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欢喜传媒:危机之外,“幸存者”的个人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欢喜传媒:危机之外,“幸存者”的个人志

谁也没有料想到,2020年,一部《囧妈》会让欢喜首映从此在国内流媒体市场留下姓名。

文 | 娱乐独角兽 周锐

2020年,疫情侵袭、世界巨变,为本就处于影视寒冬中的文娱产业再添一份“不确定性”,不过整体来看虽然艰难但也惊喜不断:电影市场国产片抢占绝对位置,剧集市场品质作品迭出,综艺市场“姐姐”浪潮下一片繁荣,直播带货方兴未艾……

影视行业在逆境中迸发的韧劲、乘风破浪的勇气、以及涌现的生机令人振奋,当然这背后也有一批昂扬向上,在后疫情时代写下华章的影视公司。

今年,娱乐独角兽将继续推出“年度公司”访谈,寻找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以优质作品领跑市场的“独角兽”公司,记录他们的成绩和野望,也倾听他们的焦虑和渴望。我们分别与欢喜传媒、灿星制作、笑果文化、新圣堂影业、橙子映像、新片场等多个在2020年以优质作品引爆市场的影视公司进行对话并整理成报道。以下是我们年度公司之——欢喜传媒的专访:

“疫情并没有对我们造成多大的干扰。”这句话对于2020年的影视公司们而言,或许有些“凡尔赛”,但对欢喜传媒而言,确实如此。

2020年疫情黑天鹅冲击整个电影行业,上下游影视公司们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挫折,但欢喜传媒却是这场危机下的“幸存者”。

危机之下必有机遇,而欢喜传媒是2020年恰好踩中了时代前进鼓点的人。过去的一年里,欢喜传媒有着几重身份。它是电影行业里争议最大的“革命者”,春节之时将《囧妈》从院线转向线上放映,欢喜首映如同一声惊雷打在院线与各片方的头顶,各方舆论莫衷一是,但欢喜传媒开启了国内电影市场的“线上时代”。

但它也是电影行业“片荒”局面下最大的内容供给者。一年中,欢喜传媒参与出品并院线上映了《夺冠》《我和我的家乡》《一秒钟》《温暖的抱抱》四部电影,每一部作品都算掷地有声,支撑起国庆、元旦等重要档期。

同时,它还是长视频领域出现的“他者”。无论是与字节跳动达成内容合作,还是获得B站的战略入股、推出首部网剧《风犬少年的天空》,亦或者陆续入驻芒果TV、华为视频、小米视频等大屏端渠道,欢喜传媒带领着其流媒体平台欢喜首映在长视频市场建立新山头,这片山头与优爱腾等主流平台不同,也不似B站、西瓜视频等综合平台,带着一丝异质文化色彩,难以忽视。

当国内其它电影公司因疫情主动或被动的打破传统的发行思维,尝试线上放映或者开始建立多元放映渠道,艰难的与某种原教旨主义式的电影规则告别之时,欢喜传媒不需要告别。从2015年成立之初,欢喜传媒想做就是一个拥有出品投资电影能力的流媒体平台,一个非传统的影视公司,只是在2020年之前,公众对于欢喜传媒电影产出能力的认知远大于流媒体平台。

而过去的一年,欢喜传媒的“双线发展”模式显露了出来,行业有风雨,但欢喜传媒有自己的节奏,它抒写的是“私人历史”。

以《囧妈》为开头,欢喜传媒不可复制的“个人志”

2019年,欢喜传媒就曾表明态度,自己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以股份绑定制,积累了宁浩、徐峥、陈可辛、王家卫、张一白、顾长卫、张艺谋等国内一线导演资源,保证稳定的内容产出能力;另一方面则推出了自己的流媒体平台,欢喜首映。

“我们不希望在线视频的规模超过传统电影院的时候,欢喜传媒作为一个影视公司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我们提早布局,对于欢喜传媒而言,欢喜首映最起码是换得了一个自由和一个可能。”彼时欢喜传媒这么说。

