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深度】“文化+”的投资概念下 文化类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幅最高竟达5504.9%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深度】“文化+”的投资概念下 文化类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幅最高竟达5504.9%

在产业整体发展进入良好状态的情况下,56家文化类上市公司无一亏损,净利润最高增幅达5504.9%。但不可避免的是,仍有10家出现净利润下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以往因“轻资产”属性鲜受大资本重视的文化产业,在2015年全面逆袭。除了业内公司资产整合的步伐加快、跨界试水的案例增多,A股市场上甚至还形成了这一热门投资概念——“文化+”。

截至3月7日,A股共有247家公司已发布年报。经界面新闻记者整理,目前可录得2015年净利润的56家文化类上市公司无一例外地全部实现盈利。其中,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4家,分别为东方明珠(600637.SH)、中南传媒(601098.SH)、万达院线(002739.SZ)、中文传媒(600373.SH),中南传媒和万达院线2015年的营业收入分别达100.87亿元、80.01亿元。

根据年报,上述247家公司的平均净利润为2.89亿元。上述56家文化类上市公司2015年净利润平均为3.54亿元,高出全行业22.49%。但在已发布年报的7家文化类企业中,仅游族网路(002174.SZ)净利润以5.05亿元超过平均水平。

实际上,游族网络的收入规模在整个文化行业中处于中游。在已公告2015年营业收入的38家文化上市公司中,游族网络以15.35亿元的规模居21位。营收在2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2家,占总数近1/3;规模与游族网络相近、营收在10亿-20亿的公司有14家;剩余12家收入在10亿元以下,最低为巴士在线(002188.SZ)1.83亿元。

其中,第一梯队规模较大的文化类公司或者具备各地国资背景,或从事电影制作和发行,如万达院线、大地传媒(000719.SZ)、华谊兄弟(300027.SZ)。目前,湖南省属的出版传媒集团——中南传媒和广东省属的广告集团——省广股份(002400.SZ)2015年的营收居行业一、二位。

业绩快报显示,中南传媒2015年实现利润总额18.0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6.66%。公司称,主要系传统出版业务稳步增长、金融服务和数字教育业务规模迅速扩大的共同影响。省广股份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9.09%,主要原因是随着公司平台战略的加快推进,使得公司对传播行业业务整合能力加强,公司规模效应和财务效应持续有效地增强。

从营收和净利润增速上看,这12家大体量公司几乎全部呈现稳中有升。其中,三七互娱(002555.SZ)和华谊嘉信(300071.SZ)的营收增速超过100%,分别达678.43%和108.77%。三七互娱是由于在2015年增加了并购的游戏公司上海三七互娱(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数据,2014年同期仅包含1个月的数据,因此增速较快。

华谊嘉信也在业绩预告中说明,“2015年年度公司业绩较上年同期有大幅增长,主要是因为2014年收购的天津迪思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新增利润较多,本期纳入合并范围,对报告期业绩影响较大。”

可以看到的是,随着文化行业内外重组并购的现象增多,产业外延正逐步扩大。不过,虽然各个企业的“文化+”收购都赶上了热门概念,呈现在业务层面的实际效果仍有高下。

蓝色光标(300058.SZ)是12家“第一梯队”中唯一出现了2015年净利润下滑的公司,幅度为90.53%。公司在公告中列举了三点原因:报告期内,公司银行贷款及发行债券等有息负债金额较高,财务费用较上年大幅增加;公司培育的新兴业务虽取得战略阶段成果,但尚未盈利,相关建设投资对公司经营利润产生影响;公司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博杰广告、今久广告、WAVS形成的长期资产2015年度经营业绩情况下滑较为明显,冲抵营业外收入后此项因素合计对公司利润总额的净影响为-3.67亿元。

对此,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蔡灵向界面新闻记者分析,一些文化类上市公司近年在并购方面较为积极,但是整合效果并不好,许多并购项目非但不能为公司带来较为可观的投资收益,还成为公司的业绩包袱。文化企业在并购时不能盲目,最好选择能够与自身产生协同效应的并购标的,并妥善处理好整合事项。

