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山东文旅观察|山东文旅融合的“济南路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山东文旅观察|山东文旅融合的“济南路径”

济南文旅融合的策略,需在山东做好引领和示范,趟出一条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文| 陈明一

事实上,在中国,若论文化底蕴与旅游资源,济南自是有“当仁不让”的底气。

“一部文学史,半部在济南。”山东政法学院传媒学院院长、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蒋海升曾表示,自宋代以来,以李清照、辛弃疾为代表,文坛上的领军人物始终都有济南人,更是造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瑰丽的“济南文学景观”。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是不少人初识济南的印象,72眼泉水造就了济南“泉城之名”,也构成了济南文旅的底色。

然而,当“文旅融合”成为旅游业生机的重要推动力,成为检验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济南,也将目光再次锁定“文旅融合”。

更重要的是,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济南迎来了落实黄河国家重大战略、强省会的“起步之年”。

从“泉城济南”到“省会济南”,济南做大做强自身的同时也肩负起了山东发展的“龙头”责任。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趟出路子、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当好引领、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示范……

跟随国家战略,这一次,作为文化旅游大省的中心,济南必须要全面统筹自家的文旅财富,济南的视野更要走出泉城,汇聚齐鲁文化创新之大成,济南文旅融合之路必须要为省内地市提供灵感,甚至是升华可鉴的模板。简言之,济南文旅融合的策略,需在山东做好引领和示范,趟出一条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现有资源再升级,点亮北方夜经济

喜欢坐着画舫慢慢行于大明湖上,穿过一座座石桥,微微湖风挟着泥土芬芳袭来,倍感惬意,弘历与雨荷最快乐的时光,明湖映照。出南门,踱步于曲水亭街,回到了老济南的时光,泉水流于脚下,斑驳石板路斑驳岁月愁,在“天下第一泉”景区,汩汩泉水荡涤忧愁。泉,永远是济南的灵魂。

可是,你见过夜晚的济南吗?

“夜市桥边火”“千灯夜市喧”,当夜经济成为带动消费提升的新经济活力,济南的夜,正缓缓点亮——2019年,济南获评“中国十大夜经济影响力城市”。

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再升级,济南在探索泉水点亮夜空的同时,也为北方城市夜经济的崛起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路径。

2020,“泉城夜宴·明湖秀”在人们的期待中冲破疫情阴霾再次回归,是夜,大明湖上泉水涌动,百米擎天喷泉,湖面上光影变幻,分外震撼。精彩之外,更将济南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时代目标娓娓道来,展示了济南多元、包容的文化底蕴。

事实上,“泉城夜宴”是济南文旅集团旗下多个亮点项目之一。作为济南市属六大投融资平台之一,济南文旅集团在承担起济南全市文化、旅游、体育产业资源整合、建设与运营的同时,也将探索激活夜经济的济南模式视作一道必须完成的时代命题。

在1月19日上午举行的济南文旅集团媒体座谈会现场,与会嘉宾曾表示,“泉城夜宴”是一次利用泉城现有资源打造文旅融合爆款产品的成功探索。

根据官方数据,首届“泉城夜宴”收官时,周边部分酒店客房收入与同期相比增长11.2%,餐饮收入增长35.1%,带动效应十分明显。“综合水秀,夜宴旅游”就此成为济南夜经济的新亮点,令市民、游客流连忘返。

从这一角度来说,“泉城夜宴”提升了济南全天候旅游资源效能,扩展了夜间消费的时间与空间,向游客展示独具神韵的夜游景象,打造泉城特色夜游品牌,不仅丰富了市民的夜间生活娱乐,更是打造了一张城市旅游新名片,提高了济南在全国的城市知名度。

借力战略寻资源,爱泉水更爱母亲河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古往今来,黄河文化集中华文化之大成,恩泽百汇,绵绵不绝。1855年,黄河在兰考县东坝头附近决口,夺大清河入渤海,始有济南黄河。