这一年,海外流媒体市场还是Netflix的天下,Disney+、HBO MAX等背靠巨头的新贵们尚未出现,流媒体入侵院线电影,但并未撼动院线传统发行模式,而国内优爱腾等主流视频平台主导等着长视频市场,拥有资源与渠道的绝对优势。这种背景下,舆论市场对欢喜传媒这个现在看来极具前瞻性与洞察性的布局并未做出过多的反应,对于欢喜首映的出现,行业只是展现了一丝对孤胆英雄的尊敬。

而谁也没有料想到,2020年,一部《囧妈》会让欢喜首映从此在国内流媒体市场留下姓名。

2020年大年三十,欢喜传媒宣布电影《囧妈》将于大年初一线在字节系视频平台与欢喜首映上免费播出,字节跳动则向欢喜传媒的最少支付6.3亿元(约7亿港元)促成合作。

这个决策十分果断,一方面欢喜传媒是《囧妈》的主要出品方,掌握着电影话语权,疫情让2020年春节档“流产”,已经花费了大笔宣发费用的电影需要找到出口;另一方面,观众渴望观看电影。

《囧妈》与字节跳动的合作只花了两三天时间就谈好了,而欢喜传媒CEO项绍琨回忆这段经历,只简单说了句,“没有特别大的争议。欢喜传媒是香港的上市公司,我们有责任在做决定的时候,要考虑广大股东的利益。”

于是《囧妈》成为第一部“由院转网”的春节档电影,欢喜传媒则成为国内第一家打破电影院线发行模式的电影公司,而欢喜首映成为了春节期间线上流量的最大流媒体平台之一——目前欢喜首映下载量达到2700万,付费用户达到500万。

这对于电影行业而言,是一个历史性事件,甚至是一个不可复制的“新闻事件”。从上游各电影公司到中游宣发营销公司、下游院线,乃至C端观众市场,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对《囧妈》与欢喜传媒进行评价,或赞美,或呵斥。

而对于欢喜传媒而言,这是它的“个人志”的开始。为什么说是“个人志”,而不是行业内的“众生相”?因为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彼时电影市场上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此决策的公司,只有欢喜传媒。

国产头部电影背后往往有着数十家出品发行方,如《唐人街探案3》背后有43家出品发行方,电影的决定权被各家分散,一家公司只有对电影有着绝对的主控权,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决策。而欢喜传媒对主控作品保持着较高的投资比例,能够主导电影的发行路径。

在这个前提下,欢喜传媒正式展露出了自己电影发行的核心逻辑——让电影价值最大化。而追求“最大化”的过程,需要电影线上或院线发行的灵活变化,二者并非敌对关系,而是补充。欢喜传媒则是一个权衡利弊的调控者。

欢喜传媒不止一次对外解释自己的意图。“作为出品方,我们认为电影是大银幕作品,票房收入是电影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电影院的排片是无比现实的,电影不够好,或者票房表现不好,排片马上也会下滑。我们进行‘院转网’‘院网同步’各种线上发行,是想解决这个问题。现在的观众未必愿意花费时间去电影院观看电影,电影先在电影院上映,然后再上网,不浪费一点热度,让更多人能够看见电影。”

随着院线发行成本升高,观众娱乐选择日益增多,如何在观众市场寻求增量、拓展电影盈利模式和渠道,是电影公司们的下一个课题。欢喜传媒一直在进行各种尝试。在《囧妈》之前,欢喜传媒合作导演中,贾樟柯的《江湖儿女》、宁浩的《疯狂的外星人》,都在影院下线的第一时间内登陆了欢喜首映,试图将电影的放映价值最大化。

而疫情对于电影行业的冲击,似乎加速证明了欢喜传媒双线发行逻辑的合理性。在《囧妈》之后,《肥龙过江》《怪物先生》《春潮》《赤狐书生》《冷血狂宴》《征途》等电影或选择直接线上放映,或者在院线放映后无缝登陆流媒体平台,最大化减少发行风险,扩大电影投资回报率。