除了通过资产运作扩大经营范围,以万达院线、华谊兄弟、光线传媒(300251.SZ)为代表的影视公司统一盈利且增长则更多地归功于国内电影市场持续向好。华谊兄弟在公告中提到了影视娱乐板块创造的IP价值不断提升对业绩上升影响,光线传媒也表示公司2015年发行了15部电影,累计电影票房约55.76亿元,电影收入和毛利同比大幅增长。

蔡灵指出,未来文化行业的市场格局将会更加集中,大体量的公司通过一系列的并购,经营规模、市场影响力、市场占有率等将进一步提高,一些小体量公司如果把握住这一轮“文化+”机会,成功进行多元化发展,市场地位将也会有所突破。但是在当前情况下,没有积极进行扩张的文化企业,会面临较大冲击,市场份额或逐渐缩小。

虽然和业内“大鱼”相比在规模上仍存在差距,但业务相对简单清晰的“小鱼”在成长速度上显得更为凌厉。在净利润增速超过100%的公司中,除了东方明珠和三七互娱,另外7家企业的净利润均处于行业中的后段班。

其中,道博股份(600136.SH)、三七互娱、明家科技(300242.SZ)、东方明珠、城市传媒(600229.SH)、游久游戏(600652.SH)、巴士在线的快速增长主因是重组并购,东方网络(002175.SZ)、新文化(300336.SZ)则真正属于业务方面的增长。公告显示,东方网络2015年营业收入为4.04亿元,归属净利润5291.56万元。相比之下,新文化营收10.2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5.31%,归属净利润2.48亿元,增长104.52%的财务表现更能体现其业务实力。

新文化这家影视公司可以用名不见经传来形容。2015年度,公司参与投资、发行的8部电影上映,包括《有种你爱我》、《解救吾先生》等影片共计取得近3亿元票房。真正赢得关注是在2016年开年,公司参与投资、出品的电影《美人鱼》刷新了国产票房新纪录。此外,新文化还涉猎以大IP为核心的多元娱乐内容、电视剧业务、综艺栏目、户外LED广告业务等。

新文化的业务结构代表了文化公司争相布局的泛娱乐产业链,在IP上的拓展和竞争成为文化产业2015年的发展重点。例如,慈文传媒储备了数十部原创小说改编权,其中包括郭敬明的《爵迹》;投资了《小时代》的*ST星美(000892.SZ)拥有《诛仙》、《楼兰》、《昆仑》等多部超级IP;华策影视购买了《遮天》、《创业时代》、《尘埃星球》等数十个IP全版权。

业内人士认为,在泛娱乐IP这个概念中,IP是关键,优质IP则成为整个行业的稀缺资源,拥有优质IP的公司将在建设泛娱乐产业链上占得先机。于是,由“文化+”衍生而来的“IP”也成为A股市场上大热的投资概念。

在产业整体发展进入良好状态的情况下,56家文化类上市公司无一亏损,但不可避免的是,仍有10家出现净利润下滑。

其中,粤传媒(002181.SZ)下降幅度最大。公司对经营业绩的说明是:“受宏观经济影响,公司传统广告业务收入下滑幅度较大,收入同比减少2.3亿元,下滑幅度14.31%,导致报告期内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98.47万元,同比减少96.52%。”

引力传媒(603598.SH)在业绩预告中表示,公司归属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40%至55%,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受行业竞争及媒介价格上升影响,公司在一线卫视的媒介代理成本上升较大;2015年度,广告主对内容营销呈现出趋势性的需求,为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公司在内容营销领域积极布局,并投入了较多资源,增加了公司运营成本。

2015年是文化行业面临升级、转型和淘汰的一年,纵览上述10家企业净利润下滑的原因,一类是处于调整、投入期,一类是传统业务受到大环境影响。由此推断,在“文化”即将成为“泛娱乐”的时刻,身处其中的企业,尤其是业内领先的上市公司进行加速升级已成为其存活和发展的硬性需要。

