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杨曼红:女程序员的“破圈”之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杨曼红:女程序员的“破圈”之路

女性最重要的是不要给自己设限,“当你自己给自己画了一个圈,你就再也没办法突破了。”

图片来源:cfp

记者 | 周姝祺

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我们从中学的历史课本学习过这个知识。但是,历史书却并没有提到给这台大名鼎鼎计算机编程的是六名女性;对计算机语言有所了解的人知道C语言之父丹尼斯·里奇,Java语言创始人詹姆斯·高斯林,但可能并不清楚第一位程序员其实是女性——艾达·洛夫莱斯,她建立了循环和子程序等现代编程领域极为重要的概念。

女性在IT领域的存在感极为薄弱。如果提起程序员,大多数人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个穿格子衬衫,戴黑框眼镜,坐在电脑桌前的“宅男”形象。在这种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之下,女性和这个理工气息浓厚、变革速度快、薪资优渥的领域似乎“格格不入”。

但杨曼红却做到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甚至在其行业掌握了话语权。她是全球知名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中国区首席技术官,已经在IT行业深耕20余年。从一名基础的研发人员到现在的CTO,杨曼红在不断“破圈”,打破社会对女程序员的偏见,用自己的经历证明,性别从来不会是阻碍。

破除舒适圈

学生时期的杨曼红不热衷于社交,经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做数学题,因此她的理工科成绩非常优异。90年代初,她顺利地考上华中科技大学,并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计算机专业。

在这里,杨曼红如鱼得水。她可以从早到晚十几个小时不和任何人说话,只对着电脑,完全投入到代码的世界,每修改掉一个bug就会得到一份成就感。

大学毕业后,她被作为重点人才招进了某商业银行的电脑部工作,是新进的五名大学生中的唯一一名女性。当时国内银行刚刚引入ATM机,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很高,如果杨曼红在银行一直坚持下去,不仅职业发展前景可观,而且十分稳定。

但是她却选择离开。工作两年以来,她做得最多的是一些技术性支持工作,对核心代码接触和编写的机会非常少,这对一个非常热爱写代码的人来说找不到工作的激情。

当杨曼红向银行提出辞职时,人事部门都不知道如何操作。在她之前,还没有任何人甘愿放弃掉这么一份安稳的工作,哪怕到了现在,银行也是一个“金饭碗”。

“我是一个很任性的人,这个任性就是说一定要是我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才会去做,我才会坚持下去,这其实贯穿我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

杨曼红生活照。采访对象供图

“任性”的杨曼红回母校攻读了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后,开启了在外企研发部门的职业生涯,她终于达成心愿,成为了一名程序员。

作为程序员的她非常快乐,写代码,做软件的开发,这些都是她梦寐以求的事情,即使是每天要加班加点的工作,她也不会觉得辛苦。从朗讯到惠普,杨曼红始终在一线研发团队,甚至有想过会一辈子就做软件工程师。

但在惠普工作一年后,她发现大部分的高层架构、核心技术都是由国外的同事进行编写,在中国的团队只能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杨曼红认为这些对她来讲太简单了,只有持续性的挑战才能保持工作激情。

作为一个不喜欢呆在舒适圈的人,她在意识到现有的工作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后,开始尝试改变,积极和上级领导协商沟通,寻求新的机遇。

2003年,杨曼红选择从一名高级程序员转成了program manager(PM),不再专注于技术研究,而是从事对项目的管理和运营。虽然暂时脱离了她最热爱的编程岗位,也只是平级的调动,但是她愿意从一个未涉足的领域重新规划开始。

角色转换后,杨曼红逼迫自己从程序员的状态中走出来,不能只沉浸在代码里。她慢慢学习和其他的同事协调,要及时向她汇报数据;去审核项目,发现潜在风险;锻炼演讲能力,代表整个团队和上级做汇报……

正是在这种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杨曼红挖掘了自己另一方面的潜力,她不仅可以写得好代码,还能够成为一个好的运营者。

