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双循环”跑道上的江津综保区:帮川渝人家尝鲜全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双循环”跑道上的江津综保区:帮川渝人家尝鲜全球

加速实现高品质生活,推动重庆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

文 | 曹钰

“以深层次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推动开放通道、开放平台、开放环境等协同建设,加快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 新形势下,定位内陆开放高地的重庆如何更上一层楼?上月重庆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如上答案。

事实上,在开放发展这条道路上,重庆的路子走得越来越宽。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挑战的背景下,重庆外贸进出口却逆势上扬,全年进出口总值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51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5%。

收获这样的成绩单,离不开众多开放平台的强力支撑: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保区、江津综保区、涪陵综保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3个保税物流中心(B型)实现进出口4575.6亿元,增长16.2%,特别是江津综保区和涪陵综保区两个“年轻”的综保区,进出口均持续保持增长的良好趋势。

江津综合保税区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重庆中心城区外设立的第一个综保区,江津综保区主动出击,成绩斐然,进一步完善保税加工-贸易-消费的产业链条,在打通全球贸易链条方面抢占先机,为重庆乃至中国西部的经济“双循环”打通“奇经八脉”,加速实现高品质生活,推动重庆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

东南亚产品直达川渝 家门口尝鲜全球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旨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江津综保区正是实践者。

“十三五”期间,西部陆海新通道连接起中国西部和世界各地,从重庆、四川、贵州、甘肃等西部省份出发的货物,沿着铁路向南到广西钦州港等沿海沿边口岸,换船出海,通达全球。

“以前想要吃进口的生鲜食品要么托人带,要么在网上购买就要等很久,等收到也不那么新鲜了。”家住九龙坡区的市民刘女士说。“而现在,越南的火龙果、泰国的椰青、芬兰的冻肉、北部湾港的海鲜都能买到新鲜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界面重庆了解到,去年9月,广西防城港—重庆江津“东南亚冷链海陆快线”满载8个车厢货物,在防城港集装箱办理站首班发车。

本次列车出发后在72小时内到达重庆江津小南垭,货物经江津综保区分拨到重庆中心城区及周边,乃至广安、成都等四川腹地城市的生鲜市场,让川渝人民实现在家门口“尝鲜全球”的消费愿望。

家门口实现全球消费不难,难的是模式的探索。据江津综合保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东南亚冷链海陆快线”的尝试,充满挑战。比如,进口水果批量小而散,不利于发挥铁路的优势。为此,江津综保区找到了川渝地区的水果商协调稳定且量大的货源,以独立成组的组货方式开行了首趟冷链班列。

东南亚冷链海陆快线

这样的突破意义重大。据重庆国际物流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防城港“水果口岸+海铁联运+冷链运输”的叠加优势运输冷链,有效缩短了货物运输、通关时间,降低物流成本。据了解,本次首班列车帮助企业降低每车3000元的物流成本,合计节约2.4万元。

据江津综保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江津综保区将加快打造重庆南向开放的“桥头堡”,凭借大通道的优势融入国际物流体系。“东南亚冷链海陆快线”正日趋成熟,预计稳定后将实现每周发运一趟冷藏箱冷链快线,为重庆及周边地区输送来自东南亚的水果、海鲜及欧洲冻肉等生鲜产品。

主动探索新路径 融入全球贸易体系

“东南亚冷链海陆快线”的突破,是新通道助力西部内陆开放的一个缩影。据悉,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不断推进,通道已实现对西部12省份的全覆盖,进一步提升了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

作为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和政策优势突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江津综保区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实现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江津综保区2020年已累计开行江津班列 107列,完成外贸进出口额约 336亿元。2020年预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57亿元,同比增长47%,仅东盟商品分拨中心进出口货值已达21.67亿元。

随着通道建设的深入,这样的影响将更为深远。2020年4月,《重庆市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出台。《方案》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经济高效、智能便捷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到2035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将全面建成。

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全面建成,必然带来庞大的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无疑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主枢纽、位居中线主通路的江津综保区将迎来通道经济和枢纽经济的“双红利”。

“不做大而全,要做小而精。”江津综保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的开行将会更加灵活,比如过去常常是整列发车的模式可以变为两三组也能发,是适应市场需要和供应链畅通。

珞璜港

在合作上,江津综保区依托珞璜港与宜宾港、泸州港联动,共同打造长江上游多式联运集疏运系统,例如在长江枯水期宜宾和泸州港的水域和航道通过能力受限,一定量级的巨轮无法驶向上游区域,集装箱货船便能选择在珞璜港实施加载或减载,提升船只运行效率。

事实上,从江津综保区主动探索尝试“东南亚冷链海陆快线”不难看出,其背后藏着发展思路的转变。

沿着既定的发展方向,江津综保区将继续做大做强“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和中国西部(重庆)东盟商品分拨中心。

围绕重庆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申报建设,江津综保区将进一步扩展大宗商品分拨和跨境电商交易功能,最终建成进口汽车、木材、铜、纸浆等分拨交易中心和内陆跨境电商进出口基地,与全球贸易体系深度融合。

