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全球累计确诊病例即将过亿,新冠疫苗效力几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全球累计确诊病例即将过亿,新冠疫苗效力几何?

供应能否满足需求?短期内仅面向特定人群的疫苗何时才能带来实质性改变?已接种疫苗人群是否能自由活动?这些问题都还亟待解答。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肖恩

按照目前日新增约55万例的速度,未来两天内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将迈过1亿大关。地球上每77个人中就有至少一个人被感染过新冠病毒。

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的实时数据,截至北京时间1月25日21点,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达到9926,8840,死亡213,0995例。

冬天以来,北半球疫情形势急转直下。英国、南非和巴西等国发现的病毒变种使得前景不确定性陡增。英国死亡率高达2.68%,居全球第一位;南非三分之一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受灾严重的城市不得不实施氧气配给;巴西重灾区朗多尼亚州重症监护床位已经全部满员。

美国疾控中心警告称,到3月英国发现的病毒变种将成为该国主要感染源,并可能导致死亡率进一步提高。美国确诊病例已经超过2500万,逾41万人死亡。

在这样严峻的情势下,各国必须承认一个事实是:被给予厚望的疫苗不会是疫情的终点,而是一场新战役的开始。

莫德纳公司25日宣布,其研发的mRNA疫苗对在英国和南非发现的新冠病毒变种同样有效。

但即便现有疫苗能够对抗变异病毒,疫苗供应能否满足需求?短期内仅面向特定人群的疫苗何时才能带来实质性改变?已接种疫苗人群是否能自由活动?这些问题都还亟待解答。

供应少

目前已经有超过40个国家启动大规模疫苗接种计划。截至23日,最先开始接种的英国有近640万人完成第一剂疫苗接种,80岁以上人群中四分之三已经接种了第一剂疫苗,但总体注射第二剂疫苗的人还不到50万;美国的接种率约为4.5%,大多数欧洲国家仍不足2%。

尽管各国都把加速接种疫苗作为工作重心,问题仍层出不穷。

首先是基础设施问题。英国已经将赛马场、橄榄球场、教堂等场所全部改为临时接种点,再加上全国1200家医院和医疗中心,上周一共为超过200万人注射了疫苗,效率比月初时提高两倍。但以这样的速度,英国仍难以在2月中旬完成为1390万人接种的目标。

就算政府有能力继续提高接种速度,疫苗供应也难以跟上。2020年底开始量产后,辉瑞和阿斯利康已经多次减少疫苗供应量。

2020年底,辉瑞疫苗因原材料供应不足,发货量仅有5000万剂,是原计划的一半。进入2021年后,欧洲多国仍反映称疫苗交付量少了三成,使其接种计划被迫推迟。

意大利高等卫生理事会主席洛卡泰利23日说,由于疫苗供应减少,目前意大利每日的疫苗接种量下降至2万至2.5万剂,疫苗库存已注射分发了超过70%。

意大利总理孔特强硬表态称,延迟供应疫苗等同于违反协议,直接伤害了民众的生命及健康权利,更让一年来已经遭受疫情严重冲击的经济社会结构进一步受损,将对疫苗迟交采取一切方式及一切法律手段。

原定于3月底前向欧盟供应8000万剂疫苗的阿斯利康也因为工厂产能问题,将供应量削减六成至3100万剂。欧洲药品管理局定于29日前决定是否批准阿斯利康疫苗上市。

在疫苗推广初期,供不应求、配套设施不足都是常见情况。在人类历史上的几次疫情中,医生们曾采用多种应急办法,例如减少剂量、延迟第二剂注射、使用小剂量皮下注射等。

但目前广泛使用的瑞辉和莫德纳都是mRNA疫苗。作为一种新技术,外界对其了解有限,这些折中办法未必可行。以英国为首的多个欧洲国家提出的推迟第二剂疫苗注射计划已经遭到医学专家强烈反对。他们认为,单剂疫苗不足以激发接种者的免疫反应,一旦接种者感染病毒,病情可能比普通人更严重。

生效慢

要初步了解疫苗的影响,以色列是现阶段的最佳范本。

在人口约888万的以色列,已经有近250万人接种了一剂新冠疫苗,超过40万人完成第二剂注射。但病毒传播的路径并没有就此被切断。据以色列卫生部上周通报的数据,有超过1.2万人在接种疫苗后仍被感染,其中有69人已经完成了第二剂接种。

