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李克强记者会发出多项“安民告示” 四年来首次未谈房地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李克强记者会发出多项“安民告示” 四年来首次未谈房地产

3月16日(星期三)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

3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 来源:新华网

3月16日(星期三)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

界面新闻注意到,在将近2个小时的时间里,李克强一共回答了17个问题,这与2015年记者会回答的问题数量相同。而在这17个问题中,外媒记者问了6个问题,国内记者问了9个问题,台湾和香港媒体各问一个问题。

华尔街见闻官方微博今天总结称,此前三年,李克强分别回答了11、14、17个问题。从历年数据来看,国内媒体更关心简政放权、反腐、民生等话题,国外媒体则关注中国经济、外交政策等话题。而今年的情况仍是如此。

《21世纪经济报道》注意到,在本次答记者问时,李克强并未谈任何有关房地产和房价的相关问题。这也是2013年就任总理以来,李克强四次答中外记者问首次未谈房地产。

简政放权:用减政府权力的“痛”来换得企业、群众办事的“爽”

李克强表示,三年前他曾经明确表示过,本届政府减少审批事项要达到1/3,现在这个目标已经提前实现了。根据第三方评估,多数企业和群众对这样做还是比较满意的,但与此同时,确实还存在许多问题,有更高的期待。

李克强指出,现在审批事项还是比较多,而且保留的事项当中有很多标准不统一。简政放权必须一以贯之,哪里遇到问题、碰到阻力就要设法去解决,这是削减部门利益的事情。我们就是要用减政府权力的“痛”来换得企业、群众办事的“爽”。今年要下决心再砍掉一批审批事项,而且直接放给市场,即使是需要审批的也要简化手续。

对那些于法无据影响群众的创业热情,甚至损害群众利益的不合理文件,李克强表示,要坚决进行清理,该废除的废除。当然,我们说放权并不是说放任。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监管措施必须到位,还要防止任性、任意地检查,这样简政放权才能更有效,才能让生产力发展起来、群众得到好处。

瞪大眼睛,练就一双加强金融监管的“火眼金睛”

李克强表示,许多金融问题的表现往往早于经济问题的发生。但是金融首要任务还是要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不发展,是金融最大的风险。去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像降息、降准、定向降准等措施,这不是量化宽松,我们始终注意把握货币供应量的松紧适度,主要还是为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的成本。所以金融机构还是要着力去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绝不能脱实向虚。

李克强指出,不管市场发生怎样的波动,还是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而且也可以通过市场化债转股的方式来逐步降低企业的杠杆率。

随着形势的变化,需要改革和完善我们的金融监管体系,要实现全覆盖,因为现在金融创新的产品很多,不能留下监管空白;要增强协调性,因为金融市场产品之间关联度比较高,协调要有权威,还要做到权责一致。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要分层负责,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置,防止苗头性的问题蔓延,当然也不能容忍道德风险。总之,还是要瞪大眼睛,练就一双加强监管的“火眼金睛”。

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充满信心

李克强指出,中国经济完不成已经确定的主要经济目标,那是不可能的。中国经济本身也在转型,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在凸显,所以说下行的压力确实在持续加大。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地区和行业的走势分化。中国经济是困难和希望并存,如果从底盘和大势来看,希望大于困难。

李克强强调,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充满信心,这种信心并不是凭空的,因为我们坚信只要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就不会“硬着陆”。因为中国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人民群众可以说有无穷的创造力,而我们政府确实还管了一些不该管的、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事情。同时,在保障公平竞争环境的监管方面又没有完全到位。所以通过推进改革,就可以激发市场更大的活力、人民群众更大的创造力,把亿万群众的勤劳和智慧的空间拓展开来,就可以顶住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

李克强指出,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当中,还会有小幅的、短期的波动,但是如果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我们有创新宏观调控的手段,可以稳定中国经济的运行。他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落实好新发展理念,全国人民同心协力,我们完全可以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这给世界带来的会是一股暖风。

深港通力争今年开通

谈到深港通,李克强回应说,已经开通了沪港通,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而且实践表明,对两地都有好处。现在内地和香港正在密切磋商,力争今年开通深港通。

