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四川天府新区眉山管委会与成都市新津区人民政府在眉山市举行了“加快成眉交通同城共建干线公路签约仪式”,投资超10亿元,共同推动三条干线公路建设,加速推动交通一体化,为区域协同发展再添新动力。

回望2020,“区域协同”是当之无愧的发展热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稳步推进,加快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两区一城”建设,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要始终扭住的大事。
回音,在新津叩响。与成都高新区签署《产业功能区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贯彻落实成都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区域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与天府新区签署《关于促进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框架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公园城市……一次次签约的背后,是新津主动抢抓机遇,谋定而动的火热实践。
展望2021,撤县设区的成都新津浓墨饱蘸,要在区域协同的宏伟画卷上再绘新章。主动融入“两区一城”区域协同发展格局,成为新津强劲的发展新动能。乘势而起,新津将以改革创新赋能公园城市建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建设充满活力的“成南新中心、创新公园城”。
“源”从何处来
因势而为 答好“协同发展”的时代命题
在成都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成都提出“十四五”期间要推动形成“两区一城”协同发展新格局,建设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高能级共同体。
对成都而言,这是城市拓展新空间、塑造新动能的最大增量。成都市委主要领导明确指出,推动“两区一城”协同发展,不是简单的人口产业规模相加,而是要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相邻区(市)县要借势借力、差异发展,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发展共同体。
如何借势借力?这是属于新津的必答题。
使命也是机遇!新津有信心答好这道“协同发展”的时代命题。
看基础。“十三五”时期,新津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1.7倍,连续5年进入四川省经济十强县,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排名从第20位跃升至第13位,城市能级大幅跃升。
看区位。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就明确将“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高新区、双流区、新津区”作为成都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新津全域纳入天府新区公园城市规划,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作为天府新区先进制造业引擎,距离科学城的直线距离最近仅几公里。
看产业。新津按照全域“人城产”融合的理念,布局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天府牧马山国际商旅区和成都梨花溪文化旅游区“两园两区”。全域产业布局与“两区一城”既有差异、又有协同,不仅有助于新津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城市扩能提质;更能与其他区域互利共生、开放协同、相互成就,共同形成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

新的蓝图正在绘就。不久前刚刚通过的《中共成都市新津区委关于制定新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要参与“两区一城”协同发展的态势更加强劲,区域融合、有序竞合、要素聚合同步呈现,形成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高能级共同体,成为区域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实践典范。
“势”由何处起
创新赋能 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1月26日,位于新津的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与腾讯云签署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打造国家示范性产教融合职教高地。
一个月前,新津区人民政府与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签订腾讯云启创新中心(新津)合作协议,共建腾讯云启创新中心,打造西南地区腾讯生态企业加速器。

对于实现撤县设区,成为成都最年轻城区的新津来说,未来五年,正是由县城形态向都市新区转变,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变的关键期和攻坚期。
新旧动能转换之际,新津拿什么支撑高质量发展?
从腾讯的选择中不难窥见答案。“新津积极发展以‘5G+’为引擎的新商旅产业集群,着力打造‘成渝数字经济新名片’,成为腾讯选择布局新津的重要因素。腾讯希望通过开放技术和生态优势,将新津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腾讯云副总裁潘华说道。
数字经济、技术、生态,一个个关键词背后,是创新策动着经济动能转化和城市形态改变。
在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工业机器人、传感器,数字工厂、无人车间等一系列创新实践,成为城市产业跨越升级的重要驱动。在天府农博园,“三途一斯”模式将互联网与新经济产业导入乡村,农业已不再是简单的一次产业,而是一二三产的叠加与融合,所有的生意回到乡村,都值得重做一遍……
“十三五”期间,新津与腾讯、阿里、华为、58集团等头部创新资源有效链接,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5倍,高新技术企业增加76%。在“十四五”的赛道上,新津动能正澎湃,发展还要再提速。

以科技驱动价值创造。新津正在联合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天府新区等,在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谋划建设川藏铁路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基地。未来,将形成“创新策源在科学城,成果转化在新津”的产业新格局。
以数字赋能智能制造。依托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发挥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势,借力“两区一城”在数据挖掘、算力算法、建模分析、行业应用等方面优势,打造生产端、产品端、平台端“三端协同”的智能硬件产业基地。
以农博助力乡村振兴。依托中国天府农博园,链接“两区一城”城市要素,以城带乡、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搭建“数字农博+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乡村和城市的双向在线、融合共生。
“场”要怎样立
营城策略创新 建设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创新活力新区
一座城市的气场,代表着城市的风格,决定着城市的能量。立场,就是要塑造城市特质,并将之转化为城市对产业、人才、资本等要素独特的吸引力。
未来五年,新津要塑造一座怎样的城市?
几位“新市民”的到来,印证着新津的生态营城路径:1月4日,在成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白鹤滩,负责生态监测的工作人员房超发现此前未曾出现的黄腹鹨、纯色鹪莺、斑文鸟、棕头鸥和青脚滨鹬,“公园内已记录的鸟类物种增加到184种。”更多真正的新市民,正向新津而来。
城市发展,“人”是最宝贵的资源,新津积极探索生态环境导向的城市开发(EOD)模式,“五河一江两山”生态价值不断释放。毗邻白鹤滩公园的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里,新津精心打造的人才公寓还未租售,就引起广泛关注;从今年开始,启动实施上市企业培育计划,联合深交所西部基地、深圳资本市场学院等机构助推企业登录多层次资本市场,筛选100位优秀企业家及高管开展定制化培训……
新津提出,未来要持续优化“超级绿叶”城市形态,塑造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新示范。注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和深化公园城市建设体制机制,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公园城市成为成都样板。
新津区委主要负责人提出,围绕成渝地区共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启动“城乡大脑”试点建设,让数字经济赋能公园城市建设。建议背后,是新津对实施智慧营城策略的思考与探索。早在2020年5月,新津就与杭州西湖区缔结合作框架协议,通过数字经济承接、智能制造合作、科技协同创新等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
未来,通过智慧应用场景投建运维模式,打造“数字乡村+云栖农博”“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等应用场景,新津还将构建城乡数字生态,促进城乡要素资源数字化、在线化,推动城乡大脑成为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数字基础设施和系统解决方案。

跨入地铁时代,TOD营城也是新津城市高品质发展的关键一着。2020年3月,疫情后成都首个百亿级项目——新津站“TOD+5G”公园城市社区示范项目开工,标志着TOD营城绚丽开篇。同年7月,依托TOD综合开发而组建的天府牧马山国际商旅区揭牌。仍然在这一年,该产业功能区的核心片区城市设计出炉,犹如浓缩了公园城市形态切片的TOD一体化设计十分亮眼。未来,新津将按照“物理+数字”双开发模式,有序实施地铁10号线“七站一场”产城单元融合开发,打造“通勤、商业、居住”三圈相互支撑的站城集合体,让TOD营城成为城市精明增长的驱动力。
成都新津,区域协同发展中的创新活力新区,未来可期,指日可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