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免税市场“大混战”背后:海南旅游业发展要“急”起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免税市场“大混战”背后:海南旅游业发展要“急”起来

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消化”该急则急。

文|执惠旅游

过去的春节假期,海南的免税销售比较“长脸”。

海南省商务厅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11日至17日,海南离岛免税店7天销售额超15亿元。

按此前海南的既定目标,2021年免税销售要达到600亿元,这是同比近乎翻番的数字。

免税新政等自贸港政策红利、出境游消费回流转化,是海南的底气之一,同样也是更多企业入局竞争分羹的关键因素。

不完全统计,除了央企中免集团,海南三家省属国企海南旅投、海南发展控股、海南橡胶都已“下场”入局免税,还有凯撒、众信、京东、苏宁、阿里巴巴、王府井、杜福睿集团等,都直接或间接的参与进来,它们各寻帮手,彼此间亦有交叉,组成多个带有些“合纵连横”之意的不同阵营。2021年预计会是各竞争者将摊子更多铺开的一年。

这是一个“混战”的格局,也应是海南所期待看到的。

整体来说,免税市场的现状和走向,折射出海南的旅游业从来不曾像现在叠加着“天时、地利、人和”,但也多少显示出多重利好下去触及目标背后的急迫性。

海南的旅游业要“急”起来,为什么?

央企、省属国企、民企“混战”

海南的免税市场,着实有了更多混战之意。

1月15日晚,王府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王府井”)和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橡胶”)双双发布公告宣布拟与对方出资、合作成立两家免税品经营公司。

在王府井与海南橡胶的合作中, 有两个重要逻辑:

1、免税资质+资源方联手,也即免税牌照与供应链资源、在地资源等。王府井已拿到免税牌照半年多,而海南橡胶为当地国企,实控人为海南省国资委,有当地资源积累;

2、海南国企寻找帮手,更多下场抢市场。除了与王府井合作,早在去年7月左右,海南橡胶与凯撒旅业即有合作洽谈,涉及领域包括健康文旅、产业基金、旅游购物等。

今年2月初,凯撒旅业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在海口和三亚分设商贸公司,作为拟开展在岛免税业务的运营主体,并在推进与具备实力的免税产品供应商、具备免税仓库的资源方的合作洽谈,以及相关专业业务人员的招聘工作,积极争取并参与海南在岛免税业务。

而早在2019年10月,凯撒即与中出服联合推出天津国际邮轮母港进境免税店,合作渗入布局免税业,未来不排除双方在海南有新的免税业务动作。

另一出境游巨头众信旅游也有布局免税动作,其合作方同样有王府井。去年10月左右,众信宣布与王府井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市内免税店领域及海南自由贸易港联合开展“旅游+购物”业务,共同开发境内外旅游零售业务。

而更早前的去年2月,众信与中免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共同开发境内外旅游零售市场,通过联合投资免税店、旅游购物零售门店等方式,打造旅游零售项目。

还有个细节,阿里巴巴将与世界免税巨头杜福睿集团组建中国合资公司,发展中国的旅游零售业务,同时阿里巴巴亦将战略入股该集团。

而阿里巴巴也已入股众信,由此三者未来在免税业务的合作亦有可能。

相比海南橡胶,另两家海南省属国企海南省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海南旅投”)、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海南发展控股”)则已获得免税牌照。

海南旅投目前公开的免税业务合作方有京东、苏宁(苏宁集团、苏宁国际),海南发展控股则与复星旅文有合作。

去年年底,京东国际免税实体店在海南三亚海旅免税城正式开业,其由京东国际与海南旅投旗下海南旅投黑虎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运营。更早前,京东(海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成立,经营范围含旅游业务、免税商店商品销售等。

同样有个细节,京东也是凯撒的股东,京东、凯撒、海南旅投是否也可能有更多免税业务的合作?

