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王毅两会答问:南海军事化帽子扣不到中国头上 有更合适的国家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王毅两会答问:南海军事化帽子扣不到中国头上 有更合适的国家戴

王毅表示,南海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最自由的航道之一,航行自由并不等于横行自由,如果有人想把南海搅浑,把亚洲搞乱,中国不会答应。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定于2016年3月8日10时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图为外交部部长王毅。 图片来源:中国网

据中国网消息,今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外交部部长王毅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王毅表示,南海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最自由的航道之一,航行自由并不等于横行自由,如果有人想把南海搅浑,把亚洲搞乱,中国不会答应。

谈南海问题:军事化这顶帽子扣不到中国头上

中外记者多次对南海问题进行提问,王毅回应时表示,南沙群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只要是炎黄子孙,都守土有责。我们从来没有,也不会提出新的领土要求。

对于有记者问南海岛礁建设问题,王毅指出,中国在自己岛礁上建设防御设施,这是国际法赋予的自保权和自卫权。中国不是在南沙最早部署武器的国家,也不是部署武器最多的国家,更不是军事活动最频繁的国家。现在大家都在谈论军事化,但是我想军事化这顶帽子扣不到中国头上,有更合适的国家可以戴。

中国在南沙岛礁上不仅建设必要的防御设施,更多的是民用设施,是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这些设施正在建设的过程当中,等将来建设完成,具备了条件之后,我们当然会考虑邀请各方面的记者,包括外国的记者到这些岛礁上去参观采访。

对于航行自由的问题,王毅表示,作为南海最大的沿岸国,中国最希望维护南海的航行自由。实际上在中国和本地区国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南海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最自由的航道之一。王毅提醒,航行自由并不等于横行自由,如果有人想把南海搅浑,把亚洲搞乱,中国不会答应,本地区绝大多数国家也不会允许。

对于中国为维护南海和平所做的努力,王毅表示,中国专门设立了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陆续开展了40多个合作项目。我们积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也就是COC的磋商,已经形成了两份共识文件,推动商谈进入到一个“重要和复杂问题”的新阶段。

王毅表示,我们还主动提出制定“海上风险管控预防性措施”,尤其是提出要尽快设立两条热线,一条热线就是“海上紧急事态外交热线”,还有一条热线是“海上联合搜救热线”。这些都充分地展示了中方的诚意。当然,这些努力由于个别国家的干扰阻挠,进展得不是那么迅速,但是我想中国完全有能力,也有信心同东盟国家一道,共同维护好南海的和平发展大局。

在谈到南海仲裁案一事时,王毅表示,王毅表示,中国政府早在2006年,就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8条所赋予的权利做出了排除强制性仲裁的政府声明,实际上做出类似声明的在全球还有30多个国家。从法律上讲,这些排除性的声明一并构成了公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理应得到各方尊重。

王毅表示,中国政府不接受南海仲裁案,完全是在依法行使。而菲律宾的做法恰恰是一不合法、二不守信、三不讲理,不仅违背了中菲在双边协议当中所作的承诺,违背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四款的规定,也违背了提出仲裁应该由当事方协商的国际实践。菲律宾的一意孤行,显然有幕后指使和政治操作。对于这样一场走了调、变了味的所谓仲裁,中国恕不奉陪。

王毅指出,在南海这个舞台上,曾经有过殖民侵略,有过非法侵占,现在又有人兴风作浪,还有人炫耀武力。但是就像潮水来了又退去一样,这些图谋最终都不会有结果。历史终将证明,谁只是匆匆过客,谁才是真正的主人。

谈美国决定制裁中兴:此举损人而且不利己

在回答关于中美关系的提问时,王毅表示,总结中美关系走过来的风风雨雨,我认为还是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条道路符合中美双方的共同和长远利益,也符合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

王毅还表示,今天早上他刚听到一个消息,美国对中国的企业进行贸易限制。“这不是一个处理经贸矛盾的正确做法,损人而且不利己。”