北京新元文智咨询公司董事长刘德良表示,在新常态下,文化产业的发展应抓住两个关键词,“整合”和“创新”。整合就是产业在现有条件下通过整合并购释放出更多资源,构建更完善合理的市场体系;还应积极利用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倒逼原有产业管理模式改革,进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挑战即机遇。不仅是业内企业,其他领域的上市公司也看中了“文化+”的机会,争相布局。2016年1月30日,利欧股份(002131.SZ)发布公告称,公司同时签订了《关于北京世纪鲲鹏国际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之投资意向书》和《北京盛夏星空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协议》。

利欧股份表示,2016年,将在内容营销和娱乐营销领域进行持续布局,投资标的将涵盖影视剧植入公司、网生内容公司、影视剧制作公司以及其他的互动娱乐产业。

这样的“分羹”行为对文化产业的蛋糕来说是侧面的肯定。但蔡灵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其他行业公司跨界做文化产业,相比本行业劣势大于优势,其他行业公司跨界文化产业的主要优势是资金或较为充裕,劣势主要是,主营业务难以与文化业务产生协同效应,而且对文化市场了解程度不深。越来越多的公司来分一杯羹主要是由于文化产业发展前景良好,受到政府高度重视,同时是资本的关注热点。”

他还认为,现在“文化+”之所以成为A股热门投资概念,主要是由于文化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正稳步提升,而且“文化+”有利于商业模式创新。文化产业目前发展良好,技术、内容等越来越成熟,同时跨界进入文化产业的企业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文化产业的外延出现扩大,为文化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较好条件。

根据发改委提供的最新数据,文化产业方面,文化上市企业保持良好态势,2015年8家文化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首发融资额共计80.62亿元,19家上市文化企业实现再融资,共募集资金506.30亿元。

文化部部长蔡武曾在采访中表示,按照平均增速估算,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5%,在全国范围内可以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

对于文化行业的上市公司来说,可以预见的是,2016年的竞争必然加剧,2015年的布局也将渐渐收获。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深度】“文化+”的投资概念下 文化类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幅最高竟达5504.9%

在产业整体发展进入良好状态的情况下,56家文化类上市公司无一亏损,净利润最高增幅达5504.9%。但不可避免的是,仍有10家出现净利润下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以往因“轻资产”属性鲜受大资本重视的文化产业,在2015年全面逆袭。除了业内公司资产整合的步伐加快、跨界试水的案例增多,A股市场上甚至还形成了这一热门投资概念——“文化+”。

截至3月7日,A股共有247家公司已发布年报。经界面新闻记者整理,目前可录得2015年净利润的56家文化类上市公司无一例外地全部实现盈利。其中,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4家,分别为东方明珠(600637.SH)、中南传媒(601098.SH)、万达院线(002739.SZ)、中文传媒(600373.SH),中南传媒和万达院线2015年的营业收入分别达100.87亿元、80.01亿元。

根据年报,上述247家公司的平均净利润为2.89亿元。上述56家文化类上市公司2015年净利润平均为3.54亿元,高出全行业22.49%。但在已发布年报的7家文化类企业中,仅游族网路(002174.SZ)净利润以5.05亿元超过平均水平。

实际上,游族网络的收入规模在整个文化行业中处于中游。在已公告2015年营业收入的38家文化上市公司中,游族网络以15.35亿元的规模居21位。营收在2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2家,占总数近1/3;规模与游族网络相近、营收在10亿-20亿的公司有14家;剩余12家收入在10亿元以下,最低为巴士在线(002188.SZ)1.83亿元。

其中,第一梯队规模较大的文化类公司或者具备各地国资背景,或从事电影制作和发行,如万达院线、大地传媒(000719.SZ)、华谊兄弟(300027.SZ)。目前,湖南省属的出版传媒集团——中南传媒和广东省属的广告集团——省广股份(002400.SZ)2015年的营收居行业一、二位。

