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华能董事长舒印彪:应尽快发布深远海开发政策,推进海上风电走向远海︱两会聚焦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华能董事长舒印彪:应尽快发布深远海开发政策,推进海上风电走向远海︱两会聚焦

深远海是未来海上风电发展的制高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江帆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华能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舒印彪就海上风电如何发展建言。

舒印彪表示,高质量发展海上风电产业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以及加快推动中国东部能源结构调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

当前,中国海上风电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海上风电装机规模仅次于英国,位居世界第二位,新增容量连续两年全球第一。

舒印彪指出,要抓住海上风电发展新的历史机遇,必须破解行业发展面临的整体规划、技术创新、政策支持等问题。

为此,他建议,进一步推进海上风电规模化、集约化、可持续开发,加大对海上风电发展的宏观统筹和整体规划,加快形成统一规划、整体化布局、规模化滚动开发态势。

舒印彪强调,深远海是未来海上风电发展的制高点,英国、德国等海上风电大国均积极发展深远海项目。他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发布深远海开发政策与管理机制,推进我国海上风电由近海向远海发展。

针对核心技术攻关的问题,舒印彪建议,通过联合攻关提升全产业链整体创新水平。

一是聚焦“卡脖子”问题,鼓励龙头企业以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加快核心技术部件研发,提高装备国产化率,提升全产业链自主、安全、可控能力。

二是鼓励产业链协同创新,推动大规模集群组网送出等技术;结合海上风电基地打造风能、氢能、海水淡化、储能及海洋牧场等集成的海上“能源岛”重大示范工程。

三是支持建成一批深远海领域的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型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

四是健全海上风电相关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提升国际话语权,推进中国由海上风电大国向强国迈进。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2020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7167万千瓦,超过过去三年新增装机总和。其中,陆上风电新增装机6861万千瓦、海上风电新增装机306万千瓦。

截至2020年底,全国风电累计装机2.81亿千瓦,其中陆上风电2.71亿千瓦、海上风电900万千瓦。

除风电产业外,舒印彪此次“两会”提案还涉及“煤电+”耦合发电产业发展。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工业和城市产生大量污泥、垃圾等固废,预计“十四五”时期,中国每年将会有1亿吨的新增固废焚烧处置需求。

舒印彪指出,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清洁高效煤电体系,利用煤电机组对污泥、垃圾等进行耦合发电,是对固废进行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规模化处理的重要技术手段。

他认为,“煤电+”固废耦合发电可节约垃圾焚烧电厂建设费用,实现超低排放,缓解固废处置压力,实现固废由低效处置走向高值化利用,有效解决“垃圾围城”的困境,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但“煤电+”耦合发电还面临缺乏系统规划、行业标准化建设不够完善等问题。

舒印彪建议,一是加强对“煤电+”固废耦合发电的集中统一规划,充分发挥现役煤电机组优势,加快地理位置条件较好的城市周边煤电机组耦合发电项目建设,使燃煤电厂从污染物集中排放单位转变成为城市废弃物处理中心,推动煤电机组在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中更好发挥作用。

二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耦合发电项目建设,从设备补贴、电价制度、碳市场交易等方面,建立健全耦合发电市场,形成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

三是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推动行业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优化升级,依托科技创新和工程示范,完善技术体系,形成行业和国家标准,推动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加快耦合发电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关,形成产业引导和反哺科研、科研支撑和提升产业的良性互动模式,推动技术加速迭代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华能董事长舒印彪:应尽快发布深远海开发政策,推进海上风电走向远海︱两会聚焦

深远海是未来海上风电发展的制高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江帆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华能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舒印彪就海上风电如何发展建言。

舒印彪表示,高质量发展海上风电产业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以及加快推动中国东部能源结构调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

当前,中国海上风电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海上风电装机规模仅次于英国,位居世界第二位,新增容量连续两年全球第一。

舒印彪指出,要抓住海上风电发展新的历史机遇,必须破解行业发展面临的整体规划、技术创新、政策支持等问题。

为此,他建议,进一步推进海上风电规模化、集约化、可持续开发,加大对海上风电发展的宏观统筹和整体规划,加快形成统一规划、整体化布局、规模化滚动开发态势。

舒印彪强调,深远海是未来海上风电发展的制高点,英国、德国等海上风电大国均积极发展深远海项目。他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发布深远海开发政策与管理机制,推进我国海上风电由近海向远海发展。

针对核心技术攻关的问题,舒印彪建议,通过联合攻关提升全产业链整体创新水平。

一是聚焦“卡脖子”问题,鼓励龙头企业以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加快核心技术部件研发,提高装备国产化率,提升全产业链自主、安全、可控能力。

二是鼓励产业链协同创新,推动大规模集群组网送出等技术;结合海上风电基地打造风能、氢能、海水淡化、储能及海洋牧场等集成的海上“能源岛”重大示范工程。

三是支持建成一批深远海领域的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型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

四是健全海上风电相关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提升国际话语权,推进中国由海上风电大国向强国迈进。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2020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7167万千瓦,超过过去三年新增装机总和。其中,陆上风电新增装机6861万千瓦、海上风电新增装机306万千瓦。

截至2020年底,全国风电累计装机2.81亿千瓦,其中陆上风电2.71亿千瓦、海上风电900万千瓦。

除风电产业外,舒印彪此次“两会”提案还涉及“煤电+”耦合发电产业发展。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工业和城市产生大量污泥、垃圾等固废,预计“十四五”时期,中国每年将会有1亿吨的新增固废焚烧处置需求。

舒印彪指出,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清洁高效煤电体系,利用煤电机组对污泥、垃圾等进行耦合发电,是对固废进行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规模化处理的重要技术手段。

他认为,“煤电+”固废耦合发电可节约垃圾焚烧电厂建设费用,实现超低排放,缓解固废处置压力,实现固废由低效处置走向高值化利用,有效解决“垃圾围城”的困境,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但“煤电+”耦合发电还面临缺乏系统规划、行业标准化建设不够完善等问题。

舒印彪建议,一是加强对“煤电+”固废耦合发电的集中统一规划,充分发挥现役煤电机组优势,加快地理位置条件较好的城市周边煤电机组耦合发电项目建设,使燃煤电厂从污染物集中排放单位转变成为城市废弃物处理中心,推动煤电机组在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中更好发挥作用。

二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耦合发电项目建设,从设备补贴、电价制度、碳市场交易等方面,建立健全耦合发电市场,形成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

三是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推动行业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优化升级,依托科技创新和工程示范,完善技术体系,形成行业和国家标准,推动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加快耦合发电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关,形成产业引导和反哺科研、科研支撑和提升产业的良性互动模式,推动技术加速迭代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