欢喜传媒对外表示,未来公司旗下的电影,在院线排片不超过1%的情况下,会选择快速上线欢喜首映。这个选择不难理解,电影市场排片与热度日益向头部电影集中,排片1%的电影基本处在票房市场边缘地带,与其在票房市场徒然消耗生命力,不如转向线上迎接新一波线上流量。

从《夺冠》《一秒钟》到《温暖的抱抱》,不做“全盘皆输”的电影

2020年的电影市场是严苛的,进口片全方位失利,而国产大片中能够获得票房认可的电影也寥寥可数。

这种情况下,欢喜传媒上映了四部电影,从去年春节档遗留下的种子选手《夺冠》、国庆档爆款《我和我的家乡》,到张艺谋回归初心之作《一秒钟》、跨年夜的喜剧电影《温暖的抱抱》。

从票房与口碑两方面而言,这四部电影都并非全然的成功作品。《夺冠》作为2020年的国产头部大片之一,票房尚未超过10亿;张艺谋露出柔软的内底、给电影行业写了一封“情书”《一秒钟》,但票房仅1.31亿。从口碑层面看,从跨年夜燃烧到元旦档的小成本喜剧片《温暖的抱抱》票房达到8.35亿,几乎和《夺冠》持平,但是其豆瓣评分仅5.6分。

对于这四部电影,欢喜传媒有着自己的看法——“做类型片我们有一定的心理预期,不希望赔钱。投资一部电影,大概率都不会‘全盘输’”。所谓的“全盘输”,是指电影票房与口碑皆无水花。

这个说法里,公众或许能够感受到欢喜传媒不同于其它电影公司的松弛感。

《夺冠》的票房不如欢喜传媒预期,但是这部电影有着诸多不可抗力。疫情冲击市场,电影被迫从春节档延后至国庆档,档期改变,这改变了电影的票房命运。欢喜传媒对《夺冠》的判断,认为这部电影从题材到价值传达,春节档都是一个最佳的爆发点,从个人观影带动家庭观影,全民共情。

“只有在春节档的时候,《夺冠》辐射的人群才会走进电影院,才会被儿女带进电影院去。”但是事与愿违。

《一秒钟》同样不如预期,但是欢喜传媒有精准的认知。《一秒钟》不是一个大众型电影,它没有起伏剧烈的剧情,没有群戏,男女主大部分是一个人,背后是荒漠和贫瘠,“票房不足以展示电影的实力”,于是欢喜传媒将《一秒钟》放上了欢喜首映,该片在平台评分达到了9.0分。

而《温暖的抱抱》对于电影市场而言是一个惊喜,它与《送你一朵小红花》一起创下了华语影史元旦档票房新高。但在欢喜传媒看来是意料之中,“我们对它的票房预期是5亿-10亿。”

这其中包含着欢喜传媒对票房市场的审视。“疫情之后,电影行业的那些市场数据和票房曲线,都发生了变化,不能再用以前的数据模型来套现在的票房市场了,它不一样了。为什么今年的元旦档有这样的表现?因为市场没有电影。去年电影市场竞争最激烈的其实是12月份,无论多好的电影都只能撑一个周末,比如《两只老虎》《南方车站的聚会》等。但是今年元旦档,你会发现电影不单是在元旦档爆发,而且它持续的周期长。2021年可能还会有更不一样的情况。”

而剩下的最一部电影《我和我的家乡》,这是一部拼盘式主旋律喜剧电影,出品方与发行方众多,导演、明星众多,并不能从这部电影中判定哪家公司出色的产出能力。但有趣的是,这部电影的合作导演中,宁浩与徐峥占据两席,而他们的背后都有欢喜传媒的印记。

于是话题似乎又回到了最初的地方。欢喜传媒的导演资源,让它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绑定了国内一流的内容生产能力,不仅仅绑定了某一个内容,而是拥有了一种能够持续的、长久的生产优质内容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在寻常时间并不突出,但在危机来临时却异常稳定。