不管谁当总统,中美关系向前发展的大势不会改变

李克强表示,中美两国之间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当然也存在着分歧,有的还是比较尖锐的,这毋庸讳言。一段时间不少人纷纷议论中美之间的分歧,但是往往会忽视中美之间去年发生的一个重要事情,就是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贸易额接近5600亿美元,这本身就表明中美的共同利益是在不断扩大,而且远远大于分歧。

如何使中美关系健康向前发展,李克强指出,还是要遵循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的原则。现在中美双方都表示,要积极推进中美投资协定谈判,我们将会放开或逐步放开美方对中国投资的准入门槛,但是这应该是相向的,双方开放应该是对等的。所以我们也希望美方在和我们进行中美投资协定谈判过程中,能够本着平等共赢的原则来推进。中美深化合作不仅有利于中美两国,也有利于世界。

李克强表示,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从来都是双赢的,这一点,美国的商人们心里最清楚。现在美国正在举行大选,很热闹,吸引眼球,但是不管花落谁家,最后谁当总统,我相信中美关系向前发展的大势不会改变。中美建交几十年了,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但是中美关系向前发展是大趋势。

养老金:老有所养不会、也绝不能是一句空话

李克强表示,这个问题的确很尖锐,确实有个别地方发生了养老金发放困难的问题,但这是一地之难、一时之急。中国现在实施的是养老金省级统筹,省级政府有责任、也有能力通过多方筹集资金,来保证养老金的发放,确有突出困难的,只要地方政府尽力了,中央政府是会给予补助的。这三年中央财政就拿了上万亿元,但有一条,地方必须尽职尽责,而且中央政府要督促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李克强表示,从全面长期来看,中国政府对中国公民保证养老金发放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去年养老保险收支结余3400多亿元,累计结余34000多亿元,我们还有全国的社会保障基金储备16000亿元没有动,同时还能够划拨国有资产来充实养老基金。所以可以肯定地说,老有所养不会、也绝不能是一句空话。

避免出现大规模的下岗潮

李克强肯定地说,中国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改革和发展是不矛盾的,我们恰恰可以通过结构性改革来释放市场活力,支撑经济的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看到,的确产生了一些比较严重的过剩产能,主要是在重化工领域,现在我们已经选择了钢铁、煤炭这两个领域在去产能上先行突破,与此同时要避免出现大规模的下岗潮。

李克强表示,下一步要推进去产能,我们必须做到产能要去,但大量职工的饭碗不能丢,而且争取让他们拿上新饭碗。对于一时尚不能够做到的,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有能力进行妥善安置。中央已经建立了1000亿元主要用于转岗安置的专项资金,如有需要还可以增加。当然,地方政府相应配套要跟上,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双赢,在去产能、促发展、稳就业之间达到一个平衡,最终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实现重化工领域的持续健康发展。

香港出路到底在哪里:香港会保持长期繁荣稳定

对于香港的出路,李克强回答:香港会保持长期繁荣稳定。中央政府“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没有也不会改变。而且我们相信,特区政府有能力、香港民众有智慧处理香港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和局面。

说到发展,这既是香港自身的需要,也是国家的需要。当然,香港的发展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年香港作为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2.4%,这不算低了。香港还可以更多的发挥自身的优势,当然也可以抓住内地发展的机遇,只要是有利于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有利于增进香港民众福祉,特区政府提出来的事,中央政府都会全力支持。我对香港的前景看好。

中俄关系:不仅政治关系好 在经济方面也是有升温趋势

李克强表示,中俄互为最大的邻国,而且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关系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经常会晤,我们不仅是政治关系好,在经济方面也是有升温趋势的,因为我们在诸多领域都有多项合作。中国始终遵循着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原则和俄罗斯发展关系。中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李克强指出,去年年底我和贵国总理梅德韦杰夫先生进行了深入探讨,比如我们可以在油气一体化方面进行合作,这样可以吸引中方对俄的投资。我们还可以拓展贸易渠道,实现贸易多元化。

政府下决心要推进全国医保联网

李克强表示,政府下决心要推进全国医保联网。要在今年基本解决省内就医异地直接结算的基础上,争取用两年时间,使老年人跨省异地住院费用能够直接结算,使合情合理的异地结算问题不再成为群众的痛点。我们执政的目的是为什么?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为了改善民生,就是要让群众对民生的呼声和要求,倒逼我们的发展,推动和检验我们的改革。