每百人疫苗接种人数。图片来源:Our World in Data

以色列公共卫生部门负责人普莱斯(Sharon Alroy-Preis)说,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是因为个人在接种后没有建立足够的抗体,随后又接触到病毒。

以色列抗疫工作负责人阿什(Nachman Ash)坦言,辉瑞疫苗单剂效果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也低于辉瑞公司的说法。辉瑞公司此前宣布,接种单剂量疫苗的有效性约为52%。

但病毒在以色列传播速度的确开始放慢,基本传染数(R0)21日起降至1以下。预计到2月初,以色列将完成所有老年人的疫苗接种工作,届时将为其他国家提供一个更完整的后疫情时代图景。

疫苗既为接种者提供直接保护,也会未接种者提供间接保护,前提是接种者占的比例足够大,以形成“群体免疫”。换句话说,小范围的疫苗普及很难扭转高感染率和住院率。

目前大部分国家都率先为老年人和医务工作者等高危人群接种疫苗,因此短期内死亡率可能会开始呈现下降态势。

但医疗系统还将继续维持高压状态。《经济学人》指出,由于很多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不允许使用呼吸机,住在重症监护室的更多是50至60岁之间的中年人,而他们不属于疫苗接种的第一梯队。正在英国重症监护室治疗的患者中,年龄在20至49岁的人数跟70岁以上的人数相当。

而在各国能够全面解除封锁之前,疫苗更不会对经济复苏产生太大影响。更何况,在全球疫苗分配不平等的背景下,供应链也难以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本月发布的报告指出,如果发展中国家的疫苗接种情况没有改善,2021年发达经济体的国内生产总值将因为全球贸易和供应链受损而下滑3.5%,产出减少2.4万亿美元。

正如世卫总干事谭德塞所说,在每个人都安全前,没有人是绝对安全的。

出行难

在仍不安全的大环境里,疫苗接种者能否自由行动是第三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全球范围内尚未对此制定出完整的计划,但许多国家、科技公司、卫生机构和旅游组织已经提出了一个新构想,即“疫苗护照”。

这个模式在英国、西班牙、丹麦等欧洲国家已经初具雏形。接种过疫苗的英国人会收到一张记录卡,病例中也会有接种记录,作为接种者从事特定活动的凭证;丹麦已经在1月初宣布将颁发疫苗护照;塞浦路斯则明确规定仅允许能出示疫苗接种证明的旅客入境。

微软、甲骨文、软件服务提供商Salesforce和美国医疗保健非营利组织梅奥诊所等机构14日正式宣布组建“疫苗接种凭证倡议”(VCI),为接种者提供数字证书,成为出行凭证;非营利组织The Commons Project和世界经济论坛则在上月底联合多家航空公司开发CommonPass应用程序,允许用户上载新冠病毒检测结果、疫苗接种证明等,生成健康码;IBM也推出了供本公司使用的健康程序。

联合国下属的世界旅游组织(UNWTO)秘书长波利卡什维利(Zurab Pololikashvili)表示,旅游业已经等不及要重启,而统一的疫苗接种凭证是恢复跨境旅行必要条件。

将疫苗证明作为出行条件也不是新概念,不少国家都要求旅客在入境时出具黄热病、肺结核、小儿麻痹症等疫苗的接种证明。

但要推出新冠疫苗护照,前提是对疫苗的免疫作用有完整的认识。疫苗何时生效?免疫作用能维持多久?接种者是否不再具有传染性?在没有找到准确答案之前,人员自由流动仍具有高风险。

世卫组织15日明确表态称,不要将国际旅行的疫苗接种或免疫证明要求作为入境条件,因为疫苗接种在减少传播方面的效力还是个未知数,并且可以获得的疫苗有限。

隐私保护、歧视问题等也都是疫苗护照带来的潜在威胁。

不要忘记,200年前的英国花了100年时间才靠疫苗消灭天花;20世纪中叶脊髓灰质炎诞生后,到2020年非洲才消除小儿麻痹症;卡介苗诞生至今已有百年,每年仍有140万人因结核病丧生。疫苗只是疫情的转折点,但还不是休止符。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全球累计确诊病例即将过亿,新冠疫苗效力几何?

