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老龄化遇上数字化,上海该怎么做?|聚焦上海两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老龄化遇上数字化,上海该怎么做?|聚焦上海两会

上海市人大代表郑惠强指出,城市数字化转型面向社会领域,突出社会属性,特别要关注“数字弱势群体”,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实现“数字包容”,而不是加剧“数字鸿沟”。

图片来源:pexels

实习记者 陈杨

使用智能电子设备、数字化生存,这些在年轻人眼里是最简单不过的技能、习以为常的一切,对于老年人来说,却像是另一个世界,是一条跨越不了的鸿沟。

上海市人大代表郑惠强指出,城市数字化转型面向社会领域,突出社会属性。特别要关注“数字弱势群体”,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实现“数字包容”,而不是加剧“数字鸿沟”。

2020年11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提出要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也指出,老年人有享受社会服务和社会优待的权利,有参与社会发展和共享发展成果的权利。

基于此,郑惠强建议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老年数字鸿沟社会支持体系,加强城市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老年群体智能化数字的研究,提倡和鼓励企业在医疗、金融等领域为老年人提供专属的公共服务体系,面对不同对象开展平等的服务。

同时,他指出要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建议在现有的体系构架上优化形成“适老版”,让社会散发更多的善意,使老人和时代同行。 

图片来源:pexels

同样关注老年人数字化生存问题的还有代表胡余平,他将目光聚焦到了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APP的问题上,提出了设计、推广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手机APP的建议。

他指出,智能手机应用程序(APP)已经广泛应用于购物、出行、就餐、就医、咨询、转账支付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掌握使用各类智能手机APP俨然成为重要的生活技能。

但社会上不少老年人正是因为缺乏这一技能,非但享受不到信息化发展带来的巨大红利,反跟不上时代发展,寸步难行。疫情期间,不少老年人因为不会通过APP预约登记,不会使用防疫健康码,被医院、商场等场所拒之门外。

 尽管与老年人分享信息化发展红利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胡余平分析指出,人们大都侧重于帮助老人学习信息化技能。子女亲属会手把手地指导老人,社区居委也会通过培训讲课等方式帮助老人掌握信息化技能,殊不知老人视力、记忆力、反应能力等生理机能均已衰退,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会遇到重重障碍,往往陷入“不断在学,一直在忘”的困境。

因此,胡余平建议从APP研发设计入手,推广普及适用于老年人的智能手机APP。在设计方面,做到力求简便,界面清晰,尽量不要附加非必需功能,更不要植入大量广告;文字内容通俗易懂,重点内容,可采用高亮闪烁;全面配置语音功能,通过语音实现对话交流。

由于老年人信息化技能缺失,更容易成为信息化时代受害者,胡余平还建议APP的强化安全防护功能,身份验证采用指纹,虹膜,刷脸等方式,并在减防老年人误操作的基础上,设计完善远程授权,实时监护,限额支付,自动屏蔽不良信息等各项安全防护功能,切实防范电信诈骗,消除老年人使用APP的后顾之忧。

在推广普及方面,胡余平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将智能手机APP适老化研发作为智慧养老的主要抓手。政府应制定发展规划和技术标准,可在提供公共服务的APP(如本地宝,政务通、健康码等)上进行试点,对研发适用老年人APP产品的企业,给予税收、人才、资金等方面的扶持。

此外,胡余平还指出,企业应当提升认识,专注老年群体的市场潜力,做好市场调研,全面了解老年人的切实需求和应用场景,研发出更多老年人喜爱的智能手机APP,成为推广普及老年人适用的APP的主力军。

同时,要求信息化技能的老年用户也应当转变观念,合理缴纳APP等软件服务费,尊重知识产权,支持信息化产业发展,也使得APP无需通过广告等途径获取赞助,确保老人免受广告骚扰及不法信息的侵害。

此外,两位代表都特别指出了法规、监管的相关问题。胡余平建议政府加强监管,对于那些打着“科技创新”“智慧养老”旗号,侵害老年人权益的企业或个人,坚决做到露头就打。郑惠强建议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为保护老年人的个人信息安全提供法治保障,使老人们安心、放心。

图片来源:pexels

代表许丽萍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工作的建议。

2019年,上海市民政局印发《关于本市开展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试点的通知》(沪民养老发(2019)31号文)。居家环境适老改造包括细节改造、局部改造和整体性改造;平台服务流程包括政策评估、上门评估、合同签订、施工改造、验收交流等。符合条件的居民可以在线申请,并享受差别化的补贴政策。

目前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正在上海市5个区6个街道试点。许丽萍在社区调研中获悉,市民对相关政策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她发现,截至2020年11月15日,全市总计申请适老化改造家庭达到683户,80周岁以上的老人约两成,大部分是由子女申请,说明高龄老人对适老化改造政策了解不多。

调研也发现,部分家庭对适老化改造中功能性产品的配置、局部改造与整体改造的流程等尚不十分清晰;不同房屋结构的改造难点不同,需要针对性的改造方案。部分市民对适老化改造的施工质量管控有所担忧;而部分低收入老人感觉自我支付部分额度偏高,并希望简化支付结算流程。

对此,许丽萍建议,政府加强适老化改造工作的宣传和引导,以更加直观、简便的方式让老人及家庭成员了解相关政策;同时进一步了解老人刚性需求,根据不同房屋的结构特点,由街道、平台、服务商、施工方一起研讨,确定针对性的改造方案;并且完善质量“监管链” ,加强对服务供应商全流程的动态跟踪,确保服务商和施工方在批量订单压力下的工程质量,确保适老化改造的专业度和安全性。

此外,她建议切实保障适老化改造资金到位,并研究特别困难老人补助额度增加的可行性,简化支付流程,真正方便老人,提升老人对适老化改造工作的满意度。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老龄化遇上数字化,上海该怎么做?|聚焦上海两会