欢喜传媒《夺冠》《一秒钟》等电影,都是在前两年就开始筹备的,导演资源的丰富让它有了一种矩阵式的电影储备。此前欢喜传媒经对外公布的电影,还包括陈可辛执导的《独自·上场》(原名《李娜》)、任素汐主演的《寻汉计》、宁浩监制的《热带往事》、高群书监制的《龙门相》、王小帅监制的《上山》等。

2021年各类电影公司的“片荒”焦虑日益浓郁,但显然欢喜传媒不在其列。

左手PUGC 内容平台,右手大屏渠道端,欢喜首映的外围联盟

现在暂时将视角拉高,观察欢喜传媒的流媒体布局与电影导演资源,会发现它正在建立一个内容链条,上游一线导演生产电影、剧集,保持稳定的内容输出,下游欢喜首映作为线上放映渠道,在院线发行之外为电影提供一道“保险锁”。

于是欢喜传媒的下一个课题就不难猜测了,如何将这条链条加固并扩大?

欢喜传媒的选择是在外圈为欢喜首映建立合作联盟,而联盟的路径分化成了两条。

一方面,欢喜传媒先后与猫眼、字节跳动、B站等互联网内容平台达成战略合作。这背后的合作逻辑各有不同,但又殊途同归。

与猫眼的合作,欢喜传媒为欢喜首映争取到了猫眼的入口辅助,猫眼网站、APP内为欢喜首映提供服务入口;与字节跳动合作,《囧妈》的线上放映让欢喜首映一鸣惊人;而与B站的合作,《风犬少年的天空》作为2020年的黑马青春剧,成为欢喜首映进入剧集市场的信号,B站的年轻用户们也开始熟悉欢喜首映的名字。

这是一场用户导流合作,无论是猫眼的流量入口,字节跳动与B站的用户,欢喜传媒在为欢喜首映扩大认知度与用户覆盖面。欢喜传媒对欢喜首映的定位是一个精选会员制付费平台,但是这不意味着欢喜首映是一个孤芳自赏的老旧平台,它在探究年轻用户的喜好,建立精准的用户联系。

而另一方面,欢喜传媒在竭力拥抱大屏端。2020年欢喜传媒先后与芒果TV、华为视频、小米视频、海信电视、创维电视、TCL电视、极米投影仪等大屏渠道建立合作关系,包含此前合作的康佳、长虹等品牌TV端,欢喜传媒旗下欢喜首映APP在大屏端整体覆盖率至少超过市场总体的80%。这可以看作是欢喜传媒在推出欢喜首映之后的关键性布局之一。

相比优爱腾等主流视频平台发展初期如火如荼的IP版权资本战,各类PUGC综合视频平台建立社区,欢喜首映采取了截然不同的路线。

它选择与华为、小米等硬件终端或芒果TV等渠道入口进行合作,在大屏端设立欢喜首映内容专区,欢喜首映的版权内容将在该区域进行付费播出,双方共享用户付费收益。

这其中,欢喜首映与合作渠道不是版权买卖关系,而是嵌入性合作,欢喜首映如同在渠道上租赁了一个内容入口,用户点击专区后都将跳转至欢喜首映,各类大屏渠道成为欢喜首映的导流入口,而欢喜传媒依旧拥有独家内容版权。

可以理解为,比起费尽心思获取用户注意力,欢喜传媒更看重独家内容与渠道。这或许是因为欢喜首映的内容属性,欢喜首映以精品电影、剧集为主,配合大屏端的硬件设备,保持一定的视听体验,更能展现精品内容的独特性与差异性。

而这条路径也是切实可行的。来自勾正数据的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的智能电视覆盖规模为2.86亿,智能电视激活规模为2.19亿,激活率为76.6%,激活终端首次突破两亿。这个市场,让欢喜首映避开了主流视频平台的战火,有了自己的航道。

2021年电影行业的战场已经开启,这个春节档没有欢喜传媒的影子,但它显然在蓄力中。虽然没有人能预料市场的下一个趋势,但是走在最前面的人,最先感受到风的方向。我们可以将欢喜首映的出现与崛起,视为欢喜传媒拿到的第一张“预言家牌”,2021年它还有更多新的可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欢喜传媒:危机之外,“幸存者”的个人志

