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橙雨伞公益
距离丁真的爆红,已经有了一段时间。
从最初对“颜值”和“纯净”的惊为天人,到后来为家乡旅游代言,到后来部分男性网友对丁真的恶评,再到对女性凝视回返(注:对应男性凝视,反向凝视男性身体的操作)的鼓励,似乎每个人都要从丁真的现象里建立一些自己的认同,表达自己的恐惧和愤怒。
而最近,一条丁真酒店抽烟的自拍视频,则让逐渐退出热搜的他再次站在大众视野中接受审视,早先被贴上的“纯真”标签,也在熟练吞吐烟雾的动作下备受质疑。
图/微博@观察者网
央广网的一则批评评论更是直指,“纯真、阳光、健康的‘人设’是他迅速走红的关键……丁真如今的‘吞云吐雾’实在是打脸”。
为什么会存在“打脸”?是谁营造出了一个刻板的形象,去迎合宣传的意味,最后又失效?“打脸”又是打谁的脸?
事实上,公众讨论的丁真从来都是一个假人,其中,部分男性对丁真的评价,和部分女性对丁真的喜爱,都交叠着复杂的误人。
当被寄托了女性欲望与凝视的丁真,在迅速蹿红,又因“吸烟”一事形象崩裂出巨大落差,身陷舆论中心之时,我们似乎更应该提问:
从什么时候开始,女性的欲望空间已经如此狭窄了?
女性凝视“丁真”,真的是一个女性欲望的呈现吗?
丁真衍生的网络事件,一度引发了女性非常真实的情绪。
对于由丁真爆红而引发的部分男性的仇视,很多女性的反应其实最开始都和博主@女王易衡、@萝贝贝的声音一致:主流男性会非常惧怕女性从身体的层面去审视他们,而不是从主流社会所要求的权力、财富等一切让他们的资源和油腻并行不悖的条件。
图/微博@女王易衡
“颜值正义”当然有其抵抗男性霸权的一面,当女性的爱欲要求是这些男性无法通过努力所得的,他们便感觉到了被冒犯。
但是,我们不得不把丁真的文化脉络拉进来考虑。
他的干净,恰恰是因为没有主流文化的“洗礼”,也同时是地理边缘、文化少数和封闭环境所压制的结果。
虽然在审美层次上,大家的讨论是说“纯真”,但是一个当代少见的干净的、简单的、质朴的前现代男性,是否承担了大家太多不切实际的想象呢?
田园牧歌本来是他的生存处境、也是他的困顿,但是到了城市中产的理解中,就变成了一种遥远的美丽。
丁真和他的小马珍珠寄托着人们的浪漫想象 图/时差岛
而实际上,前现代真的美丽吗?
田园牧歌的传统社会,背后并不是性别的乌托邦、爱欲的纯净之地,反而是一个更压迫女性的、更父权的、甚至无处表达不满的社会。
除了城市中产和景观化的凝视,我们还能从丁真身上看到一个女性欲望空间的逼仄,似乎我们只能往一个拥有狼群和马匹的广袤无际的远方凝视,才能得到一个没有侵略性的、不油腻的、可欲望的对象。
对丁真的向往和喜欢,是否包裹了这种不得已?
只有在一个幻想的、与现实割裂的、不考虑性别政治的虚拟空间里,女性才能自由地进行爱欲的幻想。
图/时差岛
这与其说是女性的主体性涌现,不如说是女性的爱欲被驱逐到了更边缘的位置。
甚至,这份幻想也是脆弱且不堪一击的,当抽烟一事让丁真的形象真实落地,田园牧歌想象与现实接轨,“打脸”成为了官方批评的用词,也立刻宣誓了凝视的死亡,女性的欲望之地中还剩下多少可供她们凝视与抒情的空间?
“哥哥大油田”背后,女性在网络空间中可欲望对象的缺失
那么,是什么在驱逐新世代的女性主体呢?
