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对话临沂市教育局局长陈海玲丨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以“沂蒙精神”引领教育前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对话临沂市教育局局长陈海玲丨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以“沂蒙精神”引领教育前行

以“沂蒙精神”引领教育前行  用一技之长照亮人生之路

文 | 于莹

摄影 | 王金奎 刘红朝

山东有各类学校3.77万所,各类在校生1989万人,教职工150万人,其中不乏有许多优秀的教师、校长,还有培养出许多国之栋梁的名校,为了宣传典型、表彰先进,山东省教育厅联合凤凰网、界面新闻、澎聚传媒共同发起“齐鲁名师·名校·名校长高端访谈”系列活动。通过名校巡礼、名师访谈、对话名校长系列主题活动,从济南启动,16个地市巡礼,充分展现各地市各高校的发展历程,分享教书育人的经验成果,发掘办学治校的先进理念,积极打造齐鲁名师、名校、名校长这三名工程、三名品牌、三名亮点。

待16个地市访谈结束后,将“围绕总结示范新成果,服务山东教育新发展”,做好活动成果的提炼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在全省进行推广,把“一枝独秀”变成“满园春色”,让高端访谈活动成为响当当的教育宣传品牌。

山盘水转,一道风流线。莫叹琅琊多好汉,却是风轻云淡。古云五圣文明,近说两战闻名。还有当今不让,万方物物流通。临沂的前世今生,在字里行间展现的淋漓尽致。

临沂,因临沂河得名。在历史的长河中,临沂以“沂蒙精神”涵养城市气质,以精神文化引领教育前行。在临沂市教育局局长陈海玲看来,“教育不应只局限于知识传授,要用精神文化培植有灵魂的教育。”

放眼临沂教育,在其精神文化的引领下,临沂将教育视作最大的民生,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并聚焦“均衡教育”,以教育扶贫为抓手,做有温度的教育。对此,陈海玲表示,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临沂通过实施“智志双扶”,让有温度、有力度、有态度的教育扶贫落到实处,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

有温度、有力度、有态度

临沂教育扶志增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在各项精准扶贫的措施之中,最关乎未来的是教育扶贫。

在临沂费县,不论走在偏远的农村,还是繁华的城镇,目之所及,最美的建筑是学校,最心旷神怡的环境在学校。

受益于教育精准扶贫,在朱田镇,昔日破旧的校舍已被焕然一新的教学楼取代,曾舍近求远、择校转校的农村学生,早已逐步“回流”。几年间,一所所乡村学校,新颜换旧颜;一位位青年教师,站上了乡村学校的讲台;一张张稚嫩的笑脸,绽放在校园内外。

然而,朱田镇的转变不是个例。在临沂,与“朱田镇”有着相似经历的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有很多,伴随着一系列肉眼可见的变化也让生活在此的市民切身感受到,享受“家门口”优质教育的幸福感。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近年来,临沂又通过实施‘智志双扶’深化教育扶贫成果,努力让有温度、有力度、有态度的教育扶贫做到人民群众心坎里去,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临沂市教育局局长陈海玲如是说道。

在随后的多所学校走访中,陈海玲的话得到了证实。就读于临沂朴园小学的一名三年级学生,起初因家境原因不愿与人交流,却在老师与同学的共同帮助下逐渐开朗起来;临沂汪沟第二中学2017级的一名学生差点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却在社会各界的资助下得以继续读书......

