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抱紧“前任租客” :他能解租房之痛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抱紧“前任租客” :他能解租房之痛吗?

前任租客发布房源和房东直租的区别是什么?真的能解决租房的各种痛点吗?这种模式是否容易复制?

【编者按】房产中介变态式电话轰炸;网上照片精美华丽,看到真房眼泪流下来;房源太多,选来选去累觉不爱……这应该是大部分漂在北上广深租客的“租房之痛”。在租客帮CEO金龙看来,所有这一切问题都可以依靠“前任租客”解决。

见金龙之前,先加了微信,头像给人的感觉是绝对的成功人士,脑补后了他正襟危坐接受记者一板一眼提问的场面。但实际上,我们约在了被称为“吹牛逼集中营”的星巴克,一位说话时一直在笑,带着一对柳叶弯眉的小鲜肉在等我。

1987年出生的金龙已经创业两次,创业之前在腾讯先后任职过QQ音乐产品运营、腾讯电商运营、腾讯战略投资。第一次创业公司叫做“微拍档WePartner”,以微信第三方服务商为切入点,帮助传统企业做互联网+的转型,目前团队30人,年营收近千万。

第二次创业,金龙选择了被人诟病颇多的租房市场,其与另两个腾讯共事的朋友离职创立租客帮,希望通过前任租客取代中介发布房源,成交后送前任租客免费搬家服务,从而大幅降低整个行业的真房源获取成本。

前任租客发布房源和房东直租的区别是什么?真的能解决租房的各种痛点吗?这种模式是否容易复制?带着几个疑惑,亿邦动力网与金龙做了深入交流。

以下为金龙自述,亿邦动力网整理:

1、行业问题:虚假房源 中介骚扰

租房领域,目前的现状:传统中介人员依然垄断着大部分市场,虚假房源、中介骚扰、效率低下等问题依然没能解决。

2、行业现状:新型平台很难抢占中介市场

目前租房市场存在几种玩家:线下中介、线上传统平台、线上新型平台,亿邦动力网将各种玩家的问题做了以下梳理:

一、线下传统中介(中原、Q房网),线下新型中介(链家、爱屋吉屋、丁丁租房);

对租客来说:虚假房源、高额佣金、中介骚扰、效率低下,花了钱并不能找到满意的房子;新型中介只是通过互联网的手段和管理的优化,减少了虚假房源的占比(但获取真房源的成本巨高),同时沟通链条依旧很长;

对房东来说:花了钱反而带来了更多的骚扰,反复帮中介传话、协调时间让房东痛苦不堪,即便出租了房子,还是会接到大量的骚扰;

二、线上传统平台:58赶集、安居客、搜房、豆瓣

对租客来说:58赶集、安居客、搜房里面充满了大量的中介,大量的虚假房源、钓鱼房源、甚至诈骗信息,即便你标注了中介勿扰,依然会收到大量的骚扰电话;豆瓣纯论坛的形式找房更加困难;

对房东来说:放租是件极其痛苦和麻烦的事情,需要自主前往上门拍照、发布、亲自带看等等,且被迫接无数个中介骚扰电话。另外房东为了获得更多的曝光要持续的自己给自己留言,来保证自己的房源能够刷新到顶部(经常看到一些房源房东自我回复500-600条“顶/UP”);

三、线上新型平台:火炬租房、107间、爱直租等;

对租客来说:相对缓解了中介虚假房源和诈骗信息的比例,但是约看房的过程中,还需要房东做信息中转,效率低下;

对房东来说:相对减少了中介骚扰的程度,放租和传统租房平台一样,都需要亲自前往上门拍照、发布,线下无人带看,租房“最后一公里”体验较差,大量房东不太愿意选择,导致线上平台一直很难抢占中介的市场份额。

3、租客帮模式

模式:前任租客取代中介发布房源,成交后送前任租客免费搬家服务,大幅降低了整个行业的真房源获取成本,彻底取消了中间环节,新老租客直接联系;

4、能解决租客什么痛点?

(1)解决虚假房源:

保证了房源的真实性,通过图片+视频双重认证,且由于看房前任租客也要耗费自己的时间成本,所以掩盖房源瑕疵的驱动力并不强,甚至很多前任租客会说房子的123缺点,接受的话再来看房;

比中介发布的房源信息更丰富和完整,因为前任租客真正住过,包含了真实的租住体验和当时选择这里的理由,对后续租客非常受用;

大幅降低了整个行业获取真房源的获取成本,中介平均需要2-3小时上门拍照1套真房源,前任租客分分钟搞定;

(2)免除中介骚扰:

房东在签约时才出现,免除反复传话的骚扰;去除中间环节,提升沟通效率,“中介”和“房东”都是信息中介,去除信息中介,让新老租客直接联系,直接沟通;

信息沟通时效性更高,准确率更高;新老租客租住需求相似,沟通有共鸣;中介社会地位低,新老租客对中介缺乏契约意识,直接沟通避免频繁放鸽子;

租房过程中沟通逻辑图:新租客-中介-房东-前任租客

5、早期策略:更注重房源密度和用户密度

对于租房来说,前期摊子铺太大,单纯的追求房源数量和用户量没有任何意义,核心在于核心区域的房源密度和用户密度,所以我们目前只开放了深圳,而且初期主要聚焦深圳的南山、宝中、福田等核心区域,当区域有一定的房源密度和用户密度的情况下,再做区域的复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抱紧“前任租客” :他能解租房之痛吗?