王毅指出,摩擦产生的根源还是美国总有一些人对中国抱有战略疑虑,担心中国有一天会取代美国。他再次强调,中国不是美国,中国绝不会也不可能变成另一个美国。我们无意取代或者领导谁,建议美国朋友更多地学习体会一下中国五千年积淀的历史文化传统,不要动辄套用美式思维来判断中国。想清楚这一点,中美关系的前景就会豁然开朗。

谈中俄关系:大项目合作积极有序向前推进

对于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王毅表示,中俄关系是成熟、稳定的,中俄经济互补性强,合作需求大,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一些临时性的因素不会影响中俄全方位合作的必然趋势。

中俄经济互补性强,合作需求大,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一些临时性的因素不会影响中俄全方位合作的必然趋势。今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我们愿大力弘扬《条约》倡导的世代友好理念,把两国高水平的政治关系优势转化为更多的务实合作成果,不断丰富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

中国在中东不搞势力范围 不寻求代理人

王毅表示,在中东事务上,中国从来都不是“看客”。我们一直在支持阿拉伯国家的民族独立解放,我们与地区各国都有着越来越密切的经贸联系,同时也在积极致力于中东的和平与稳定。中国在中东不搞势力范围,也不寻求代理人,我们要做的,就是本着客观公正态度,着力劝和促谈,光明磊落、坦坦荡荡。

今年年初习近平主席首次出访就选择了中东,对沙特、埃及和伊朗成功进行了历史性访问,开辟了中国和中东关系的新篇章。如果说中国的中东政策有哪些变化的话,那就是我们愿意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更加积极地和中东国家深化各领域互利合作。在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基础上,更加积极地参与地区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

中日关系病根在于日方对华认知出现问题

王毅就中日关系表示,对中日关系而言,病根就在于日本当政者的对华认知出了问题。面对中国的发展,究竟是把中国当作朋友还是敌人?当做伙伴还是对手?日方应该认真想好这个问题,想透这个问题。

王毅表示,由于日方在历史等问题上的错误做法,这些年中日关系确实伤得不轻。尽管在双方有识之士努力下,两国关系出现了改善迹象,但是前景仍然不容乐观。因为日本政府和领导人,一方面不断地声称要改善日中关系,一方面又不断到处给中国找麻烦。这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双面人”的做法。

中日两国比邻而居,隔海相望,两国人民也有着友好的传统,我们当然希望中日关系能够真正地好起来。但是俗话说“治病要断根”,对中日关系而言,病根就在于日本当政者的对华认知出了问题。面对中国的发展,究竟是把中国当作朋友还是敌人?当做伙伴还是对手?日方应该认真想好这个问题,想透这个问题。

中国去年内地公民出境突破1.2亿人次

王毅表示,去年中国内地公民出境增长10%左右,达到1.2亿人次。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达到150多个,我们在海外的各类劳务人员超过100万,海外留学人员达到近200万。

仅去年一年,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就处理了8万多起领保案件,平均每天235起,每6分钟就有一起。其中12308领保热线累计接听了十几万次电话,协助166个驻外使领馆处理了1.5万起案件。我们还成功解救了在海外被绑架的55位同胞,从也门安全撤离了613名同胞,从尼泊尔地震灾区接回6000多位同胞。

说起民众关心的护照“含金量”,王毅表示,去年一年我们又同18个国家达成了便利人员往来的安排。现在给予持普通护照的中国公民免签和落地签的国家和地区达到了54个。当然,这个数字和大家的期待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的努力绝不会放松。

关于“一带一路”战略,王毅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今天正好向大家晒一晒成绩单。成绩单包括:参与伙伴越来越多;金融支撑基本到位;互联互通网络逐渐成形;产能合作全面推进。

目前已经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合作的意愿。30多个国家同我们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中方发起的亚投行已经开业运营,丝路基金首批投资项目已经正式启动。

王毅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但机遇是世界的。提出这一倡议,顺应了亚欧大陆要发展、要合作的普遍呼声,标志着中国从一个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快速转向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奉行的不是“门罗主义”,更不是扩张主义,而是开放主义。“一带一路”带给未来世界的,一定是一幅亚欧大陆共同发展繁荣的新的历史画卷。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王毅两会答问:南海军事化帽子扣不到中国头上 有更合适的国家戴