供应能否满足需求?短期内仅面向特定人群的疫苗何时才能带来实质性改变?已接种疫苗人群是否能自由活动?这些问题都还亟待解答。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肖恩

按照目前日新增约55万例的速度,未来两天内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将迈过1亿大关。地球上每77个人中就有至少一个人被感染过新冠病毒。

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的实时数据,截至北京时间1月25日21点,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达到9926,8840,死亡213,0995例。

冬天以来,北半球疫情形势急转直下。英国、南非和巴西等国发现的病毒变种使得前景不确定性陡增。英国死亡率高达2.68%,居全球第一位;南非三分之一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受灾严重的城市不得不实施氧气配给;巴西重灾区朗多尼亚州重症监护床位已经全部满员。

美国疾控中心警告称,到3月英国发现的病毒变种将成为该国主要感染源,并可能导致死亡率进一步提高。美国确诊病例已经超过2500万,逾41万人死亡。

在这样严峻的情势下,各国必须承认一个事实是:被给予厚望的疫苗不会是疫情的终点,而是一场新战役的开始。

莫德纳公司25日宣布,其研发的mRNA疫苗对在英国和南非发现的新冠病毒变种同样有效。

但即便现有疫苗能够对抗变异病毒,疫苗供应能否满足需求?短期内仅面向特定人群的疫苗何时才能带来实质性改变?已接种疫苗人群是否能自由活动?这些问题都还亟待解答。

供应少

目前已经有超过40个国家启动大规模疫苗接种计划。截至23日,最先开始接种的英国有近640万人完成第一剂疫苗接种,80岁以上人群中四分之三已经接种了第一剂疫苗,但总体注射第二剂疫苗的人还不到50万;美国的接种率约为4.5%,大多数欧洲国家仍不足2%。

尽管各国都把加速接种疫苗作为工作重心,问题仍层出不穷。

首先是基础设施问题。英国已经将赛马场、橄榄球场、教堂等场所全部改为临时接种点,再加上全国1200家医院和医疗中心,上周一共为超过200万人注射了疫苗,效率比月初时提高两倍。但以这样的速度,英国仍难以在2月中旬完成为1390万人接种的目标。

就算政府有能力继续提高接种速度,疫苗供应也难以跟上。2020年底开始量产后,辉瑞和阿斯利康已经多次减少疫苗供应量。

2020年底,辉瑞疫苗因原材料供应不足,发货量仅有5000万剂,是原计划的一半。进入2021年后,欧洲多国仍反映称疫苗交付量少了三成,使其接种计划被迫推迟。

意大利高等卫生理事会主席洛卡泰利23日说,由于疫苗供应减少,目前意大利每日的疫苗接种量下降至2万至2.5万剂,疫苗库存已注射分发了超过70%。

意大利总理孔特强硬表态称,延迟供应疫苗等同于违反协议,直接伤害了民众的生命及健康权利,更让一年来已经遭受疫情严重冲击的经济社会结构进一步受损,将对疫苗迟交采取一切方式及一切法律手段。

原定于3月底前向欧盟供应8000万剂疫苗的阿斯利康也因为工厂产能问题,将供应量削减六成至3100万剂。欧洲药品管理局定于29日前决定是否批准阿斯利康疫苗上市。

在疫苗推广初期,供不应求、配套设施不足都是常见情况。在人类历史上的几次疫情中,医生们曾采用多种应急办法,例如减少剂量、延迟第二剂注射、使用小剂量皮下注射等。

但目前广泛使用的瑞辉和莫德纳都是mRNA疫苗。作为一种新技术,外界对其了解有限,这些折中办法未必可行。以英国为首的多个欧洲国家提出的推迟第二剂疫苗注射计划已经遭到医学专家强烈反对。他们认为,单剂疫苗不足以激发接种者的免疫反应,一旦接种者感染病毒,病情可能比普通人更严重。

生效慢

要初步了解疫苗的影响,以色列是现阶段的最佳范本。

在人口约888万的以色列,已经有近250万人接种了一剂新冠疫苗,超过40万人完成第二剂注射。但病毒传播的路径并没有就此被切断。据以色列卫生部上周通报的数据,有超过1.2万人在接种疫苗后仍被感染,其中有69人已经完成了第二剂接种。

