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公司集体出海 郭广昌建议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应升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公司集体出海 郭广昌建议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应升级

作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领军企业,郭广昌的两会提案依然不忘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献策。

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全国“两会”召开,全国政协委员,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携三份提案参会。界面新闻记者了解,除了建议在供给侧改革中加快“智慧经济体”建设,鼓励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两项提案外,作为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主力之一,郭广昌还建议国家设立以国家为主导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使之成为保障和帮助企业更高质、更安全“走出去”的有效举措。

其中,加快“智慧经济体”建设直指目前国内不同产业产能过剩与供给侧改革。郭广昌在提案中称,中国已经从普遍供给不足或短缺经济,发展到普遍供给过剩,尤其是大多数制造业和房地产行业产能过剩和高额库存问题严重。他认为,国家应该为传统企业向“智慧经济体”转型提供支持,从简政放权、进一步推进财税改革、简化税制等方面,提升企业研发、创新和主动转型的积极性。

所谓“智慧经济体”,指将社会组织、经济发展及企业运营都架构在如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手段之上,打通供给与需求之间直接、低成本的信息传递渠道,并借助大数据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精准性。郭广昌认为,通过推进企业升级转型,能够最终完成“新供给”淘汰“老供给”,有效应对当前产能过剩和需求供给结构性错位的问题。

郭广昌的第三份提案集中在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保障问题上。他在提案中称,目前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走出去”迎来了最好的时机,未来中国企业的发展必须要依赖更积极的全球化思考,必须在全球市场中利用中国优势找到自己的位置,主动整合不同国家、地区的差异化资源,并将这些整合后的资源带回中国。

他认为,中国经济融入全球,中国企业全球化生存,已变成了“新常态”。但当前海外一些地区政治经济局势仍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这直接影响了我国企业在当地项目的安全性。

中国企业过去一年海外投资井喷,包括万达、安邦、复星、平安等都在海外投下重金。事实上,这些瞄准全球舞台的中国企业已不止于投资,对企业经营方式亦有改变,早在2009年便提出全球化战略的复星更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在2015年复星年会上表示,郭广成曾对内宣布,复星已在集团层面吸收了18位全球合伙人。随后复星国际发布公告证实,已按行使价每股股份11.53港元,向18位全球核心管理人员授出共1.11亿股普通股股份购股权,约占目前复星国际总股本的1.29%。

在企业不断做大的同时,寻求国际化发展并在全世界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这看起来是很多企业的必然选择。但中国企业“走出去”实际并不是一帆风顺,此前中国铁建联合体中标墨西哥一高铁项目被取消,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对希腊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口的私有化计划被叫停等案例时有发生。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早在2002年12月就推出了海外投资保险产品,承保金额突破300亿美元。但是,近年来我国海外投资规模增长迅速并突破千亿远,海外投资保障制度已经跟不上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郭广昌因此提出三条建议:1.改变目前的单边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模式为双边、单边混合海外投资保险制度。2.推动目前保险审批机构和业务经营机构“合一模式”向“分离制”升级,通过商务部、财政部及外交部建立完善体系。3.进行全面的险种设置规划,譬如恐怖主义险、营业中断险、并购限制险等。

从美国、德国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经验来看,以国家为主导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是保障和助推本国企业更高质、更安全“走出去”的有效举措。郭广昌认为,政府机构的介入,是保障海外投资保险官方保险性质的基础。

而对以复星为代表,目前正积极推进全球化战略的企业来说,这也是其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郭广昌

  • 郭广昌:复星持之以恒建设全球化能力,越来越感受到回报
  • 郭广昌:重资产还会进一步退出,未来5年希望能达到100亿左右的产业运营利润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公司集体出海 郭广昌建议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应升级

作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领军企业,郭广昌的两会提案依然不忘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献策。

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全国“两会”召开,全国政协委员,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携三份提案参会。界面新闻记者了解,除了建议在供给侧改革中加快“智慧经济体”建设,鼓励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两项提案外,作为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主力之一,郭广昌还建议国家设立以国家为主导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使之成为保障和帮助企业更高质、更安全“走出去”的有效举措。

其中,加快“智慧经济体”建设直指目前国内不同产业产能过剩与供给侧改革。郭广昌在提案中称,中国已经从普遍供给不足或短缺经济,发展到普遍供给过剩,尤其是大多数制造业和房地产行业产能过剩和高额库存问题严重。他认为,国家应该为传统企业向“智慧经济体”转型提供支持,从简政放权、进一步推进财税改革、简化税制等方面,提升企业研发、创新和主动转型的积极性。

所谓“智慧经济体”,指将社会组织、经济发展及企业运营都架构在如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手段之上,打通供给与需求之间直接、低成本的信息传递渠道,并借助大数据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精准性。郭广昌认为,通过推进企业升级转型,能够最终完成“新供给”淘汰“老供给”,有效应对当前产能过剩和需求供给结构性错位的问题。

郭广昌的第三份提案集中在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保障问题上。他在提案中称,目前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走出去”迎来了最好的时机,未来中国企业的发展必须要依赖更积极的全球化思考,必须在全球市场中利用中国优势找到自己的位置,主动整合不同国家、地区的差异化资源,并将这些整合后的资源带回中国。

他认为,中国经济融入全球,中国企业全球化生存,已变成了“新常态”。但当前海外一些地区政治经济局势仍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这直接影响了我国企业在当地项目的安全性。

中国企业过去一年海外投资井喷,包括万达、安邦、复星、平安等都在海外投下重金。事实上,这些瞄准全球舞台的中国企业已不止于投资,对企业经营方式亦有改变,早在2009年便提出全球化战略的复星更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在2015年复星年会上表示,郭广成曾对内宣布,复星已在集团层面吸收了18位全球合伙人。随后复星国际发布公告证实,已按行使价每股股份11.53港元,向18位全球核心管理人员授出共1.11亿股普通股股份购股权,约占目前复星国际总股本的1.29%。

在企业不断做大的同时,寻求国际化发展并在全世界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这看起来是很多企业的必然选择。但中国企业“走出去”实际并不是一帆风顺,此前中国铁建联合体中标墨西哥一高铁项目被取消,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对希腊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口的私有化计划被叫停等案例时有发生。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早在2002年12月就推出了海外投资保险产品,承保金额突破300亿美元。但是,近年来我国海外投资规模增长迅速并突破千亿远,海外投资保障制度已经跟不上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郭广昌因此提出三条建议:1.改变目前的单边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模式为双边、单边混合海外投资保险制度。2.推动目前保险审批机构和业务经营机构“合一模式”向“分离制”升级,通过商务部、财政部及外交部建立完善体系。3.进行全面的险种设置规划,譬如恐怖主义险、营业中断险、并购限制险等。

从美国、德国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经验来看,以国家为主导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是保障和助推本国企业更高质、更安全“走出去”的有效举措。郭广昌认为,政府机构的介入,是保障海外投资保险官方保险性质的基础。

而对以复星为代表,目前正积极推进全球化战略的企业来说,这也是其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