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在打破沉默的时候,我感到解脱 | 一周新书推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在打破沉默的时候,我感到解脱 | 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孤独困境、自贡盐业、亲子关系、9·11、美国河流、法国大革命、以色列漫画、表观遗传学……

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 | 潘文捷

编辑 | 黄月

《侦探小说家的未来之书》

周恺 著
译林出版社 2020-12

本书是第二届“《钟山》之星”文学奖获得者、“90后”作家周恺创作于2015年前后的十篇短篇小说。写作的背景是2014年初文学杂志《天南》停刊,周恺发现自己没有地方发表作品了,但他认为还是得表达,还是要写。因此,这些作品是他在明知不会有读者的情况下所进行的自我探索。

那段时间,周恺白天在电台上班,晚上在家里写下一群陷入孤独困境的人。《侦探小说家的未来之书》这篇小说写的就是一位预测自己未来的侦探小说家,书中还有住在墓地旁边的流浪汉、突然失踪的杂志社主编、一生用了七个名字就像活了七辈子的人……周恺对八十年代先锋诗歌的思考也不时闪耀其间。读者不仅会发现作者内容跨界和形式融通的尝试,也可以寻找到不少隐藏线索和微妙关联,使阅读获得一种游戏之趣。

《慎余堂》

李静睿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1

这本反映近代四川自贡盐业发展的历史小说起笔于皇帝退位,以溥仪被逐出紫禁城为终。在这十二年的时间里,掌管慎余堂的四川孜城盐商余立心想要到京城寻找靠山来保全家业,却陷入政局泥潭。他的三个孩子各自有不同的想法——长子济之冷眼看乱世家国;次子达之希望走革命之路;幺女令之从小得到父兄爱护,她的未婚夫从东京归来,却喜食鸦片,日常狎妓游玩……

在接受采访时,作者李静睿谈到自己很早就在构思这部小说,因为她对城市史和个体在城市中发生的故事很感兴趣,自己的家乡四川自贡正是在国家发生变革之时从兴盛走向了衰落。她称,在写作本书的四年时间里,每次她回到自贡,父母都要陪同她去往历史遗迹感受现场、搜寻资料。本书虽然故事为虚构,但作者参考了上百种历史作品,故事背景充满了大量经过变形的历史细节。

《与母亲未曾谈起的事》

[美] 米歇尔·菲尔盖特 著 乐欢 译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21-1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与母亲未曾谈起的事。在《饥饿》作者罗克珊·盖伊 (Roxane Gay)那里,是她十二岁被轮奸的事。在本书编者米歇尔·菲尔盖特这里,是她遭遇继父虐待的事。米歇尔受到乔·安·拜尔德散文集《我青春里的男孩们》的影响,开始用写作来弥补和掌控自己过去的遭遇,她随即意识到,她真正想要写的是这件事是如何影响了自己和母亲的关系。后来,她找来了14名美国作家朋友,请他们写写那些没有和母亲谈论过的事情。

在这些作家中,有人的家庭充满暴力色彩,有的家庭笼罩在精神疾病的阴影下,还有作家一度困惑于自己的少数族裔身份,有的人和母亲关系密切无话不谈,有的人因为过去的裂痕而和母亲疏远。作为普通读者,我们并不会觉得这些故事距离我们过于遥远,甚至很可能在家庭关系中面临着相似的困境。诚然很多人觉得家庭曾对自己造成伤害,阻碍了自己的发展,可如果没有家庭,人生又会充满孤独。虽然本书题为“与母亲未曾谈起的事”,但作者期待的是我们最终可以面对那些未曾有机会或无力知道的真相。她写道:“在打破沉默的时候,我感到解脱。”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痛苦,比起为了维持表面的和平而回避对决、流泪忍耐和隐瞒,家庭成员之间应当要有互相面对、互相交流的意愿,家庭关系才有可能变得更加愉悦。

《坠落与重生:9·11的故事》

[美] 米切尔·祖科夫 著 杜先菊 译
新经典文化·文汇出版社 2021-1

对大部分人来说,历史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每个人都知道9·11,但很少有人知道灾难背后每个个人的故事。9·11中死难的近三千男男女女和孩子里没有一个名人,并不代表他们没有自己的生活。

