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问策山东 ⑦|乘时赴势,崛起齐鲁开放发展的“烟台样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问策山东 ⑦|乘时赴势,崛起齐鲁开放发展的“烟台样板”

近年来,开放的机遇持续青睐这座海滨城市。

文 | 董柳

作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烟台的每一步重大发展,无不深深烙有“开放”的印记。踏准改革开放的时代节拍,烟台从一个地处黄海之滨的小渔村,一跃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开放的机遇持续青睐这座海滨城市。

站在“十三五”与“十四五”的历史交汇点回望,“十三五”期间,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胶东经济圈、综保区、中韩产业园……一系列重大战略的落地,无不编写着烟台开启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密码,也因此助推烟台立足山东,解锁更大的世界舞台。

成立一周年,烟台自贸片区按下发展快进键

过去一年,对整个山东而言,都是自贸片区全面起势的一年。某种程度上来看,山东自贸片区掌握着整个各个城市开放创新纵深发展的风向标。

2019年8月31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正式挂牌运行,历经一年的成长,这里已然成为烟台开放发展的热土。我们可以发现,继烟台成为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核”之一后,自贸片区的落地再度为这座海滨城市的发展按下快进键。

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位于全国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的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生产性服务业,在建设中初期,烟台自贸片区的的定位便很明确:立足烟台,这里要建设智能制造聚集区、中日韩合作样板区、海洋经济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区和现代服务业先行区。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以来,烟台深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培育壮大“八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先进结构材料和生物医药2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新材料、高端化工、海洋牧场、医药健康4个省级“雁阵形”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新兴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拉动作用。

烟台自贸片区的发展与烟台全市的发展如同齿轮咬合一样,紧密地联接在了一起。

仅从海洋经济示范区的发展上看,烟台自贸片区的发展就交出了一份优秀的年度成绩单。立足丰厚的海洋资源存量,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是山东自贸试验区的特色,更是使命。烟台位于山东半岛东部,海域面积大、海岸线长,海洋资源丰富,海工装备产业基础雄厚,产业上更是持续聚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遵循以制度创新推动经略海洋、带动产业革新。

以海洋生物产业为例,烟台自贸片区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海洋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以最快捷高效的方式完成苗种从入境到入厂、从入池到入箱的多次中转业务,打造“从一粒鱼卵、一套装备到一条完整产业链”支撑种业发展的烟台模式;

在海工装备产业能级提升上,自贸片区把握政校企三方合作的因素,烟台自贸片区引进了引进以“大海工”为定位的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院,精准布局海工装备科研基础设施,并与中集来福士、京鲁船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有力带动海工装备产业能级提升……

在经略海洋这一大背景之下,烟台自贸片区正逐渐驶向深蓝。

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15个支点城市之一,这些标签一直以来都是烟台“双招双引”的标签,而当烟台自贸片区的发展日趋走向更大的舞台,烟台再度获得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推动人才集聚的“杀手锏”。

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地带,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烟台与打造日韩产业园的优势正在自贸片区内逐渐凸显。

在中韩产业园,投资7000万美元的世界500强SK高端化工新材料项目完成注册,引进全省首家韩国独资律所温大地律师事务所和全市首个韩资跨境电商项目万国酒品电商项目,得路秘大数据科技、丽源莎科技等8家韩资科创平台落户;

在中日产业园与日本知名企业、机构合作,市场化推进园区招商,招来全市首个一站式对日交流合作国际教育项目霓虹国际教育、全市首个日资跨境电商项目元贞堂跨境电商;

在在国际招商产业园内,投资2000万美元的俄罗斯医疗器械领域龙头企业投资项目,系自贸烟台片区获批以来落户的首个外资医疗器械项目,填补了开发区近10年来对俄招商的空白;总投资1.5亿元的祥源教育文化产业园项目,重点培育产教融合、文化产业、教育培训等业态……

此外,人才培养上,烟台自贸片区标准建设国际科创合作中心,中加生物科技中心等3家境外离岸双向孵化基地落户,中科院育成中心等20多家高端研发机构集聚,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实现“既在这里生产,又在这里创新”。

乘胶东一体化东风,共享开放新机遇

“胶东五市山海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经济相融,一体化发展基因一脉相承。”去年12月8日下午,烟台市委书记张术平在北京举办的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推介大会现场致辞时说道,“新时代的胶东诚邀大家共谋合作发展,开放的烟台期盼与您共创美好未来。”

2020,胶东五市指握成拳。

胶东经济圈作为黄河流域9个省份主要的出海口,是山东省最具发展活力、最具开放优势的区域。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是省委、省政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

积极融入胶东经济圈,也将为烟台下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供新思路。

把时间推到去年的5月14日,烟台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率烟台党政代表团赴青岛对接协商胶东经济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两市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就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对外开放、生态环保等7大领域17个具体事项,达成了合作意向。同时,烟台还与与海尔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省港口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5月19日,胶东经济圈文化旅游合作联盟成立揭牌。胶东经济圈的海岸线占全国的近1/6,拥有相似的碧海蓝天、金沙银滩等自然景观,相近的海洋文化、红色文化、开埠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正在实施一体化运营,整体打造山东文旅新高地,共同建设胶东半岛仙境海岸。

