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基金经理,90后年轻人的第一个饭圈偶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基金经理,90后年轻人的第一个饭圈偶像

2020年,以90后为首的年轻投资者开始站上舞台。

文|锋科技 锋见

编辑丨田恒易

如果你是一个90后,但微信上没有一个投资群,你要么庆幸自己不缺钱,要么就应该反省一下是不是太过追求“安逸”,你周围的同龄人,可能正在抛弃你。这并非是锋见在渲染恐慌,而是在当今时代下,投资成为了每个年轻人的基本修养。

如今,股市和基金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的饭后谈资,上个热搜更是常有的事。在锋见撰写这篇稿件的时间点,2021年2月23日,新浪微博上#基金#Tag占据了热搜榜第19位,点进去一看,不少都是“绿油油的新鲜韭菜”在讨论行情。

基金如此,股票亦如是,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数据显示,2020年,境内股市新增投资者逾1800万,已经连续八个月实现百万增长,达到四年以来的新高。而根据美港股券商老虎证券的财报,今年二三季度,客户数量也实现了爆发性增长。

老虎证券Q3财报

2020年,以90后为首的年轻投资者开始站上舞台。

90后投资者的涌入

寒风凛冽的疫情下,热钱迅速涌入股市,引发了新一轮投资热。以A股为例,三四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由负转正,并且快速增长,中小板与创业板增速维持在历史高位。根据腾讯新闻、财联社等联合发布的《中国股民行为报告》,去年有近六成的股民盈利,亏损用户仅有26%,基金也不例外,根据中金网的数据,过去两年是国内有史以来的第三波基金浪潮。

图片来源:腾讯证券

投资“转红”,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入伙。2020年诞生的新股民中,90后、00后的比例已经达到了38%,基金方面,根据西南财经和支付宝联合发布的《中国家庭财富指数报告》,基金市场迎来的新用户中,90后比例已经近半。

图片来自:中欧财富

值得注意的是,90后投资者的大批加入,并不只是因为他们到了投资的年龄,更是因为投资者开始走向年轻化。以深交所发布的2017年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为例,新入投资者的平均年龄已经从2012年的36岁降低到31岁,投资者年轻化已成为趋势,2017年至今,30岁以下的新晋投资者也始终保持一半的比例。

图片来源:中国新经济研究院

股票投资者年轻化的一大原因,就是新经济板块的崛起。去年A股票信息技术板块市值首次超过大金融(银行、非银金融和房地产),医疗保健行业也超过了传统强股材料,除了用作避险的食品饮料板块外,新能源、医药、军工企业强势增长,美股港股更是迎来了大批互联网巨头上市,不少年轻人“耳熟能详”的公司开始进入到视线中,这也推动了他们的投资进程。

基金则占据了“低风险+简单化”的两大红利,低风险自不必说,支付宝也能投资基金的便利性对当下年轻人颇具诱惑力。根据支付宝理财平台的数据,今年春节期间,支付宝理财直播观看人次同比上涨10倍,基金讨论区访问量也迎来了翻倍,不少喜好稳健投资的用户,都将支付宝列为重要投资渠道。

在年轻人日益高涨的投资热情下,一些有趣的现象浮出水面。一些具有成功投资经验的基金经理开始受到年轻人追捧,甚至有专门为他们组建的后援会。尽管从各大统计数据来看,这些年轻人的获取信息方式和以前并无太大区别,只是讨论空间扩大了一些(微博、B站、豆瓣),但他们对于“搞钱”的热情,也确实吓到了不少老股民。

基金经理的粉丝们绘制的海报

年轻人热衷基金股票,是否会出现投资不理智的现象?又是否意味着他们对自身财富有着强烈的不安全感?尽管这是许多人的担忧,但根据锋见的调查来看,事实并不如此。

90后投资者的谨慎

我们可以为这些年轻投资者画张像:大部分集中于一线和准一线城市,有房有车,95前有一些自己的积蓄,刚就业的95后也不会因为经济压力影响职业选择,大多数年轻投资者受过良好教育,211、985本硕已经不稀奇,他们也普遍就职于金融、互联网行业。从投资目的上看,他们并没有怀抱“一夜暴富”的梦想,整体投资倾向理性。