9·11发生那一天,米切尔·祖科夫为《波士顿环球报》撰写了头条新闻,以此出名,并在后续报道中搜集了大量亲历者的故事。如今在波士顿大学教新闻的他在这本《坠落与重生》里,试图从多个视角还原9·11的故事。本书是从9月10日开始讲起的:一个小女孩为自己第一次迪士尼旅行感到兴奋,离家之前她用被子盖好自己的毛绒兔子,希望回家之前玩偶平平安安;一位劫机者给未婚妻写下了告别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地和梦想,祖科夫记录下了乘客、机组人员、劫机者、消防人员的故事。他不仅写了双子塔内的故事,还扩大范围到涉及9·11的三个机场、四架被劫飞机、五角大楼、位于纽约州罗马市的东北防空区以及联航93号航班坠毁地宾夕法尼亚乡村的故事,他也写下了事故发生时政府、军方和各个机构的混乱,以及混乱所导致的无法扭转的局面、更多普通人的丧生丧亲之痛。在本书的最后几十页,作者把话题从“坠落”转向“重生”,讲述了灾难发生之后人们面对新生活的决心和活下去的勇气。

《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

[美] 罗伯特·达恩顿 著 高毅、高煜 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01

1778年,来自瑞士的图书销售代表让-弗朗索瓦·法瓦尔热开始了他的环法之旅,按照出版社的要求,他需要拜访各个书店并随时给上司汇报情况,其行程历时五个多月,汇报内容涉及印刷、运输到销售、结算等各个环节。文化史专家、哈佛大学图书馆荣誉馆长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nton)利用他的日志,追随他的脚步,带领读者见证了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

或许读者会很关心,这些人都卖些什么书,什么样的读者买到了什么样的书,毕竟这些可能和意识形态酝酿直接相关,但是作者没有直接阐述这些问题,而是试图让读者理解图书市场是如何运作的。本书不仅介绍了大书商,也介绍从事小本图书生意的小商贩和中间商,因为他们在图书传播过程里也起到了很大作用。从这层意义上,作者考察了那个巴尔扎克着迷的主题——底层百姓的生活。书中的人物有血有肉,细节丰富,在他们的生活中,盗版、偷运、秘密经营等交易的诡计横行其间,这也引向了另一个巴尔扎克式的主题——对财富的贪婪。就这样,变革前夕法国社会阅读和生活的场景,借由罗伯特·达恩顿生机勃勃的描绘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大河与大国:从河流的视角讲述美国史》

[美] 马丁·道尔 著 刘小鸥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1-1

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大河文明,中国有长江黄河,美国则有它的密西西比河、科罗拉多河。究竟是大国造就了大河,还是大河成就了大国?其实,这样的塑造是相互的。

本书作者马丁·道尔是杜克大学河流科学与政策教授,多年来参与美国的水资源利用与开发、水资源的财政和金融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实践。在本书中,他讲述了河流开发与美国历史的密切关系。它是贸易路线、疆界、通道、下水道、水源地,也可以成为发电站。从殖民地时期的通航到1848年淘金热,到西进运动,再到今天的水资源争夺,遍布全国的河流见证了美国历史的发展。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河流不仅具有自然、经济价值,也有着丰富的人文学科价值。

《现实主义者》

[以] 阿萨夫·哈努卡 著 张琦 译
后浪丨广东旅游出版社 2021-2-1

这本书是以色列漫画家阿萨夫·哈努卡的自传漫画合集,从日常出发,记录下了他自己所在城市特拉维夫的生活。对中国读者来说,有很多内容可以得到共鸣,例如其中哈努卡一家因为房东要卖房,而不得不搬家,却怎么都找不到合适房子的经历。他是一个社交恐惧的普通人、一个找不到灵感的艺术家、一个背负房贷压力的父亲,但在哈努卡的画笔下,成年人生活艰辛的另一面也有涌动的脉脉温情。

书中以现实主义素材创作了254个生活片段,除了常见的家庭故事、职业困境,读者也会发现,在以色列人的都市生活中,战争常见而普遍,恐怖袭击是人们交谈时的话题,何处何时发生爆炸的新闻也会经常出现,避难演习是生活的常态之一。此外,对以色列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在本书中进一步了解犹太民族常见的节日和独特文化。

《拉马克的复仇:表观遗传学的大变革》

[美] 彼得·沃德 著 赵佳媛 译
新星出版社 2020-12

关于拉马克我们知道些什么?回忆一下中学生物课本:拉马克提出过“用进废退”,指的是生物体的器官经常使用就会变得发达,不经常使用就会逐渐退化。他还提出过“获得性遗传”,比如长颈鹿的祖先本来脖子很短,为了够得着高处的树叶而长出了长脖子。不过,生物课本也告诉我们,拉马克的理论后来被达尔文推翻了。

表观遗传学是什么?就是拉马克认为,环境和压力会导致生物的基因表达不同,这种改变有可能会遗传到下一代乃至延续数代。古生物学家和天体生物学家彼得·沃德博士在本书中追溯了物种灭绝背后的表观遗传学的影响,除了讲述历史以外,还有和我们今天生活更加相关的——饥荒、营养不良、环境污染、压力、暴力如何让我们经历表观遗传变化。作者想要让进化科学中颇具争议的拉马克研究重返读者视野,并试图论证它如何深刻改变了物种的历史。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在打破沉默的时候,我感到解脱 | 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孤独困境、自贡盐业、亲子关系、9·11、美国河流、法国大革命、以色列漫画、表观遗传学……

