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IBM把未来押在了“认知计算” 可这是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IBM把未来押在了“认知计算” 可这是什么?

IBM又开始为一个新概念“认知计算”布道,这是这家百年历史公司又一次转型尝试。

图片来源:AFP

拥有超过100年历史,真正算得上“基业长青”的IBM一向善于把握趋势、领跑概念。最近,在认知解决方案和云平台领域铺垫多时之后,IBM再次抛出新名词,打出了“认知商业”的口号。

本周,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在北京正式宣布,IBM认知商业战略在中国正式落地,并且已经和国际制药巨头辉瑞以及国内语音识别公司科大讯飞开展合作项目。

IBM将“认知商业”视为继“智慧的地球”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转型战略,认为它将引发堪比电子商务的又一次的商业变革大潮。“认知时代已经开启,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能看到整个商业模式由于认知技术的推动而发生巨大变化——小到每个人获得的服务和产品、创业者所能拥有的商业创新优势,大到传统企业行业的转型、甚至经济和整个社会治理效率的跨越式提升。我们坚信,认知商业是大势所趋。”陈黎明说。

所谓“认知计算”,据IBM解释,指的是通过与人的自然语言交流及不断学习从而帮助人们做到更多的系统,通过技术与多个学术领域的结合,使人们更好地从海量复杂的数据中获得更多洞察,从而做出更为精准的决策。

简单理解的话,就是能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并且为人们提供“智库”能力的一个系统,它跟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科技前沿领域的关键词密不可分。

通过介绍与辉瑞制药、科大讯飞的合作项目,IBM试图向外界阐释“认知计算”的广泛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商业价值。

在和IBM合作的项目上,辉瑞利用大数据及以新型认知分析方法,建立了符合中国人群特征的慢性病风险预测模型。据辉瑞中国医学部副总裁谷成明介绍,通过这个模型,能高效甄别出关键风险因素,加速科研发现的进程,同时可以大幅度提高诊疗质量,并针对病人的个体情况提出个性化诊疗建议,节约患者的医疗成本。

“这种模式的普及,将有助于提升社区医院的循证诊疗水平,从而缓解三甲医院的就诊压力,为推进中国分级诊疗,实现智能化医疗转型升级提供支持。”谷成明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在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的科大讯飞,则与IBM在认知计算算法、云平台架构等层面展开了合作,希望能够推动医疗、教育和智慧城市等领域发展,譬如在医疗、教育等领域提供中文人机交互能力。

“认知技术是代表全球科技浪潮、标志性的方向,将使人类自我了解和控制未来的能力大大增强,也把行业智能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科大讯飞轮值总裁、讯飞研究院院长胡郁表示。

在IBM看来,随着大数据的普及,所有形式的数据都在不断积累成一种等待被利用的资源,但有80%的数据无法被目前的IT系统处理或理解。因此,企业需要全新的计算工具来挖掘这些资源——这就是IBM所看到的“认知商业”的商机所在。

实际上,作为最早从事人工智能、认知计算的公司之一,IBM十多年前就开始在认知计算领域展开投入。IBM推出的人工智能系统Watson,取名于IBM的第一任CEO托马斯·沃森(Thomas Watson),其计算能力在2011年参加美国综艺问答节目《危险边缘(Jeopardy)》时因打败人类对手而备受关注。

2014年,IBM成立Watson集团,并于2015年10月成立业内首个“认知商业”咨询部门,随后将新成立的Watson物联网部门的全球总部设在德国慕尼黑。Watson基本上等同于IBM“认知商业”的核心。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作为第一个欧洲Watson创新中心,慕尼黑Watson物联网部门汇集了1000位IBM开发人员、顾问、研究人员和设计师,与客户及合作伙伴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并将作为一个面向数据科学家、工程师和程序员的创新实验室,将认知计算与物联网相结合打造新型互联解决方案。

目前据IBM提供的数据显示,已有36个国家、17个行业的客户在使用Watson的认知技术。全球超过7.7万名开发者在使用Watson Developer Cloud平台,来引导、测试和部署他们的新商业计划。超过350家生态系统中合作伙伴及既有企业内部的创新团队,正在构建基于认知技术的应用、产品和服务,其中100家企业已将产品推向市场。

此外,Watson API已有32个成员,到2016年底将达到近50个成员。目前Watson API每月被调用高达13亿次,并且还在继续快速增长。相比从前,Watson的体积也缩小了90%,这意味着IBM已将Watson从主卧大小缩小成3个叠放的比萨盒大小。

