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民政部:国家层面未成年人保护协调机制正在成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民政部:国家层面未成年人保护协调机制正在成立

全国民政部门加强疫情等突发事件下监护缺失儿童救助保护,已将25.4万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首次纳入国家保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王飞翔

编辑 | 翟瑞民

2021年2月23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情况。发布会上,民政部部长李纪恒表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城乡低保4426.8万人,每年补贴超2800亿元,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脱贫攻坚任务已圆满完成。

25万儿童首次纳入国家保障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民政部部长李纪恒介绍,为实现“应兜尽兜”,我国将 193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范围。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城市低保人数805.3万人,每年平均补贴标准8136元;农村低保人数3621.5万人,每年平均补贴标准5962元。两项共计每年财政补贴超2800亿元,低保标准同比增长8.6%、11.7%。

李纪恒指出,2020年同时也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一年,为应对疫情影响,民政部追加资金,扩大社会救助范围,对因疫致困人员实施临时救助952.7万人次。全国民政部门同时加强疫情等突发事件下监护缺失儿童救助保护,已将25.4万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首次纳入国家保障。

此外,民政部不断提升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体系,救助流浪乞讨人员83万人次,2.4万名长期滞留人员得到落户安置,并主动采用“互联网+救助寻亲”的模式,由今日头条向用户精准、定向推送寻亲公告,2020年已帮助1.6万人回归家庭。

养老改革试点发展“家庭养老床位”

近年来部分地区探索发展了“家庭养老床位”这种新养老服务方式。李纪恒表示,目前养老服务方式主要有三种: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大多数老年人还是更愿意选择居家养老。但是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随着失能老人的增多,家庭养老遇到了照料精力、时间以及专业能力的挑战,也出现了家有一位失能老人,就会拖垮一个家庭的现象。

针对这些问题,在“十三五”期间,民政部和财政部共同在203个地区进行了居住社区养老的改革试点,在改革中涌现出很多符合基层实际的好做法,其中就有家庭养老床位的创新举措。所谓的“家庭养老床位”是指以养老机构为依托,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支点,把养老机构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对家有失能老人的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专业护理、远程监测等养老服务,极大地缓解了家庭养老的难处,受到了广大老年人的好评。

李纪恒称,民政部门下一步要制定家庭养老床位的规范标准,把它纳入养老服务监管范围,还要很好地布局养老服务机构作为支撑点,并出台政策来支持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服务家庭养老。

据介绍介绍,截至2020年底全国养老机构共有3.8万个,同比增长10.4%,比2015年底增长37.2%;各类机构和社区养老床位823.8万张,同比增长7.3%,比2015年底增长22.5%。

如何识别非法社会组织?民政部解答

针对如何识别非法社会组织,民政部副部长詹成付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广大公众要有一种自醒的意识,天下没有免费午餐,越是利益大的事情越要小心。公众可以通过“中国社会组织政务服务平台”和“中国社会组织动态”微信公众号,随时查询全国各地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名单,核查其合法身份。

“现在社会组织信息化建设步伐还是很快的,凡是名单中没有查询到的,你一定要小心,肯定不是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只有这样,才能免于上当受骗。”詹成付说。

詹成付指出,2021年公布第一批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名单后,社会各方面反响非常强烈。非法社会组织,是指没有经过登记,擅自以社会组织的名义开展活动的组织。许多冠以全国性名称,比如说“中国XX”“中华XX”“全国XX”,也有一些省级的。骗钱敛财、扰乱经济社会秩序是他们共同的特征,非法社会组织不清理、不治理、不整顿就是对近90万个合法的社会组织权益的侵害。

詹成付还表示,治理非法社会组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其中公布涉嫌非法社会组织的名单是最基础性的工作,此举一方面可提醒广大社会公众跟他们打交道的时候要谨防上当受骗,另一方面也是期望和恳请社会各方面提供涉嫌非法社会组织活动的线索。非法社会组织地点不固定,甚至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民政部仅仅依靠现有执法力量很难发现,所以民政部期望靠社会发现,靠社会来举报,民政部将通过举报线索进行核查,固定证据,对查证属实、证据确凿的,将依法予以取缔。

国家层面未成年人保护协调机制正在成立

今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正式施行,该部法律要求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明确了国家长期监护、临时监护的各种情形,并将监护缺失未成年人纳入保护范围,还提出在乡镇街道层面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等。

