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植系”违规增持 荃银高科再次上演股权争夺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植系”违规增持 荃银高科再次上演股权争夺战

中植系在增持荃银高科股票达到5%时,未及时向中国证监会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交书面报告,构成违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3月9日午间,荃银高科(300087.SZ)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三大股东重庆中新融泽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下称中新融泽)及其一致行动人重庆中新融鑫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下称中新融鑫)、西藏中新睿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新瑞良)在2016年1月13日至2016年2月26日期间,累计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共计2759.0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8.71%。

监管部门指出,上述一致行动人在增持荃银高科股票达到5%时,未及时向中国证监会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交书面报告,在完成履行报告和披露义务前没有停止买入“荃银高科”股份,违反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违规增持股份达公司总股本的3.71%,从而对上述三家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

据了解,中新融泽、中新融鑫以及中新瑞良均是“中植系”的关联公司。“中植系”作为一个资本系族,通过参与重组增发、二级市场举牌等方式介入了不下20家上市公司,其中金叶珠宝(000587.SZ)重组一单就获利31.13亿元。

时间追溯至2014年7月,彼时中新融泽与荃银高科董事长张琴签署了一份《战略合作协议》,协议中披露前者拟收购荃银高科不少于2000万股的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2.36%,这也意味着中植系有望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不久后,荃银高科推出了一份定增方案,发行对象为中新融泽,如果定增完成,中新融泽将持有荃银高科4.17%的股份。然而,这份定增预案却遭到了股东们的否决。尔后,中新融泽通过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的方式取得了部分荃银高科的股份。到2014年底,中新融泽已成为上市公司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为7.90%。

虽然中新融泽一举成为荃银高科第三大股东,但其在入驻上市公司董事会的过程中却多次遭遇滑铁卢。2015年1月,荃银高科发布公告,宣布中新融泽实合伙人喻炜担任上市公司的副总经理。随后,中新融泽提请喻炜进入董事会董事(非独立董事)候选人。然而,在2015年2月13日召开的公司股东大会上,提名喻炜为公司董事的议案却仅获得了有表决权股份总数0.58%的同意票,另外的99.42%股份则选择了弃权,该议案未能获得通过。

至此以后,中新融泽无缘董事会。在董事会尚有两名空缺的情况下,荃银高科的股东们仍将中新融泽拒之门外。实际上,荃银高科内斗已久,错综复杂的董事会关系使中新融泽屡屡受阻。有分析指出,由于此前中新融泽与公司第二大股东张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小股东普遍认为前者是后者拉来的外力,因此对其态度或模糊不清或充满敌意。

但事实上中新融泽也并未能获得公司第二大股东张琴过多的支持,二者矛盾反倒越闹越大。据悉,后者拟通过增发获得荃银高科更多股权的方案被张琴等股东否决,而张琴也未曾提请喻炜进入董事会。

有分析人士称,“中新融泽在近一年的时间中连一个董事会席位都未能获得,尽管从二级市场上的表现来看,它仍然能够因为股市上涨获得不错的收益,但是这对一个专门进行资本运作的机构来说,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失败的案例。”

去年5月,中新融泽实际控制人喻炜宣布辞职,这也被投资者认为是“中植系”抽身的标志。但在今年2月,剧情似有反转之势。“中植系”野蛮增持2759万股,加上其此前持有的股份,中新融泽及其关联方合计持有荃银高科的股份已经达到16.6097%,这样看来,中植系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值得一提的是,“中植系”利用其资本运作让荃银高科获利不少。据了解,在中新融泽入驻后,荃银高科使用大量的自有资金、超募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这是该公司此前未有过的举动。根据其公布的公告显示,这些理财产品年收益率均在4.5%左右,期限在2-3个月之间。

理财产品给荃银高科带来丰厚的回报,据其公布的201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报告期内其他流动资产较上年度期末增加2527.53万元,同比增长270.42%,均是公司闲置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增加所致。从其近日发布的2015年业绩快报来看,荃银高科业绩可圈可点。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从2417.30万元变为了4384.87万元,同比增长323.28%。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中植系”不惜违规增持,也与上市公司业绩转良有关,未来“中植系”很有可能改组董事会,以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植系”违规增持 荃银高科再次上演股权争夺战