据了解,2020年,临沂共落实各学段资助基金2.16亿元,受益学生17.5万人次。受理大学生信用助学贷款1.94万人,金额1.6亿元。“爱心一日捐”捐款1060万元,募集资金全省第一。

此外,临沂还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对建档立卡家庭、残疾、留守等困难群体儿童逐一落实情况,分类制定帮扶计划和工作措施,通过“一类一策”“一生一案”,让每一名特殊困难学生都得到个性化的帮扶服务。

以“沂蒙精神”引领教育前行  用一技之长照亮人生之路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常常能听到“人文精神缺失”的叹息与无奈。在陈海玲看来,人文精神则是教育的灵魂。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是残缺的、无灵魂的教育。我们需要以精神文化引领教育前行。

作为沂蒙精神发源地的临沂,被誉为红色文化圣地。沂蒙精神也如同一面旗帜,使得临沂在千年的文化长河中始终熠熠生辉且源远流长,更是在无形中滋养了这座文化名城的教育土壤。

陈海玲说:“弘扬沂蒙精神首要的是把沂蒙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学中,让沂蒙老区的孩子在红色文化教育中健康成长。”

为此,临沂实施沂蒙精神浸润行动,积极推动沂蒙精神进校园。临沂完成了首个以“沂蒙精神”为核心的传承红色基因规范化体系建设,确定了“四个结合”等工作思路,即:“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实践、理论相结合”,并以活动为载体,保证其能够长期有效的推进。

此外,临沂红色基因传承案例也入选2019年度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典型案例。其中,身为临沂教育局局长的陈海玲也变身沂蒙精神的“宣传大使”,由她担任课题主持人的《五育融合视域下沂蒙文化课程开发研究》,成功申报教育部课改实验区重点课题,推出了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教育不应只局限于知识传授,要用精神文化培植有灵魂的教育。”陈海玲如是说道。

众所周知,临沂是全国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被誉为“商贸名城”和“物流之都”,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可以说,区位和地理优势赋予了临沂新的发展机遇,也使得临沂教育迎来了全新挑战,如何聚力做好职业教育临沂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依托省部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优势,临沂从项目融合、产教改革、“三教融合”等方面入手。目前,临沂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部分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的重点学校就业率达100%,每年有3万多名毕业生走上经济建设一线,平均月工资3000元以上,多的达到6000多元。

在临沂,逐渐形成了一种“城市孕育学校,学校反哺城市”的良好氛围。职业教育赋予人一技之长,进而为城市发展赋能,同时也让城市发展更有底气!

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临沂聚力教师队伍建设

“时”,是中国古人极其重视的一个概念。它常常与“情境”“机会”关联在一起,“适时而动”“顺势而为”“顺天应时”这些词语,都表达了中国人的一种时间智慧。而将此智慧放在学前教育上,“知时、顺时、适时”的理念同样适用。陈海玲表示,知时使教育具有科学基础,顺时使教育具有人文关怀,适时使教育实现明智。

在此基础上,临沂连续实施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学校、增学位、降保费,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目前,临沂共有幼儿园3925所,在园幼儿58.8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0.45%;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50.6万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5.85%。

此外,陈海玲还提到,教师不应只专注于教书,他的责任还在于教人做人。学生也不能只专注于读书,他的责任还在于学习人生之道。由此,陈海玲指出,临沂始终聚力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软实力”。

自2016年至今,临沂公开招聘教师近2万名,使用编制周转池7000余名。引进北师大等重点师范类大学毕业生145人、高层次教学人才2人,山东省师范类从业技能大赛二等奖以上获得者32人,获评特级教师39人,沂蒙名师100人、名校长50人,齐鲁名师19人、名校长12人。

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上,临沂全面推进“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体制,建立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的编制管理机制。提高乡镇和艰苦偏远困难乡镇工作人员待遇,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建立教师绩效工资增量机制,有效体现教师和管理人员工作量、工作绩效。同时,临沂始终将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师培养的首位,开展“树师德、正师风”有偿补课专项治理活动,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公布举报投诉电话529部、举报邮箱501个,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回溯来时路,临沂以精神文化引领教育前行,将教育视作最大的民生,以“双百工程”、学前教育“三年行动”、均衡教育三大关键为聚力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做有“临沂温度”的教育。放眼未来,也正如陈海玲所言,临沂将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用心教好每一个孩子,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来源:凤凰网青岛