业绩快报显示,中南传媒2015年实现利润总额18.0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6.66%。公司称,主要系传统出版业务稳步增长、金融服务和数字教育业务规模迅速扩大的共同影响。省广股份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9.09%,主要原因是随着公司平台战略的加快推进,使得公司对传播行业业务整合能力加强,公司规模效应和财务效应持续有效地增强。

从营收和净利润增速上看,这12家大体量公司几乎全部呈现稳中有升。其中,三七互娱(002555.SZ)和华谊嘉信(300071.SZ)的营收增速超过100%,分别达678.43%和108.77%。三七互娱是由于在2015年增加了并购的游戏公司上海三七互娱(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数据,2014年同期仅包含1个月的数据,因此增速较快。

华谊嘉信也在业绩预告中说明,“2015年年度公司业绩较上年同期有大幅增长,主要是因为2014年收购的天津迪思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新增利润较多,本期纳入合并范围,对报告期业绩影响较大。”

可以看到的是,随着文化行业内外重组并购的现象增多,产业外延正逐步扩大。不过,虽然各个企业的“文化+”收购都赶上了热门概念,呈现在业务层面的实际效果仍有高下。

蓝色光标(300058.SZ)是12家“第一梯队”中唯一出现了2015年净利润下滑的公司,幅度为90.53%。公司在公告中列举了三点原因:报告期内,公司银行贷款及发行债券等有息负债金额较高,财务费用较上年大幅增加;公司培育的新兴业务虽取得战略阶段成果,但尚未盈利,相关建设投资对公司经营利润产生影响;公司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博杰广告、今久广告、WAVS形成的长期资产2015年度经营业绩情况下滑较为明显,冲抵营业外收入后此项因素合计对公司利润总额的净影响为-3.67亿元。

对此,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蔡灵向界面新闻记者分析,一些文化类上市公司近年在并购方面较为积极,但是整合效果并不好,许多并购项目非但不能为公司带来较为可观的投资收益,还成为公司的业绩包袱。文化企业在并购时不能盲目,最好选择能够与自身产生协同效应的并购标的,并妥善处理好整合事项。

除了通过资产运作扩大经营范围,以万达院线、华谊兄弟、光线传媒(300251.SZ)为代表的影视公司统一盈利且增长则更多地归功于国内电影市场持续向好。华谊兄弟在公告中提到了影视娱乐板块创造的IP价值不断提升对业绩上升影响,光线传媒也表示公司2015年发行了15部电影,累计电影票房约55.76亿元,电影收入和毛利同比大幅增长。

蔡灵指出,未来文化行业的市场格局将会更加集中,大体量的公司通过一系列的并购,经营规模、市场影响力、市场占有率等将进一步提高,一些小体量公司如果把握住这一轮“文化+”机会,成功进行多元化发展,市场地位将也会有所突破。但是在当前情况下,没有积极进行扩张的文化企业,会面临较大冲击,市场份额或逐渐缩小。

虽然和业内“大鱼”相比在规模上仍存在差距,但业务相对简单清晰的“小鱼”在成长速度上显得更为凌厉。在净利润增速超过100%的公司中,除了东方明珠和三七互娱,另外7家企业的净利润均处于行业中的后段班。

其中,道博股份(600136.SH)、三七互娱、明家科技(300242.SZ)、东方明珠、城市传媒(600229.SH)、游久游戏(600652.SH)、巴士在线的快速增长主因是重组并购,东方网络(002175.SZ)、新文化(300336.SZ)则真正属于业务方面的增长。公告显示,东方网络2015年营业收入为4.04亿元,归属净利润5291.56万元。相比之下,新文化营收10.2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5.31%,归属净利润2.48亿元,增长104.52%的财务表现更能体现其业务实力。

新文化这家影视公司可以用名不见经传来形容。2015年度,公司参与投资、发行的8部电影上映,包括《有种你爱我》、《解救吾先生》等影片共计取得近3亿元票房。真正赢得关注是在2016年开年,公司参与投资、出品的电影《美人鱼》刷新了国产票房新纪录。此外,新文化还涉猎以大IP为核心的多元娱乐内容、电视剧业务、综艺栏目、户外LED广告业务等。