“对于一些机会你之前可能没有做过,或者对自己会产生一些怀疑,但是当机会来临时候,我觉得也值得尝试,说不定就会发现自己的潜力在什么地方。”杨曼红说,“如果我当时拒绝了这些机会,我可能没办法一直突破自己,越年轻越需要多去尝试。”

成为领导者

长期以来,男性在主导着IT行业。据猎聘网发布的2020年程序员报告显示,尽管女性程序员的数量在近几年有所上升,但是目前仍只占比18.3%,IT企业高级别的管理者中女性的数量更是凤毛麟角。

社会成见或家庭束缚让女性群体遭遇大量的“职场天花板”,但杨曼红却成功从一名普通的研发人员,到带领2000多人的研发团队,再到爱思唯尔担任CTO,她时刻保持着一颗学习和进取之心,再一次“破圈”。

据她介绍,刚开始做PM的时候,她原本可以只负责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但是当别人问能不能够帮忙时候,她都来者不拒。在很多职场人眼里是累赘的活,在她看来却是极好的学习机会。

比如人员招聘、组织培训、资产管理等杂事,杨曼红都有参与。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她对整个团队的运营管理也有了深入的了解,更有全局性的把握。

更重要的是,虽然当时她并不清楚这些事情做了有什么意义,但她一直有在汲取知识,无意识间培养了她沟通协调能力和领导力,这在未来得到了更大的回报,当机会来临时,她已经做好了准备。

“其实并不存在说真正意义上的天花板,而是说你有没有能力去够到那些机会,才是你真正需要去关心的事情。”杨曼红说,“只要你不断地去提升自己的能力,那么自然这个天花板就没有了,很多天花板是自己想象的和设置的。”

杨曼红在工作。受访者供图

女性的特质在杨曼红当领导者的时候表现得淋漓尽致。她不仅会招募一些技术能力比自己更厉害的团队成员,而且擅于教导成员,让他们能够独立的思考,达到她想要的结果。

比如有次她的团队成员交上来的提案逻辑混乱,内容错误很多,她没有做任何修改,而是把问题标注出来后给成员一条一条的解释问题的所在,帮助他更好的理解内在的思路。这份提案前后共修改了五遍,花费了接近10个小时,但如果杨曼红直接修改,半小时就可完成。

她表示,经过这样的教导,下一次成员交上来的提案质量会高很多,第三次就可以独立完成并达到标准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怎么能够让团队在你的领导下,每个人都能得到成长,能力特别强的人,能够鼓励他做到更好,能力不强的人在团队里得到发展。”

女性领导者通常来说会更有包容心和同理心,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也更能让团队更加凝聚,除此之外,杨曼红最引以为豪的是她还具备前瞻性,能把准确握住发展的方向。

在大数据刚刚萌芽的时候,她感受到了其背后巨大的潜力,即使团队成员日常工作很忙,她也鼓励甚至要求他们每天花时间去学习大数据、云存储等新技术,并且尝试将这些新技术在现实中运用。等到大数据蓬勃发展的时候,团队就已经做好准备抓住机会。

“女性可能天生第六感更强,我不少时候也是凭感觉做出判断,不得不说我的感觉大部分还是挺准确的。我能够迅速把握正确方向,先于别人看到未来的目标,往往可以带领团队占领先机。”杨曼红说。

不设限人生

性别、年龄、婚姻、生育,乃至身材和样貌都是现在限制女性职场发展的条条框框。据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2021妇女、商业和法律》报告中,女性在全球拥有的合法权利只有男性的四分之三,其中收入、生育和养老这三项的指标最低。

报告指出,同等价值的工作,女性获得的薪酬要低于男性;怀孕生子后,社会会更多的要求女性放弃工作,在家“相夫教子”;重返职场,女性的退休年龄也会比男性更早。

杨曼红十分幸运,虽然一直在男性的丛林里打拼,但并没有因为性别而受到偏见或阻拦。她最初加入惠普的时候,整个研发团队有20多名工程师,只有她一位女性,但她一直没有意识到这点,直到集体团建的时候她才感到有所孤单。