中植系在增持荃银高科股票达到5%时,未及时向中国证监会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交书面报告,构成违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3月9日午间,荃银高科(300087.SZ)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三大股东重庆中新融泽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下称中新融泽)及其一致行动人重庆中新融鑫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下称中新融鑫)、西藏中新睿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新瑞良)在2016年1月13日至2016年2月26日期间,累计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共计2759.0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8.71%。

监管部门指出,上述一致行动人在增持荃银高科股票达到5%时,未及时向中国证监会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交书面报告,在完成履行报告和披露义务前没有停止买入“荃银高科”股份,违反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违规增持股份达公司总股本的3.71%,从而对上述三家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

据了解,中新融泽、中新融鑫以及中新瑞良均是“中植系”的关联公司。“中植系”作为一个资本系族,通过参与重组增发、二级市场举牌等方式介入了不下20家上市公司,其中金叶珠宝(000587.SZ)重组一单就获利31.13亿元。

时间追溯至2014年7月,彼时中新融泽与荃银高科董事长张琴签署了一份《战略合作协议》,协议中披露前者拟收购荃银高科不少于2000万股的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2.36%,这也意味着中植系有望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不久后,荃银高科推出了一份定增方案,发行对象为中新融泽,如果定增完成,中新融泽将持有荃银高科4.17%的股份。然而,这份定增预案却遭到了股东们的否决。尔后,中新融泽通过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的方式取得了部分荃银高科的股份。到2014年底,中新融泽已成为上市公司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为7.90%。

虽然中新融泽一举成为荃银高科第三大股东,但其在入驻上市公司董事会的过程中却多次遭遇滑铁卢。2015年1月,荃银高科发布公告,宣布中新融泽实合伙人喻炜担任上市公司的副总经理。随后,中新融泽提请喻炜进入董事会董事(非独立董事)候选人。然而,在2015年2月13日召开的公司股东大会上,提名喻炜为公司董事的议案却仅获得了有表决权股份总数0.58%的同意票,另外的99.42%股份则选择了弃权,该议案未能获得通过。

至此以后,中新融泽无缘董事会。在董事会尚有两名空缺的情况下,荃银高科的股东们仍将中新融泽拒之门外。实际上,荃银高科内斗已久,错综复杂的董事会关系使中新融泽屡屡受阻。有分析指出,由于此前中新融泽与公司第二大股东张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小股东普遍认为前者是后者拉来的外力,因此对其态度或模糊不清或充满敌意。

但事实上中新融泽也并未能获得公司第二大股东张琴过多的支持,二者矛盾反倒越闹越大。据悉,后者拟通过增发获得荃银高科更多股权的方案被张琴等股东否决,而张琴也未曾提请喻炜进入董事会。

有分析人士称,“中新融泽在近一年的时间中连一个董事会席位都未能获得,尽管从二级市场上的表现来看,它仍然能够因为股市上涨获得不错的收益,但是这对一个专门进行资本运作的机构来说,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失败的案例。”

去年5月,中新融泽实际控制人喻炜宣布辞职,这也被投资者认为是“中植系”抽身的标志。但在今年2月,剧情似有反转之势。“中植系”野蛮增持2759万股,加上其此前持有的股份,中新融泽及其关联方合计持有荃银高科的股份已经达到16.6097%,这样看来,中植系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值得一提的是,“中植系”利用其资本运作让荃银高科获利不少。据了解,在中新融泽入驻后,荃银高科使用大量的自有资金、超募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这是该公司此前未有过的举动。根据其公布的公告显示,这些理财产品年收益率均在4.5%左右,期限在2-3个月之间。

理财产品给荃银高科带来丰厚的回报,据其公布的201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报告期内其他流动资产较上年度期末增加2527.53万元,同比增长270.42%,均是公司闲置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增加所致。从其近日发布的2015年业绩快报来看,荃银高科业绩可圈可点。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从2417.30万元变为了4384.87万元,同比增长323.28%。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中植系”不惜违规增持,也与上市公司业绩转良有关,未来“中植系”很有可能改组董事会,以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