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人与狗狗”题材影片经久不衰,背后讲的是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人与狗狗”题材影片经久不衰,背后讲的是什么?

当狗逐渐被驯化时,人的心结也随之打开了。

文|华谊兄弟研究院

多年来,宠物经济持续为影视行业带来活力,其中“人与狗狗”题材影片广受欢迎、层出不穷,包括好莱坞《马利和我》《南极大冒险》《一条狗的使命1、2》《多哥》《流浪猫鲍勃》,以及韩国的《人狗奇缘》、日本的《狗狗与我的十个约定》、以及中国《宠爱》等影片成功赢得观众的眼泪,取得了不俗的口碑和票房成绩,也让人们看到了此题材电影的可持续发展前景。

有国外研究指出,短视频的崛起,也使得社交网络上的萌宠刺激了人们对“人与狗狗”题材影视作品的喜爱程度。本期文章,华谊兄弟研究院(ID:HBresearch)将通过对经典“人与狗狗”题材影片进行解析,并探讨该题材影片经久不衰的背后原因。

30年前的范本《白牙》

1991年,由杰克·伦敦(Jack London)经典小说《白牙》(White Fang)改编的同名电影(又译作《雪地黄金犬》)中有一个经典场景,伊森·霍克(Ethan Hawke)饰演的主角杰克,一个努力在1896年淘金热中致富的城市男孩,在前往育空河谷的旅途中因带了太多书,导致狗拉雪橇失控而翻倒。雪橇上除了书,还有主角好友的遗体,他们互相承诺,如果死去请将彼此埋葬在阿拉斯加荒野一个特定的地方。当主角的狗拉着雪橇顺着白雪皑皑河岸前进时,棺材突然破裂,遗体掉了出来,主角才发现好友在去世后紧紧怀抱着同样死去的、生前的爱犬。

这是一个简单的镜头,但却生动地讲述了人与犬之间的纽带,人犬之间的感情也常常是迪士尼真人电影的核心主题。自小说出版后的三十年间,《白牙》依旧是“人与狗狗”题材的永恒经典,虽然电影在改编中刻意优先考虑了人类,而不是以狗为优先,使得有些情节对狗不利,但人们还是喜爱看到大银幕上狼犬的风姿飒爽和勇气。

《白牙》剧照 来源:豆瓣

《白牙》的成功,对于其中的人类演员来说,也是成功路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主角扮演者伊森·霍克在2015年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我开设表演课程班,我会让学生们与狼犬一同训练,在认识它们、喂养它们的时候,感受真实互动的艺术。”他也补充道,“这其实也是目前人们讨论最多的‘彩排的价值’,人和人之间也像和动物一样,磨合的时间越多,就越将理解彼此。”

迪士尼几乎垄断了“人与狗”流派的电影市场,从1957年的《老黄狗》(Old Yeller)、1961年的《绿野小英雄》(Greyfriars Bobby)、1972年的《傻狗立大功》(Biscuit Eater)、1989年的《古惑丑拍档》(Turner & Hooch),到由杰克·伦敦小说《荒野的呼唤》(Call of the Wild)改编的各种版本影片。在这些电影中,无论是狼犬、野生犬还是雪橇犬等工作犬种,它们与大自然、旷野都有很强的联系,正是因为这种天生的联系,为狗与人类之间的互动提供了帮助的基础。

驯化的故事,也是创作的蓝本

《白牙》故事的中心围绕着主角杰克与狼犬白牙展开,两者在影片的推进中互救:白牙防止杰克受到灰熊的攻击;杰克随后也从非法斗狗比赛中救助了白牙,随后白牙又反过来保护杰克免遭枪杀。在2020年的电影《野性的呼唤》中也有类似的桥段,苏格兰牧羊犬在得到救助后将敌人推进燃烧的木屋中,成为所有人的救星。