两岸关系:继续推出有利于两岸经贸合作的举措

李克强表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确实造福了两岸民众,两岸经济社会关系也在不断密切,而且需要良性互动。去年他到福建考察,曾经开了一个台商座谈会,明确对台湾投资企业已有的优惠政策不得改变,要给定心丸。”我们为什么这么做?因为我们是同胞啊。“

李克强指出,还会继续推出有利于两岸经贸合作的举措,当然前提是要保持两岸的和平发展,基石还是“九二共识”。只要遵循这一政治基础,大家都认同属于一个中国,可以说什么问题都好谈。我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景是乐观的,我们之间的血脉是分不开的。我相信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也会造福两岸民众,改善民生。

中日韩关系:三方要互动

李克强表示,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时隔三年才重启,的确是来之不易。是否还能够顺利地进行,三方要互动,尤其是现在中日关系虽然有改善的势头,但是还不巩固,还比较脆弱,我们还应该本着双方对历史问题的原则共识,而且做到言行一致。我可不愿意看到再走回头路。

讲到中日韩关系,李克强表示,中日韩三国或者说我们中日之间,应该有智慧来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科技合作,创造人们需要的高质量产品。而且中日韩三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五分之一,是亚洲经济的70%,我们之间的互补性很强,可以携起手来去开拓更为广阔的世界市场。

要让农民更多进城有条件在城里留下来

在记者会最后,李克强回应了关于农业的问题,他强调,现在农产品主要是谷物产品的国内价格和国际市场比,像玉米、小麦、大米,几乎每吨要高600多块钱,主要还是因为我们的劳动生产率比较低。下一步还是要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要让农民更多的进城,有条件的能够在城里留下来,这样也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李克强表示,同时,可以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使农民能够把劳动生产率提高,这样就使我们的农产品更有竞争力。农业始终是一个弱势产业,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不会减,对农民支持的力度也不会减。中国问题的最终解决还在于农民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让他们能够富裕起来,过上现代文明的生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李克强记者会发出多项“安民告示” 四年来首次未谈房地产

3月16日(星期三)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

3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 来源:新华网

3月16日(星期三)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

界面新闻注意到,在将近2个小时的时间里,李克强一共回答了17个问题,这与2015年记者会回答的问题数量相同。而在这17个问题中,外媒记者问了6个问题,国内记者问了9个问题,台湾和香港媒体各问一个问题。

华尔街见闻官方微博今天总结称,此前三年,李克强分别回答了11、14、17个问题。从历年数据来看,国内媒体更关心简政放权、反腐、民生等话题,国外媒体则关注中国经济、外交政策等话题。而今年的情况仍是如此。

《21世纪经济报道》注意到,在本次答记者问时,李克强并未谈任何有关房地产和房价的相关问题。这也是2013年就任总理以来,李克强四次答中外记者问首次未谈房地产。

简政放权:用减政府权力的“痛”来换得企业、群众办事的“爽”

李克强表示,三年前他曾经明确表示过,本届政府减少审批事项要达到1/3,现在这个目标已经提前实现了。根据第三方评估,多数企业和群众对这样做还是比较满意的,但与此同时,确实还存在许多问题,有更高的期待。

李克强指出,现在审批事项还是比较多,而且保留的事项当中有很多标准不统一。简政放权必须一以贯之,哪里遇到问题、碰到阻力就要设法去解决,这是削减部门利益的事情。我们就是要用减政府权力的“痛”来换得企业、群众办事的“爽”。今年要下决心再砍掉一批审批事项,而且直接放给市场,即使是需要审批的也要简化手续。

对那些于法无据影响群众的创业热情,甚至损害群众利益的不合理文件,李克强表示,要坚决进行清理,该废除的废除。当然,我们说放权并不是说放任。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监管措施必须到位,还要防止任性、任意地检查,这样简政放权才能更有效,才能让生产力发展起来、群众得到好处。

瞪大眼睛,练就一双加强金融监管的“火眼金睛”