新文化的业务结构代表了文化公司争相布局的泛娱乐产业链,在IP上的拓展和竞争成为文化产业2015年的发展重点。例如,慈文传媒储备了数十部原创小说改编权,其中包括郭敬明的《爵迹》;投资了《小时代》的*ST星美(000892.SZ)拥有《诛仙》、《楼兰》、《昆仑》等多部超级IP;华策影视购买了《遮天》、《创业时代》、《尘埃星球》等数十个IP全版权。

业内人士认为,在泛娱乐IP这个概念中,IP是关键,优质IP则成为整个行业的稀缺资源,拥有优质IP的公司将在建设泛娱乐产业链上占得先机。于是,由“文化+”衍生而来的“IP”也成为A股市场上大热的投资概念。

在产业整体发展进入良好状态的情况下,56家文化类上市公司无一亏损,但不可避免的是,仍有10家出现净利润下滑。

其中,粤传媒(002181.SZ)下降幅度最大。公司对经营业绩的说明是:“受宏观经济影响,公司传统广告业务收入下滑幅度较大,收入同比减少2.3亿元,下滑幅度14.31%,导致报告期内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98.47万元,同比减少96.52%。”

引力传媒(603598.SH)在业绩预告中表示,公司归属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40%至55%,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受行业竞争及媒介价格上升影响,公司在一线卫视的媒介代理成本上升较大;2015年度,广告主对内容营销呈现出趋势性的需求,为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公司在内容营销领域积极布局,并投入了较多资源,增加了公司运营成本。

2015年是文化行业面临升级、转型和淘汰的一年,纵览上述10家企业净利润下滑的原因,一类是处于调整、投入期,一类是传统业务受到大环境影响。由此推断,在“文化”即将成为“泛娱乐”的时刻,身处其中的企业,尤其是业内领先的上市公司进行加速升级已成为其存活和发展的硬性需要。

北京新元文智咨询公司董事长刘德良表示,在新常态下,文化产业的发展应抓住两个关键词,“整合”和“创新”。整合就是产业在现有条件下通过整合并购释放出更多资源,构建更完善合理的市场体系;还应积极利用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倒逼原有产业管理模式改革,进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挑战即机遇。不仅是业内企业,其他领域的上市公司也看中了“文化+”的机会,争相布局。2016年1月30日,利欧股份(002131.SZ)发布公告称,公司同时签订了《关于北京世纪鲲鹏国际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之投资意向书》和《北京盛夏星空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协议》。

利欧股份表示,2016年,将在内容营销和娱乐营销领域进行持续布局,投资标的将涵盖影视剧植入公司、网生内容公司、影视剧制作公司以及其他的互动娱乐产业。

这样的“分羹”行为对文化产业的蛋糕来说是侧面的肯定。但蔡灵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其他行业公司跨界做文化产业,相比本行业劣势大于优势,其他行业公司跨界文化产业的主要优势是资金或较为充裕,劣势主要是,主营业务难以与文化业务产生协同效应,而且对文化市场了解程度不深。越来越多的公司来分一杯羹主要是由于文化产业发展前景良好,受到政府高度重视,同时是资本的关注热点。”

他还认为,现在“文化+”之所以成为A股热门投资概念,主要是由于文化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正稳步提升,而且“文化+”有利于商业模式创新。文化产业目前发展良好,技术、内容等越来越成熟,同时跨界进入文化产业的企业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文化产业的外延出现扩大,为文化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较好条件。

根据发改委提供的最新数据,文化产业方面,文化上市企业保持良好态势,2015年8家文化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首发融资额共计80.62亿元,19家上市文化企业实现再融资,共募集资金506.30亿元。

文化部部长蔡武曾在采访中表示,按照平均增速估算,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5%,在全国范围内可以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

对于文化行业的上市公司来说,可以预见的是,2016年的竞争必然加剧,2015年的布局也将渐渐收获。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