发挥比较优势 提质高品质生活

实现高品质生活,以贸易为抓手,在家门口消费全球是一部分;而以生产为根基,为老百姓提供价廉物美的消费品是另外一部分。

“货物贸易是有天花板的。”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博士后、国家重大改革项目首席专家陈升表示,作为重庆开放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目前,综合保税区是我国除自贸区外内陆地区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江津综保区应结合自身的差异化优势,加强保税加工、保税研发,承接高端产业,让周边产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的分工和竞争,促进产业升级。

对此,江津综保区有良好的基础条件。自2019年起,江津区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打造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选准首位产业、找准头部企业、推动消费品工业领域实现集群发展,打造以玖龙纸业为龙头的高档纸业包装产业集群,以“金龙鱼”“福临门”“鲁花”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为带动建设粮油食品产业集群,以江小白为代表建设酒水饮料产业集群,以骄王花椒、韩氏瓦缸酱油为代表打造调味品产业集群,以综保区为引领打造新兴智能及高端消费品产业集群。

小南垭铁路物流枢纽

有了贸易、有了产业,江津综保区还需更充分挖掘比较优势。

“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综保区是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天然切入口。如果说‘一带一路’是线,综保区就是线上的重要点位,综保区要发挥‘线’的联动优势,才能有助于外贸升级。”在陈升看来,综保区不仅是服务本地企业,更要发挥协同作用,辐射片区,既要市内联动,也要市外合作。

他建议,江津综保区抢抓“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机遇,发挥“金篮子”作用,依托江津雄厚的消费品工业基础,提升江津消费品工业开放水平,推动江津区率先建成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在重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过程中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

“甚至可以将眼光放得更远。”陈升表示,在国家层面上,江津综保区也可以加强与通道沿线地区和国家的多双边磋商,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特别是加强与“一带一路”以及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或地区加强合作,提升服务“双循环”的水平。

另外,江津综保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将依托综保区功能平台,重点发展医疗器械保税研发、以面向欧盟、东盟为主的保税商品展示交易+跨境电商,工程机械、进口汽车“保税+检测维修”等为代表的贸易新业态。

此外,还将加强建设“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发展以面向供应链中间产品为重点的国际中转集拼、保税仓储、分拨配送等业态的国际物流业;同时,还将发展以农产品冷链、冷链冻品物流贸易及增值服务为代表的特色物流业;以服务贸易新业态为重点的跨境物流业。

可以预期的是,“十四五”期间,随着产业的提升和枢纽的建设,江津综保区开放平台的作用将发挥得更加充分,将进一步推动辐射区域高质量发展,助推高品质生活的提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双循环”跑道上的江津综保区:帮川渝人家尝鲜全球

加速实现高品质生活,推动重庆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

文 | 曹钰

“以深层次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推动开放通道、开放平台、开放环境等协同建设,加快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 新形势下,定位内陆开放高地的重庆如何更上一层楼?上月重庆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如上答案。

事实上,在开放发展这条道路上,重庆的路子走得越来越宽。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挑战的背景下,重庆外贸进出口却逆势上扬,全年进出口总值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51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5%。

收获这样的成绩单,离不开众多开放平台的强力支撑: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保区、江津综保区、涪陵综保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3个保税物流中心(B型)实现进出口4575.6亿元,增长16.2%,特别是江津综保区和涪陵综保区两个“年轻”的综保区,进出口均持续保持增长的良好趋势。

江津综合保税区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重庆中心城区外设立的第一个综保区,江津综保区主动出击,成绩斐然,进一步完善保税加工-贸易-消费的产业链条,在打通全球贸易链条方面抢占先机,为重庆乃至中国西部的经济“双循环”打通“奇经八脉”,加速实现高品质生活,推动重庆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

东南亚产品直达川渝 家门口尝鲜全球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旨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江津综保区正是实践者。

“十三五”期间,西部陆海新通道连接起中国西部和世界各地,从重庆、四川、贵州、甘肃等西部省份出发的货物,沿着铁路向南到广西钦州港等沿海沿边口岸,换船出海,通达全球。

“以前想要吃进口的生鲜食品要么托人带,要么在网上购买就要等很久,等收到也不那么新鲜了。”家住九龙坡区的市民刘女士说。“而现在,越南的火龙果、泰国的椰青、芬兰的冻肉、北部湾港的海鲜都能买到新鲜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界面重庆了解到,去年9月,广西防城港—重庆江津“东南亚冷链海陆快线”满载8个车厢货物,在防城港集装箱办理站首班发车。

本次列车出发后在72小时内到达重庆江津小南垭,货物经江津综保区分拨到重庆中心城区及周边,乃至广安、成都等四川腹地城市的生鲜市场,让川渝人民实现在家门口“尝鲜全球”的消费愿望。

家门口实现全球消费不难,难的是模式的探索。据江津综合保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东南亚冷链海陆快线”的尝试,充满挑战。比如,进口水果批量小而散,不利于发挥铁路的优势。为此,江津综保区找到了川渝地区的水果商协调稳定且量大的货源,以独立成组的组货方式开行了首趟冷链班列。