烟台将以承办“2021年山东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整体推进养马岛至三山岛200公里滨海旅游景区的提升,沿海岸线布局建设承载历史文脉的芝罘仙境、“海上世界”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国内一流的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此外,在2020青岛·全球创投风投大会上,烟台围绕当地重点项目和重点园区也进行了深度推介。

胶东一体化风起,据了解,烟台市将加强基础设施合作,加快推进铁路公路互联互通、机场港口融合发展、能源水源公用共享;加强海洋领域合作,抓好海洋科技协同创新,共同实施海洋生态保护。加强文化旅游合作,整合资源、联动发展,打造滨海旅游品牌;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共建新兴产业链条和优良产业生态;加强重大发展战略方面合作,形成促进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整体合力。

“十四五”再扬帆,打造外开放新高地

2020年12月6日,中共烟台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烟台市委关于制定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根据规划,烟台提出在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上,到2025年要迈入“万亿俱乐部”, 2035年率先基本建成新时代现代化强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率先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

这是烟台奋战“十四五”的决心。

12月22日上午,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十三五’成就巡礼”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九场,据介绍,未来五年,烟台将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战略科技力量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布局和全市创新体系,培育形成多样性、协同性、包容性的创新生态,为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贡献科技力量。

同时,下一步,烟台将进一步突显系统化改革、集成化创新、差异化探索、特色化发展的工作基调,深入实施“1+5”工程。

“1”,就是以创新为引领,倒逼方案落实。对与产业培育升级关联度高、更有利于形成生产力、形成首创成果的项目,烟台将重点推进;重点打造中日韩和海洋两大特色品牌,力争推出更多类似“跨国办·办你想办”“蓝色金融”等品牌;瞄准“药片”“芯片”等重点产业,推出更多具有烟台地域标识的专属创新。

“5”,就是以创新赋能发展,加快“五区”建设。未来,烟台将加快布局工业互联网产业、微纳半导体产业,建设“5G+数字经济”主题产业园,建设智能制造聚集区;全力培育“实验室经济”,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跨境电商、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建设现代服务业样板区;力争在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上走在前列,建设中日韩合作先行区;打造现代海洋种业资源引进中转基地、海洋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海洋经济示范区。

“十四五”的序幕已经拉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科技创新势必将缔造城市发展的全新引擎。显然,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烟台将牢牢把握科技创新这只变革之笔,书写新时代开放创新发展的崭新篇章。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问策山东 ⑦|乘时赴势,崛起齐鲁开放发展的“烟台样板”

近年来,开放的机遇持续青睐这座海滨城市。

文 | 董柳

作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烟台的每一步重大发展,无不深深烙有“开放”的印记。踏准改革开放的时代节拍,烟台从一个地处黄海之滨的小渔村,一跃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开放的机遇持续青睐这座海滨城市。

站在“十三五”与“十四五”的历史交汇点回望,“十三五”期间,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胶东经济圈、综保区、中韩产业园……一系列重大战略的落地,无不编写着烟台开启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密码,也因此助推烟台立足山东,解锁更大的世界舞台。

成立一周年,烟台自贸片区按下发展快进键

过去一年,对整个山东而言,都是自贸片区全面起势的一年。某种程度上来看,山东自贸片区掌握着整个各个城市开放创新纵深发展的风向标。

2019年8月31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正式挂牌运行,历经一年的成长,这里已然成为烟台开放发展的热土。我们可以发现,继烟台成为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核”之一后,自贸片区的落地再度为这座海滨城市的发展按下快进键。

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位于全国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的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生产性服务业,在建设中初期,烟台自贸片区的的定位便很明确:立足烟台,这里要建设智能制造聚集区、中日韩合作样板区、海洋经济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区和现代服务业先行区。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以来,烟台深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培育壮大“八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先进结构材料和生物医药2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新材料、高端化工、海洋牧场、医药健康4个省级“雁阵形”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新兴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拉动作用。

烟台自贸片区的发展与烟台全市的发展如同齿轮咬合一样,紧密地联接在了一起。

仅从海洋经济示范区的发展上看,烟台自贸片区的发展就交出了一份优秀的年度成绩单。立足丰厚的海洋资源存量,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是山东自贸试验区的特色,更是使命。烟台位于山东半岛东部,海域面积大、海岸线长,海洋资源丰富,海工装备产业基础雄厚,产业上更是持续聚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遵循以制度创新推动经略海洋、带动产业革新。

以海洋生物产业为例,烟台自贸片区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海洋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以最快捷高效的方式完成苗种从入境到入厂、从入池到入箱的多次中转业务,打造“从一粒鱼卵、一套装备到一条完整产业链”支撑种业发展的烟台模式;

在海工装备产业能级提升上,自贸片区把握政校企三方合作的因素,烟台自贸片区引进了引进以“大海工”为定位的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院,精准布局海工装备科研基础设施,并与中集来福士、京鲁船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有力带动海工装备产业能级提升……