在技术发展和推进上,这家老牌IT公司显得得心应手。然而回到中国市场来看,虽然目前国内已经可以通过API云服务的方式享用到Watson技术和能力,但“认知计算”或者“认知商业”对大多数人而言依然比较陌生甚至不知所云,其次由于语言差异造成的壁垒,Watson理解中文时需要解决不少本土化的问题,目前IBM许多针对美国市场的应用很难照搬到中国,且在数据使用上也将面临完全不同的法律法规限制。

对此陈黎明承认Watson的物理落地需要时间,过程也将面临不小挑战,但他仍对“认知商业”的前景表示乐观。

“很多技术都符合这样一个特点:它在孕育过程中总是非常缓慢的,但一旦它到了一个拐点,它的成长就会呈几何数级别的增长。”陈黎明说,“我们认为,认知计算时代的这个拐点可能已经出现了。”

他认为,诸多问题可以通过更多的本土合作,打造生态环境让更多人参与到认知计算领域来解决。在美国,IBM“认知商业”的合作伙伴有苹果、Facebook、Twitter等大名鼎鼎的公司,也收购了如Weather Company这样的数据型科技公司;在中国,来自制造、零售、医疗、媒体和电子等行业的企业也已经开始部署认知技术。

无论如何,IBM已“押宝”认知商业。IBM全球CEO罗睿兰更断言:“未来是认知的,而我们正朝着一个认知的物联网前进。”

可以说,“认知商业”是IBM全球CEO罗睿兰上任四年以来提出的最重要的举措,不少评论人士也将这次转型跟IBM 1995年“电子商务”以及2008年“智慧地球”两次成功的转型战略相提并论。在那两次转型中,IBM洞察变化趋势,成功战胜危机,实现转型。

不过今非昔比,一方面全球经济动荡,IBM营收连年下降,陷入困局;另一方面科技创新颠覆层出不穷,“认知商业”的提法虽然新颖却并不超前,像Google、Facebook、亚马逊等具有活力的互联网企业也在类似领域布局投入,面对激烈的竞争IBM想要再引领潮流华丽转身,恐怕不会那么容易。

阅读更多有关科技的内容,请点击查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IBM

3.8k
  • 日本半导体制造商Rapidus成立美国子公司,在硅谷开设办事处
  • IBM股价创20多年来最大盘中涨幅,公司对2024年做出乐观预期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IBM把未来押在了“认知计算” 可这是什么?

IBM又开始为一个新概念“认知计算”布道,这是这家百年历史公司又一次转型尝试。

图片来源:AFP

拥有超过100年历史,真正算得上“基业长青”的IBM一向善于把握趋势、领跑概念。最近,在认知解决方案和云平台领域铺垫多时之后,IBM再次抛出新名词,打出了“认知商业”的口号。

本周,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在北京正式宣布,IBM认知商业战略在中国正式落地,并且已经和国际制药巨头辉瑞以及国内语音识别公司科大讯飞开展合作项目。

IBM将“认知商业”视为继“智慧的地球”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转型战略,认为它将引发堪比电子商务的又一次的商业变革大潮。“认知时代已经开启,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能看到整个商业模式由于认知技术的推动而发生巨大变化——小到每个人获得的服务和产品、创业者所能拥有的商业创新优势,大到传统企业行业的转型、甚至经济和整个社会治理效率的跨越式提升。我们坚信,认知商业是大势所趋。”陈黎明说。

所谓“认知计算”,据IBM解释,指的是通过与人的自然语言交流及不断学习从而帮助人们做到更多的系统,通过技术与多个学术领域的结合,使人们更好地从海量复杂的数据中获得更多洞察,从而做出更为精准的决策。

简单理解的话,就是能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并且为人们提供“智库”能力的一个系统,它跟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科技前沿领域的关键词密不可分。

通过介绍与辉瑞制药、科大讯飞的合作项目,IBM试图向外界阐释“认知计算”的广泛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商业价值。

在和IBM合作的项目上,辉瑞利用大数据及以新型认知分析方法,建立了符合中国人群特征的慢性病风险预测模型。据辉瑞中国医学部副总裁谷成明介绍,通过这个模型,能高效甄别出关键风险因素,加速科研发现的进程,同时可以大幅度提高诊疗质量,并针对病人的个体情况提出个性化诊疗建议,节约患者的医疗成本。