谁也没有料想到,2020年,一部《囧妈》会让欢喜首映从此在国内流媒体市场留下姓名。

文 | 娱乐独角兽 周锐

2020年,疫情侵袭、世界巨变,为本就处于影视寒冬中的文娱产业再添一份“不确定性”,不过整体来看虽然艰难但也惊喜不断:电影市场国产片抢占绝对位置,剧集市场品质作品迭出,综艺市场“姐姐”浪潮下一片繁荣,直播带货方兴未艾……

影视行业在逆境中迸发的韧劲、乘风破浪的勇气、以及涌现的生机令人振奋,当然这背后也有一批昂扬向上,在后疫情时代写下华章的影视公司。

今年,娱乐独角兽将继续推出“年度公司”访谈,寻找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以优质作品领跑市场的“独角兽”公司,记录他们的成绩和野望,也倾听他们的焦虑和渴望。我们分别与欢喜传媒、灿星制作、笑果文化、新圣堂影业、橙子映像、新片场等多个在2020年以优质作品引爆市场的影视公司进行对话并整理成报道。以下是我们年度公司之——欢喜传媒的专访:

“疫情并没有对我们造成多大的干扰。”这句话对于2020年的影视公司们而言,或许有些“凡尔赛”,但对欢喜传媒而言,确实如此。

2020年疫情黑天鹅冲击整个电影行业,上下游影视公司们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挫折,但欢喜传媒却是这场危机下的“幸存者”。

危机之下必有机遇,而欢喜传媒是2020年恰好踩中了时代前进鼓点的人。过去的一年里,欢喜传媒有着几重身份。它是电影行业里争议最大的“革命者”,春节之时将《囧妈》从院线转向线上放映,欢喜首映如同一声惊雷打在院线与各片方的头顶,各方舆论莫衷一是,但欢喜传媒开启了国内电影市场的“线上时代”。

但它也是电影行业“片荒”局面下最大的内容供给者。一年中,欢喜传媒参与出品并院线上映了《夺冠》《我和我的家乡》《一秒钟》《温暖的抱抱》四部电影,每一部作品都算掷地有声,支撑起国庆、元旦等重要档期。

同时,它还是长视频领域出现的“他者”。无论是与字节跳动达成内容合作,还是获得B站的战略入股、推出首部网剧《风犬少年的天空》,亦或者陆续入驻芒果TV、华为视频、小米视频等大屏端渠道,欢喜传媒带领着其流媒体平台欢喜首映在长视频市场建立新山头,这片山头与优爱腾等主流平台不同,也不似B站、西瓜视频等综合平台,带着一丝异质文化色彩,难以忽视。

当国内其它电影公司因疫情主动或被动的打破传统的发行思维,尝试线上放映或者开始建立多元放映渠道,艰难的与某种原教旨主义式的电影规则告别之时,欢喜传媒不需要告别。从2015年成立之初,欢喜传媒想做就是一个拥有出品投资电影能力的流媒体平台,一个非传统的影视公司,只是在2020年之前,公众对于欢喜传媒电影产出能力的认知远大于流媒体平台。

而过去的一年,欢喜传媒的“双线发展”模式显露了出来,行业有风雨,但欢喜传媒有自己的节奏,它抒写的是“私人历史”。

以《囧妈》为开头,欢喜传媒不可复制的“个人志”

2019年,欢喜传媒就曾表明态度,自己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以股份绑定制,积累了宁浩、徐峥、陈可辛、王家卫、张一白、顾长卫、张艺谋等国内一线导演资源,保证稳定的内容产出能力;另一方面则推出了自己的流媒体平台,欢喜首映。

“我们不希望在线视频的规模超过传统电影院的时候,欢喜传媒作为一个影视公司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我们提早布局,对于欢喜传媒而言,欢喜首映最起码是换得了一个自由和一个可能。”彼时欢喜传媒这么说。