《野性的呼唤》剧照 来源:豆瓣

《白牙》强调了犬的驯化,狼犬白牙最开始因为艰苦的生活不得不变得粗犷与孤独,在被卖给狗斗士后也变得更加野性。但主角杰克的出现将它拯救出来,给予它温暖、爱心、耐心,让狼犬白牙最终找到了自身的和平。《白牙》表达了狗对人类而言,不仅仅是追猎者,更重要的是忠实的伴侣。这也是从古至今的文学作品中,我们都能找到狗的身影,这是人类的传统。

在埃及,狗受到人类家庭的高度重视,狗的形象常常在史前埃及的石雕作品中出现,在公元前3500年—3200年发现的图像文字中,也能找到狗的描述。在埃及文化中,阿努比斯神是狗头人身,埃及人相信灵魂将被他引导到真相殿进行审判。中国神话中著名的角色二郎神,也有一只“哮天犬”作为他忠实的伙伴,在《西游记》中出场,帮助其制服齐天大圣孙悟空。

埃及神话中的阿努比斯 

在创作于公元前八世纪的《荷马史诗:奥德赛》中,也有狗的桥段。阿尔戈斯是悲剧英雄奥德修斯的忠实爱犬,以速度和力量闻名。它的一生充满着陪伴、忠诚与信仰。《荷马史诗》中写道,“一旦看到奥德修斯站在那儿,他便垂下耳朵、摇着尾巴,但没有命令,他无法接近主人。”

对“男子气概”刻板社会印象的批判

《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奥德修斯,都可以常常表露出他的悲泪情绪。但数千年后的今天,很多作家要以人和狗之间的故事范本来批评社会给予了男性“要有男子气概”的压力。在1957年的迪士尼电影《老黄狗》中,主人公强烈压抑自己的感情,以证明自己的“男子气概”。在面对父亲的离开,主角说道“我不会哭的,我已经14岁了,我是大人了,我不会想哭”。但随后他遇见了曾两次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爱犬,在影片的最后,因为不得不杀死已感染狂犬病的爱犬,主角终于放下所谓的“男子气概”,放声大哭。

在很多人与狗的故事中,当狗逐渐被驯化时,人的心结也随之打开了。社会中的男性市场被训练要掩埋悲伤的情绪,不能哭泣。而很多“人与狗”流派的电影,常常与此有毒论点唱反调,展示男性的脆弱面,对社会对话多元化具有积极引导的作用。

《多哥》剧照 来源:豆瓣

2019年底的电影《多哥》(Togo)还原了1925年雪橇手和雪橇犬齐心协力,为拯救阿拉斯加州诺姆市孩子的性命而奔波于血清接力路上的真实事件。在多哥的一生早期,主角莱昂哈德认为它只是一只虚弱的幼犬,但多哥很快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天生的领导者。即使在多哥老年时,雪橇队也要依靠它的英勇和勇气来完成疫苗的运输。随着残酷的工作给这只老狗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主角坚忍的精神开始崩溃,他的情绪浮出水面。在影片的最后,当主角最终因为年老快要逝世时,他说:“没有一天,我会不喜欢多哥。没有一天,我不会为他走了而感到悲伤。”电影中的主角非常不愿意展现感性的一面,但多哥将他的感情释放了出来。

过去此类电影中主角大多为男性,故事也侧重于围绕英雄主义和男子气概的表达,但随着女性的崛起,近年来关于女性与狗之前的情感的作品也陆续问世,包括2017年的电影《战犬瑞克斯》(Megan Leavey),讲述了女性海军陆战队和她的战斗犬;以及西格丽德·努涅斯(Sigrid Nunez)2018年的大热小说《朋友》(The Friend),讲述了一位孤独女作家的生活被爱犬改变的故事。

结语

只要狗狗依旧被认为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我们便能不断地在荧屏和银幕上,看到更多的讲述人与狗之间感情的影视作品。而为什么这些电影通常都能较为出色的原因,正是因为狗能把“情感”自然地带出来。

*华谊兄弟研究院编译

原文作者:

① Hanna Flint.http://dwz.date/eb72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人与狗狗”题材影片经久不衰,背后讲的是什么?