海南旅投与苏宁集团、苏宁国际战略合作的公开时间,与京东免税店开业时间差不多。该合作主要围绕物流货运、商业地产、旅游零售等领域开展联动合作,深度整合各产业链,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其中苏宁国际是苏宁旗下国际化业务板块,致力于进出口商品供应链、线上线下智慧零售的建设。

去年9月29日,复星旅文宣布与海南发展控股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旅游零售、海内外客流导入海南、优质旅游和商业项目的开发及运营等方面深化合作。

综合上述信息,说是“混战”,至少有两个表现:

1、央企巨头(或“寡头”)、海南省属国企、民企,不同属性企业集结在海南,寻求免税市场更多分羹;

2、各企业各有合作方或帮手,且彼此间还有交叉,组成多个带有些“合纵连横”之意的不同阵营。

在这些“混战”,亦有几个关键词:入门券(免税牌照)、供应链(品牌、品种与价格、物流)、客群(引流)、智慧零售(数字化、数字零售)。

比如京东、苏宁、阿里巴巴拥有国际合作品牌、突出的物流能力、庞大的用户群,以及数字技术能力;杜福睿集团主要胜在强大的免税产品体量;而凯撒、众信既有的客群、线上线下渠道、线下零售能力等,是其中优势;复星旅文有客群,旗下的高端酒店、度假村是不错的免税消费场景空间,与免税业务可以客流互导转化,并补强旅游目的地服务链条中的购物环节。

同时,未来免税门店的运营能效也要进一步提升,智慧零售、数字化体验、数字技术能力优化消费链、供应链等,都会有更多显现。以阿里与杜福睿集团的合作为例,比如置于零售的“人、货、场”的场域中,杜福睿集团提供“货”,而阿里基于数字技术和平台为其提供“人”与“场”,阿里已聚合的大体量消费客群、构建的线上线下消费场景乃至生态,具备与杜福睿集团免税商品打通的可能,可以重构“人、货、场”。

同时,传统卖场与数字化的融合重塑,已成为更多新零售的选择。数字化不但可以推动销售渠道的线上开拓,还可以基于消费者聚合的线上化改变消费路径、方式和场景。线上线下的消费场景串联打通,以及线上消费的圈层扩大、在线化渗透下沉率提升等背景下,线下门店的供应链、消费链都需重塑。对应到杜福睿集团希望提升商店运营、员工管理、旅游线上服务、客户体验、数字分析等数字化程度,智慧零售即有此义。

物流也不可忽视。

2021年2月,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公告,增加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提货方式:离岛旅客购买免税品可选择邮寄送达方式提货;岛内居民离岛前购买免税品,可选择返岛提取。这些将有利于推动消费者免税购物的积极性、购物数量等,有助于海南离岛免税进一步扩容。京东、阿里的物流业务可能会进一步侵入,物流优势成为加分项。

天时、地利、人和叠加,海南的利和急

2020年7月1日起,海南离岛免税新政正式实施,离岛旅客每年每人免税购物额度提高至10万元等政策,拉动海南免税销售额持续走高。公开信息显示,2020年海南免税店总销售额(含有税销售)327.4亿元,同比增长127%。

海南2021年的目标是免税销售600亿,近乎翻番。今年2月11日至17日,海南离岛免税店7天销售额超15亿元,开了一个好头。

从既有信息中,不难看到:

1、海南正在进一步落实离岛免税政策、增强市场竞争、提升市场活力,通过各类方式引入市场主体。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期,海南希望更多的市场主体进入海南,并用好离岛免税等政策,对海南的免税店和经营网络进行扩容补强,推动海南免税品与国际市场在品牌、品种、价格上“三同步”,推动建成国际免税市场高地的可能。

2、海南通过多家省属国企参与入局免税市场,亲自“下场”,一是希望在市场扩容、打破既有垄断格局的必要性中,增加市场力量,亲自推动;二是希望在更多市场主体、更加激烈的免税市场竞争中,掌握一些主动权,有自己的直接市场抓手来推动海南免税市场发展,并参与市场红利分羹。