王毅表示,南海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最自由的航道之一,航行自由并不等于横行自由,如果有人想把南海搅浑,把亚洲搞乱,中国不会答应。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定于2016年3月8日10时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图为外交部部长王毅。 图片来源:中国网

据中国网消息,今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外交部部长王毅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王毅表示,南海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最自由的航道之一,航行自由并不等于横行自由,如果有人想把南海搅浑,把亚洲搞乱,中国不会答应。

谈南海问题:军事化这顶帽子扣不到中国头上

中外记者多次对南海问题进行提问,王毅回应时表示,南沙群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只要是炎黄子孙,都守土有责。我们从来没有,也不会提出新的领土要求。

对于有记者问南海岛礁建设问题,王毅指出,中国在自己岛礁上建设防御设施,这是国际法赋予的自保权和自卫权。中国不是在南沙最早部署武器的国家,也不是部署武器最多的国家,更不是军事活动最频繁的国家。现在大家都在谈论军事化,但是我想军事化这顶帽子扣不到中国头上,有更合适的国家可以戴。

中国在南沙岛礁上不仅建设必要的防御设施,更多的是民用设施,是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这些设施正在建设的过程当中,等将来建设完成,具备了条件之后,我们当然会考虑邀请各方面的记者,包括外国的记者到这些岛礁上去参观采访。

对于航行自由的问题,王毅表示,作为南海最大的沿岸国,中国最希望维护南海的航行自由。实际上在中国和本地区国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南海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最自由的航道之一。王毅提醒,航行自由并不等于横行自由,如果有人想把南海搅浑,把亚洲搞乱,中国不会答应,本地区绝大多数国家也不会允许。

对于中国为维护南海和平所做的努力,王毅表示,中国专门设立了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陆续开展了40多个合作项目。我们积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也就是COC的磋商,已经形成了两份共识文件,推动商谈进入到一个“重要和复杂问题”的新阶段。

王毅表示,我们还主动提出制定“海上风险管控预防性措施”,尤其是提出要尽快设立两条热线,一条热线就是“海上紧急事态外交热线”,还有一条热线是“海上联合搜救热线”。这些都充分地展示了中方的诚意。当然,这些努力由于个别国家的干扰阻挠,进展得不是那么迅速,但是我想中国完全有能力,也有信心同东盟国家一道,共同维护好南海的和平发展大局。

在谈到南海仲裁案一事时,王毅表示,王毅表示,中国政府早在2006年,就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8条所赋予的权利做出了排除强制性仲裁的政府声明,实际上做出类似声明的在全球还有30多个国家。从法律上讲,这些排除性的声明一并构成了公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理应得到各方尊重。

王毅表示,中国政府不接受南海仲裁案,完全是在依法行使。而菲律宾的做法恰恰是一不合法、二不守信、三不讲理,不仅违背了中菲在双边协议当中所作的承诺,违背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四款的规定,也违背了提出仲裁应该由当事方协商的国际实践。菲律宾的一意孤行,显然有幕后指使和政治操作。对于这样一场走了调、变了味的所谓仲裁,中国恕不奉陪。

王毅指出,在南海这个舞台上,曾经有过殖民侵略,有过非法侵占,现在又有人兴风作浪,还有人炫耀武力。但是就像潮水来了又退去一样,这些图谋最终都不会有结果。历史终将证明,谁只是匆匆过客,谁才是真正的主人。

谈美国决定制裁中兴:此举损人而且不利己

在回答关于中美关系的提问时,王毅表示,总结中美关系走过来的风风雨雨,我认为还是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条道路符合中美双方的共同和长远利益,也符合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

王毅还表示,今天早上他刚听到一个消息,美国对中国的企业进行贸易限制。“这不是一个处理经贸矛盾的正确做法,损人而且不利己。”

