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石化总经理马永生:氢能行业缺乏顶层设计,有低水平重复建设苗头|两会聚焦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石化总经理马永生:氢能行业缺乏顶层设计,有低水平重复建设苗头|两会聚焦

马永生建议,应在顶层设计、核心技术攻关、标准体系制定和产业政策扶持上加大力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侯瑞宁

“建议加快氢能产业发展,在顶层设计、核心技术攻关、标准体系制定和产业政策扶持上加大力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界面新闻3月2日获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石化)总经理马永生,在此次全国“两会”上的提案是关于氢能产业。

氢能具有来源多样、终端零排、用途广泛等优势。据国际氢能理事会预测,到2050年,氢能将满足全球18%的终端用能需求,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亿吨。

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50年,中国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可减排7亿吨二氧化碳。

目前,中国氢能产量为2500万吨左右。据马永生介绍,至2020年底,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7352辆,建成加氢站128座,投入运营101座,仅次于日本位居全球第二。

2020年以来,中国先后印发《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文件,各地也相继出台配套规划和政策,推动氢能研发、制备、储运和应用链条不断完善。

马永生表示,虽然中国在氢能相关技术上取得了一些重大进展,但氢能产业总体尚处于试点示范、市场推广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供氢规模和燃料电池汽车总量仍然很小,长远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

例如,氢能行业缺乏国家层面总体统筹和顶层设计,已出现产业雷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苗头;在液态储氢等核心技术,以及高端材料、装备制造等方面,存在“卡脖子”风险。

此外,氢能管理体系尚未建立,行业标准、技术路线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以风光水核电等非化石能源制氢的“绿氢”成本高,经济性利用较为困难。

为此,马永生建议,应加强氢能产业顶层设计。坚持“绿氢”原则,重点围绕氢能交通、“绿氢”化工产业,超前加大高纯氢制备、加氢站、氢气储运设施、氢燃料电池等基础设施布局。

还应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氢能全产业链产学研联合攻关,探索并推动氢能从制取、储运到应用全产业链技术提升和突破,尽快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马永生还建议,加强标准体系制定。氢能全产业链管理涉及国家11个部委,需统筹推动,建立完整、先进的全产业链氢能规范标准。

此外,需加强产业政策扶持。马永生称,应明确财政、税收等多方面政策支持标准和支持时限,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中石化是中国最大的氢能生产商。去年,中石化年产氢气350万吨,产量约占国内氢气总产量的14%。

2月19日,《中国石化报》官微消息称,“十四五”期间,中石化将加快发展以氢能为核心的新能源业务,拟规划布局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7000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点。

截至2020年底,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累计开展加氢站试点项目27个,加氢站点分布在广东、上海、浙江和广西等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国石化

546
  • 刘志礼将出任康明斯恩泽总经理
  • 石油板块午后走弱,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均跌超2%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石化总经理马永生:氢能行业缺乏顶层设计,有低水平重复建设苗头|两会聚焦

马永生建议,应在顶层设计、核心技术攻关、标准体系制定和产业政策扶持上加大力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侯瑞宁

“建议加快氢能产业发展,在顶层设计、核心技术攻关、标准体系制定和产业政策扶持上加大力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界面新闻3月2日获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石化)总经理马永生,在此次全国“两会”上的提案是关于氢能产业。

氢能具有来源多样、终端零排、用途广泛等优势。据国际氢能理事会预测,到2050年,氢能将满足全球18%的终端用能需求,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亿吨。

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50年,中国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可减排7亿吨二氧化碳。

目前,中国氢能产量为2500万吨左右。据马永生介绍,至2020年底,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7352辆,建成加氢站128座,投入运营101座,仅次于日本位居全球第二。

2020年以来,中国先后印发《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文件,各地也相继出台配套规划和政策,推动氢能研发、制备、储运和应用链条不断完善。

马永生表示,虽然中国在氢能相关技术上取得了一些重大进展,但氢能产业总体尚处于试点示范、市场推广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供氢规模和燃料电池汽车总量仍然很小,长远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

例如,氢能行业缺乏国家层面总体统筹和顶层设计,已出现产业雷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苗头;在液态储氢等核心技术,以及高端材料、装备制造等方面,存在“卡脖子”风险。

此外,氢能管理体系尚未建立,行业标准、技术路线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以风光水核电等非化石能源制氢的“绿氢”成本高,经济性利用较为困难。

为此,马永生建议,应加强氢能产业顶层设计。坚持“绿氢”原则,重点围绕氢能交通、“绿氢”化工产业,超前加大高纯氢制备、加氢站、氢气储运设施、氢燃料电池等基础设施布局。

还应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氢能全产业链产学研联合攻关,探索并推动氢能从制取、储运到应用全产业链技术提升和突破,尽快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马永生还建议,加强标准体系制定。氢能全产业链管理涉及国家11个部委,需统筹推动,建立完整、先进的全产业链氢能规范标准。

此外,需加强产业政策扶持。马永生称,应明确财政、税收等多方面政策支持标准和支持时限,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中石化是中国最大的氢能生产商。去年,中石化年产氢气350万吨,产量约占国内氢气总产量的14%。

2月19日,《中国石化报》官微消息称,“十四五”期间,中石化将加快发展以氢能为核心的新能源业务,拟规划布局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7000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点。

截至2020年底,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累计开展加氢站试点项目27个,加氢站点分布在广东、上海、浙江和广西等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