原标题:对话临沂市教育局局长陈海玲丨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以“沂蒙精神”引领教育前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对话临沂市教育局局长陈海玲丨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以“沂蒙精神”引领教育前行

以“沂蒙精神”引领教育前行  用一技之长照亮人生之路

文 | 于莹

摄影 | 王金奎 刘红朝

山东有各类学校3.77万所,各类在校生1989万人,教职工150万人,其中不乏有许多优秀的教师、校长,还有培养出许多国之栋梁的名校,为了宣传典型、表彰先进,山东省教育厅联合凤凰网、界面新闻、澎聚传媒共同发起“齐鲁名师·名校·名校长高端访谈”系列活动。通过名校巡礼、名师访谈、对话名校长系列主题活动,从济南启动,16个地市巡礼,充分展现各地市各高校的发展历程,分享教书育人的经验成果,发掘办学治校的先进理念,积极打造齐鲁名师、名校、名校长这三名工程、三名品牌、三名亮点。

待16个地市访谈结束后,将“围绕总结示范新成果,服务山东教育新发展”,做好活动成果的提炼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在全省进行推广,把“一枝独秀”变成“满园春色”,让高端访谈活动成为响当当的教育宣传品牌。

山盘水转,一道风流线。莫叹琅琊多好汉,却是风轻云淡。古云五圣文明,近说两战闻名。还有当今不让,万方物物流通。临沂的前世今生,在字里行间展现的淋漓尽致。

临沂,因临沂河得名。在历史的长河中,临沂以“沂蒙精神”涵养城市气质,以精神文化引领教育前行。在临沂市教育局局长陈海玲看来,“教育不应只局限于知识传授,要用精神文化培植有灵魂的教育。”

放眼临沂教育,在其精神文化的引领下,临沂将教育视作最大的民生,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并聚焦“均衡教育”,以教育扶贫为抓手,做有温度的教育。对此,陈海玲表示,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临沂通过实施“智志双扶”,让有温度、有力度、有态度的教育扶贫落到实处,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

有温度、有力度、有态度

临沂教育扶志增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在各项精准扶贫的措施之中,最关乎未来的是教育扶贫。

在临沂费县,不论走在偏远的农村,还是繁华的城镇,目之所及,最美的建筑是学校,最心旷神怡的环境在学校。

受益于教育精准扶贫,在朱田镇,昔日破旧的校舍已被焕然一新的教学楼取代,曾舍近求远、择校转校的农村学生,早已逐步“回流”。几年间,一所所乡村学校,新颜换旧颜;一位位青年教师,站上了乡村学校的讲台;一张张稚嫩的笑脸,绽放在校园内外。

然而,朱田镇的转变不是个例。在临沂,与“朱田镇”有着相似经历的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有很多,伴随着一系列肉眼可见的变化也让生活在此的市民切身感受到,享受“家门口”优质教育的幸福感。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近年来,临沂又通过实施‘智志双扶’深化教育扶贫成果,努力让有温度、有力度、有态度的教育扶贫做到人民群众心坎里去,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临沂市教育局局长陈海玲如是说道。

在随后的多所学校走访中,陈海玲的话得到了证实。就读于临沂朴园小学的一名三年级学生,起初因家境原因不愿与人交流,却在老师与同学的共同帮助下逐渐开朗起来;临沂汪沟第二中学2017级的一名学生差点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却在社会各界的资助下得以继续读书......