但从经济状况上来看,个人的收入+积蓄多寡依然影响着他们的投资理念。以小A(金融系从业者 985硕士)为例,他就在访问中表示,由于储蓄较多,他每月都会投资数万元到股票和基金上,保险上也会严加选择;文艺工作者小B则告诉锋见,由于疫情原因导致的收入下降,目前他更加注重个人技能投资,不过他也会关注表现相对稳健的基金业务,择机入场。

个人收入决定了年轻人的资金配置,同时也制约着不少人的投资心态。游戏从业者小C和互联网从业者小D,分别投资了相对熟悉的业务领域,但都对资金回报抱有审慎的态度,也不会每天盯着大盘;而公司业绩较好的小E表示,虽然绝对积蓄不算多,但由于家庭条件优渥,他会大量投入资金,谋求更多的投资回报。

这种“赌一把”的心态,往往只有高收入群体才会拥有。即将毕业的小F(计算机专业 Top2 硕士)也告诉锋见,未来会考虑遵循“4321”理财法则或者“收入三分法”,将积蓄的三分之一列入到投资中,通过合理搭配增加隐性收入。

图片来源:知乎用户@简索

对于年轻投资者来说,投资更像是一次迈入社会的尝试,它依然体现着不同人群的事业观。但不论投资策略是激进还是保守,他们所受的教育都没有让他们犯下盲目投资的错误:要么是大量投资合理搭配、要么是专门“狙击”某个行业、要么干脆选择基金作为托底。

虽然这些受访者向锋见表示,他们之所以想要投资并不是因为宏观经济的触顶,而更多地来自于网络上的投资氛围和自己相对稳定的储蓄,但“通过投资跑赢通货膨胀”也确实是他们的最终目标。在这一点上,如今浸淫在市场中的老中青三代投资者倒是出奇的一致,随着95后和00后的不断加入,“跑赢通胀”应该会成为新的B站热词。

不过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市场中,这些“90后投资新贵”只是当今投资热掀起的一股小浪花。比起需要担心房价的前辈们,他们没有什么迫切的生活需求,投资金额也往往在最低一级(十万元以下),但随着时间流逝,当资金热潮持续高涨的时候,“理性投资”这四个字,可能就要重新拿出来讲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基金经理,90后年轻人的第一个饭圈偶像

2020年,以90后为首的年轻投资者开始站上舞台。

文|锋科技 锋见

编辑丨田恒易

如果你是一个90后,但微信上没有一个投资群,你要么庆幸自己不缺钱,要么就应该反省一下是不是太过追求“安逸”,你周围的同龄人,可能正在抛弃你。这并非是锋见在渲染恐慌,而是在当今时代下,投资成为了每个年轻人的基本修养。

如今,股市和基金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的饭后谈资,上个热搜更是常有的事。在锋见撰写这篇稿件的时间点,2021年2月23日,新浪微博上#基金#Tag占据了热搜榜第19位,点进去一看,不少都是“绿油油的新鲜韭菜”在讨论行情。

基金如此,股票亦如是,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数据显示,2020年,境内股市新增投资者逾1800万,已经连续八个月实现百万增长,达到四年以来的新高。而根据美港股券商老虎证券的财报,今年二三季度,客户数量也实现了爆发性增长。

老虎证券Q3财报

2020年,以90后为首的年轻投资者开始站上舞台。

90后投资者的涌入

寒风凛冽的疫情下,热钱迅速涌入股市,引发了新一轮投资热。以A股为例,三四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由负转正,并且快速增长,中小板与创业板增速维持在历史高位。根据腾讯新闻、财联社等联合发布的《中国股民行为报告》,去年有近六成的股民盈利,亏损用户仅有26%,基金也不例外,根据中金网的数据,过去两年是国内有史以来的第三波基金浪潮。

图片来源:腾讯证券

投资“转红”,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入伙。2020年诞生的新股民中,90后、00后的比例已经达到了38%,基金方面,根据西南财经和支付宝联合发布的《中国家庭财富指数报告》,基金市场迎来的新用户中,90后比例已经近半。

图片来自:中欧财富

值得注意的是,90后投资者的大批加入,并不只是因为他们到了投资的年龄,更是因为投资者开始走向年轻化。以深交所发布的2017年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为例,新入投资者的平均年龄已经从2012年的36岁降低到31岁,投资者年轻化已成为趋势,2017年至今,30岁以下的新晋投资者也始终保持一半的比例。