这一年,海外流媒体市场还是Netflix的天下,Disney+、HBO MAX等背靠巨头的新贵们尚未出现,流媒体入侵院线电影,但并未撼动院线传统发行模式,而国内优爱腾等主流视频平台主导等着长视频市场,拥有资源与渠道的绝对优势。这种背景下,舆论市场对欢喜传媒这个现在看来极具前瞻性与洞察性的布局并未做出过多的反应,对于欢喜首映的出现,行业只是展现了一丝对孤胆英雄的尊敬。

而谁也没有料想到,2020年,一部《囧妈》会让欢喜首映从此在国内流媒体市场留下姓名。

2020年大年三十,欢喜传媒宣布电影《囧妈》将于大年初一线在字节系视频平台与欢喜首映上免费播出,字节跳动则向欢喜传媒的最少支付6.3亿元(约7亿港元)促成合作。

这个决策十分果断,一方面欢喜传媒是《囧妈》的主要出品方,掌握着电影话语权,疫情让2020年春节档“流产”,已经花费了大笔宣发费用的电影需要找到出口;另一方面,观众渴望观看电影。

《囧妈》与字节跳动的合作只花了两三天时间就谈好了,而欢喜传媒CEO项绍琨回忆这段经历,只简单说了句,“没有特别大的争议。欢喜传媒是香港的上市公司,我们有责任在做决定的时候,要考虑广大股东的利益。”

于是《囧妈》成为第一部“由院转网”的春节档电影,欢喜传媒则成为国内第一家打破电影院线发行模式的电影公司,而欢喜首映成为了春节期间线上流量的最大流媒体平台之一——目前欢喜首映下载量达到2700万,付费用户达到500万。

这对于电影行业而言,是一个历史性事件,甚至是一个不可复制的“新闻事件”。从上游各电影公司到中游宣发营销公司、下游院线,乃至C端观众市场,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对《囧妈》与欢喜传媒进行评价,或赞美,或呵斥。

而对于欢喜传媒而言,这是它的“个人志”的开始。为什么说是“个人志”,而不是行业内的“众生相”?因为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彼时电影市场上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此决策的公司,只有欢喜传媒。

国产头部电影背后往往有着数十家出品发行方,如《唐人街探案3》背后有43家出品发行方,电影的决定权被各家分散,一家公司只有对电影有着绝对的主控权,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决策。而欢喜传媒对主控作品保持着较高的投资比例,能够主导电影的发行路径。

在这个前提下,欢喜传媒正式展露出了自己电影发行的核心逻辑——让电影价值最大化。而追求“最大化”的过程,需要电影线上或院线发行的灵活变化,二者并非敌对关系,而是补充。欢喜传媒则是一个权衡利弊的调控者。

欢喜传媒不止一次对外解释自己的意图。“作为出品方,我们认为电影是大银幕作品,票房收入是电影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电影院的排片是无比现实的,电影不够好,或者票房表现不好,排片马上也会下滑。我们进行‘院转网’‘院网同步’各种线上发行,是想解决这个问题。现在的观众未必愿意花费时间去电影院观看电影,电影先在电影院上映,然后再上网,不浪费一点热度,让更多人能够看见电影。”

随着院线发行成本升高,观众娱乐选择日益增多,如何在观众市场寻求增量、拓展电影盈利模式和渠道,是电影公司们的下一个课题。欢喜传媒一直在进行各种尝试。在《囧妈》之前,欢喜传媒合作导演中,贾樟柯的《江湖儿女》、宁浩的《疯狂的外星人》,都在影院下线的第一时间内登陆了欢喜首映,试图将电影的放映价值最大化。

而疫情对于电影行业的冲击,似乎加速证明了欢喜传媒双线发行逻辑的合理性。在《囧妈》之后,《肥龙过江》《怪物先生》《春潮》《赤狐书生》《冷血狂宴》《征途》等电影或选择直接线上放映,或者在院线放映后无缝登陆流媒体平台,最大化减少发行风险,扩大电影投资回报率。