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济南顺势提出,立足黄河下游自然生态特点和济南文化资源禀赋,聚焦183公里黄河济南段,以生态保护为基础,以湿地公园整合、黄河文化挖掘、绿色交通链接为重点,策划打造济南黄河生态风貌带,为黄河下游生态保护和建设作出示范,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扬起黄河流域龙头打好生态基础。

自此,借力国家战略,以文旅融合为引擎,让母亲河更加灵动,扬起黄河流域的龙头,成为济南探索文旅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又一重要使命。

早在多年前,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既已提出,将“聚力打造黄河文化名城,奋力争当‘五个济南’建设排头兵”,围绕黄河文化名城的打造,济南需要突出做好文化保护传承和展示。

回归文旅融合层面,借力黄河战略扩展资源,首要任务就是全面梳理好黄河文化的资源,建立黄河文化遗产名录和黄河文化遗产数据库来推动系统保护和传承。同时,做好传承和展示的文章,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资源及其时代价值。济南正在实施顶层规划和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重点项目,如黄河文化体验区、主题公园、文化遗址等,让市民和游客能像亲近泉水一样,亲近黄河文化,也使这座城市的黄河文化能够立起来。

济南市济阳区,是黄河下游唯一中心城区紧邻黄河的区县和流经长度最长的区县,发展黄河文化旅游优势满满。

2500年前,孔子游历济阳、研修韶乐,留下了“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千古美谈。这里文化遗产遗迹多、历史名人辈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子秧歌声享誉海内外;黑陶、柳编、老粗布等工艺久负盛名……

如今,济阳正在奋力打造黄河文旅融合发展样板区,一幅黄河风情画卷正在济阳徐徐展开:“闻韶圣地、善美济阳”,加强对张尔岐、闻韶台、黄河文化、鼓子秧歌等历史资源的梳理研究,精心组织全国黄河流域文艺展演活动,讲好济阳故事,展现文化魅力。

三官庙汉墓、刘台子遗址等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建设正加快推进,已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支撑点,黄河以北独具特色的文旅项目。以“项目为王”,围绕黄河风情带、卢氏旧居、滨河文旅片区建设,与济南市文旅集团等平台对接,争取引入引领性文旅产业项目,与乐华恒业集团、祥生集团进行洽谈,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涵盖休闲、观光、游乐、演艺、康养等内容。

保护传承黄河文化,有关农事体验、民宿休闲等乡村旅游集聚片区的构思浮现出来。济阳构建新型旅游住宿业,培育发展民宿品牌,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打造仁风富硒西瓜、黄河大米等一批旅游商品购物基地。以创新创意为动力,推进“文化旅游+”跨界融合,探索开发各类体验式的黄河文旅新业态。

双招双引扩资源,产业化才是文旅融合的温度

当一条老街化为集“文化、旅游、商业”为一体的网红新地标,济南宽厚里用了短短3年的时间,以“历史与现代交融”的鲜明标签,证明了弘扬传统文化与现代重视差异化的新鲜体验并不矛盾,而这,也是消费者对“文旅融合”产生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

然而,打卡一番,或是聆听一场演出,转瞬即走,印象终归是浅显的只能带来短暂的营收。随着“五个济南”被写入政府报告,济南也在逐渐强化作为省会城市的自身优势和坚实基础,推进提升济南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核心竞争力。面对“文化济南”这一命题,济南更需要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以“双招双引”为突破点,济南正探索文化资源产业的化路径,让“传统与现代”的差异爆款推动城市文化永恒。

事实上,岁月上溯,“文化济南”曾是一颗耀眼的明珠。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曾与北京、天津并称为曲艺的三大码头。1943年以晨光茶社的开业为标志,相声在济南逐渐兴盛。据说当年,晨光茶社与北京的启明茶社并称南晨北启,全国各地的相声演员都要到济南晨光茶社来“拜码头”,因此有“北京学艺,天津练活儿,济南踢门槛儿”的老话。