王毅指出,摩擦产生的根源还是美国总有一些人对中国抱有战略疑虑,担心中国有一天会取代美国。他再次强调,中国不是美国,中国绝不会也不可能变成另一个美国。我们无意取代或者领导谁,建议美国朋友更多地学习体会一下中国五千年积淀的历史文化传统,不要动辄套用美式思维来判断中国。想清楚这一点,中美关系的前景就会豁然开朗。

谈中俄关系:大项目合作积极有序向前推进

对于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王毅表示,中俄关系是成熟、稳定的,中俄经济互补性强,合作需求大,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一些临时性的因素不会影响中俄全方位合作的必然趋势。

中俄经济互补性强,合作需求大,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一些临时性的因素不会影响中俄全方位合作的必然趋势。今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我们愿大力弘扬《条约》倡导的世代友好理念,把两国高水平的政治关系优势转化为更多的务实合作成果,不断丰富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

中国在中东不搞势力范围 不寻求代理人

王毅表示,在中东事务上,中国从来都不是“看客”。我们一直在支持阿拉伯国家的民族独立解放,我们与地区各国都有着越来越密切的经贸联系,同时也在积极致力于中东的和平与稳定。中国在中东不搞势力范围,也不寻求代理人,我们要做的,就是本着客观公正态度,着力劝和促谈,光明磊落、坦坦荡荡。

今年年初习近平主席首次出访就选择了中东,对沙特、埃及和伊朗成功进行了历史性访问,开辟了中国和中东关系的新篇章。如果说中国的中东政策有哪些变化的话,那就是我们愿意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更加积极地和中东国家深化各领域互利合作。在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基础上,更加积极地参与地区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

中日关系病根在于日方对华认知出现问题

王毅就中日关系表示,对中日关系而言,病根就在于日本当政者的对华认知出了问题。面对中国的发展,究竟是把中国当作朋友还是敌人?当做伙伴还是对手?日方应该认真想好这个问题,想透这个问题。

王毅表示,由于日方在历史等问题上的错误做法,这些年中日关系确实伤得不轻。尽管在双方有识之士努力下,两国关系出现了改善迹象,但是前景仍然不容乐观。因为日本政府和领导人,一方面不断地声称要改善日中关系,一方面又不断到处给中国找麻烦。这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双面人”的做法。

中日两国比邻而居,隔海相望,两国人民也有着友好的传统,我们当然希望中日关系能够真正地好起来。但是俗话说“治病要断根”,对中日关系而言,病根就在于日本当政者的对华认知出了问题。面对中国的发展,究竟是把中国当作朋友还是敌人?当做伙伴还是对手?日方应该认真想好这个问题,想透这个问题。

中国去年内地公民出境突破1.2亿人次

王毅表示,去年中国内地公民出境增长10%左右,达到1.2亿人次。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达到150多个,我们在海外的各类劳务人员超过100万,海外留学人员达到近200万。

仅去年一年,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就处理了8万多起领保案件,平均每天235起,每6分钟就有一起。其中12308领保热线累计接听了十几万次电话,协助166个驻外使领馆处理了1.5万起案件。我们还成功解救了在海外被绑架的55位同胞,从也门安全撤离了613名同胞,从尼泊尔地震灾区接回6000多位同胞。

说起民众关心的护照“含金量”,王毅表示,去年一年我们又同18个国家达成了便利人员往来的安排。现在给予持普通护照的中国公民免签和落地签的国家和地区达到了54个。当然,这个数字和大家的期待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的努力绝不会放松。

关于“一带一路”战略,王毅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今天正好向大家晒一晒成绩单。成绩单包括:参与伙伴越来越多;金融支撑基本到位;互联互通网络逐渐成形;产能合作全面推进。

目前已经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合作的意愿。30多个国家同我们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中方发起的亚投行已经开业运营,丝路基金首批投资项目已经正式启动。

王毅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但机遇是世界的。提出这一倡议,顺应了亚欧大陆要发展、要合作的普遍呼声,标志着中国从一个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快速转向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奉行的不是“门罗主义”,更不是扩张主义,而是开放主义。“一带一路”带给未来世界的,一定是一幅亚欧大陆共同发展繁荣的新的历史画卷。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