当狗逐渐被驯化时,人的心结也随之打开了。

文|华谊兄弟研究院

多年来,宠物经济持续为影视行业带来活力,其中“人与狗狗”题材影片广受欢迎、层出不穷,包括好莱坞《马利和我》《南极大冒险》《一条狗的使命1、2》《多哥》《流浪猫鲍勃》,以及韩国的《人狗奇缘》、日本的《狗狗与我的十个约定》、以及中国《宠爱》等影片成功赢得观众的眼泪,取得了不俗的口碑和票房成绩,也让人们看到了此题材电影的可持续发展前景。

有国外研究指出,短视频的崛起,也使得社交网络上的萌宠刺激了人们对“人与狗狗”题材影视作品的喜爱程度。本期文章,华谊兄弟研究院(ID:HBresearch)将通过对经典“人与狗狗”题材影片进行解析,并探讨该题材影片经久不衰的背后原因。

30年前的范本《白牙》

1991年,由杰克·伦敦(Jack London)经典小说《白牙》(White Fang)改编的同名电影(又译作《雪地黄金犬》)中有一个经典场景,伊森·霍克(Ethan Hawke)饰演的主角杰克,一个努力在1896年淘金热中致富的城市男孩,在前往育空河谷的旅途中因带了太多书,导致狗拉雪橇失控而翻倒。雪橇上除了书,还有主角好友的遗体,他们互相承诺,如果死去请将彼此埋葬在阿拉斯加荒野一个特定的地方。当主角的狗拉着雪橇顺着白雪皑皑河岸前进时,棺材突然破裂,遗体掉了出来,主角才发现好友在去世后紧紧怀抱着同样死去的、生前的爱犬。

这是一个简单的镜头,但却生动地讲述了人与犬之间的纽带,人犬之间的感情也常常是迪士尼真人电影的核心主题。自小说出版后的三十年间,《白牙》依旧是“人与狗狗”题材的永恒经典,虽然电影在改编中刻意优先考虑了人类,而不是以狗为优先,使得有些情节对狗不利,但人们还是喜爱看到大银幕上狼犬的风姿飒爽和勇气。

《白牙》剧照 来源:豆瓣

《白牙》的成功,对于其中的人类演员来说,也是成功路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主角扮演者伊森·霍克在2015年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我开设表演课程班,我会让学生们与狼犬一同训练,在认识它们、喂养它们的时候,感受真实互动的艺术。”他也补充道,“这其实也是目前人们讨论最多的‘彩排的价值’,人和人之间也像和动物一样,磨合的时间越多,就越将理解彼此。”

迪士尼几乎垄断了“人与狗”流派的电影市场,从1957年的《老黄狗》(Old Yeller)、1961年的《绿野小英雄》(Greyfriars Bobby)、1972年的《傻狗立大功》(Biscuit Eater)、1989年的《古惑丑拍档》(Turner & Hooch),到由杰克·伦敦小说《荒野的呼唤》(Call of the Wild)改编的各种版本影片。在这些电影中,无论是狼犬、野生犬还是雪橇犬等工作犬种,它们与大自然、旷野都有很强的联系,正是因为这种天生的联系,为狗与人类之间的互动提供了帮助的基础。

驯化的故事,也是创作的蓝本

《白牙》故事的中心围绕着主角杰克与狼犬白牙展开,两者在影片的推进中互救:白牙防止杰克受到灰熊的攻击;杰克随后也从非法斗狗比赛中救助了白牙,随后白牙又反过来保护杰克免遭枪杀。在2020年的电影《野性的呼唤》中也有类似的桥段,苏格兰牧羊犬在得到救助后将敌人推进燃烧的木屋中,成为所有人的救星。