文化底蕴造就一方水土,尽管此后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当时的盛况没有持续下去,但并不影响济南整体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发展。2020年,山东德云综合演艺中心项目、开心麻花剧场项目正式签约落地济南,并均已开工建设。

不得不说,德云社和开心麻花的到来,高度契合济南市的高质量发展定位。同时,两大演艺大咖的到来,“流量”成为最先可见的“红利”。

正如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郅良表示要在演艺常态化上面做文章,把济南打造成演艺之都。此外,济南市也提到要结合济南城市风貌、历史、人文特色,依托书场、戏社、剧院等场所,加快引进著名文化社团。

细观规划,山东德云文化广场项目占地约43亩,规划建筑总面积约17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约27亿元。这些数字代表着项目建成后,足以满足济南市民及游客们多样化的观看需求;而未来3至5年内,开心麻花将在济南运营3至5家剧院,并将其中具备条件的剧场建设为山东总部基地的创作排演基地,预计每年举办和输出的商业演出总量不少于500场。

德云社和开心麻花已成为济南文旅融合“双招双引”的典范,让济南这座新晋网红城市又多了一个可以打卡的地方,作为产业,促使文化长期在济南“驻足”,依靠品牌效应,对济南“吃住行游购娱”整体市场的带动将起到积极作用。一个崭新的文旅融合消费增长点值得期待。

回望2020年,济南文旅融合战绩颇丰,从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黄河入海》三项重大活动,到全力推进山东德云综合演艺中心、花朝园田园综合体、凤凰谷田园综合体、山东乐华文旅城、山东月宫旅游度假区等重点“文旅标杆”项目的建设可见一斑。

2021年,是济南落实黄河国家重大战略、强省会起步之年,打通全产业链条,深化文化、体育、旅游、康养、园林、会展等产业板块融合发展,推动济南文旅产业再上新台阶,成为山东真正的龙头引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山东文旅观察|山东文旅融合的“济南路径”

济南文旅融合的策略,需在山东做好引领和示范,趟出一条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文| 陈明一

事实上,在中国,若论文化底蕴与旅游资源,济南自是有“当仁不让”的底气。

“一部文学史,半部在济南。”山东政法学院传媒学院院长、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蒋海升曾表示,自宋代以来,以李清照、辛弃疾为代表,文坛上的领军人物始终都有济南人,更是造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瑰丽的“济南文学景观”。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是不少人初识济南的印象,72眼泉水造就了济南“泉城之名”,也构成了济南文旅的底色。

然而,当“文旅融合”成为旅游业生机的重要推动力,成为检验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济南,也将目光再次锁定“文旅融合”。

更重要的是,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济南迎来了落实黄河国家重大战略、强省会的“起步之年”。

从“泉城济南”到“省会济南”,济南做大做强自身的同时也肩负起了山东发展的“龙头”责任。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趟出路子、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当好引领、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示范……

跟随国家战略,这一次,作为文化旅游大省的中心,济南必须要全面统筹自家的文旅财富,济南的视野更要走出泉城,汇聚齐鲁文化创新之大成,济南文旅融合之路必须要为省内地市提供灵感,甚至是升华可鉴的模板。简言之,济南文旅融合的策略,需在山东做好引领和示范,趟出一条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现有资源再升级,点亮北方夜经济

喜欢坐着画舫慢慢行于大明湖上,穿过一座座石桥,微微湖风挟着泥土芬芳袭来,倍感惬意,弘历与雨荷最快乐的时光,明湖映照。出南门,踱步于曲水亭街,回到了老济南的时光,泉水流于脚下,斑驳石板路斑驳岁月愁,在“天下第一泉”景区,汩汩泉水荡涤忧愁。泉,永远是济南的灵魂。

可是,你见过夜晚的济南吗?