前任租客发布房源和房东直租的区别是什么?真的能解决租房的各种痛点吗?这种模式是否容易复制?

【编者按】房产中介变态式电话轰炸;网上照片精美华丽,看到真房眼泪流下来;房源太多,选来选去累觉不爱……这应该是大部分漂在北上广深租客的“租房之痛”。在租客帮CEO金龙看来,所有这一切问题都可以依靠“前任租客”解决。

见金龙之前,先加了微信,头像给人的感觉是绝对的成功人士,脑补后了他正襟危坐接受记者一板一眼提问的场面。但实际上,我们约在了被称为“吹牛逼集中营”的星巴克,一位说话时一直在笑,带着一对柳叶弯眉的小鲜肉在等我。

1987年出生的金龙已经创业两次,创业之前在腾讯先后任职过QQ音乐产品运营、腾讯电商运营、腾讯战略投资。第一次创业公司叫做“微拍档WePartner”,以微信第三方服务商为切入点,帮助传统企业做互联网+的转型,目前团队30人,年营收近千万。

第二次创业,金龙选择了被人诟病颇多的租房市场,其与另两个腾讯共事的朋友离职创立租客帮,希望通过前任租客取代中介发布房源,成交后送前任租客免费搬家服务,从而大幅降低整个行业的真房源获取成本。

前任租客发布房源和房东直租的区别是什么?真的能解决租房的各种痛点吗?这种模式是否容易复制?带着几个疑惑,亿邦动力网与金龙做了深入交流。

以下为金龙自述,亿邦动力网整理:

1、行业问题:虚假房源 中介骚扰

租房领域,目前的现状:传统中介人员依然垄断着大部分市场,虚假房源、中介骚扰、效率低下等问题依然没能解决。

2、行业现状:新型平台很难抢占中介市场

目前租房市场存在几种玩家:线下中介、线上传统平台、线上新型平台,亿邦动力网将各种玩家的问题做了以下梳理:

一、线下传统中介(中原、Q房网),线下新型中介(链家、爱屋吉屋、丁丁租房);

对租客来说:虚假房源、高额佣金、中介骚扰、效率低下,花了钱并不能找到满意的房子;新型中介只是通过互联网的手段和管理的优化,减少了虚假房源的占比(但获取真房源的成本巨高),同时沟通链条依旧很长;

对房东来说:花了钱反而带来了更多的骚扰,反复帮中介传话、协调时间让房东痛苦不堪,即便出租了房子,还是会接到大量的骚扰;

二、线上传统平台:58赶集、安居客、搜房、豆瓣

对租客来说:58赶集、安居客、搜房里面充满了大量的中介,大量的虚假房源、钓鱼房源、甚至诈骗信息,即便你标注了中介勿扰,依然会收到大量的骚扰电话;豆瓣纯论坛的形式找房更加困难;

对房东来说:放租是件极其痛苦和麻烦的事情,需要自主前往上门拍照、发布、亲自带看等等,且被迫接无数个中介骚扰电话。另外房东为了获得更多的曝光要持续的自己给自己留言,来保证自己的房源能够刷新到顶部(经常看到一些房源房东自我回复500-600条“顶/UP”);

三、线上新型平台:火炬租房、107间、爱直租等;

对租客来说:相对缓解了中介虚假房源和诈骗信息的比例,但是约看房的过程中,还需要房东做信息中转,效率低下;

对房东来说:相对减少了中介骚扰的程度,放租和传统租房平台一样,都需要亲自前往上门拍照、发布,线下无人带看,租房“最后一公里”体验较差,大量房东不太愿意选择,导致线上平台一直很难抢占中介的市场份额。

3、租客帮模式

模式:前任租客取代中介发布房源,成交后送前任租客免费搬家服务,大幅降低了整个行业的真房源获取成本,彻底取消了中间环节,新老租客直接联系;

4、能解决租客什么痛点?

(1)解决虚假房源:

保证了房源的真实性,通过图片+视频双重认证,且由于看房前任租客也要耗费自己的时间成本,所以掩盖房源瑕疵的驱动力并不强,甚至很多前任租客会说房子的123缺点,接受的话再来看房;

比中介发布的房源信息更丰富和完整,因为前任租客真正住过,包含了真实的租住体验和当时选择这里的理由,对后续租客非常受用;

大幅降低了整个行业获取真房源的获取成本,中介平均需要2-3小时上门拍照1套真房源,前任租客分分钟搞定;

(2)免除中介骚扰:

房东在签约时才出现,免除反复传话的骚扰;去除中间环节,提升沟通效率,“中介”和“房东”都是信息中介,去除信息中介,让新老租客直接联系,直接沟通;

信息沟通时效性更高,准确率更高;新老租客租住需求相似,沟通有共鸣;中介社会地位低,新老租客对中介缺乏契约意识,直接沟通避免频繁放鸽子;

租房过程中沟通逻辑图:新租客-中介-房东-前任租客

5、早期策略:更注重房源密度和用户密度

对于租房来说,前期摊子铺太大,单纯的追求房源数量和用户量没有任何意义,核心在于核心区域的房源密度和用户密度,所以我们目前只开放了深圳,而且初期主要聚焦深圳的南山、宝中、福田等核心区域,当区域有一定的房源密度和用户密度的情况下,再做区域的复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