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眼 小鱼
仍在发酵的“大头娃娃”事件,一把扯掉了所谓消字号霜膏更安全有效的遮羞布。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青岛疑似又出现一例因使用抑菌膏导致婴儿出现面部肿大、多毛等异常症状。目前,该事件已冲上微博热搜,“青岛又现大头娃娃”微博话题引发了超1亿次阅读。
如今,漳州“大头娃娃”涉事企业已被立案调查,执法部门也已对相关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但青岛“大头娃娃”事件无疑在提醒我们,这件事远远没有结束,违法添加乱象在业内仍然层出不穷。
青岛又现“大头娃娃”
漳州“大头娃娃”事件被曝光后,家长们也多了一个心眼,格外留意给自家孩子用的婴儿膏霜产品。从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来看,青岛的一位家长在发现自家孩子也出现了体重猛增、面部肿大、多毛等异常症状后,便心生怀疑。
经过医院检查,这个孩子的皮质醇结果为68.05,低于参考范围118.6至618。医生诊断:“综合以上,考虑不排除外部原因所致库欣样表现。”据介绍,库欣综合征又称皮质醇增多症,症状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皮肤紫色斑纹等。
报道称,青岛这起大头娃娃事件涉及的“七草两叶抑菌膏”系“消字号”,显示生产企业为江西真润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试用装“七草缘”的生产企业为江西理想实业有限公司。据称,青岛市相关监管部门已将涉事抑菌膏送检。
▍图片源自每日经济新闻相关报道
青眼进一步调查发现,江西理想实业有限公司(下称江西理想实业)问题颇多。江西省卫健委显示,2017年,该省监管部门曾约谈江西理想实业,表示该企业屡次违法违规生产消毒产品事件涉及面广、负面影响大,问题严重。然而,江西理想实业依然屡教不改,2018年至2020年,多次因违规产品被罚逾百万元。
▍截自江西省卫健委
▍截自全国消毒产品网上备案信息服务平台
另据江西省药监局2017年通报称,江西理想实业于2017年5月3日获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后一直未生产。现场检查发现严重缺陷2项,一般缺陷11项,存在不能提供检验人员从事检验工作的培训记录,仓储区(原料库、成品库)无地脚架等设施,不能有效防潮,有专设样品留样间,未见样品留样等问题。
目前,江西理想实业备案了七草缘宝宝艾叶草本浴、七草妈咪悦颜补水保湿霜等多个化妆品。
▍截自国家药监局非特化妆品备案平台
2年32批次化妆品被查出违禁物
实际上,除了“消字号”膏霜剂型产品是非法添加的重灾区,在化妆品行业,激素、抗生素等被滥用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给消费者和行业带来双重打击。
经青眼梳理,2019-2020年,在国家药监局的通报中,有32批次化妆品被检出禁用物质,共涉及近30家企业(包括生产方、委托方、经销商)。其中发用品14批次、祛痘产品8批次、另有其他护肤品类产品10批次。
具体来看,发用品多是检出禁用物邻氨基苯酚。根据文献报道,邻氨基苯酚可能会引起人体过敏性皮炎,还可能会引起人体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在护肤品中,违禁添加激素和抗生素等成分的情况则较为普遍,如地塞米松、苯海拉明、克霉唑。
曾经,在面膜中非法添加氯倍他索丙酸酯等糖皮质激素物质的乱象时有发生,“激素面膜”在市场横行,但好在国家和地方药监局及时出手,化妆品违法添加激素的情况得到了有效遏制。
上述表格也证实了这点,或许正因为监管盯得紧,化妆品违法添加激素的少了,但使用抗生素等违禁物质的情况却多了起来。例如珠海希恩化妆品有限公司(下称珠海希恩),一次性有8批次化妆品被检出赛庚啶,检出量有的高达12666ng/g,长期过量使用该成分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珠海希恩是一家于2019年成立的新公司,但就在该公司成立的次年,也就是2020年就被查出问题,如此作为令人瞠目。
再比如广州腾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广州腾跃)及其生产的诺必行产品,多次引起国家和各地药监部门的注意。近2年,该公司前后8次被各地监管部门通报,问题多为检出禁用物质,如咪康唑、酮康唑等抗生素。