“夜市桥边火”“千灯夜市喧”,当夜经济成为带动消费提升的新经济活力,济南的夜,正缓缓点亮——2019年,济南获评“中国十大夜经济影响力城市”。

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再升级,济南在探索泉水点亮夜空的同时,也为北方城市夜经济的崛起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路径。

2020,“泉城夜宴·明湖秀”在人们的期待中冲破疫情阴霾再次回归,是夜,大明湖上泉水涌动,百米擎天喷泉,湖面上光影变幻,分外震撼。精彩之外,更将济南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时代目标娓娓道来,展示了济南多元、包容的文化底蕴。

事实上,“泉城夜宴”是济南文旅集团旗下多个亮点项目之一。作为济南市属六大投融资平台之一,济南文旅集团在承担起济南全市文化、旅游、体育产业资源整合、建设与运营的同时,也将探索激活夜经济的济南模式视作一道必须完成的时代命题。

在1月19日上午举行的济南文旅集团媒体座谈会现场,与会嘉宾曾表示,“泉城夜宴”是一次利用泉城现有资源打造文旅融合爆款产品的成功探索。

根据官方数据,首届“泉城夜宴”收官时,周边部分酒店客房收入与同期相比增长11.2%,餐饮收入增长35.1%,带动效应十分明显。“综合水秀,夜宴旅游”就此成为济南夜经济的新亮点,令市民、游客流连忘返。

从这一角度来说,“泉城夜宴”提升了济南全天候旅游资源效能,扩展了夜间消费的时间与空间,向游客展示独具神韵的夜游景象,打造泉城特色夜游品牌,不仅丰富了市民的夜间生活娱乐,更是打造了一张城市旅游新名片,提高了济南在全国的城市知名度。

借力战略寻资源,爱泉水更爱母亲河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古往今来,黄河文化集中华文化之大成,恩泽百汇,绵绵不绝。1855年,黄河在兰考县东坝头附近决口,夺大清河入渤海,始有济南黄河。

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济南顺势提出,立足黄河下游自然生态特点和济南文化资源禀赋,聚焦183公里黄河济南段,以生态保护为基础,以湿地公园整合、黄河文化挖掘、绿色交通链接为重点,策划打造济南黄河生态风貌带,为黄河下游生态保护和建设作出示范,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扬起黄河流域龙头打好生态基础。

自此,借力国家战略,以文旅融合为引擎,让母亲河更加灵动,扬起黄河流域的龙头,成为济南探索文旅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又一重要使命。

早在多年前,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既已提出,将“聚力打造黄河文化名城,奋力争当‘五个济南’建设排头兵”,围绕黄河文化名城的打造,济南需要突出做好文化保护传承和展示。

回归文旅融合层面,借力黄河战略扩展资源,首要任务就是全面梳理好黄河文化的资源,建立黄河文化遗产名录和黄河文化遗产数据库来推动系统保护和传承。同时,做好传承和展示的文章,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资源及其时代价值。济南正在实施顶层规划和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重点项目,如黄河文化体验区、主题公园、文化遗址等,让市民和游客能像亲近泉水一样,亲近黄河文化,也使这座城市的黄河文化能够立起来。

济南市济阳区,是黄河下游唯一中心城区紧邻黄河的区县和流经长度最长的区县,发展黄河文化旅游优势满满。

2500年前,孔子游历济阳、研修韶乐,留下了“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千古美谈。这里文化遗产遗迹多、历史名人辈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子秧歌声享誉海内外;黑陶、柳编、老粗布等工艺久负盛名……

如今,济阳正在奋力打造黄河文旅融合发展样板区,一幅黄河风情画卷正在济阳徐徐展开:“闻韶圣地、善美济阳”,加强对张尔岐、闻韶台、黄河文化、鼓子秧歌等历史资源的梳理研究,精心组织全国黄河流域文艺展演活动,讲好济阳故事,展现文化魅力。

