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山东城市观察|济青驱动三大经济圈,山东迎高质量发展“大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山东城市观察|济青驱动三大经济圈,山东迎高质量发展“大考”

从GDP总量排名看,各市名次基本无变化,青岛、济南、烟台仍位列三甲。

文|赵婉莹

近日,山东各地陆续公布了2020年经济发展数据:2018年山东GDP大幅核减的颓势有所遏制,2020年实际增速比上年增长3.6%,生产总值达73129.00亿元,位列全国第三位。从GDP总量排名看,各市名次基本无变化,青岛、济南、烟台仍位列三甲。

随着济南以全省GDP增速第一的身份,跻身“万亿俱乐部”,标志着山东“强省会”政策的初见成效,也让坐拥济青两座万亿城市的山东,有了破题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底气。接下来,产业经济结构重塑的新山东,已然找到了加速增长的新动能。

2020年山东省城市GDP排名(图源:青记智库)

山东:来之不易的3.6%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中国经济呈现V型发展态势,全年增长2.3%。而山东在七万多亿的大体量基础上,跑出了3.6%的经济增长速度。

从数据上来看,制造业仍是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2020年,山东省新一代信息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产业、高端化工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5%、19.6%、9.0%和9.5%。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增长9.8%,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8个百分点。传统行业加速改造提升,高端化工增加值占行业比重超过45%,钢材深加工行业增加值占行业比重超过70%。

这对于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三年之久的山东来说,无异于一剂“强心针”,这不仅为山东重新找到了全国经济版图上的位置,更为山东继续坚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增添了信心及动力。

2020年以来,山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众多科学院工程院在济南揭牌,同时优化传统优势动能,累计关停化工生产企业达1500多家,累计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工业技改项目超过7万个;一大批龙头骨干企业走上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发展之路;“四新”经济增势强劲,“四新”经济占比超过30%,成为山东经济在疫情和外部环境冲击下,逆势而起的底气。

图片来源:摄图网

济青领衔三大经济圈,谁是山东的“潜力股”?

迈入“十四五”,瞄准现代化强省的山东“喜报频频”。青岛一如既往,以12400.56亿元的经济总量维持山东16地市首位。而随着“强省会”战略的实施,济南亦在今年跨越万亿门槛,圆梦“万亿城市”。

对此,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黄少安表示,两城对于引领山东经济崛起责无旁贷,济青两城的城市发展及其带动能力都有望上一个台阶,对提高山东创新能力和经济质量产生重要作用。

数据显示,2020年,山东生产总值增量超过百亿的城市有青岛、济南、烟台、潍坊、临沂、济宁和泰安7座。面向“十四五”,它们或将成为推动未来山东加速发展的“潜力股”城市。

此外,2020年,基于新旧动能转换,山东在省内厚植三大经济圈,双核带动三大经济圈,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山东发展的重要旋律。

根据规划,省会经济圈将会发挥区域内文旅资源优势,打造“山水圣人”中华文化轴。同时加强区域内交通、医疗、教育等多领域一体化建设,合理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也承担着为全省新旧动能转化蹚出一条路子的使命。

胶东经济圈也将会加快一体化建设的步伐,构建综合立体的交通网络,加快区域内经济协调发展,打造胶东“一小时经济圈”,建成全国重要的航运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力争成为中国北方新的增长极。

而综合实力较弱的鲁南经济圈,则会推进区域内各类载体平台共建共享,打造“一带一路”东方尚都以及服务于鲁南及其周边区域的钢铁新城,打造淮河流域经济隆起带。

图片来源:摄图网

“十四五”,山东迎“大考”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山东经济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基于2020年生产总值产业数据,山东省第一产业增加值5363.76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28612.19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增加值39153.05亿元,增长3.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3:39.9:52.8调整为7.3:39.1:53.6。总体来看,山东省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紧要关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传统产业和重化工业占比较高,“四新”经济比重偏低;创新支撑力不强,企业创新活力不足,高层次人才匮乏,创新投入产出比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

从全省的角度来看,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已经建立一年,未来更加需要发挥三大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力量,每个经济圈的主要城市要起到引领作用,其他城市需要形成优势产业互补的综合格局。

胶东经济圈未来目标是打造“国际海洋创新中心、中国经济新增长极、黄河流域开放门户”三大战略定位。同时,强化青岛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依托交通轴、海岸带,集聚各类要素资源,科学布局人口、经济承载空间,全面融入国内大循环,加快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而省会经济圈将会发挥区域内文旅资源优势,打造“山水圣人”中华文化轴。同时加强区域内交通、医疗、教育等多领域一体化建设,合理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也承担着为全省新旧动能转化蹚出一条路子的使命。综合实力较弱的鲁南经济圈,则会推进区域内各类载体平台共建共享,打造“一带一路”东方尚都以及服务于鲁南及其周边区域的钢铁新城,打造淮河流域经济隆起带。

近日,山东各地市释出的2021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了2021年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各市普遍将今年GDP增长目标定在6%以上。其中,济南、青岛两市继续发挥强双核驱动作用,将2021年GDP增长目标设为“8%以上”,为全省最高;淄博设定GDP增长目标为7%以上;滨州、菏泽、日照设定GDP增长目标为7%左右;东营将2021年GDP增长目标设定为6.5%以上;临沂、德州将2021年GDP增长目标设定为6.5%左右;枣庄、威海、聊城、济宁、泰安则将GDP增速目标设在6%以上。

谋发展,上下同欲者胜,戮力同心者赢。山东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城市的发展。济青双核的发展不仅是这两个城市的进步,更是山东省在十四五新征程的进步。以双核带动三大经济圈,或将成为山东迈向现代化强省的新动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山东城市观察|济青驱动三大经济圈,山东迎高质量发展“大考”