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对此透露,国家层面未成年人保护协调机制目前正在成立过程中,同时,民政部也在积极推动省、市、县各级建立未成年人保护机制。下一步,民政部要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建设。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建设已经纳入“十四五”规划,建设包括乡镇未保站在内的未成年人保护机构是各级民政部门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重要阵地和工作抓手。

对于国家监护,高晓兵表示,近期民政部已经和发改委等多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做好因突发事件影响造成监护缺失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来加强突发情况下的未成年人的监护,取得了很好社会效果。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基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力量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民政部将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队伍的培训和指导,以及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在现有的4.8万名儿童督导员和66.3万名儿童主任的基础上,构建起适应新时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需要的力量。

我国将建设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库

民政部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方面有哪些考虑和打算?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表示,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但低收入困难群众还将长期存在。比如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农村还有一部分易致贫返贫人口,另外还有一些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人员等,对这些群众的基本生活,党和政府还要继续给予关心和帮扶。

唐承沛称,我国将建设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库。全面开展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以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为重点,建立动态更新的低收入人口信息库,加强监测预警,就是要在茫茫人海中把困难群众精准地找出来,根据他们困难的情况,针对性地给予相应帮扶和救助。

民政部还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主动发现,形成主动救助合力。民政部已经陆续公布了全国各级3700多个社会救助服务热线,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渠道畅通,做到及时发现、及早介入、及时救助。

唐承沛介绍,我国将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根据困难情况和致困原因,划分出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几个救助圈层,运用不同救助政策实施兜底保障,形成综合救助格局。

下一步,民政部门还将创新发展社会救助服务方式。“过去我们的救助主要偏重于物质救助,给米、给面、给油、给资金,现在困难群众有了多元化的需求,对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还要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服务,形成“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唐承沛说。

唐承沛表示,创新急难社会救助,对群众的紧急性生活困难,可实行“小金额先行救助”,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跟进救助。实行小金额先行救助,就是当困难群众遇到紧急困难的时候,救助工作要突出一个“快”字。同时,逐步取消户籍地、居住地的申请限制,探索由急难发生地实施临时救助。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民政部:国家层面未成年人保护协调机制正在成立

全国民政部门加强疫情等突发事件下监护缺失儿童救助保护,已将25.4万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首次纳入国家保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王飞翔

编辑 | 翟瑞民

2021年2月23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情况。发布会上,民政部部长李纪恒表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城乡低保4426.8万人,每年补贴超2800亿元,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脱贫攻坚任务已圆满完成。

25万儿童首次纳入国家保障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民政部部长李纪恒介绍,为实现“应兜尽兜”,我国将 193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范围。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城市低保人数805.3万人,每年平均补贴标准8136元;农村低保人数3621.5万人,每年平均补贴标准5962元。两项共计每年财政补贴超2800亿元,低保标准同比增长8.6%、11.7%。

李纪恒指出,2020年同时也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一年,为应对疫情影响,民政部追加资金,扩大社会救助范围,对因疫致困人员实施临时救助952.7万人次。全国民政部门同时加强疫情等突发事件下监护缺失儿童救助保护,已将25.4万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首次纳入国家保障。

此外,民政部不断提升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体系,救助流浪乞讨人员83万人次,2.4万名长期滞留人员得到落户安置,并主动采用“互联网+救助寻亲”的模式,由今日头条向用户精准、定向推送寻亲公告,2020年已帮助1.6万人回归家庭。

养老改革试点发展“家庭养老床位”

近年来部分地区探索发展了“家庭养老床位”这种新养老服务方式。李纪恒表示,目前养老服务方式主要有三种: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大多数老年人还是更愿意选择居家养老。但是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随着失能老人的增多,家庭养老遇到了照料精力、时间以及专业能力的挑战,也出现了家有一位失能老人,就会拖垮一个家庭的现象。

针对这些问题,在“十三五”期间,民政部和财政部共同在203个地区进行了居住社区养老的改革试点,在改革中涌现出很多符合基层实际的好做法,其中就有家庭养老床位的创新举措。所谓的“家庭养老床位”是指以养老机构为依托,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支点,把养老机构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对家有失能老人的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专业护理、远程监测等养老服务,极大地缓解了家庭养老的难处,受到了广大老年人的好评。