图片来源:中国新经济研究院

股票投资者年轻化的一大原因,就是新经济板块的崛起。去年A股票信息技术板块市值首次超过大金融(银行、非银金融和房地产),医疗保健行业也超过了传统强股材料,除了用作避险的食品饮料板块外,新能源、医药、军工企业强势增长,美股港股更是迎来了大批互联网巨头上市,不少年轻人“耳熟能详”的公司开始进入到视线中,这也推动了他们的投资进程。

基金则占据了“低风险+简单化”的两大红利,低风险自不必说,支付宝也能投资基金的便利性对当下年轻人颇具诱惑力。根据支付宝理财平台的数据,今年春节期间,支付宝理财直播观看人次同比上涨10倍,基金讨论区访问量也迎来了翻倍,不少喜好稳健投资的用户,都将支付宝列为重要投资渠道。

在年轻人日益高涨的投资热情下,一些有趣的现象浮出水面。一些具有成功投资经验的基金经理开始受到年轻人追捧,甚至有专门为他们组建的后援会。尽管从各大统计数据来看,这些年轻人的获取信息方式和以前并无太大区别,只是讨论空间扩大了一些(微博、B站、豆瓣),但他们对于“搞钱”的热情,也确实吓到了不少老股民。

基金经理的粉丝们绘制的海报

年轻人热衷基金股票,是否会出现投资不理智的现象?又是否意味着他们对自身财富有着强烈的不安全感?尽管这是许多人的担忧,但根据锋见的调查来看,事实并不如此。

90后投资者的谨慎

我们可以为这些年轻投资者画张像:大部分集中于一线和准一线城市,有房有车,95前有一些自己的积蓄,刚就业的95后也不会因为经济压力影响职业选择,大多数年轻投资者受过良好教育,211、985本硕已经不稀奇,他们也普遍就职于金融、互联网行业。从投资目的上看,他们并没有怀抱“一夜暴富”的梦想,整体投资倾向理性。

但从经济状况上来看,个人的收入+积蓄多寡依然影响着他们的投资理念。以小A(金融系从业者 985硕士)为例,他就在访问中表示,由于储蓄较多,他每月都会投资数万元到股票和基金上,保险上也会严加选择;文艺工作者小B则告诉锋见,由于疫情原因导致的收入下降,目前他更加注重个人技能投资,不过他也会关注表现相对稳健的基金业务,择机入场。

个人收入决定了年轻人的资金配置,同时也制约着不少人的投资心态。游戏从业者小C和互联网从业者小D,分别投资了相对熟悉的业务领域,但都对资金回报抱有审慎的态度,也不会每天盯着大盘;而公司业绩较好的小E表示,虽然绝对积蓄不算多,但由于家庭条件优渥,他会大量投入资金,谋求更多的投资回报。

这种“赌一把”的心态,往往只有高收入群体才会拥有。即将毕业的小F(计算机专业 Top2 硕士)也告诉锋见,未来会考虑遵循“4321”理财法则或者“收入三分法”,将积蓄的三分之一列入到投资中,通过合理搭配增加隐性收入。

图片来源:知乎用户@简索

对于年轻投资者来说,投资更像是一次迈入社会的尝试,它依然体现着不同人群的事业观。但不论投资策略是激进还是保守,他们所受的教育都没有让他们犯下盲目投资的错误:要么是大量投资合理搭配、要么是专门“狙击”某个行业、要么干脆选择基金作为托底。

虽然这些受访者向锋见表示,他们之所以想要投资并不是因为宏观经济的触顶,而更多地来自于网络上的投资氛围和自己相对稳定的储蓄,但“通过投资跑赢通货膨胀”也确实是他们的最终目标。在这一点上,如今浸淫在市场中的老中青三代投资者倒是出奇的一致,随着95后和00后的不断加入,“跑赢通胀”应该会成为新的B站热词。

不过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市场中,这些“90后投资新贵”只是当今投资热掀起的一股小浪花。比起需要担心房价的前辈们,他们没有什么迫切的生活需求,投资金额也往往在最低一级(十万元以下),但随着时间流逝,当资金热潮持续高涨的时候,“理性投资”这四个字,可能就要重新拿出来讲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