三官庙汉墓、刘台子遗址等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建设正加快推进,已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支撑点,黄河以北独具特色的文旅项目。以“项目为王”,围绕黄河风情带、卢氏旧居、滨河文旅片区建设,与济南市文旅集团等平台对接,争取引入引领性文旅产业项目,与乐华恒业集团、祥生集团进行洽谈,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涵盖休闲、观光、游乐、演艺、康养等内容。

保护传承黄河文化,有关农事体验、民宿休闲等乡村旅游集聚片区的构思浮现出来。济阳构建新型旅游住宿业,培育发展民宿品牌,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打造仁风富硒西瓜、黄河大米等一批旅游商品购物基地。以创新创意为动力,推进“文化旅游+”跨界融合,探索开发各类体验式的黄河文旅新业态。

双招双引扩资源,产业化才是文旅融合的温度

当一条老街化为集“文化、旅游、商业”为一体的网红新地标,济南宽厚里用了短短3年的时间,以“历史与现代交融”的鲜明标签,证明了弘扬传统文化与现代重视差异化的新鲜体验并不矛盾,而这,也是消费者对“文旅融合”产生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

然而,打卡一番,或是聆听一场演出,转瞬即走,印象终归是浅显的只能带来短暂的营收。随着“五个济南”被写入政府报告,济南也在逐渐强化作为省会城市的自身优势和坚实基础,推进提升济南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核心竞争力。面对“文化济南”这一命题,济南更需要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以“双招双引”为突破点,济南正探索文化资源产业的化路径,让“传统与现代”的差异爆款推动城市文化永恒。

事实上,岁月上溯,“文化济南”曾是一颗耀眼的明珠。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曾与北京、天津并称为曲艺的三大码头。1943年以晨光茶社的开业为标志,相声在济南逐渐兴盛。据说当年,晨光茶社与北京的启明茶社并称南晨北启,全国各地的相声演员都要到济南晨光茶社来“拜码头”,因此有“北京学艺,天津练活儿,济南踢门槛儿”的老话。

文化底蕴造就一方水土,尽管此后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当时的盛况没有持续下去,但并不影响济南整体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发展。2020年,山东德云综合演艺中心项目、开心麻花剧场项目正式签约落地济南,并均已开工建设。

不得不说,德云社和开心麻花的到来,高度契合济南市的高质量发展定位。同时,两大演艺大咖的到来,“流量”成为最先可见的“红利”。

正如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郅良表示要在演艺常态化上面做文章,把济南打造成演艺之都。此外,济南市也提到要结合济南城市风貌、历史、人文特色,依托书场、戏社、剧院等场所,加快引进著名文化社团。

细观规划,山东德云文化广场项目占地约43亩,规划建筑总面积约17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约27亿元。这些数字代表着项目建成后,足以满足济南市民及游客们多样化的观看需求;而未来3至5年内,开心麻花将在济南运营3至5家剧院,并将其中具备条件的剧场建设为山东总部基地的创作排演基地,预计每年举办和输出的商业演出总量不少于500场。

德云社和开心麻花已成为济南文旅融合“双招双引”的典范,让济南这座新晋网红城市又多了一个可以打卡的地方,作为产业,促使文化长期在济南“驻足”,依靠品牌效应,对济南“吃住行游购娱”整体市场的带动将起到积极作用。一个崭新的文旅融合消费增长点值得期待。

回望2020年,济南文旅融合战绩颇丰,从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黄河入海》三项重大活动,到全力推进山东德云综合演艺中心、花朝园田园综合体、凤凰谷田园综合体、山东乐华文旅城、山东月宫旅游度假区等重点“文旅标杆”项目的建设可见一斑。

2021年,是济南落实黄河国家重大战略、强省会起步之年,打通全产业链条,深化文化、体育、旅游、康养、园林、会展等产业板块融合发展,推动济南文旅产业再上新台阶,成为山东真正的龙头引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