3、国内消费升级、出境游消费回流、海南的政策(海南省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讨论稿)提到,提出建设消费(含免税购物)、旅游文化体育等一批万亿级产业),都将推动做大海南免税市场,围绕这个市场的竞争也将加剧。

而当我们跳出免税来看免税,会有更多的视角。

免税不管是离岛免税,还是接下来可能的岛内免税,很直观的是拉动海南的消费,同时很重要的在于免税能形成一个很好的流量入口,随着免税政策更大红利释放(比如2月初,商务部相关人士表示将支持海南省在离岛免税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促进海南离岛免税红利充分释放,积极引导海外消费回流),一方面,更多的消费客群将进入海南,而且不少会是海南所期待的增量客群,对于依赖岛外客群的海南来说,疫情的危中有机有着直接表现,出境游的冰封、既有的消费升级需求释放,将使得海南成为一个有效引流池。

同时,增量客流吸引聚集、存量客流的黏性,也有助于拉动海南其他的旅游消费。

另一方面,更多的企业(不限于旅企),如上述的京东、苏宁、凯撒等,以免税作为切入口之一,将海南作为新的掘金地,未来在海南布局的也不限于免税、旅游等业务。

企业端、消费端的新开拓、新市场,这是推动海南发展的延伸要素,更多的企业、资源、产品、客群等在海南聚合,这才是更大的可能性。

对海南来说,生态红线重压,发展旅游地产、地产依赖被动或主动的弱化,都意味着海南的旅游业需要探索新的路径或突破口,而新的消费、新的客群,不止是直接可见的转化,还在于基于这些如何倒逼形成新的文旅产品创新升级供给,形成新的产业链?

自贸港已算是“顶格”政策,这是天时,出境游冰封带来消费回流,也是天时;海南的旅游资源,是地利;大体量的消费升级、需求释放,是人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海南发展升级旅游业,很难找到当前机遇叠加作用期,但这意味着一种急迫性,为何?

海南要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但在整个产业链方面还有很多需完善补强之处,所需时间不短、行动不少,而出境游终有恢复期,这个窗口期内的作为、成效,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的走向,此可谓急迫。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免税市场“大混战”背后:海南旅游业发展要“急”起来

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消化”该急则急。

文|执惠旅游

过去的春节假期,海南的免税销售比较“长脸”。

海南省商务厅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11日至17日,海南离岛免税店7天销售额超15亿元。

按此前海南的既定目标,2021年免税销售要达到600亿元,这是同比近乎翻番的数字。

免税新政等自贸港政策红利、出境游消费回流转化,是海南的底气之一,同样也是更多企业入局竞争分羹的关键因素。

不完全统计,除了央企中免集团,海南三家省属国企海南旅投、海南发展控股、海南橡胶都已“下场”入局免税,还有凯撒、众信、京东、苏宁、阿里巴巴、王府井、杜福睿集团等,都直接或间接的参与进来,它们各寻帮手,彼此间亦有交叉,组成多个带有些“合纵连横”之意的不同阵营。2021年预计会是各竞争者将摊子更多铺开的一年。

这是一个“混战”的格局,也应是海南所期待看到的。

整体来说,免税市场的现状和走向,折射出海南的旅游业从来不曾像现在叠加着“天时、地利、人和”,但也多少显示出多重利好下去触及目标背后的急迫性。

海南的旅游业要“急”起来,为什么?

央企、省属国企、民企“混战”

海南的免税市场,着实有了更多混战之意。

1月15日晚,王府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王府井”)和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橡胶”)双双发布公告宣布拟与对方出资、合作成立两家免税品经营公司。

在王府井与海南橡胶的合作中, 有两个重要逻辑:

1、免税资质+资源方联手,也即免税牌照与供应链资源、在地资源等。王府井已拿到免税牌照半年多,而海南橡胶为当地国企,实控人为海南省国资委,有当地资源积累;