“这种模式的普及,将有助于提升社区医院的循证诊疗水平,从而缓解三甲医院的就诊压力,为推进中国分级诊疗,实现智能化医疗转型升级提供支持。”谷成明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在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的科大讯飞,则与IBM在认知计算算法、云平台架构等层面展开了合作,希望能够推动医疗、教育和智慧城市等领域发展,譬如在医疗、教育等领域提供中文人机交互能力。

“认知技术是代表全球科技浪潮、标志性的方向,将使人类自我了解和控制未来的能力大大增强,也把行业智能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科大讯飞轮值总裁、讯飞研究院院长胡郁表示。

在IBM看来,随着大数据的普及,所有形式的数据都在不断积累成一种等待被利用的资源,但有80%的数据无法被目前的IT系统处理或理解。因此,企业需要全新的计算工具来挖掘这些资源——这就是IBM所看到的“认知商业”的商机所在。

实际上,作为最早从事人工智能、认知计算的公司之一,IBM十多年前就开始在认知计算领域展开投入。IBM推出的人工智能系统Watson,取名于IBM的第一任CEO托马斯·沃森(Thomas Watson),其计算能力在2011年参加美国综艺问答节目《危险边缘(Jeopardy)》时因打败人类对手而备受关注。

2014年,IBM成立Watson集团,并于2015年10月成立业内首个“认知商业”咨询部门,随后将新成立的Watson物联网部门的全球总部设在德国慕尼黑。Watson基本上等同于IBM“认知商业”的核心。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作为第一个欧洲Watson创新中心,慕尼黑Watson物联网部门汇集了1000位IBM开发人员、顾问、研究人员和设计师,与客户及合作伙伴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并将作为一个面向数据科学家、工程师和程序员的创新实验室,将认知计算与物联网相结合打造新型互联解决方案。

目前据IBM提供的数据显示,已有36个国家、17个行业的客户在使用Watson的认知技术。全球超过7.7万名开发者在使用Watson Developer Cloud平台,来引导、测试和部署他们的新商业计划。超过350家生态系统中合作伙伴及既有企业内部的创新团队,正在构建基于认知技术的应用、产品和服务,其中100家企业已将产品推向市场。

此外,Watson API已有32个成员,到2016年底将达到近50个成员。目前Watson API每月被调用高达13亿次,并且还在继续快速增长。相比从前,Watson的体积也缩小了90%,这意味着IBM已将Watson从主卧大小缩小成3个叠放的比萨盒大小。

在技术发展和推进上,这家老牌IT公司显得得心应手。然而回到中国市场来看,虽然目前国内已经可以通过API云服务的方式享用到Watson技术和能力,但“认知计算”或者“认知商业”对大多数人而言依然比较陌生甚至不知所云,其次由于语言差异造成的壁垒,Watson理解中文时需要解决不少本土化的问题,目前IBM许多针对美国市场的应用很难照搬到中国,且在数据使用上也将面临完全不同的法律法规限制。

对此陈黎明承认Watson的物理落地需要时间,过程也将面临不小挑战,但他仍对“认知商业”的前景表示乐观。

“很多技术都符合这样一个特点:它在孕育过程中总是非常缓慢的,但一旦它到了一个拐点,它的成长就会呈几何数级别的增长。”陈黎明说,“我们认为,认知计算时代的这个拐点可能已经出现了。”

他认为,诸多问题可以通过更多的本土合作,打造生态环境让更多人参与到认知计算领域来解决。在美国,IBM“认知商业”的合作伙伴有苹果、Facebook、Twitter等大名鼎鼎的公司,也收购了如Weather Company这样的数据型科技公司;在中国,来自制造、零售、医疗、媒体和电子等行业的企业也已经开始部署认知技术。

无论如何,IBM已“押宝”认知商业。IBM全球CEO罗睿兰更断言:“未来是认知的,而我们正朝着一个认知的物联网前进。”

可以说,“认知商业”是IBM全球CEO罗睿兰上任四年以来提出的最重要的举措,不少评论人士也将这次转型跟IBM 1995年“电子商务”以及2008年“智慧地球”两次成功的转型战略相提并论。在那两次转型中,IBM洞察变化趋势,成功战胜危机,实现转型。

不过今非昔比,一方面全球经济动荡,IBM营收连年下降,陷入困局;另一方面科技创新颠覆层出不穷,“认知商业”的提法虽然新颖却并不超前,像Google、Facebook、亚马逊等具有活力的互联网企业也在类似领域布局投入,面对激烈的竞争IBM想要再引领潮流华丽转身,恐怕不会那么容易。

阅读更多有关科技的内容,请点击查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