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透视2021国家账本:教育支出连续13年位居首位,土地收入预计零增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透视2021国家账本:教育支出连续13年位居首位,土地收入预计零增长

财政预算报告显示,今年财政总支出预计约47万亿元,较上年增加超过1万亿元。教育、社保和就业、灾害防治等将是支出的重点方向。

2020年12月7日,安徽省淮北市第二实验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足球特色课上练习足球。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樊旭

2021年,我国预算赤字率继续高于3%,赤字规模较上年仅减少1900亿元……今年国家财政预算高于市场普遍预期。在“不急转弯”的政策原则下,钱怎么花?

教育支出占比最大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关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今年“四本账”支出共计约47万亿元,较上年增加超过1万亿元。其中,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万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3万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648亿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8.6万亿元。

在科技兴国的背景下,教育支出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5.3%,有望连续13年位列支出第一。其次是与“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相关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比13.8%。接下来是以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为代表的其他支出和农林水支出,分别占比11.9%和10%。整体来看,支出结构与去年变化不大。

除了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外,今年新增专项债额度为3.65万亿元,比上年减少1000亿元。根据近期财政部发布的通知,新增专项债重点用于九大领域,包括交通基础设施、能源项目、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

和2020年相比,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今年新突出的一个领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花钱的地方定了,钱怎么来?

根据预算报告,今年财政“四本账”收入共计43.95万亿元,较上年增加1.9万亿元。其中,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77万亿元,上年度结余1.68万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9.45万亿元,上年度结余240亿元,另外新发行地方专项债券3.65万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4610亿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8.9万亿元。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主要是税收收入,和去年相比预计增加10%。其中,与企业相关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预计分别增长11.5%和10.3%,与个人收入相关的个人所得税预计增加13.8%。从这些税种的收入预期来看,经济形势有望进一步企稳。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和上年相比预计增加1.1%。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国家对于地方土地出让收入预算的表述为“与上年基本持平”。

在当前财政收入分配体制下,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归属地方政府,因此地方对于土地出让收入有较强的依赖性。2017年至2020年,地方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增幅分别达到40.7%、25%、11.4%、15.9%。

“与上年基本持平”意味着今年土地出让收入零增长,这和中央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收紧态度是一致的。2月底,自然资源部召开全国住宅用地供应分类调控工作会议,提出对住宅用地实行集中出让管理,引导土地市场理性竞争。分析师认为,这有利于分散企业资金,降低地块溢价率,从而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政策目标。这样一来,土地出让收入也将随之减少。

不过,华泰证券分析师指出,结合历史来看,预算安排一般相对审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科目预算目标往往偏低,决算往往超收。以2020年为例,财政部定的土地出让收入目标为负增长3%,但实际收入增长近16%。在当前中国经济已经复位的情况下,土地出让增速有望继续超收。

另外两本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前者收入较小,后者专款专用,均对财政收入影响有限。但值得注意的是,财政部预计今年全国社保基金收入增幅将超过23%,创三年新高。

近年来受减税降费政策的影响,社保基金收入增幅逐年减小。去年因为有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因素,政府采取了特殊政策来减轻企业负担,全年减免社保费1.54万亿元,导致全年全国社保基金收入同比下降13.3%,收支缺口扩大至6219亿元,社保基金压力进一步加大。

财政部指出,今年在中央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准备期清算工作、阶段性减免政策效应消失以及财政加大补贴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全国社保基金收入预计将出现大幅回补,年末预计能实现结余2768亿元。

财政如何更可持续?

近年来,财政收支失衡越发明显。以一般公共预算为例,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缺口为6.3万亿元,较上年扩大1.5万亿元。按照预算报告,不考虑上年结余因素,2021年这一缺口为5.25万亿元,仍处在较高水平。

可见,优化支出结构,增强财政可持续性迫在眉睫。财政部部长刘昆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强调,要从支出规模和政策力度着眼,兼顾稳增长和防风险需要,保持政府总体杠杆率基本稳定,为今后应对新的风险挑战留出政策空间。

首先,在实际新增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中央财政将继续压减本级、调整结构,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

根据预算报告,去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下降0.1%,今年预计还将下降0.2%,压缩领域主要来源于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和外交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83370亿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7.8%,增幅明显高于去年。另外,财政部强调,地方财政要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把更多宝贵财政资源腾出来,用于改善基本民生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

其次,在减税降费方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未给出具体的额度,但强调“结构性减税”。比如,延长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等部分阶段性政策执行期限;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透视2021国家账本:教育支出连续13年位居首位,土地收入预计零增长

财政预算报告显示,今年财政总支出预计约47万亿元,较上年增加超过1万亿元。教育、社保和就业、灾害防治等将是支出的重点方向。

2020年12月7日,安徽省淮北市第二实验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足球特色课上练习足球。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樊旭

2021年,我国预算赤字率继续高于3%,赤字规模较上年仅减少1900亿元……今年国家财政预算高于市场普遍预期。在“不急转弯”的政策原则下,钱怎么花?