据了解,2020年,临沂共落实各学段资助基金2.16亿元,受益学生17.5万人次。受理大学生信用助学贷款1.94万人,金额1.6亿元。“爱心一日捐”捐款1060万元,募集资金全省第一。

此外,临沂还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对建档立卡家庭、残疾、留守等困难群体儿童逐一落实情况,分类制定帮扶计划和工作措施,通过“一类一策”“一生一案”,让每一名特殊困难学生都得到个性化的帮扶服务。

以“沂蒙精神”引领教育前行  用一技之长照亮人生之路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常常能听到“人文精神缺失”的叹息与无奈。在陈海玲看来,人文精神则是教育的灵魂。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是残缺的、无灵魂的教育。我们需要以精神文化引领教育前行。

作为沂蒙精神发源地的临沂,被誉为红色文化圣地。沂蒙精神也如同一面旗帜,使得临沂在千年的文化长河中始终熠熠生辉且源远流长,更是在无形中滋养了这座文化名城的教育土壤。

陈海玲说:“弘扬沂蒙精神首要的是把沂蒙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学中,让沂蒙老区的孩子在红色文化教育中健康成长。”

为此,临沂实施沂蒙精神浸润行动,积极推动沂蒙精神进校园。临沂完成了首个以“沂蒙精神”为核心的传承红色基因规范化体系建设,确定了“四个结合”等工作思路,即:“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实践、理论相结合”,并以活动为载体,保证其能够长期有效的推进。

此外,临沂红色基因传承案例也入选2019年度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典型案例。其中,身为临沂教育局局长的陈海玲也变身沂蒙精神的“宣传大使”,由她担任课题主持人的《五育融合视域下沂蒙文化课程开发研究》,成功申报教育部课改实验区重点课题,推出了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教育不应只局限于知识传授,要用精神文化培植有灵魂的教育。”陈海玲如是说道。

众所周知,临沂是全国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被誉为“商贸名城”和“物流之都”,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可以说,区位和地理优势赋予了临沂新的发展机遇,也使得临沂教育迎来了全新挑战,如何聚力做好职业教育临沂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依托省部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优势,临沂从项目融合、产教改革、“三教融合”等方面入手。目前,临沂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部分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的重点学校就业率达100%,每年有3万多名毕业生走上经济建设一线,平均月工资3000元以上,多的达到6000多元。

在临沂,逐渐形成了一种“城市孕育学校,学校反哺城市”的良好氛围。职业教育赋予人一技之长,进而为城市发展赋能,同时也让城市发展更有底气!

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临沂聚力教师队伍建设

“时”,是中国古人极其重视的一个概念。它常常与“情境”“机会”关联在一起,“适时而动”“顺势而为”“顺天应时”这些词语,都表达了中国人的一种时间智慧。而将此智慧放在学前教育上,“知时、顺时、适时”的理念同样适用。陈海玲表示,知时使教育具有科学基础,顺时使教育具有人文关怀,适时使教育实现明智。

在此基础上,临沂连续实施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学校、增学位、降保费,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目前,临沂共有幼儿园3925所,在园幼儿58.8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0.45%;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50.6万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5.85%。

此外,陈海玲还提到,教师不应只专注于教书,他的责任还在于教人做人。学生也不能只专注于读书,他的责任还在于学习人生之道。由此,陈海玲指出,临沂始终聚力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软实力”。

自2016年至今,临沂公开招聘教师近2万名,使用编制周转池7000余名。引进北师大等重点师范类大学毕业生145人、高层次教学人才2人,山东省师范类从业技能大赛二等奖以上获得者32人,获评特级教师39人,沂蒙名师100人、名校长50人,齐鲁名师19人、名校长12人。

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上,临沂全面推进“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体制,建立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的编制管理机制。提高乡镇和艰苦偏远困难乡镇工作人员待遇,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建立教师绩效工资增量机制,有效体现教师和管理人员工作量、工作绩效。同时,临沂始终将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师培养的首位,开展“树师德、正师风”有偿补课专项治理活动,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公布举报投诉电话529部、举报邮箱501个,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回溯来时路,临沂以精神文化引领教育前行,将教育视作最大的民生,以“双百工程”、学前教育“三年行动”、均衡教育三大关键为聚力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做有“临沂温度”的教育。放眼未来,也正如陈海玲所言,临沂将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用心教好每一个孩子,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来源:凤凰网青岛

原标题:对话临沂市教育局局长陈海玲丨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以“沂蒙精神”引领教育前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