欢喜传媒对外表示,未来公司旗下的电影,在院线排片不超过1%的情况下,会选择快速上线欢喜首映。这个选择不难理解,电影市场排片与热度日益向头部电影集中,排片1%的电影基本处在票房市场边缘地带,与其在票房市场徒然消耗生命力,不如转向线上迎接新一波线上流量。

从《夺冠》《一秒钟》到《温暖的抱抱》,不做“全盘皆输”的电影

2020年的电影市场是严苛的,进口片全方位失利,而国产大片中能够获得票房认可的电影也寥寥可数。

这种情况下,欢喜传媒上映了四部电影,从去年春节档遗留下的种子选手《夺冠》、国庆档爆款《我和我的家乡》,到张艺谋回归初心之作《一秒钟》、跨年夜的喜剧电影《温暖的抱抱》。

从票房与口碑两方面而言,这四部电影都并非全然的成功作品。《夺冠》作为2020年的国产头部大片之一,票房尚未超过10亿;张艺谋露出柔软的内底、给电影行业写了一封“情书”《一秒钟》,但票房仅1.31亿。从口碑层面看,从跨年夜燃烧到元旦档的小成本喜剧片《温暖的抱抱》票房达到8.35亿,几乎和《夺冠》持平,但是其豆瓣评分仅5.6分。

对于这四部电影,欢喜传媒有着自己的看法——“做类型片我们有一定的心理预期,不希望赔钱。投资一部电影,大概率都不会‘全盘输’”。所谓的“全盘输”,是指电影票房与口碑皆无水花。

这个说法里,公众或许能够感受到欢喜传媒不同于其它电影公司的松弛感。

《夺冠》的票房不如欢喜传媒预期,但是这部电影有着诸多不可抗力。疫情冲击市场,电影被迫从春节档延后至国庆档,档期改变,这改变了电影的票房命运。欢喜传媒对《夺冠》的判断,认为这部电影从题材到价值传达,春节档都是一个最佳的爆发点,从个人观影带动家庭观影,全民共情。

“只有在春节档的时候,《夺冠》辐射的人群才会走进电影院,才会被儿女带进电影院去。”但是事与愿违。

《一秒钟》同样不如预期,但是欢喜传媒有精准的认知。《一秒钟》不是一个大众型电影,它没有起伏剧烈的剧情,没有群戏,男女主大部分是一个人,背后是荒漠和贫瘠,“票房不足以展示电影的实力”,于是欢喜传媒将《一秒钟》放上了欢喜首映,该片在平台评分达到了9.0分。

而《温暖的抱抱》对于电影市场而言是一个惊喜,它与《送你一朵小红花》一起创下了华语影史元旦档票房新高。但在欢喜传媒看来是意料之中,“我们对它的票房预期是5亿-10亿。”

这其中包含着欢喜传媒对票房市场的审视。“疫情之后,电影行业的那些市场数据和票房曲线,都发生了变化,不能再用以前的数据模型来套现在的票房市场了,它不一样了。为什么今年的元旦档有这样的表现?因为市场没有电影。去年电影市场竞争最激烈的其实是12月份,无论多好的电影都只能撑一个周末,比如《两只老虎》《南方车站的聚会》等。但是今年元旦档,你会发现电影不单是在元旦档爆发,而且它持续的周期长。2021年可能还会有更不一样的情况。”

而剩下的最一部电影《我和我的家乡》,这是一部拼盘式主旋律喜剧电影,出品方与发行方众多,导演、明星众多,并不能从这部电影中判定哪家公司出色的产出能力。但有趣的是,这部电影的合作导演中,宁浩与徐峥占据两席,而他们的背后都有欢喜传媒的印记。

于是话题似乎又回到了最初的地方。欢喜传媒的导演资源,让它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绑定了国内一流的内容生产能力,不仅仅绑定了某一个内容,而是拥有了一种能够持续的、长久的生产优质内容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在寻常时间并不突出,但在危机来临时却异常稳定。