不管是激素还是抗生素,都被禁止添加在化妆品中,因为一旦人体长期使用含有这类成分的化妆品,容易诱发许多不良症状,非但无法美容,还可能毁容。
7次违规,罚款仅3万
以前,根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下称旧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生产未取得批准文号的特殊用途的化妆品,或者使用化妆品禁用原料和未经批准的化妆品新原料的,没收产品及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3到5倍的罚款,并且可以责令该企业停产或者吊销《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
第二十七条也规定,生产或者销售不符合国家《化妆品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的,没收产品及违法所得,并且可以处违法所得3到5倍的罚款。
在实际操作中,非法添加多是以没收产品及违法所得,罚款告终,极其少数被责令停产或吊销许可证。针对珠海希恩违法添加行为,安徽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依据旧条例对其做出没收违法所得960元,罚款3840元的处罚。
▍截自安徽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
再比如福州绿野生化技术有限公司(下称福州绿野),生产的喜康贝倍 金芦荟祛痘膏经初检复检均检出含有化妆品禁用组分克霉唑,但因为该产品出厂销售金额小于召回该产品的退款金额,企业销售该产品无违法所得,最后福建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只是按有关规定没收了其召回的5699支产品。据悉,福州绿野以每盒2.2元的出厂价格进行销售,照此来看该公司此次被没收产品的损失并不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福州绿野同时还拥有消毒产品生产资质,据全国消毒产品网上备案信息服务平台显示,该企业2019年以来因违规产品前后多次被罚,但罚金加起来也就只有3.1万元。这对福州绿野来说简直就是九牛一毛,毕竟该公司随便一款产品在天猫上的销量就能突破万笔,核算下来单个产品的销售金额就能超过20万元。
▍截自全国消毒产品网上备案信息服务平台
▍截自绿力天猫旗舰店(1月31日10时截图)
可以看到,不论是化妆品行业,还是消毒产品领域,如不像“大头娃娃”事件具有典型性,并得到了社会各大媒体广泛且持续性的关注和曝光,违规违法成本低已是事实。这也给到部分企业钻空子的机会,因此出现了屡教不改、屡罚屡犯的现象。
90%企业正常运行 违规仍在继续
且青眼发现,现在那些曾经非法添加的企业,基本都仍正常经营中,且相关产品销售情况还十分可观。
针对上述近30家化妆品企业,青眼了解到,包含珠海希恩、广州腾跃、福州绿野在内,90%的企业仍在正常运行,并且有44%的化妆品企业今年还新增了化妆品产品备案信息,丝毫未受“黑历史”影响。
譬如诺必行、芷御坊,目前产品销售情况良好。在诺必行天猫旗舰店内,一款名为“婴宝护肤霜”的产品号称累计销售58万支,若按单支售价31元计算,累计销售金额超1700万元。芷御坊宝宝银耳保湿霜总销量也显示超过12万件。
▍截自诺必行母婴旗舰店(1月31日10时截图)
如果说这些企业“浪子回头”也就罢了,但青眼发现,在一连串的警告、处罚措施后,他们并未引以为戒。青眼注意到,在福州绿野官网首页,其还在使用“医用级护齿牙膏”等宣传用语。
▍截自福州绿野官网(1月31日10时截图)
而明明是化妆品,诺必行婴幼儿草本四季沐浴原液却宣称可“强健体魄”,具体到不同产品,有的宣称“适用于疏肝解郁清热,感冒发热,反复发热”。国家明确规定化妆品广告不得明示或者暗示产品具有医疗作用,诺必行此举显然不合规范。
▍截自国家药监局非特化妆品备案平台
▍截自诺必行母婴旗舰店(1月31日10时截图)
除以上企业外,两年前轰动化妆品行业的“激素事件”,其中主角浙江某化妆品有限公司也仍然风生水起。譬如去年8月举行的全国联动大会,该企业声称参会人数近2万。
不过,在“四个最严”要求下,化妆品行业已开始从严监管,同时以“大头娃娃”事件为突破口,目前各地也拿出了态度,加强排除相关不合规产品。头顶多条高压线,无疑将时刻警醒着企业:任何行业,任何企业都应当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安全合规生产经营、公平竞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