在她看来,能够保持在职场的幸运首先是找到了一个适合女性发展的平台,公司的氛围和企业文化决定了对女性员工的友好程度。据她介绍,她20多年的职业生涯里,选择的公司都强调多样性,甚至会对男性员工过多的团队要求女性员工的比例。

在这种尊重和平等的氛围里,女性才有工作安全感,她们不用担心男性员工对自己的偏见,不会害怕怀孕生子后难以重回岗位。

其次是女性要学会解放自己,不要给人生强加限制。杨曼红说:“我觉得很多时候女性自己给自己加了一个框架,会认为因为我是女性,我就比别人差,或者要受到别人的照顾,或者我不能做这么多的事情。”

打破枷锁的第一步是勇敢地去尝试。杨曼红鼓励年轻女性要时刻保持好奇心,尝试新鲜事物,只有不停地摸索才能更快地意识到自己先天的优势在什么地方,“找到擅长的领域,又是特别喜欢的事情,你就走得非常顺,取得比他人更高的成果。”

在年龄问题上,程序员会面临“35岁难关”,女程序员危机感受来得更快。有女程序员曾发文感叹,如果说程序员到了30岁,职场会进入困难模式,那么女程序员的30岁,就是地狱模式了。“对于我这种三十而立的未婚女程序员,每天都在内心思考:我在做什么,我该做什么,我还能做什么。”

杨曼红认为破除迷茫的最好方法就是保持终身学习。“人不是因为老了才不学了,而是因为你不学了,所以才老了”。

在她看来,无论在什么年龄,都能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愿意不断去提升自己,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当你自己给自己画了一个圈,你就再也没办法突破了。”杨曼红说,“保持一颗好奇心,保持一颗愿意去学习新东西的心,你会永远都比别人要更年轻。”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杨曼红:女程序员的“破圈”之路

女性最重要的是不要给自己设限,“当你自己给自己画了一个圈,你就再也没办法突破了。”

图片来源:cfp

记者 | 周姝祺

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我们从中学的历史课本学习过这个知识。但是,历史书却并没有提到给这台大名鼎鼎计算机编程的是六名女性;对计算机语言有所了解的人知道C语言之父丹尼斯·里奇,Java语言创始人詹姆斯·高斯林,但可能并不清楚第一位程序员其实是女性——艾达·洛夫莱斯,她建立了循环和子程序等现代编程领域极为重要的概念。

女性在IT领域的存在感极为薄弱。如果提起程序员,大多数人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个穿格子衬衫,戴黑框眼镜,坐在电脑桌前的“宅男”形象。在这种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之下,女性和这个理工气息浓厚、变革速度快、薪资优渥的领域似乎“格格不入”。

但杨曼红却做到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甚至在其行业掌握了话语权。她是全球知名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中国区首席技术官,已经在IT行业深耕20余年。从一名基础的研发人员到现在的CTO,杨曼红在不断“破圈”,打破社会对女程序员的偏见,用自己的经历证明,性别从来不会是阻碍。

破除舒适圈

学生时期的杨曼红不热衷于社交,经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做数学题,因此她的理工科成绩非常优异。90年代初,她顺利地考上华中科技大学,并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计算机专业。

在这里,杨曼红如鱼得水。她可以从早到晚十几个小时不和任何人说话,只对着电脑,完全投入到代码的世界,每修改掉一个bug就会得到一份成就感。

大学毕业后,她被作为重点人才招进了某商业银行的电脑部工作,是新进的五名大学生中的唯一一名女性。当时国内银行刚刚引入ATM机,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很高,如果杨曼红在银行一直坚持下去,不仅职业发展前景可观,而且十分稳定。