主流流行文化仍旧不放弃建构以男性为主体的市场,有很大的责任。
现实中的爱欲和网络的、文化中的审美、喜好,都是层层交织的。
新世代的女性想要的,不过是打扮得体、没有“男言之瘾”(Mansplaining)、尊重和理解女性、有共情能力的伴侣,但这类伴侣却在现实中几乎完全不可得。
流行文化更多在塑造男性对女性的要求,如电视剧《爱我就别想太多》中,陈建斌饰演的亿万富豪寻求真爱,条件之一是“不拜金”。
而女性对男性偶像、明星的“心动”和喜好,起心动念于身体性的美、人格的特质、以及“他应该能懂我”,这些与生活中爱欲的核心诉求是一致的,都是可建立爱欲想象的对象,而这个爱欲想象更多的是关系性的想象。
但是,如今的娱乐行业似乎处于一个生产男性偶像的低潮期。
偶像们出了各种经济纠纷,大家才突然意识到,原来这些看起来干净清爽有才华的男孩子,背后的成长机制再也不是十多年前那种草根出道的故事,而是生来安宁幸福,使用着剥削底层人的财富,才能潜心学习艺术。
在之前的热议中,我们看到粉丝群体的大规模不满,一个性别、财富、阶层导致的不平等结构,将粉丝、偶像这样稳固的欲望模式都打碎。
周震南,从“富二代”到“老赖之子”
而与丁真同时期引发讨论的对标“姐姐”的节目《追光吧!哥哥》,不但难以描述30+男性的困境(因为他们的困境、努力和姐姐们不可同日而语),更连讨论非传统男性气质的勇气都没有。
整个节目生产了很多油腻的GIF,但对性别的讨论却是完全缺失的。
为什么不能讨论阴性气质带来的压力?
为什么要每个人都用一套男团的方式拙劣地模仿?
而早年出道的明道等人,为何似乎一直活在上个世纪的霸道总裁人设里,觉得女性永远会臣服,因而所有的肢体表达都只是一种精神自慰?
明道在《追光吧!哥哥》上的表演
比较令人警惕的是,即使是油腻的男明星,在被戏谑之后,又可以某种程度地翻红。
肢体不协调、跳舞宛如龌龊表演、唱歌跑调,所有这一切都是可以被原谅的。从黄晓明到杜淳,娱乐行业给了这些不自知的男艺人太多去油的等待。
娱乐行业从来没有自我反思能力,从来没有真实地讨论过有毒的被建构的男性气质带来的危害。
这样的节目和故事,可能是观众们所不需要的。
自黑造梗,而梗会消解对性别的严肃讨论。
姐姐们可以通过“自信”“努力”“爱自己”来重新生产主体性和人格,而男性其实需要的是放下做作的挤眉弄眼、放下对自己外貌身材的“迷恋”。
简单来说,就是知道他不是关系里的全知全能主体,不是他随便动一动,就能牵引女性的爱欲、关注和喜欢——
他需要努力地去理解女性的情感和爱欲需要。
虽然主客体二分的论述是非常危险的,但是我们在此仍然能够看到,娱乐行业长期缺乏可欲望的男性客体,能让女性建立安全的、细腻的爱欲想象的对象。
新世代女性需要的,不是一个架空的“丁真”
当我们发现,女性只能向往遥远的“少狼主”,和戏谑眼前的油腻的时候,就需要意识到,我们必须夺回和争取更多让女性可以欲望、想象、建立判准的空间。
对于新世代女性的爱欲,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遥远的、边缘的过去,而是需要一些迫近的、可建立的未来,不是一个被架空的“丁真”,而是更多真实可感的生活形象。
希望女性的爱欲想象能够重新回返到现实的、当代的、日常的处境中,回到自己的脉络里。
当下的平权现实是非常糟糕的,我们要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和艰难,不少女性将自己保护起来,躲避爱欲的侵扰,厌烦和疏远主流男性,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对流行文化的反抗,来书写新世代女性的标准和底线。
越来越多的耽改剧证明了女性对流行文化的影响。
面对身陷舆论中心的丁真,我们可以给他释放一些想象的空间,而不是纯粹化、清洁化,女性也可以从被主流文化驱逐的边缘爱欲幻想中走出来,去创造更广阔更切实的情感体验。
面对油腻横行的娱乐行业,我们可以做更坚决的拒绝。甚至说,作为一个观众,看到这样油腻的、自我沉溺的表演,已经是被“性骚扰”了。
我想要呼唤一种,充满批判性和建设性的女性凝视,这种凝视不止是将性别凝视回返,更是将身体、性别气质等诸多元素分层剥除并且保持警惕。
比如,在讨论“油腻”的时候,我们需要将油腻清晰地描绘出来:
你似乎幻想了一种雄性气质,我不喜欢你这样表演,因为你只顾自己,并没有考虑到与眼前和节目的观众沟通。
不说“尴尬”,不留下一个戏谑的空间给流量倾斜的可能,要知道自己作为观众和消费者的权利所在,做全然的拒绝,直接说这样的表演引人不适,不合时宜,希望对方不要再这样做了。
“帮个忙,消停一点吧”图/Pinterest
如果说围绕丁真的一系列争议,让主流市场意识到了女性凝视的巨大能量与推动力,那么,我们也该利用这份能量,在流行文化中开拓更多的可供女性释放欲望的空间:
也许是对不同性别气质的男团的喜欢,也许是耽腐文化的盛行,又或是其他尚未出现但已有雏形、并将在女性主体性意识进一步提升后演变出的崭新形式。
至少在现在,拒绝“油腻”的哥哥们,也放过丁真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