教育支出占比最大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关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今年“四本账”支出共计约47万亿元,较上年增加超过1万亿元。其中,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万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3万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648亿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8.6万亿元。

在科技兴国的背景下,教育支出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5.3%,有望连续13年位列支出第一。其次是与“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相关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比13.8%。接下来是以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为代表的其他支出和农林水支出,分别占比11.9%和10%。整体来看,支出结构与去年变化不大。

除了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外,今年新增专项债额度为3.65万亿元,比上年减少1000亿元。根据近期财政部发布的通知,新增专项债重点用于九大领域,包括交通基础设施、能源项目、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

和2020年相比,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今年新突出的一个领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花钱的地方定了,钱怎么来?

根据预算报告,今年财政“四本账”收入共计43.95万亿元,较上年增加1.9万亿元。其中,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77万亿元,上年度结余1.68万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9.45万亿元,上年度结余240亿元,另外新发行地方专项债券3.65万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4610亿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8.9万亿元。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主要是税收收入,和去年相比预计增加10%。其中,与企业相关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预计分别增长11.5%和10.3%,与个人收入相关的个人所得税预计增加13.8%。从这些税种的收入预期来看,经济形势有望进一步企稳。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和上年相比预计增加1.1%。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国家对于地方土地出让收入预算的表述为“与上年基本持平”。

在当前财政收入分配体制下,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归属地方政府,因此地方对于土地出让收入有较强的依赖性。2017年至2020年,地方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增幅分别达到40.7%、25%、11.4%、15.9%。

“与上年基本持平”意味着今年土地出让收入零增长,这和中央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收紧态度是一致的。2月底,自然资源部召开全国住宅用地供应分类调控工作会议,提出对住宅用地实行集中出让管理,引导土地市场理性竞争。分析师认为,这有利于分散企业资金,降低地块溢价率,从而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政策目标。这样一来,土地出让收入也将随之减少。

不过,华泰证券分析师指出,结合历史来看,预算安排一般相对审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科目预算目标往往偏低,决算往往超收。以2020年为例,财政部定的土地出让收入目标为负增长3%,但实际收入增长近16%。在当前中国经济已经复位的情况下,土地出让增速有望继续超收。

另外两本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前者收入较小,后者专款专用,均对财政收入影响有限。但值得注意的是,财政部预计今年全国社保基金收入增幅将超过23%,创三年新高。

近年来受减税降费政策的影响,社保基金收入增幅逐年减小。去年因为有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因素,政府采取了特殊政策来减轻企业负担,全年减免社保费1.54万亿元,导致全年全国社保基金收入同比下降13.3%,收支缺口扩大至6219亿元,社保基金压力进一步加大。

财政部指出,今年在中央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准备期清算工作、阶段性减免政策效应消失以及财政加大补贴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全国社保基金收入预计将出现大幅回补,年末预计能实现结余2768亿元。

财政如何更可持续?

近年来,财政收支失衡越发明显。以一般公共预算为例,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缺口为6.3万亿元,较上年扩大1.5万亿元。按照预算报告,不考虑上年结余因素,2021年这一缺口为5.25万亿元,仍处在较高水平。

可见,优化支出结构,增强财政可持续性迫在眉睫。财政部部长刘昆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强调,要从支出规模和政策力度着眼,兼顾稳增长和防风险需要,保持政府总体杠杆率基本稳定,为今后应对新的风险挑战留出政策空间。

首先,在实际新增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中央财政将继续压减本级、调整结构,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

根据预算报告,去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下降0.1%,今年预计还将下降0.2%,压缩领域主要来源于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和外交支出。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83370亿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7.8%,增幅明显高于去年。另外,财政部强调,地方财政要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把更多宝贵财政资源腾出来,用于改善基本民生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

其次,在减税降费方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未给出具体的额度,但强调“结构性减税”。比如,延长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等部分阶段性政策执行期限;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