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 | 潘文捷

编辑 | 黄月

《侦探小说家的未来之书》

周恺 著
译林出版社 2020-12

本书是第二届“《钟山》之星”文学奖获得者、“90后”作家周恺创作于2015年前后的十篇短篇小说。写作的背景是2014年初文学杂志《天南》停刊,周恺发现自己没有地方发表作品了,但他认为还是得表达,还是要写。因此,这些作品是他在明知不会有读者的情况下所进行的自我探索。

那段时间,周恺白天在电台上班,晚上在家里写下一群陷入孤独困境的人。《侦探小说家的未来之书》这篇小说写的就是一位预测自己未来的侦探小说家,书中还有住在墓地旁边的流浪汉、突然失踪的杂志社主编、一生用了七个名字就像活了七辈子的人……周恺对八十年代先锋诗歌的思考也不时闪耀其间。读者不仅会发现作者内容跨界和形式融通的尝试,也可以寻找到不少隐藏线索和微妙关联,使阅读获得一种游戏之趣。

《慎余堂》

李静睿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1

这本反映近代四川自贡盐业发展的历史小说起笔于皇帝退位,以溥仪被逐出紫禁城为终。在这十二年的时间里,掌管慎余堂的四川孜城盐商余立心想要到京城寻找靠山来保全家业,却陷入政局泥潭。他的三个孩子各自有不同的想法——长子济之冷眼看乱世家国;次子达之希望走革命之路;幺女令之从小得到父兄爱护,她的未婚夫从东京归来,却喜食鸦片,日常狎妓游玩……

在接受采访时,作者李静睿谈到自己很早就在构思这部小说,因为她对城市史和个体在城市中发生的故事很感兴趣,自己的家乡四川自贡正是在国家发生变革之时从兴盛走向了衰落。她称,在写作本书的四年时间里,每次她回到自贡,父母都要陪同她去往历史遗迹感受现场、搜寻资料。本书虽然故事为虚构,但作者参考了上百种历史作品,故事背景充满了大量经过变形的历史细节。

《与母亲未曾谈起的事》

[美] 米歇尔·菲尔盖特 著 乐欢 译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21-1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与母亲未曾谈起的事。在《饥饿》作者罗克珊·盖伊 (Roxane Gay)那里,是她十二岁被轮奸的事。在本书编者米歇尔·菲尔盖特这里,是她遭遇继父虐待的事。米歇尔受到乔·安·拜尔德散文集《我青春里的男孩们》的影响,开始用写作来弥补和掌控自己过去的遭遇,她随即意识到,她真正想要写的是这件事是如何影响了自己和母亲的关系。后来,她找来了14名美国作家朋友,请他们写写那些没有和母亲谈论过的事情。

在这些作家中,有人的家庭充满暴力色彩,有的家庭笼罩在精神疾病的阴影下,还有作家一度困惑于自己的少数族裔身份,有的人和母亲关系密切无话不谈,有的人因为过去的裂痕而和母亲疏远。作为普通读者,我们并不会觉得这些故事距离我们过于遥远,甚至很可能在家庭关系中面临着相似的困境。诚然很多人觉得家庭曾对自己造成伤害,阻碍了自己的发展,可如果没有家庭,人生又会充满孤独。虽然本书题为“与母亲未曾谈起的事”,但作者期待的是我们最终可以面对那些未曾有机会或无力知道的真相。她写道:“在打破沉默的时候,我感到解脱。”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痛苦,比起为了维持表面的和平而回避对决、流泪忍耐和隐瞒,家庭成员之间应当要有互相面对、互相交流的意愿,家庭关系才有可能变得更加愉悦。

《坠落与重生:9·11的故事》

[美] 米切尔·祖科夫 著 杜先菊 译
新经典文化·文汇出版社 2021-1

对大部分人来说,历史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每个人都知道9·11,但很少有人知道灾难背后每个个人的故事。9·11中死难的近三千男男女女和孩子里没有一个名人,并不代表他们没有自己的生活。

9·11发生那一天,米切尔·祖科夫为《波士顿环球报》撰写了头条新闻,以此出名,并在后续报道中搜集了大量亲历者的故事。如今在波士顿大学教新闻的他在这本《坠落与重生》里,试图从多个视角还原9·11的故事。本书是从9月10日开始讲起的:一个小女孩为自己第一次迪士尼旅行感到兴奋,离家之前她用被子盖好自己的毛绒兔子,希望回家之前玩偶平平安安;一位劫机者给未婚妻写下了告别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地和梦想,祖科夫记录下了乘客、机组人员、劫机者、消防人员的故事。他不仅写了双子塔内的故事,还扩大范围到涉及9·11的三个机场、四架被劫飞机、五角大楼、位于纽约州罗马市的东北防空区以及联航93号航班坠毁地宾夕法尼亚乡村的故事,他也写下了事故发生时政府、军方和各个机构的混乱,以及混乱所导致的无法扭转的局面、更多普通人的丧生丧亲之痛。在本书的最后几十页,作者把话题从“坠落”转向“重生”,讲述了灾难发生之后人们面对新生活的决心和活下去的勇气。