李克强表示,许多金融问题的表现往往早于经济问题的发生。但是金融首要任务还是要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不发展,是金融最大的风险。去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像降息、降准、定向降准等措施,这不是量化宽松,我们始终注意把握货币供应量的松紧适度,主要还是为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的成本。所以金融机构还是要着力去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绝不能脱实向虚。

李克强指出,不管市场发生怎样的波动,还是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而且也可以通过市场化债转股的方式来逐步降低企业的杠杆率。

随着形势的变化,需要改革和完善我们的金融监管体系,要实现全覆盖,因为现在金融创新的产品很多,不能留下监管空白;要增强协调性,因为金融市场产品之间关联度比较高,协调要有权威,还要做到权责一致。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要分层负责,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置,防止苗头性的问题蔓延,当然也不能容忍道德风险。总之,还是要瞪大眼睛,练就一双加强监管的“火眼金睛”。

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充满信心

李克强指出,中国经济完不成已经确定的主要经济目标,那是不可能的。中国经济本身也在转型,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在凸显,所以说下行的压力确实在持续加大。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地区和行业的走势分化。中国经济是困难和希望并存,如果从底盘和大势来看,希望大于困难。

李克强强调,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充满信心,这种信心并不是凭空的,因为我们坚信只要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就不会“硬着陆”。因为中国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人民群众可以说有无穷的创造力,而我们政府确实还管了一些不该管的、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事情。同时,在保障公平竞争环境的监管方面又没有完全到位。所以通过推进改革,就可以激发市场更大的活力、人民群众更大的创造力,把亿万群众的勤劳和智慧的空间拓展开来,就可以顶住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

李克强指出,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当中,还会有小幅的、短期的波动,但是如果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我们有创新宏观调控的手段,可以稳定中国经济的运行。他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落实好新发展理念,全国人民同心协力,我们完全可以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这给世界带来的会是一股暖风。

深港通力争今年开通

谈到深港通,李克强回应说,已经开通了沪港通,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而且实践表明,对两地都有好处。现在内地和香港正在密切磋商,力争今年开通深港通。

不管谁当总统,中美关系向前发展的大势不会改变

李克强表示,中美两国之间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当然也存在着分歧,有的还是比较尖锐的,这毋庸讳言。一段时间不少人纷纷议论中美之间的分歧,但是往往会忽视中美之间去年发生的一个重要事情,就是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贸易额接近5600亿美元,这本身就表明中美的共同利益是在不断扩大,而且远远大于分歧。

如何使中美关系健康向前发展,李克强指出,还是要遵循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的原则。现在中美双方都表示,要积极推进中美投资协定谈判,我们将会放开或逐步放开美方对中国投资的准入门槛,但是这应该是相向的,双方开放应该是对等的。所以我们也希望美方在和我们进行中美投资协定谈判过程中,能够本着平等共赢的原则来推进。中美深化合作不仅有利于中美两国,也有利于世界。

李克强表示,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从来都是双赢的,这一点,美国的商人们心里最清楚。现在美国正在举行大选,很热闹,吸引眼球,但是不管花落谁家,最后谁当总统,我相信中美关系向前发展的大势不会改变。中美建交几十年了,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但是中美关系向前发展是大趋势。

养老金:老有所养不会、也绝不能是一句空话

李克强表示,这个问题的确很尖锐,确实有个别地方发生了养老金发放困难的问题,但这是一地之难、一时之急。中国现在实施的是养老金省级统筹,省级政府有责任、也有能力通过多方筹集资金,来保证养老金的发放,确有突出困难的,只要地方政府尽力了,中央政府是会给予补助的。这三年中央财政就拿了上万亿元,但有一条,地方必须尽职尽责,而且中央政府要督促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李克强表示,从全面长期来看,中国政府对中国公民保证养老金发放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去年养老保险收支结余3400多亿元,累计结余34000多亿元,我们还有全国的社会保障基金储备16000亿元没有动,同时还能够划拨国有资产来充实养老基金。所以可以肯定地说,老有所养不会、也绝不能是一句空话。

避免出现大规模的下岗潮

李克强肯定地说,中国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改革和发展是不矛盾的,我们恰恰可以通过结构性改革来释放市场活力,支撑经济的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看到,的确产生了一些比较严重的过剩产能,主要是在重化工领域,现在我们已经选择了钢铁、煤炭这两个领域在去产能上先行突破,与此同时要避免出现大规模的下岗潮。