但是她却选择离开。工作两年以来,她做得最多的是一些技术性支持工作,对核心代码接触和编写的机会非常少,这对一个非常热爱写代码的人来说找不到工作的激情。

当杨曼红向银行提出辞职时,人事部门都不知道如何操作。在她之前,还没有任何人甘愿放弃掉这么一份安稳的工作,哪怕到了现在,银行也是一个“金饭碗”。

“我是一个很任性的人,这个任性就是说一定要是我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才会去做,我才会坚持下去,这其实贯穿我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

杨曼红生活照。采访对象供图

“任性”的杨曼红回母校攻读了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后,开启了在外企研发部门的职业生涯,她终于达成心愿,成为了一名程序员。

作为程序员的她非常快乐,写代码,做软件的开发,这些都是她梦寐以求的事情,即使是每天要加班加点的工作,她也不会觉得辛苦。从朗讯到惠普,杨曼红始终在一线研发团队,甚至有想过会一辈子就做软件工程师。

但在惠普工作一年后,她发现大部分的高层架构、核心技术都是由国外的同事进行编写,在中国的团队只能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杨曼红认为这些对她来讲太简单了,只有持续性的挑战才能保持工作激情。

作为一个不喜欢呆在舒适圈的人,她在意识到现有的工作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后,开始尝试改变,积极和上级领导协商沟通,寻求新的机遇。

2003年,杨曼红选择从一名高级程序员转成了program manager(PM),不再专注于技术研究,而是从事对项目的管理和运营。虽然暂时脱离了她最热爱的编程岗位,也只是平级的调动,但是她愿意从一个未涉足的领域重新规划开始。

角色转换后,杨曼红逼迫自己从程序员的状态中走出来,不能只沉浸在代码里。她慢慢学习和其他的同事协调,要及时向她汇报数据;去审核项目,发现潜在风险;锻炼演讲能力,代表整个团队和上级做汇报……

正是在这种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杨曼红挖掘了自己另一方面的潜力,她不仅可以写得好代码,还能够成为一个好的运营者。

“对于一些机会你之前可能没有做过,或者对自己会产生一些怀疑,但是当机会来临时候,我觉得也值得尝试,说不定就会发现自己的潜力在什么地方。”杨曼红说,“如果我当时拒绝了这些机会,我可能没办法一直突破自己,越年轻越需要多去尝试。”

成为领导者

长期以来,男性在主导着IT行业。据猎聘网发布的2020年程序员报告显示,尽管女性程序员的数量在近几年有所上升,但是目前仍只占比18.3%,IT企业高级别的管理者中女性的数量更是凤毛麟角。

社会成见或家庭束缚让女性群体遭遇大量的“职场天花板”,但杨曼红却成功从一名普通的研发人员,到带领2000多人的研发团队,再到爱思唯尔担任CTO,她时刻保持着一颗学习和进取之心,再一次“破圈”。

据她介绍,刚开始做PM的时候,她原本可以只负责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但是当别人问能不能够帮忙时候,她都来者不拒。在很多职场人眼里是累赘的活,在她看来却是极好的学习机会。

比如人员招聘、组织培训、资产管理等杂事,杨曼红都有参与。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她对整个团队的运营管理也有了深入的了解,更有全局性的把握。

更重要的是,虽然当时她并不清楚这些事情做了有什么意义,但她一直有在汲取知识,无意识间培养了她沟通协调能力和领导力,这在未来得到了更大的回报,当机会来临时,她已经做好了准备。

“其实并不存在说真正意义上的天花板,而是说你有没有能力去够到那些机会,才是你真正需要去关心的事情。”杨曼红说,“只要你不断地去提升自己的能力,那么自然这个天花板就没有了,很多天花板是自己想象的和设置的。”

