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物流成本侵蚀制造企业近四成利润 传化董事长徐冠巨建议推进物流一体化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物流成本侵蚀制造企业近四成利润 传化董事长徐冠巨建议推进物流一体化

物流的低效率、高成本侵蚀了企业利润,已成为制约供给端效率提升的关键瓶颈。把公路物流基础公共系统短板补起来,为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快递协同发展提供支撑,则能实现物流系统联动和效率提升。

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今年两会提案仍与物流业有关。

在徐冠巨看来,低效率、高成本的物流,成为制约实体经济竞争力提升的重要瓶颈,如果物流的效率提上去、成本降下来,这部分资金就可以投入到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动力。因此,他在提案中建议抓紧补上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短板,助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2015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降低物流成本为重要举措,来降低企业成本和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物流业是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既涉及调结构,又关系降成本。徐冠巨认为,当前实体经济面临压力与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充分有很大关系。

他同时指出,尽管当前中国的制造业面临着一些压力,但中国是13亿人口的消费大国,制造业仍有无穷的机遇。中国制造业企业在过去抓住了需求型经济的机遇,哪里有市场,就扩大生产去满足,现在情况则要求品质、品牌和服务体验。制造业转型升级,要靠企业自身创新引领,也离不开全社会的服务系统支撑。目前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较好,但生产性服务业还需要大力提升。

生产性服务业为发达国家制造业给予了有力支撑,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70%,生产性服务业又占整个服务业比重的70%。例如德国,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5%-50%。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则仅有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生产性服务业本身是一片“蓝海”,包括物流、信息技术、金融、科技服务等均能为制造业转型助力。

目前,中国建成了近450万公里公路网,货运总量的75%以上都通过公路完成。“然而,承担串联物流枢纽、实现‘门到门’服务重任的公路物流却整体处于‘无组织’、低效率的状态。”徐冠巨对界面新闻说。

同时,这也制约了包含铁路、航运、水运等在内的整个物流大系统的功效发挥。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约占GDP的16%,比欧美发达国家高出近一倍。就制造业而言,中国的物流成本占生产成本的30%-40%,而欧美发达国家仅为10%-15%。物流的低效率、高成本侵蚀了企业利润,已成为制约供给端效率提升的关键瓶颈。

“原因之一是中国公路物流缺少基础公共系统支撑。”徐冠巨表示,发达国家大多以政府统筹支持加市场化运营的方式,依托物流枢纽平台,通过信息技术和标准化,系统整合和调度公路、铁路、航运等物流资源,产生了复合型、高效率的现代物流体系。

中国路网发达,但枢纽平台、信息化调度系统、标准化和安全诚信体系等方面的建设远没跟上。各地的公路场站、工商企业、物流公司、卡车司机以及大量的仓库,处于分散的状态,成为信息孤岛。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也不能互联互通,货物的流量和流向不清,宏观经济决策、行业决策、企业决策缺少物流大数据支撑。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管理体制不顺。物流产业链条长,涉及政府十几个管理部门。虽然各地对物流业发展重视程度在提高,但体制机制障碍仍未打破,存在部门分割,推动物流系统化建设难度大。

为此,提案建议,推进物流一体化战略。把公路物流基础公共系统短板补起来,为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快递协同发展提供支撑,实现物流系统联动和效率提升。

其次,要高度重视城市公路物流枢纽中心的规划和建设。把物流规划纳入城市规划,解决“重交通、轻物流”的问题。公路物流枢纽中心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明确它的“准公共产品”属性,由政府主导,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布局统筹做好规划,同时积极探索政企协力发展模式。

此外,还应理顺管理体制,落实物流行业的主管部门,明确管理责任,加强统筹协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物流成本侵蚀制造企业近四成利润 传化董事长徐冠巨建议推进物流一体化

物流的低效率、高成本侵蚀了企业利润,已成为制约供给端效率提升的关键瓶颈。把公路物流基础公共系统短板补起来,为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快递协同发展提供支撑,则能实现物流系统联动和效率提升。

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今年两会提案仍与物流业有关。

在徐冠巨看来,低效率、高成本的物流,成为制约实体经济竞争力提升的重要瓶颈,如果物流的效率提上去、成本降下来,这部分资金就可以投入到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动力。因此,他在提案中建议抓紧补上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短板,助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2015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降低物流成本为重要举措,来降低企业成本和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物流业是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既涉及调结构,又关系降成本。徐冠巨认为,当前实体经济面临压力与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充分有很大关系。

他同时指出,尽管当前中国的制造业面临着一些压力,但中国是13亿人口的消费大国,制造业仍有无穷的机遇。中国制造业企业在过去抓住了需求型经济的机遇,哪里有市场,就扩大生产去满足,现在情况则要求品质、品牌和服务体验。制造业转型升级,要靠企业自身创新引领,也离不开全社会的服务系统支撑。目前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较好,但生产性服务业还需要大力提升。

生产性服务业为发达国家制造业给予了有力支撑,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70%,生产性服务业又占整个服务业比重的70%。例如德国,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5%-50%。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则仅有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生产性服务业本身是一片“蓝海”,包括物流、信息技术、金融、科技服务等均能为制造业转型助力。

目前,中国建成了近450万公里公路网,货运总量的75%以上都通过公路完成。“然而,承担串联物流枢纽、实现‘门到门’服务重任的公路物流却整体处于‘无组织’、低效率的状态。”徐冠巨对界面新闻说。

同时,这也制约了包含铁路、航运、水运等在内的整个物流大系统的功效发挥。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约占GDP的16%,比欧美发达国家高出近一倍。就制造业而言,中国的物流成本占生产成本的30%-40%,而欧美发达国家仅为10%-15%。物流的低效率、高成本侵蚀了企业利润,已成为制约供给端效率提升的关键瓶颈。

“原因之一是中国公路物流缺少基础公共系统支撑。”徐冠巨表示,发达国家大多以政府统筹支持加市场化运营的方式,依托物流枢纽平台,通过信息技术和标准化,系统整合和调度公路、铁路、航运等物流资源,产生了复合型、高效率的现代物流体系。

中国路网发达,但枢纽平台、信息化调度系统、标准化和安全诚信体系等方面的建设远没跟上。各地的公路场站、工商企业、物流公司、卡车司机以及大量的仓库,处于分散的状态,成为信息孤岛。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也不能互联互通,货物的流量和流向不清,宏观经济决策、行业决策、企业决策缺少物流大数据支撑。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管理体制不顺。物流产业链条长,涉及政府十几个管理部门。虽然各地对物流业发展重视程度在提高,但体制机制障碍仍未打破,存在部门分割,推动物流系统化建设难度大。

为此,提案建议,推进物流一体化战略。把公路物流基础公共系统短板补起来,为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快递协同发展提供支撑,实现物流系统联动和效率提升。

其次,要高度重视城市公路物流枢纽中心的规划和建设。把物流规划纳入城市规划,解决“重交通、轻物流”的问题。公路物流枢纽中心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明确它的“准公共产品”属性,由政府主导,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布局统筹做好规划,同时积极探索政企协力发展模式。

此外,还应理顺管理体制,落实物流行业的主管部门,明确管理责任,加强统筹协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