李纪恒称,民政部门下一步要制定家庭养老床位的规范标准,把它纳入养老服务监管范围,还要很好地布局养老服务机构作为支撑点,并出台政策来支持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服务家庭养老。

据介绍介绍,截至2020年底全国养老机构共有3.8万个,同比增长10.4%,比2015年底增长37.2%;各类机构和社区养老床位823.8万张,同比增长7.3%,比2015年底增长22.5%。

如何识别非法社会组织?民政部解答

针对如何识别非法社会组织,民政部副部长詹成付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广大公众要有一种自醒的意识,天下没有免费午餐,越是利益大的事情越要小心。公众可以通过“中国社会组织政务服务平台”和“中国社会组织动态”微信公众号,随时查询全国各地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名单,核查其合法身份。

“现在社会组织信息化建设步伐还是很快的,凡是名单中没有查询到的,你一定要小心,肯定不是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只有这样,才能免于上当受骗。”詹成付说。

詹成付指出,2021年公布第一批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名单后,社会各方面反响非常强烈。非法社会组织,是指没有经过登记,擅自以社会组织的名义开展活动的组织。许多冠以全国性名称,比如说“中国XX”“中华XX”“全国XX”,也有一些省级的。骗钱敛财、扰乱经济社会秩序是他们共同的特征,非法社会组织不清理、不治理、不整顿就是对近90万个合法的社会组织权益的侵害。

詹成付还表示,治理非法社会组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其中公布涉嫌非法社会组织的名单是最基础性的工作,此举一方面可提醒广大社会公众跟他们打交道的时候要谨防上当受骗,另一方面也是期望和恳请社会各方面提供涉嫌非法社会组织活动的线索。非法社会组织地点不固定,甚至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民政部仅仅依靠现有执法力量很难发现,所以民政部期望靠社会发现,靠社会来举报,民政部将通过举报线索进行核查,固定证据,对查证属实、证据确凿的,将依法予以取缔。

国家层面未成年人保护协调机制正在成立

今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正式施行,该部法律要求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明确了国家长期监护、临时监护的各种情形,并将监护缺失未成年人纳入保护范围,还提出在乡镇街道层面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等。

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对此透露,国家层面未成年人保护协调机制目前正在成立过程中,同时,民政部也在积极推动省、市、县各级建立未成年人保护机制。下一步,民政部要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建设。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建设已经纳入“十四五”规划,建设包括乡镇未保站在内的未成年人保护机构是各级民政部门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重要阵地和工作抓手。

对于国家监护,高晓兵表示,近期民政部已经和发改委等多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做好因突发事件影响造成监护缺失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来加强突发情况下的未成年人的监护,取得了很好社会效果。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基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力量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民政部将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队伍的培训和指导,以及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在现有的4.8万名儿童督导员和66.3万名儿童主任的基础上,构建起适应新时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需要的力量。

我国将建设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库

民政部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方面有哪些考虑和打算?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表示,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但低收入困难群众还将长期存在。比如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农村还有一部分易致贫返贫人口,另外还有一些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人员等,对这些群众的基本生活,党和政府还要继续给予关心和帮扶。

唐承沛称,我国将建设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库。全面开展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以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为重点,建立动态更新的低收入人口信息库,加强监测预警,就是要在茫茫人海中把困难群众精准地找出来,根据他们困难的情况,针对性地给予相应帮扶和救助。

民政部还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主动发现,形成主动救助合力。民政部已经陆续公布了全国各级3700多个社会救助服务热线,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渠道畅通,做到及时发现、及早介入、及时救助。

唐承沛介绍,我国将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根据困难情况和致困原因,划分出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几个救助圈层,运用不同救助政策实施兜底保障,形成综合救助格局。

下一步,民政部门还将创新发展社会救助服务方式。“过去我们的救助主要偏重于物质救助,给米、给面、给油、给资金,现在困难群众有了多元化的需求,对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还要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服务,形成“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唐承沛说。

唐承沛表示,创新急难社会救助,对群众的紧急性生活困难,可实行“小金额先行救助”,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跟进救助。实行小金额先行救助,就是当困难群众遇到紧急困难的时候,救助工作要突出一个“快”字。同时,逐步取消户籍地、居住地的申请限制,探索由急难发生地实施临时救助。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