2、海南国企寻找帮手,更多下场抢市场。除了与王府井合作,早在去年7月左右,海南橡胶与凯撒旅业即有合作洽谈,涉及领域包括健康文旅、产业基金、旅游购物等。

今年2月初,凯撒旅业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在海口和三亚分设商贸公司,作为拟开展在岛免税业务的运营主体,并在推进与具备实力的免税产品供应商、具备免税仓库的资源方的合作洽谈,以及相关专业业务人员的招聘工作,积极争取并参与海南在岛免税业务。

而早在2019年10月,凯撒即与中出服联合推出天津国际邮轮母港进境免税店,合作渗入布局免税业,未来不排除双方在海南有新的免税业务动作。

另一出境游巨头众信旅游也有布局免税动作,其合作方同样有王府井。去年10月左右,众信宣布与王府井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市内免税店领域及海南自由贸易港联合开展“旅游+购物”业务,共同开发境内外旅游零售业务。

而更早前的去年2月,众信与中免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共同开发境内外旅游零售市场,通过联合投资免税店、旅游购物零售门店等方式,打造旅游零售项目。

还有个细节,阿里巴巴将与世界免税巨头杜福睿集团组建中国合资公司,发展中国的旅游零售业务,同时阿里巴巴亦将战略入股该集团。

而阿里巴巴也已入股众信,由此三者未来在免税业务的合作亦有可能。

相比海南橡胶,另两家海南省属国企海南省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海南旅投”)、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海南发展控股”)则已获得免税牌照。

海南旅投目前公开的免税业务合作方有京东、苏宁(苏宁集团、苏宁国际),海南发展控股则与复星旅文有合作。

去年年底,京东国际免税实体店在海南三亚海旅免税城正式开业,其由京东国际与海南旅投旗下海南旅投黑虎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运营。更早前,京东(海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成立,经营范围含旅游业务、免税商店商品销售等。

同样有个细节,京东也是凯撒的股东,京东、凯撒、海南旅投是否也可能有更多免税业务的合作?

海南旅投与苏宁集团、苏宁国际战略合作的公开时间,与京东免税店开业时间差不多。该合作主要围绕物流货运、商业地产、旅游零售等领域开展联动合作,深度整合各产业链,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其中苏宁国际是苏宁旗下国际化业务板块,致力于进出口商品供应链、线上线下智慧零售的建设。

去年9月29日,复星旅文宣布与海南发展控股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旅游零售、海内外客流导入海南、优质旅游和商业项目的开发及运营等方面深化合作。

综合上述信息,说是“混战”,至少有两个表现:

1、央企巨头(或“寡头”)、海南省属国企、民企,不同属性企业集结在海南,寻求免税市场更多分羹;

2、各企业各有合作方或帮手,且彼此间还有交叉,组成多个带有些“合纵连横”之意的不同阵营。

在这些“混战”,亦有几个关键词:入门券(免税牌照)、供应链(品牌、品种与价格、物流)、客群(引流)、智慧零售(数字化、数字零售)。

比如京东、苏宁、阿里巴巴拥有国际合作品牌、突出的物流能力、庞大的用户群,以及数字技术能力;杜福睿集团主要胜在强大的免税产品体量;而凯撒、众信既有的客群、线上线下渠道、线下零售能力等,是其中优势;复星旅文有客群,旗下的高端酒店、度假村是不错的免税消费场景空间,与免税业务可以客流互导转化,并补强旅游目的地服务链条中的购物环节。

同时,未来免税门店的运营能效也要进一步提升,智慧零售、数字化体验、数字技术能力优化消费链、供应链等,都会有更多显现。以阿里与杜福睿集团的合作为例,比如置于零售的“人、货、场”的场域中,杜福睿集团提供“货”,而阿里基于数字技术和平台为其提供“人”与“场”,阿里已聚合的大体量消费客群、构建的线上线下消费场景乃至生态,具备与杜福睿集团免税商品打通的可能,可以重构“人、货、场”。