东南亚冷链海陆快线

这样的突破意义重大。据重庆国际物流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防城港“水果口岸+海铁联运+冷链运输”的叠加优势运输冷链,有效缩短了货物运输、通关时间,降低物流成本。据了解,本次首班列车帮助企业降低每车3000元的物流成本,合计节约2.4万元。

据江津综保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江津综保区将加快打造重庆南向开放的“桥头堡”,凭借大通道的优势融入国际物流体系。“东南亚冷链海陆快线”正日趋成熟,预计稳定后将实现每周发运一趟冷藏箱冷链快线,为重庆及周边地区输送来自东南亚的水果、海鲜及欧洲冻肉等生鲜产品。

主动探索新路径 融入全球贸易体系

“东南亚冷链海陆快线”的突破,是新通道助力西部内陆开放的一个缩影。据悉,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不断推进,通道已实现对西部12省份的全覆盖,进一步提升了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

作为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和政策优势突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江津综保区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实现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江津综保区2020年已累计开行江津班列 107列,完成外贸进出口额约 336亿元。2020年预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57亿元,同比增长47%,仅东盟商品分拨中心进出口货值已达21.67亿元。

随着通道建设的深入,这样的影响将更为深远。2020年4月,《重庆市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出台。《方案》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经济高效、智能便捷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到2035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将全面建成。

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全面建成,必然带来庞大的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无疑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主枢纽、位居中线主通路的江津综保区将迎来通道经济和枢纽经济的“双红利”。

“不做大而全,要做小而精。”江津综保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的开行将会更加灵活,比如过去常常是整列发车的模式可以变为两三组也能发,是适应市场需要和供应链畅通。

珞璜港

在合作上,江津综保区依托珞璜港与宜宾港、泸州港联动,共同打造长江上游多式联运集疏运系统,例如在长江枯水期宜宾和泸州港的水域和航道通过能力受限,一定量级的巨轮无法驶向上游区域,集装箱货船便能选择在珞璜港实施加载或减载,提升船只运行效率。

事实上,从江津综保区主动探索尝试“东南亚冷链海陆快线”不难看出,其背后藏着发展思路的转变。

沿着既定的发展方向,江津综保区将继续做大做强“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和中国西部(重庆)东盟商品分拨中心。

围绕重庆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申报建设,江津综保区将进一步扩展大宗商品分拨和跨境电商交易功能,最终建成进口汽车、木材、铜、纸浆等分拨交易中心和内陆跨境电商进出口基地,与全球贸易体系深度融合。

发挥比较优势 提质高品质生活

实现高品质生活,以贸易为抓手,在家门口消费全球是一部分;而以生产为根基,为老百姓提供价廉物美的消费品是另外一部分。

“货物贸易是有天花板的。”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博士后、国家重大改革项目首席专家陈升表示,作为重庆开放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目前,综合保税区是我国除自贸区外内陆地区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江津综保区应结合自身的差异化优势,加强保税加工、保税研发,承接高端产业,让周边产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的分工和竞争,促进产业升级。

对此,江津综保区有良好的基础条件。自2019年起,江津区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打造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选准首位产业、找准头部企业、推动消费品工业领域实现集群发展,打造以玖龙纸业为龙头的高档纸业包装产业集群,以“金龙鱼”“福临门”“鲁花”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为带动建设粮油食品产业集群,以江小白为代表建设酒水饮料产业集群,以骄王花椒、韩氏瓦缸酱油为代表打造调味品产业集群,以综保区为引领打造新兴智能及高端消费品产业集群。

小南垭铁路物流枢纽

有了贸易、有了产业,江津综保区还需更充分挖掘比较优势。

“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综保区是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天然切入口。如果说‘一带一路’是线,综保区就是线上的重要点位,综保区要发挥‘线’的联动优势,才能有助于外贸升级。”在陈升看来,综保区不仅是服务本地企业,更要发挥协同作用,辐射片区,既要市内联动,也要市外合作。

他建议,江津综保区抢抓“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机遇,发挥“金篮子”作用,依托江津雄厚的消费品工业基础,提升江津消费品工业开放水平,推动江津区率先建成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在重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过程中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

“甚至可以将眼光放得更远。”陈升表示,在国家层面上,江津综保区也可以加强与通道沿线地区和国家的多双边磋商,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特别是加强与“一带一路”以及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或地区加强合作,提升服务“双循环”的水平。

另外,江津综保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将依托综保区功能平台,重点发展医疗器械保税研发、以面向欧盟、东盟为主的保税商品展示交易+跨境电商,工程机械、进口汽车“保税+检测维修”等为代表的贸易新业态。

此外,还将加强建设“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发展以面向供应链中间产品为重点的国际中转集拼、保税仓储、分拨配送等业态的国际物流业;同时,还将发展以农产品冷链、冷链冻品物流贸易及增值服务为代表的特色物流业;以服务贸易新业态为重点的跨境物流业。

可以预期的是,“十四五”期间,随着产业的提升和枢纽的建设,江津综保区开放平台的作用将发挥得更加充分,将进一步推动辐射区域高质量发展,助推高品质生活的提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