上海市人大代表郑惠强指出,城市数字化转型面向社会领域,突出社会属性,特别要关注“数字弱势群体”,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实现“数字包容”,而不是加剧“数字鸿沟”。

图片来源:pexels

实习记者 陈杨

使用智能电子设备、数字化生存,这些在年轻人眼里是最简单不过的技能、习以为常的一切,对于老年人来说,却像是另一个世界,是一条跨越不了的鸿沟。

上海市人大代表郑惠强指出,城市数字化转型面向社会领域,突出社会属性。特别要关注“数字弱势群体”,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实现“数字包容”,而不是加剧“数字鸿沟”。

2020年11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提出要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也指出,老年人有享受社会服务和社会优待的权利,有参与社会发展和共享发展成果的权利。

基于此,郑惠强建议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老年数字鸿沟社会支持体系,加强城市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老年群体智能化数字的研究,提倡和鼓励企业在医疗、金融等领域为老年人提供专属的公共服务体系,面对不同对象开展平等的服务。

同时,他指出要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建议在现有的体系构架上优化形成“适老版”,让社会散发更多的善意,使老人和时代同行。 

图片来源:pexels

同样关注老年人数字化生存问题的还有代表胡余平,他将目光聚焦到了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APP的问题上,提出了设计、推广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手机APP的建议。

他指出,智能手机应用程序(APP)已经广泛应用于购物、出行、就餐、就医、咨询、转账支付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掌握使用各类智能手机APP俨然成为重要的生活技能。

但社会上不少老年人正是因为缺乏这一技能,非但享受不到信息化发展带来的巨大红利,反跟不上时代发展,寸步难行。疫情期间,不少老年人因为不会通过APP预约登记,不会使用防疫健康码,被医院、商场等场所拒之门外。

 尽管与老年人分享信息化发展红利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胡余平分析指出,人们大都侧重于帮助老人学习信息化技能。子女亲属会手把手地指导老人,社区居委也会通过培训讲课等方式帮助老人掌握信息化技能,殊不知老人视力、记忆力、反应能力等生理机能均已衰退,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会遇到重重障碍,往往陷入“不断在学,一直在忘”的困境。

因此,胡余平建议从APP研发设计入手,推广普及适用于老年人的智能手机APP。在设计方面,做到力求简便,界面清晰,尽量不要附加非必需功能,更不要植入大量广告;文字内容通俗易懂,重点内容,可采用高亮闪烁;全面配置语音功能,通过语音实现对话交流。

由于老年人信息化技能缺失,更容易成为信息化时代受害者,胡余平还建议APP的强化安全防护功能,身份验证采用指纹,虹膜,刷脸等方式,并在减防老年人误操作的基础上,设计完善远程授权,实时监护,限额支付,自动屏蔽不良信息等各项安全防护功能,切实防范电信诈骗,消除老年人使用APP的后顾之忧。

在推广普及方面,胡余平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将智能手机APP适老化研发作为智慧养老的主要抓手。政府应制定发展规划和技术标准,可在提供公共服务的APP(如本地宝,政务通、健康码等)上进行试点,对研发适用老年人APP产品的企业,给予税收、人才、资金等方面的扶持。

此外,胡余平还指出,企业应当提升认识,专注老年群体的市场潜力,做好市场调研,全面了解老年人的切实需求和应用场景,研发出更多老年人喜爱的智能手机APP,成为推广普及老年人适用的APP的主力军。

同时,要求信息化技能的老年用户也应当转变观念,合理缴纳APP等软件服务费,尊重知识产权,支持信息化产业发展,也使得APP无需通过广告等途径获取赞助,确保老人免受广告骚扰及不法信息的侵害。

此外,两位代表都特别指出了法规、监管的相关问题。胡余平建议政府加强监管,对于那些打着“科技创新”“智慧养老”旗号,侵害老年人权益的企业或个人,坚决做到露头就打。郑惠强建议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为保护老年人的个人信息安全提供法治保障,使老人们安心、放心。

图片来源:pexels

代表许丽萍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工作的建议。

2019年,上海市民政局印发《关于本市开展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试点的通知》(沪民养老发(2019)31号文)。居家环境适老改造包括细节改造、局部改造和整体性改造;平台服务流程包括政策评估、上门评估、合同签订、施工改造、验收交流等。符合条件的居民可以在线申请,并享受差别化的补贴政策。

目前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正在上海市5个区6个街道试点。许丽萍在社区调研中获悉,市民对相关政策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她发现,截至2020年11月15日,全市总计申请适老化改造家庭达到683户,80周岁以上的老人约两成,大部分是由子女申请,说明高龄老人对适老化改造政策了解不多。

调研也发现,部分家庭对适老化改造中功能性产品的配置、局部改造与整体改造的流程等尚不十分清晰;不同房屋结构的改造难点不同,需要针对性的改造方案。部分市民对适老化改造的施工质量管控有所担忧;而部分低收入老人感觉自我支付部分额度偏高,并希望简化支付结算流程。

对此,许丽萍建议,政府加强适老化改造工作的宣传和引导,以更加直观、简便的方式让老人及家庭成员了解相关政策;同时进一步了解老人刚性需求,根据不同房屋的结构特点,由街道、平台、服务商、施工方一起研讨,确定针对性的改造方案;并且完善质量“监管链” ,加强对服务供应商全流程的动态跟踪,确保服务商和施工方在批量订单压力下的工程质量,确保适老化改造的专业度和安全性。

此外,她建议切实保障适老化改造资金到位,并研究特别困难老人补助额度增加的可行性,简化支付流程,真正方便老人,提升老人对适老化改造工作的满意度。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