从GDP总量排名看,各市名次基本无变化,青岛、济南、烟台仍位列三甲。

文|赵婉莹

近日,山东各地陆续公布了2020年经济发展数据:2018年山东GDP大幅核减的颓势有所遏制,2020年实际增速比上年增长3.6%,生产总值达73129.00亿元,位列全国第三位。从GDP总量排名看,各市名次基本无变化,青岛、济南、烟台仍位列三甲。

随着济南以全省GDP增速第一的身份,跻身“万亿俱乐部”,标志着山东“强省会”政策的初见成效,也让坐拥济青两座万亿城市的山东,有了破题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底气。接下来,产业经济结构重塑的新山东,已然找到了加速增长的新动能。

2020年山东省城市GDP排名(图源:青记智库)

山东:来之不易的3.6%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中国经济呈现V型发展态势,全年增长2.3%。而山东在七万多亿的大体量基础上,跑出了3.6%的经济增长速度。

从数据上来看,制造业仍是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2020年,山东省新一代信息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产业、高端化工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5%、19.6%、9.0%和9.5%。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增长9.8%,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8个百分点。传统行业加速改造提升,高端化工增加值占行业比重超过45%,钢材深加工行业增加值占行业比重超过70%。

这对于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三年之久的山东来说,无异于一剂“强心针”,这不仅为山东重新找到了全国经济版图上的位置,更为山东继续坚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增添了信心及动力。

2020年以来,山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众多科学院工程院在济南揭牌,同时优化传统优势动能,累计关停化工生产企业达1500多家,累计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工业技改项目超过7万个;一大批龙头骨干企业走上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发展之路;“四新”经济增势强劲,“四新”经济占比超过30%,成为山东经济在疫情和外部环境冲击下,逆势而起的底气。

图片来源:摄图网

济青领衔三大经济圈,谁是山东的“潜力股”?

迈入“十四五”,瞄准现代化强省的山东“喜报频频”。青岛一如既往,以12400.56亿元的经济总量维持山东16地市首位。而随着“强省会”战略的实施,济南亦在今年跨越万亿门槛,圆梦“万亿城市”。

对此,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黄少安表示,两城对于引领山东经济崛起责无旁贷,济青两城的城市发展及其带动能力都有望上一个台阶,对提高山东创新能力和经济质量产生重要作用。

数据显示,2020年,山东生产总值增量超过百亿的城市有青岛、济南、烟台、潍坊、临沂、济宁和泰安7座。面向“十四五”,它们或将成为推动未来山东加速发展的“潜力股”城市。

此外,2020年,基于新旧动能转换,山东在省内厚植三大经济圈,双核带动三大经济圈,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山东发展的重要旋律。

根据规划,省会经济圈将会发挥区域内文旅资源优势,打造“山水圣人”中华文化轴。同时加强区域内交通、医疗、教育等多领域一体化建设,合理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也承担着为全省新旧动能转化蹚出一条路子的使命。

胶东经济圈也将会加快一体化建设的步伐,构建综合立体的交通网络,加快区域内经济协调发展,打造胶东“一小时经济圈”,建成全国重要的航运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力争成为中国北方新的增长极。

而综合实力较弱的鲁南经济圈,则会推进区域内各类载体平台共建共享,打造“一带一路”东方尚都以及服务于鲁南及其周边区域的钢铁新城,打造淮河流域经济隆起带。

图片来源:摄图网

“十四五”,山东迎“大考”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山东经济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基于2020年生产总值产业数据,山东省第一产业增加值5363.76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28612.19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增加值39153.05亿元,增长3.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3:39.9:52.8调整为7.3:39.1:53.6。总体来看,山东省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紧要关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传统产业和重化工业占比较高,“四新”经济比重偏低;创新支撑力不强,企业创新活力不足,高层次人才匮乏,创新投入产出比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

从全省的角度来看,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已经建立一年,未来更加需要发挥三大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力量,每个经济圈的主要城市要起到引领作用,其他城市需要形成优势产业互补的综合格局。

胶东经济圈未来目标是打造“国际海洋创新中心、中国经济新增长极、黄河流域开放门户”三大战略定位。同时,强化青岛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依托交通轴、海岸带,集聚各类要素资源,科学布局人口、经济承载空间,全面融入国内大循环,加快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而省会经济圈将会发挥区域内文旅资源优势,打造“山水圣人”中华文化轴。同时加强区域内交通、医疗、教育等多领域一体化建设,合理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也承担着为全省新旧动能转化蹚出一条路子的使命。综合实力较弱的鲁南经济圈,则会推进区域内各类载体平台共建共享,打造“一带一路”东方尚都以及服务于鲁南及其周边区域的钢铁新城,打造淮河流域经济隆起带。

近日,山东各地市释出的2021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了2021年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各市普遍将今年GDP增长目标定在6%以上。其中,济南、青岛两市继续发挥强双核驱动作用,将2021年GDP增长目标设为“8%以上”,为全省最高;淄博设定GDP增长目标为7%以上;滨州、菏泽、日照设定GDP增长目标为7%左右;东营将2021年GDP增长目标设定为6.5%以上;临沂、德州将2021年GDP增长目标设定为6.5%左右;枣庄、威海、聊城、济宁、泰安则将GDP增速目标设在6%以上。

谋发展,上下同欲者胜,戮力同心者赢。山东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城市的发展。济青双核的发展不仅是这两个城市的进步,更是山东省在十四五新征程的进步。以双核带动三大经济圈,或将成为山东迈向现代化强省的新动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