同时,传统卖场与数字化的融合重塑,已成为更多新零售的选择。数字化不但可以推动销售渠道的线上开拓,还可以基于消费者聚合的线上化改变消费路径、方式和场景。线上线下的消费场景串联打通,以及线上消费的圈层扩大、在线化渗透下沉率提升等背景下,线下门店的供应链、消费链都需重塑。对应到杜福睿集团希望提升商店运营、员工管理、旅游线上服务、客户体验、数字分析等数字化程度,智慧零售即有此义。

物流也不可忽视。

2021年2月,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公告,增加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提货方式:离岛旅客购买免税品可选择邮寄送达方式提货;岛内居民离岛前购买免税品,可选择返岛提取。这些将有利于推动消费者免税购物的积极性、购物数量等,有助于海南离岛免税进一步扩容。京东、阿里的物流业务可能会进一步侵入,物流优势成为加分项。

天时、地利、人和叠加,海南的利和急

2020年7月1日起,海南离岛免税新政正式实施,离岛旅客每年每人免税购物额度提高至10万元等政策,拉动海南免税销售额持续走高。公开信息显示,2020年海南免税店总销售额(含有税销售)327.4亿元,同比增长127%。

海南2021年的目标是免税销售600亿,近乎翻番。今年2月11日至17日,海南离岛免税店7天销售额超15亿元,开了一个好头。

从既有信息中,不难看到:

1、海南正在进一步落实离岛免税政策、增强市场竞争、提升市场活力,通过各类方式引入市场主体。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期,海南希望更多的市场主体进入海南,并用好离岛免税等政策,对海南的免税店和经营网络进行扩容补强,推动海南免税品与国际市场在品牌、品种、价格上“三同步”,推动建成国际免税市场高地的可能。

2、海南通过多家省属国企参与入局免税市场,亲自“下场”,一是希望在市场扩容、打破既有垄断格局的必要性中,增加市场力量,亲自推动;二是希望在更多市场主体、更加激烈的免税市场竞争中,掌握一些主动权,有自己的直接市场抓手来推动海南免税市场发展,并参与市场红利分羹。

3、国内消费升级、出境游消费回流、海南的政策(海南省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讨论稿)提到,提出建设消费(含免税购物)、旅游文化体育等一批万亿级产业),都将推动做大海南免税市场,围绕这个市场的竞争也将加剧。

而当我们跳出免税来看免税,会有更多的视角。

免税不管是离岛免税,还是接下来可能的岛内免税,很直观的是拉动海南的消费,同时很重要的在于免税能形成一个很好的流量入口,随着免税政策更大红利释放(比如2月初,商务部相关人士表示将支持海南省在离岛免税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促进海南离岛免税红利充分释放,积极引导海外消费回流),一方面,更多的消费客群将进入海南,而且不少会是海南所期待的增量客群,对于依赖岛外客群的海南来说,疫情的危中有机有着直接表现,出境游的冰封、既有的消费升级需求释放,将使得海南成为一个有效引流池。

同时,增量客流吸引聚集、存量客流的黏性,也有助于拉动海南其他的旅游消费。

另一方面,更多的企业(不限于旅企),如上述的京东、苏宁、凯撒等,以免税作为切入口之一,将海南作为新的掘金地,未来在海南布局的也不限于免税、旅游等业务。

企业端、消费端的新开拓、新市场,这是推动海南发展的延伸要素,更多的企业、资源、产品、客群等在海南聚合,这才是更大的可能性。

对海南来说,生态红线重压,发展旅游地产、地产依赖被动或主动的弱化,都意味着海南的旅游业需要探索新的路径或突破口,而新的消费、新的客群,不止是直接可见的转化,还在于基于这些如何倒逼形成新的文旅产品创新升级供给,形成新的产业链?

自贸港已算是“顶格”政策,这是天时,出境游冰封带来消费回流,也是天时;海南的旅游资源,是地利;大体量的消费升级、需求释放,是人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海南发展升级旅游业,很难找到当前机遇叠加作用期,但这意味着一种急迫性,为何?

海南要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但在整个产业链方面还有很多需完善补强之处,所需时间不短、行动不少,而出境游终有恢复期,这个窗口期内的作为、成效,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的走向,此可谓急迫。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