欢喜传媒《夺冠》《一秒钟》等电影,都是在前两年就开始筹备的,导演资源的丰富让它有了一种矩阵式的电影储备。此前欢喜传媒经对外公布的电影,还包括陈可辛执导的《独自·上场》(原名《李娜》)、任素汐主演的《寻汉计》、宁浩监制的《热带往事》、高群书监制的《龙门相》、王小帅监制的《上山》等。

2021年各类电影公司的“片荒”焦虑日益浓郁,但显然欢喜传媒不在其列。

左手PUGC 内容平台,右手大屏渠道端,欢喜首映的外围联盟

现在暂时将视角拉高,观察欢喜传媒的流媒体布局与电影导演资源,会发现它正在建立一个内容链条,上游一线导演生产电影、剧集,保持稳定的内容输出,下游欢喜首映作为线上放映渠道,在院线发行之外为电影提供一道“保险锁”。

于是欢喜传媒的下一个课题就不难猜测了,如何将这条链条加固并扩大?

欢喜传媒的选择是在外圈为欢喜首映建立合作联盟,而联盟的路径分化成了两条。

一方面,欢喜传媒先后与猫眼、字节跳动、B站等互联网内容平台达成战略合作。这背后的合作逻辑各有不同,但又殊途同归。

与猫眼的合作,欢喜传媒为欢喜首映争取到了猫眼的入口辅助,猫眼网站、APP内为欢喜首映提供服务入口;与字节跳动合作,《囧妈》的线上放映让欢喜首映一鸣惊人;而与B站的合作,《风犬少年的天空》作为2020年的黑马青春剧,成为欢喜首映进入剧集市场的信号,B站的年轻用户们也开始熟悉欢喜首映的名字。

这是一场用户导流合作,无论是猫眼的流量入口,字节跳动与B站的用户,欢喜传媒在为欢喜首映扩大认知度与用户覆盖面。欢喜传媒对欢喜首映的定位是一个精选会员制付费平台,但是这不意味着欢喜首映是一个孤芳自赏的老旧平台,它在探究年轻用户的喜好,建立精准的用户联系。

而另一方面,欢喜传媒在竭力拥抱大屏端。2020年欢喜传媒先后与芒果TV、华为视频、小米视频、海信电视、创维电视、TCL电视、极米投影仪等大屏渠道建立合作关系,包含此前合作的康佳、长虹等品牌TV端,欢喜传媒旗下欢喜首映APP在大屏端整体覆盖率至少超过市场总体的80%。这可以看作是欢喜传媒在推出欢喜首映之后的关键性布局之一。

相比优爱腾等主流视频平台发展初期如火如荼的IP版权资本战,各类PUGC综合视频平台建立社区,欢喜首映采取了截然不同的路线。

它选择与华为、小米等硬件终端或芒果TV等渠道入口进行合作,在大屏端设立欢喜首映内容专区,欢喜首映的版权内容将在该区域进行付费播出,双方共享用户付费收益。

这其中,欢喜首映与合作渠道不是版权买卖关系,而是嵌入性合作,欢喜首映如同在渠道上租赁了一个内容入口,用户点击专区后都将跳转至欢喜首映,各类大屏渠道成为欢喜首映的导流入口,而欢喜传媒依旧拥有独家内容版权。

可以理解为,比起费尽心思获取用户注意力,欢喜传媒更看重独家内容与渠道。这或许是因为欢喜首映的内容属性,欢喜首映以精品电影、剧集为主,配合大屏端的硬件设备,保持一定的视听体验,更能展现精品内容的独特性与差异性。

而这条路径也是切实可行的。来自勾正数据的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的智能电视覆盖规模为2.86亿,智能电视激活规模为2.19亿,激活率为76.6%,激活终端首次突破两亿。这个市场,让欢喜首映避开了主流视频平台的战火,有了自己的航道。

2021年电影行业的战场已经开启,这个春节档没有欢喜传媒的影子,但它显然在蓄力中。虽然没有人能预料市场的下一个趋势,但是走在最前面的人,最先感受到风的方向。我们可以将欢喜首映的出现与崛起,视为欢喜传媒拿到的第一张“预言家牌”,2021年它还有更多新的可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