《野性的呼唤》剧照 来源:豆瓣

《白牙》强调了犬的驯化,狼犬白牙最开始因为艰苦的生活不得不变得粗犷与孤独,在被卖给狗斗士后也变得更加野性。但主角杰克的出现将它拯救出来,给予它温暖、爱心、耐心,让狼犬白牙最终找到了自身的和平。《白牙》表达了狗对人类而言,不仅仅是追猎者,更重要的是忠实的伴侣。这也是从古至今的文学作品中,我们都能找到狗的身影,这是人类的传统。

在埃及,狗受到人类家庭的高度重视,狗的形象常常在史前埃及的石雕作品中出现,在公元前3500年—3200年发现的图像文字中,也能找到狗的描述。在埃及文化中,阿努比斯神是狗头人身,埃及人相信灵魂将被他引导到真相殿进行审判。中国神话中著名的角色二郎神,也有一只“哮天犬”作为他忠实的伙伴,在《西游记》中出场,帮助其制服齐天大圣孙悟空。

埃及神话中的阿努比斯 

在创作于公元前八世纪的《荷马史诗:奥德赛》中,也有狗的桥段。阿尔戈斯是悲剧英雄奥德修斯的忠实爱犬,以速度和力量闻名。它的一生充满着陪伴、忠诚与信仰。《荷马史诗》中写道,“一旦看到奥德修斯站在那儿,他便垂下耳朵、摇着尾巴,但没有命令,他无法接近主人。”

对“男子气概”刻板社会印象的批判

《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奥德修斯,都可以常常表露出他的悲泪情绪。但数千年后的今天,很多作家要以人和狗之间的故事范本来批评社会给予了男性“要有男子气概”的压力。在1957年的迪士尼电影《老黄狗》中,主人公强烈压抑自己的感情,以证明自己的“男子气概”。在面对父亲的离开,主角说道“我不会哭的,我已经14岁了,我是大人了,我不会想哭”。但随后他遇见了曾两次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爱犬,在影片的最后,因为不得不杀死已感染狂犬病的爱犬,主角终于放下所谓的“男子气概”,放声大哭。

在很多人与狗的故事中,当狗逐渐被驯化时,人的心结也随之打开了。社会中的男性市场被训练要掩埋悲伤的情绪,不能哭泣。而很多“人与狗”流派的电影,常常与此有毒论点唱反调,展示男性的脆弱面,对社会对话多元化具有积极引导的作用。

《多哥》剧照 来源:豆瓣

2019年底的电影《多哥》(Togo)还原了1925年雪橇手和雪橇犬齐心协力,为拯救阿拉斯加州诺姆市孩子的性命而奔波于血清接力路上的真实事件。在多哥的一生早期,主角莱昂哈德认为它只是一只虚弱的幼犬,但多哥很快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天生的领导者。即使在多哥老年时,雪橇队也要依靠它的英勇和勇气来完成疫苗的运输。随着残酷的工作给这只老狗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主角坚忍的精神开始崩溃,他的情绪浮出水面。在影片的最后,当主角最终因为年老快要逝世时,他说:“没有一天,我会不喜欢多哥。没有一天,我不会为他走了而感到悲伤。”电影中的主角非常不愿意展现感性的一面,但多哥将他的感情释放了出来。

过去此类电影中主角大多为男性,故事也侧重于围绕英雄主义和男子气概的表达,但随着女性的崛起,近年来关于女性与狗之前的情感的作品也陆续问世,包括2017年的电影《战犬瑞克斯》(Megan Leavey),讲述了女性海军陆战队和她的战斗犬;以及西格丽德·努涅斯(Sigrid Nunez)2018年的大热小说《朋友》(The Friend),讲述了一位孤独女作家的生活被爱犬改变的故事。

结语

只要狗狗依旧被认为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我们便能不断地在荧屏和银幕上,看到更多的讲述人与狗之间感情的影视作品。而为什么这些电影通常都能较为出色的原因,正是因为狗能把“情感”自然地带出来。

*华谊兄弟研究院编译

原文作者:

① Hanna Flint.http://dwz.date/eb72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