料审核通过的企业,共合计申请配额3811万吨。目前已获得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的企业共10家,合计进口配额为4239万吨。

“要想提高中国炼厂在国际中的地位以及话语权,地炼企业必须要‘抱团’迈进,发挥协同作用,减少恶性竞争提升议价能力,增加企业利润同时也为打破垄断。”杨叶进一步表示。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国际部主任庞广廉对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表示,多数地炼企业在原油采购上单打独斗,对价格谈判、国际条款不够熟悉。

作为采购联盟的发起者之一,东明石化曾于2015年11月与英国BP石油公司签署了原油长期供应协定。尽管东明石化与BP均未透露合作内容,但商务部数据显示,东明石化目前已获得600万吨的原油进口量。张留成曾表示,未来每月将需要2-3艘巨型油轮的进口量来满足现有炼油需要。

此外,东明石化前期还曾与卡塔尔投资发展集团等两家中东财团传出牵手的消息,双方有望在东明石化菏泽炼厂方圆300公里范围内的六个省份建立并运营1000家混油、非油、液化或压缩天然气加油站,开拓下游渠道的发展,占据终端发展优势。

“像东明石化一样,通过与外企合作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原油供应,自主进口原油亦更为自由,同时长期的合作利于获取更优惠的采购价格。”杨叶表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