李克强表示,下一步要推进去产能,我们必须做到产能要去,但大量职工的饭碗不能丢,而且争取让他们拿上新饭碗。对于一时尚不能够做到的,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有能力进行妥善安置。中央已经建立了1000亿元主要用于转岗安置的专项资金,如有需要还可以增加。当然,地方政府相应配套要跟上,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双赢,在去产能、促发展、稳就业之间达到一个平衡,最终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实现重化工领域的持续健康发展。

香港出路到底在哪里:香港会保持长期繁荣稳定

对于香港的出路,李克强回答:香港会保持长期繁荣稳定。中央政府“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没有也不会改变。而且我们相信,特区政府有能力、香港民众有智慧处理香港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和局面。

说到发展,这既是香港自身的需要,也是国家的需要。当然,香港的发展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年香港作为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2.4%,这不算低了。香港还可以更多的发挥自身的优势,当然也可以抓住内地发展的机遇,只要是有利于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有利于增进香港民众福祉,特区政府提出来的事,中央政府都会全力支持。我对香港的前景看好。

中俄关系:不仅政治关系好 在经济方面也是有升温趋势

李克强表示,中俄互为最大的邻国,而且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关系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经常会晤,我们不仅是政治关系好,在经济方面也是有升温趋势的,因为我们在诸多领域都有多项合作。中国始终遵循着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原则和俄罗斯发展关系。中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李克强指出,去年年底我和贵国总理梅德韦杰夫先生进行了深入探讨,比如我们可以在油气一体化方面进行合作,这样可以吸引中方对俄的投资。我们还可以拓展贸易渠道,实现贸易多元化。

政府下决心要推进全国医保联网

李克强表示,政府下决心要推进全国医保联网。要在今年基本解决省内就医异地直接结算的基础上,争取用两年时间,使老年人跨省异地住院费用能够直接结算,使合情合理的异地结算问题不再成为群众的痛点。我们执政的目的是为什么?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为了改善民生,就是要让群众对民生的呼声和要求,倒逼我们的发展,推动和检验我们的改革。

两岸关系:继续推出有利于两岸经贸合作的举措

李克强表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确实造福了两岸民众,两岸经济社会关系也在不断密切,而且需要良性互动。去年他到福建考察,曾经开了一个台商座谈会,明确对台湾投资企业已有的优惠政策不得改变,要给定心丸。”我们为什么这么做?因为我们是同胞啊。“

李克强指出,还会继续推出有利于两岸经贸合作的举措,当然前提是要保持两岸的和平发展,基石还是“九二共识”。只要遵循这一政治基础,大家都认同属于一个中国,可以说什么问题都好谈。我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景是乐观的,我们之间的血脉是分不开的。我相信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也会造福两岸民众,改善民生。

中日韩关系:三方要互动

李克强表示,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时隔三年才重启,的确是来之不易。是否还能够顺利地进行,三方要互动,尤其是现在中日关系虽然有改善的势头,但是还不巩固,还比较脆弱,我们还应该本着双方对历史问题的原则共识,而且做到言行一致。我可不愿意看到再走回头路。

讲到中日韩关系,李克强表示,中日韩三国或者说我们中日之间,应该有智慧来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科技合作,创造人们需要的高质量产品。而且中日韩三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五分之一,是亚洲经济的70%,我们之间的互补性很强,可以携起手来去开拓更为广阔的世界市场。

要让农民更多进城有条件在城里留下来

在记者会最后,李克强回应了关于农业的问题,他强调,现在农产品主要是谷物产品的国内价格和国际市场比,像玉米、小麦、大米,几乎每吨要高600多块钱,主要还是因为我们的劳动生产率比较低。下一步还是要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要让农民更多的进城,有条件的能够在城里留下来,这样也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李克强表示,同时,可以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使农民能够把劳动生产率提高,这样就使我们的农产品更有竞争力。农业始终是一个弱势产业,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不会减,对农民支持的力度也不会减。中国问题的最终解决还在于农民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让他们能够富裕起来,过上现代文明的生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