《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

[美] 罗伯特·达恩顿 著 高毅、高煜 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01

1778年,来自瑞士的图书销售代表让-弗朗索瓦·法瓦尔热开始了他的环法之旅,按照出版社的要求,他需要拜访各个书店并随时给上司汇报情况,其行程历时五个多月,汇报内容涉及印刷、运输到销售、结算等各个环节。文化史专家、哈佛大学图书馆荣誉馆长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nton)利用他的日志,追随他的脚步,带领读者见证了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

或许读者会很关心,这些人都卖些什么书,什么样的读者买到了什么样的书,毕竟这些可能和意识形态酝酿直接相关,但是作者没有直接阐述这些问题,而是试图让读者理解图书市场是如何运作的。本书不仅介绍了大书商,也介绍从事小本图书生意的小商贩和中间商,因为他们在图书传播过程里也起到了很大作用。从这层意义上,作者考察了那个巴尔扎克着迷的主题——底层百姓的生活。书中的人物有血有肉,细节丰富,在他们的生活中,盗版、偷运、秘密经营等交易的诡计横行其间,这也引向了另一个巴尔扎克式的主题——对财富的贪婪。就这样,变革前夕法国社会阅读和生活的场景,借由罗伯特·达恩顿生机勃勃的描绘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大河与大国:从河流的视角讲述美国史》

[美] 马丁·道尔 著 刘小鸥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1-1

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大河文明,中国有长江黄河,美国则有它的密西西比河、科罗拉多河。究竟是大国造就了大河,还是大河成就了大国?其实,这样的塑造是相互的。

本书作者马丁·道尔是杜克大学河流科学与政策教授,多年来参与美国的水资源利用与开发、水资源的财政和金融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实践。在本书中,他讲述了河流开发与美国历史的密切关系。它是贸易路线、疆界、通道、下水道、水源地,也可以成为发电站。从殖民地时期的通航到1848年淘金热,到西进运动,再到今天的水资源争夺,遍布全国的河流见证了美国历史的发展。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河流不仅具有自然、经济价值,也有着丰富的人文学科价值。

《现实主义者》

[以] 阿萨夫·哈努卡 著 张琦 译
后浪丨广东旅游出版社 2021-2-1

这本书是以色列漫画家阿萨夫·哈努卡的自传漫画合集,从日常出发,记录下了他自己所在城市特拉维夫的生活。对中国读者来说,有很多内容可以得到共鸣,例如其中哈努卡一家因为房东要卖房,而不得不搬家,却怎么都找不到合适房子的经历。他是一个社交恐惧的普通人、一个找不到灵感的艺术家、一个背负房贷压力的父亲,但在哈努卡的画笔下,成年人生活艰辛的另一面也有涌动的脉脉温情。

书中以现实主义素材创作了254个生活片段,除了常见的家庭故事、职业困境,读者也会发现,在以色列人的都市生活中,战争常见而普遍,恐怖袭击是人们交谈时的话题,何处何时发生爆炸的新闻也会经常出现,避难演习是生活的常态之一。此外,对以色列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在本书中进一步了解犹太民族常见的节日和独特文化。

《拉马克的复仇:表观遗传学的大变革》

[美] 彼得·沃德 著 赵佳媛 译
新星出版社 2020-12

关于拉马克我们知道些什么?回忆一下中学生物课本:拉马克提出过“用进废退”,指的是生物体的器官经常使用就会变得发达,不经常使用就会逐渐退化。他还提出过“获得性遗传”,比如长颈鹿的祖先本来脖子很短,为了够得着高处的树叶而长出了长脖子。不过,生物课本也告诉我们,拉马克的理论后来被达尔文推翻了。

表观遗传学是什么?就是拉马克认为,环境和压力会导致生物的基因表达不同,这种改变有可能会遗传到下一代乃至延续数代。古生物学家和天体生物学家彼得·沃德博士在本书中追溯了物种灭绝背后的表观遗传学的影响,除了讲述历史以外,还有和我们今天生活更加相关的——饥荒、营养不良、环境污染、压力、暴力如何让我们经历表观遗传变化。作者想要让进化科学中颇具争议的拉马克研究重返读者视野,并试图论证它如何深刻改变了物种的历史。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