每百人疫苗接种人数。图片来源:Our World in Data

以色列公共卫生部门负责人普莱斯(Sharon Alroy-Preis)说,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是因为个人在接种后没有建立足够的抗体,随后又接触到病毒。

以色列抗疫工作负责人阿什(Nachman Ash)坦言,辉瑞疫苗单剂效果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也低于辉瑞公司的说法。辉瑞公司此前宣布,接种单剂量疫苗的有效性约为52%。

但病毒在以色列传播速度的确开始放慢,基本传染数(R0)21日起降至1以下。预计到2月初,以色列将完成所有老年人的疫苗接种工作,届时将为其他国家提供一个更完整的后疫情时代图景。

疫苗既为接种者提供直接保护,也会未接种者提供间接保护,前提是接种者占的比例足够大,以形成“群体免疫”。换句话说,小范围的疫苗普及很难扭转高感染率和住院率。

目前大部分国家都率先为老年人和医务工作者等高危人群接种疫苗,因此短期内死亡率可能会开始呈现下降态势。

但医疗系统还将继续维持高压状态。《经济学人》指出,由于很多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不允许使用呼吸机,住在重症监护室的更多是50至60岁之间的中年人,而他们不属于疫苗接种的第一梯队。正在英国重症监护室治疗的患者中,年龄在20至49岁的人数跟70岁以上的人数相当。

而在各国能够全面解除封锁之前,疫苗更不会对经济复苏产生太大影响。更何况,在全球疫苗分配不平等的背景下,供应链也难以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本月发布的报告指出,如果发展中国家的疫苗接种情况没有改善,2021年发达经济体的国内生产总值将因为全球贸易和供应链受损而下滑3.5%,产出减少2.4万亿美元。

正如世卫总干事谭德塞所说,在每个人都安全前,没有人是绝对安全的。

出行难

在仍不安全的大环境里,疫苗接种者能否自由行动是第三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全球范围内尚未对此制定出完整的计划,但许多国家、科技公司、卫生机构和旅游组织已经提出了一个新构想,即“疫苗护照”。

这个模式在英国、西班牙、丹麦等欧洲国家已经初具雏形。接种过疫苗的英国人会收到一张记录卡,病例中也会有接种记录,作为接种者从事特定活动的凭证;丹麦已经在1月初宣布将颁发疫苗护照;塞浦路斯则明确规定仅允许能出示疫苗接种证明的旅客入境。

微软、甲骨文、软件服务提供商Salesforce和美国医疗保健非营利组织梅奥诊所等机构14日正式宣布组建“疫苗接种凭证倡议”(VCI),为接种者提供数字证书,成为出行凭证;非营利组织The Commons Project和世界经济论坛则在上月底联合多家航空公司开发CommonPass应用程序,允许用户上载新冠病毒检测结果、疫苗接种证明等,生成健康码;IBM也推出了供本公司使用的健康程序。

联合国下属的世界旅游组织(UNWTO)秘书长波利卡什维利(Zurab Pololikashvili)表示,旅游业已经等不及要重启,而统一的疫苗接种凭证是恢复跨境旅行必要条件。

将疫苗证明作为出行条件也不是新概念,不少国家都要求旅客在入境时出具黄热病、肺结核、小儿麻痹症等疫苗的接种证明。

但要推出新冠疫苗护照,前提是对疫苗的免疫作用有完整的认识。疫苗何时生效?免疫作用能维持多久?接种者是否不再具有传染性?在没有找到准确答案之前,人员自由流动仍具有高风险。

世卫组织15日明确表态称,不要将国际旅行的疫苗接种或免疫证明要求作为入境条件,因为疫苗接种在减少传播方面的效力还是个未知数,并且可以获得的疫苗有限。

隐私保护、歧视问题等也都是疫苗护照带来的潜在威胁。

不要忘记,200年前的英国花了100年时间才靠疫苗消灭天花;20世纪中叶脊髓灰质炎诞生后,到2020年非洲才消除小儿麻痹症;卡介苗诞生至今已有百年,每年仍有140万人因结核病丧生。疫苗只是疫情的转折点,但还不是休止符。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