在经略海洋这一大背景之下,烟台自贸片区正逐渐驶向深蓝。

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15个支点城市之一,这些标签一直以来都是烟台“双招双引”的标签,而当烟台自贸片区的发展日趋走向更大的舞台,烟台再度获得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推动人才集聚的“杀手锏”。

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地带,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烟台与打造日韩产业园的优势正在自贸片区内逐渐凸显。

在中韩产业园,投资7000万美元的世界500强SK高端化工新材料项目完成注册,引进全省首家韩国独资律所温大地律师事务所和全市首个韩资跨境电商项目万国酒品电商项目,得路秘大数据科技、丽源莎科技等8家韩资科创平台落户;

在中日产业园与日本知名企业、机构合作,市场化推进园区招商,招来全市首个一站式对日交流合作国际教育项目霓虹国际教育、全市首个日资跨境电商项目元贞堂跨境电商;

在在国际招商产业园内,投资2000万美元的俄罗斯医疗器械领域龙头企业投资项目,系自贸烟台片区获批以来落户的首个外资医疗器械项目,填补了开发区近10年来对俄招商的空白;总投资1.5亿元的祥源教育文化产业园项目,重点培育产教融合、文化产业、教育培训等业态……

此外,人才培养上,烟台自贸片区标准建设国际科创合作中心,中加生物科技中心等3家境外离岸双向孵化基地落户,中科院育成中心等20多家高端研发机构集聚,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实现“既在这里生产,又在这里创新”。

乘胶东一体化东风,共享开放新机遇

“胶东五市山海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经济相融,一体化发展基因一脉相承。”去年12月8日下午,烟台市委书记张术平在北京举办的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推介大会现场致辞时说道,“新时代的胶东诚邀大家共谋合作发展,开放的烟台期盼与您共创美好未来。”

2020,胶东五市指握成拳。

胶东经济圈作为黄河流域9个省份主要的出海口,是山东省最具发展活力、最具开放优势的区域。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是省委、省政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

积极融入胶东经济圈,也将为烟台下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供新思路。

把时间推到去年的5月14日,烟台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率烟台党政代表团赴青岛对接协商胶东经济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两市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就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对外开放、生态环保等7大领域17个具体事项,达成了合作意向。同时,烟台还与与海尔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省港口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5月19日,胶东经济圈文化旅游合作联盟成立揭牌。胶东经济圈的海岸线占全国的近1/6,拥有相似的碧海蓝天、金沙银滩等自然景观,相近的海洋文化、红色文化、开埠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正在实施一体化运营,整体打造山东文旅新高地,共同建设胶东半岛仙境海岸。

烟台将以承办“2021年山东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整体推进养马岛至三山岛200公里滨海旅游景区的提升,沿海岸线布局建设承载历史文脉的芝罘仙境、“海上世界”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国内一流的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此外,在2020青岛·全球创投风投大会上,烟台围绕当地重点项目和重点园区也进行了深度推介。

胶东一体化风起,据了解,烟台市将加强基础设施合作,加快推进铁路公路互联互通、机场港口融合发展、能源水源公用共享;加强海洋领域合作,抓好海洋科技协同创新,共同实施海洋生态保护。加强文化旅游合作,整合资源、联动发展,打造滨海旅游品牌;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共建新兴产业链条和优良产业生态;加强重大发展战略方面合作,形成促进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整体合力。

“十四五”再扬帆,打造外开放新高地

2020年12月6日,中共烟台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烟台市委关于制定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根据规划,烟台提出在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上,到2025年要迈入“万亿俱乐部”, 2035年率先基本建成新时代现代化强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率先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

这是烟台奋战“十四五”的决心。

12月22日上午,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十三五’成就巡礼”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九场,据介绍,未来五年,烟台将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战略科技力量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布局和全市创新体系,培育形成多样性、协同性、包容性的创新生态,为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贡献科技力量。

同时,下一步,烟台将进一步突显系统化改革、集成化创新、差异化探索、特色化发展的工作基调,深入实施“1+5”工程。

“1”,就是以创新为引领,倒逼方案落实。对与产业培育升级关联度高、更有利于形成生产力、形成首创成果的项目,烟台将重点推进;重点打造中日韩和海洋两大特色品牌,力争推出更多类似“跨国办·办你想办”“蓝色金融”等品牌;瞄准“药片”“芯片”等重点产业,推出更多具有烟台地域标识的专属创新。

“5”,就是以创新赋能发展,加快“五区”建设。未来,烟台将加快布局工业互联网产业、微纳半导体产业,建设“5G+数字经济”主题产业园,建设智能制造聚集区;全力培育“实验室经济”,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跨境电商、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建设现代服务业样板区;力争在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上走在前列,建设中日韩合作先行区;打造现代海洋种业资源引进中转基地、海洋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海洋经济示范区。

“十四五”的序幕已经拉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科技创新势必将缔造城市发展的全新引擎。显然,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烟台将牢牢把握科技创新这只变革之笔,书写新时代开放创新发展的崭新篇章。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