杨曼红在工作。受访者供图

女性的特质在杨曼红当领导者的时候表现得淋漓尽致。她不仅会招募一些技术能力比自己更厉害的团队成员,而且擅于教导成员,让他们能够独立的思考,达到她想要的结果。

比如有次她的团队成员交上来的提案逻辑混乱,内容错误很多,她没有做任何修改,而是把问题标注出来后给成员一条一条的解释问题的所在,帮助他更好的理解内在的思路。这份提案前后共修改了五遍,花费了接近10个小时,但如果杨曼红直接修改,半小时就可完成。

她表示,经过这样的教导,下一次成员交上来的提案质量会高很多,第三次就可以独立完成并达到标准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怎么能够让团队在你的领导下,每个人都能得到成长,能力特别强的人,能够鼓励他做到更好,能力不强的人在团队里得到发展。”

女性领导者通常来说会更有包容心和同理心,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也更能让团队更加凝聚,除此之外,杨曼红最引以为豪的是她还具备前瞻性,能把准确握住发展的方向。

在大数据刚刚萌芽的时候,她感受到了其背后巨大的潜力,即使团队成员日常工作很忙,她也鼓励甚至要求他们每天花时间去学习大数据、云存储等新技术,并且尝试将这些新技术在现实中运用。等到大数据蓬勃发展的时候,团队就已经做好准备抓住机会。

“女性可能天生第六感更强,我不少时候也是凭感觉做出判断,不得不说我的感觉大部分还是挺准确的。我能够迅速把握正确方向,先于别人看到未来的目标,往往可以带领团队占领先机。”杨曼红说。

不设限人生

性别、年龄、婚姻、生育,乃至身材和样貌都是现在限制女性职场发展的条条框框。据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2021妇女、商业和法律》报告中,女性在全球拥有的合法权利只有男性的四分之三,其中收入、生育和养老这三项的指标最低。

报告指出,同等价值的工作,女性获得的薪酬要低于男性;怀孕生子后,社会会更多的要求女性放弃工作,在家“相夫教子”;重返职场,女性的退休年龄也会比男性更早。

杨曼红十分幸运,虽然一直在男性的丛林里打拼,但并没有因为性别而受到偏见或阻拦。她最初加入惠普的时候,整个研发团队有20多名工程师,只有她一位女性,但她一直没有意识到这点,直到集体团建的时候她才感到有所孤单。

在她看来,能够保持在职场的幸运首先是找到了一个适合女性发展的平台,公司的氛围和企业文化决定了对女性员工的友好程度。据她介绍,她20多年的职业生涯里,选择的公司都强调多样性,甚至会对男性员工过多的团队要求女性员工的比例。

在这种尊重和平等的氛围里,女性才有工作安全感,她们不用担心男性员工对自己的偏见,不会害怕怀孕生子后难以重回岗位。

其次是女性要学会解放自己,不要给人生强加限制。杨曼红说:“我觉得很多时候女性自己给自己加了一个框架,会认为因为我是女性,我就比别人差,或者要受到别人的照顾,或者我不能做这么多的事情。”

打破枷锁的第一步是勇敢地去尝试。杨曼红鼓励年轻女性要时刻保持好奇心,尝试新鲜事物,只有不停地摸索才能更快地意识到自己先天的优势在什么地方,“找到擅长的领域,又是特别喜欢的事情,你就走得非常顺,取得比他人更高的成果。”

在年龄问题上,程序员会面临“35岁难关”,女程序员危机感受来得更快。有女程序员曾发文感叹,如果说程序员到了30岁,职场会进入困难模式,那么女程序员的30岁,就是地狱模式了。“对于我这种三十而立的未婚女程序员,每天都在内心思考:我在做什么,我该做什么,我还能做什么。”

杨曼红认为破除迷茫的最好方法就是保持终身学习。“人不是因为老了才不学了,而是因为你不学了,所以才老了”。

在她看来,无论在什么年龄,都能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愿意不断去提升自己,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当你自己给自己画了一个圈,你就再也没办法突破了。”杨曼红说,“保持一颗好奇心,保持一颗愿意去学习新东西的心,你会永远都比别人要更年轻。”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